Protoscapes源境建筑是一家屡获殊荣的建筑和城市设计事务所,目前工作室地点位于中国香港及厦门。
Protoscapes源境建筑于2017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孕育成立,致力于重新构想建筑生态――即在不断变化的建筑环境中,如何让人文历史、空间美学、社会经济、建造技术和自然生态多重融合的可能性。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设计团队,我们以中国新一阶段城市化为试验田,突破传统建筑设计的框架,将建筑、景观、城市设计、艺术装置等学科进行系统性融合。在各种不同尺度的项目中,我们基于复合型城市空间、社区赋权和生态友好设计,为城市建设创造更多维度的可能性。
源境建筑致力于打造“Protoscapes” ― 能够激发人们集体思考,感受并共享的公共空间。
公司创始人介绍
黄瑾慧
麻省理工大学 (MIT)  建筑系硕士
弗吉尼亚大学 (UVA)  建筑系理学学士
2011年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2016年获得麻省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共空间、旧城改造及文化空间的理念创新,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授予的硕士学位学术最高荣誉(AIA Certificate of Merit for a Master of Architecture Student in Recognition of Academic Excellence)。在美国Weiss/Manfredi Architecture/Landscape/Urbanism、will bruder+Partners等国际著名建筑事务所工作多年后,瑾慧与她的设计搭档陈百健于2017年共同创立了Protoscapes源境建筑。
陈百健
麻省理工大学 (MIT)  建筑系硕士
麦基尔大学 (McGill)  建筑系理学学士
陈百健致力于研究城市密度、城市空间包容性、社区公共领域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均衡的城市发展。他曾就职于香港刘荣广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以及上海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参与国内文化和商业项目的前期和方案设计。2016年获得MIT-SUTD硕士研究金,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担任设计入门课程导师,同时以研究助理的职位加入麻省理工学院MIT Agelab老人科技研究中心。陈百健与2012毕业于加拿大的麦基尔大学建筑系,2016年获得麻省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
合肥圩美磨滩图书馆
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Protoscapes 源境建筑
施工图设计: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策划团队:北京破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主创团队:黄瑾慧、陈百健、邱斌、蔡志杰、林钊莉、林妙婷
项目地点:安徽省合肥市大圩村
建成时间:2023年 4月
规划面积:756平方米
摄影师:林永晨
乡村振兴是我们团队密切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当前,许多乡村地区面临着资源枯竭、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等诸多挑战,由于缺乏整体性的发展竞争力,乡村正处于不断衰落边缘。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探索如何通过创新性的设计思维,推动乡村地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来重塑乡村的价值,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圩乡村振兴规划的第一阶段主要在于活化两个相邻村庄的肌理,第二阶段的目标则是将周边的农田转化为融合自然、艺术和表演的文化景观。
总图:Protoscapes源境建筑
在大圩村乡村振兴版图的核心区域,合肥圩美磨滩图书馆矗立在广阔的自然之中。这里是渴望在大自然、故事和想象中寻求慰藉的读者心之向往的田园诗般的休憩天地,亦是大圩村汲取多元化知识的源泉,为乡村振兴的步伐注入蓬勃动力。
摄影师:林永晨
图书馆的设计理念源于大自然的启发——一个由树冠撑起的漂浮玻璃盒子。建筑构造、材料选择和氛围营造无不彰显着知识与自然相融的理念,打造出一个沉浸于自然之中的避风港。在这里,人们得以重新与时间、自然和自我建立连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洗礼。
摄影师:林永晨
独特的空间设计超越了传统图书馆的限制,拓展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通透的落地玻璃将室内与外延的自然景观无缝连接,模糊了界限;错落有致的阅读空间营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体验。在这里,想象力得以自由翱翔,思绪仿佛漫游到草原无垠的地平线,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摄影师:林永晨
龙岩洞文创园二次改造—链接过去与未来
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景观改造设计:Protoscapes 源境建筑
主创团队:黄瑾慧、陈百健、邱斌、林彦评、胡斌、蔡志杰
合作单位: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福建省龙岩市
建成时间:2023年 8月
设计面积:31270平方米
自共同创立事务所以来,我们时刻思索建筑设计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一直致力于深入挖掘不同场地蕴含的社会、人文和历史内涵,打造多层次、富有社会意义的公共空间。
在我们的实践当中,我们一直对改造项目非常感兴趣。我们认为,文化遗产活化是一种尊重城市记忆、延续文脉的重要方式。每个建筑都见证了一段城市发展的历史,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和记忆。通过城市改造,我们可以修复城市肌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当前的存量市场中,改造项目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盘活闲置的资源,提升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摄影师:林永晨
摄影师:WDi
历史悠久的龙岩市以客家文化闻名,但对当地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贡献的工业文化却鲜为人知。位于市郊的麒麟水泥厂建立于1970年,在2017年迁址后,三万平米的园区面临如何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挑战。2020年园区的首次改造偏重对客家在地建筑的商业解读,忽视了其工业遗产价值,效果未达到预期。作为水泥厂的第二次改造,设计旨在将这个沉寂已久的工业场地转变为充满城市记忆的文化园区。
摄影师:WDi
设计重构场地的城市界面、地形剖面关系和图地关系,通过系统性的公共空间串联分散的建筑群,将园区塑造为连接龙岩洞自然景区和城市的纽带。地面铺装融合了岩层的流动线条与筒仓圆形图样,四季更迭的植被和工业元素形成跨时空的对话,一系列艺术装置讲述龙岩历史故事,演绎工业记忆、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的交互融合。
摄影师:林永晨
摄影师:林永晨
摄影师:林永晨
摄影师:WDi、林永晨
龙岩洞文创园的二次改造不仅是废弃工业园区的利用再生,也展示了以最小改造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实践方式。设计通过打造以龙岩文化叙事为主题的公共空间,保护和振兴城市中日渐被遗忘的工业文化记忆,同时给予在地居民与游客全新视角,让他们能体验龙岩多维度城市属性和文化身份。
年轮美术馆
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Protoscapes 源境建筑
主创团队:黄瑾慧、陈百健、邱斌、蔡志杰、林钊莉、林妙婷
施工图设计: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策划团队:北京破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安徽省合肥市大圩村
建成时间:2023年 4月
规划面积:544.68平方米
摄影师:林永晨
作为大圩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中重要的地标建筑,年轮美术馆将一处前农舍用地转变成合肥第一座致敬自然母亲的艺术馆。设计以一种全新的策展概念,将“亲自然设计”和“在地平原景观”融入到美术馆的体验当中,引导参观者通过艺术的视角,重新发现和感知安徽自然地貌之美。如同树木年轮缓缓道来自然的故事一般,美术馆以四季变化的景观为背景,激发艺术家们沉浸式地讲述自然的故事,塑造艺术与自然的独特对话。
摄影师:林永晨
分析图:Protoscapes源境建筑
设计以年轮为意象,建筑墙面围绕着中心圆向东和向北切线式螺旋展开,延展的螺纹之间是一个个有着独特自然窗景的展览空间。建筑高度由南往北逐步降低,以此在尺度上连接村落建筑与广阔的平原。
摄影师:林永晨
摄影师:林永晨
美术馆的开窗形式充分考虑了建筑朝向和不同时段太阳照射角度的关系。南高北低的建筑形态有效过滤强烈的午后光线,同时确保每个空间都有充足且柔和的日光。当阳光透过环形天窗照入中心展厅时,空间犹如日晷,随着光影的变化,在墙上刻下时间的印记。此外,伴随季节的更替,纯白的墙体强化了每日阳光的不同色调和温度。当美术馆成为记录时光的容器,无形的时间将转化成可感知的体验,让艺术品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照中呈现多样而真实的韵味。
摄影师:林永晨
年轮美术馆有机融合了艺术、文化和表演,为安徽在地自然景观构筑了一个崭新的文化维度,以此吸引一批热衷于自然艺术的爱好者来到乡村策展、观展与交流。设计打破传统封闭展厅的框架,打开了展厅的“第四面墙”,让自然流淌入建筑空间。通过借景的手法,美术馆将艺术融于一个以不断变化的自然为背景的空间之中,激发艺术家们内心最真实、纯粹、自由且充满韧性的创造力,并探索自然与艺术之间多维度的关系,从而开辟更多艺术和策展形式的可能性。
结语
我们希望建筑设计能始终与其所在的社会、历史、人文环境等保持紧密的联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度,从而赋予设计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责任。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去影响和改变大众对世界的认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