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几期讲了很多西方的神话故事与天文之间的联系,本期我们讲讲中国古代在天文方面的成就。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用来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广博。在我们现代人的语境中,天文学和地理学是差异较大的两个不同的知识领域。如果一个人既精于天文学,又通晓地理学,那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通才了。
但是,对于古人来说,天文和地理虽然也有不同的侧重,但却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相反,某种意义上来讲,古代的天文学和地理学是和谐统一,紧密关联的,甚至说古代的天文和地理是同一个学科也不为过。
战国时期的著作《吕氏春秋》中,就有“地有九州,天有九野”的理念。这意味着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甚至更早的年代,我国的先民们就开始尝试着为天地之间的事物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是古人世界观的体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朴素的宇宙模型。如果天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成立,那么古代的观星家们,就可以通过夜观天象的方式来理解和预测发生在地上的各种事情。
我们现在已经熟悉了日心说,知道地球会自转和公转。古人是不知道这些的,他们所看到的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所有星星都在夜空中的相对运动的天象。所以,在中国古代人的认知里,天文学最大的规律莫过于整个天空都在围绕着北天极旋转这件事。
这时候,如果按照王朝的权力结构来规划天空的区域,那北天极对应的,自然就应该是王朝的权力中枢。
基于这种思想,古人按照王朝权力的结构把星空划分成两大区域。而第一块区域,就是覆盖了北天极和附近星空的天区,叫做三垣。
三垣又分成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
紫微垣位于北天极的正中区域,是天帝的皇宫,对应着人间帝王的居所。太微垣相当于皇帝和大臣们办公的朝堂,天市垣则是市民交易和皇帝接受朝拜的地方。
三垣的“垣”字,本意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之所叫做三“垣”,就是因为在星图中,这 3 个区域里最先被看到的就是由恒星组成的 3 组城墙。每一组城墙都分为两段,它们围起来的部分就是这三片星区的主要部分。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星官都包含在这些城墙之中。比如,北斗七星就属于紫微垣,但它却处于紫微垣城墙的外面。在人们的想象中,它是天帝的车架。
三垣天区的外圈都属于二十八星宿的区域。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人们通过长期观测发现,月亮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大约每过约 28 天就会在恒星背景中移动一个完整的周期。古人为便于记忆和追踪月亮每天在星空中的位置,就选取了黄道和赤道附近显著的恒星群,构建了一个由二十八个星区组成的体系,这就是二十八星宿的天文学渊源。
二十八星宿里的“宿”字,是住所的意思。这与西方星座体系中的黄道十二宫相当类似。在西方星座体系中,黄道十二宫是太阳神的行宫,他在巡游星空的时候,就住在这些行宫之中。而我国的二十八星宿,则是月亮的居所,月亮每一天都会换一个居所,一个月时间完成一个巡游的周天。
西方的星座是一本日历,十二宫代表了一年里的十二个月。而中国的二十八星宿是一本月历。观察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就能知道今天是这个月的哪一天。
但是,光知道哪一天,却没有月份和季节的概念,肯定还是不行的。于是,古人就引入了四象的概念。
所谓四象,就是大家已经相当熟悉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个神兽。
青龙代表东方,主宰春季,代表着新生和成长的力量。
白虎代表西方,主宰秋季,象征着收获,同时也有物极必反,肃杀和变革的含义。
朱雀代表南方,主宰夏季,象征着旺盛与热情。
玄武代表北方,主宰冬季,暗示着收藏和稳定的意义。
想要记住四个神兽对应的位置关系,你可以面向正南站好,这时候四大神兽的方位就正好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四大神兽把整个天区平均分为四份,它们统御东南西北,主宰一年四季。每一个神兽都管辖着 7 个星宿,分别是:
青龙天区,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天区,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朱雀天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玄武天区,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每年的立春,太阳必然运行到青龙天区的萁宿附近,这里正好是青龙尾巴所在的位置。
到了立夏,太阳就会运行到朱雀天区的轸宿附近,轸宿也是处在朱雀尾巴上的星座。
立秋的时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会进入白虎天区,也就是参宿的位置。
到了立冬,太阳就会运行到玄武天区的壁宿附近。
这样进行划分之后就会发现,我国的星座不仅能够计算每月的日期,还能辨别月份和节气。这样的星座系统,也给我国出色的阴阳历历法系统奠定了基础。
如果把二十八星宿理解成为王权服务的职能部门的话,那么代表星宿的神仙就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

负责掌管星宿的神仙名字是有一定规律的。神仙名字的第一个字就是星宿的名称,第二个字是金木水火土日月当中的一个字,这是 7 种属性,除了金木水火土意外,日月代表了阴阳。神仙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一种与星宿职能比较搭配的动物。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青龙天区的第一个星宿叫做角宿,它的属性是木,代表动物是蛟龙,所以这个星宿的主管神仙就叫做角木蛟。
熟悉西游记的朋友会注意到,孙悟空就曾经多次与掌管星宿的神仙打交道。在托塔天王率领天兵天将围攻花果山的时候,二十八星宿全员都参加了围剿。只是由于出场的人物太多,很多人都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西游记中二十八星宿
在后来的章节中,霸占了宝象国百花羞公主的黄袍怪就是西方白虎天区的奎木狼下凡。还有帮助唐僧师徒打败蝎子精的昴日星官,他就是白虎天区昴宿的掌门人昴日鸡。
就像西方星座体系中的十二星宫并不是星座的全部一样,星空中还有很多没有被三垣二十八宿囊括的恒星。这就诞生了一个比星宿略低一级的单位,叫做星官。星官的数量比西方的星座要多得多,仅仅北天球上传统的星官,就多达 283 个。
星官的数量多是有原因的,因为星官与西方的星座不同,星官是非常明确的一组恒星的集合,而星座则划定了一块区域,区域内的星星都属于这个星座。
星官和星座在表现在星图上时,都会在恒星之间进行连线。两者的差异是,星官的连线是确定的,不能随便修改。而星座的连线其实并没有统一标准,只要连起来看上去差不多就行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个西方星座,但是连线却不同的情况。
北极星官
举个例子。在北天极紫微垣的区域内,就有一个星官名叫北极。北极这个星官只包括 5 颗恒星,分别是北极一太子星,北极二帝星,北极三庶子星,北极四后宫星以及北极五纽星。
北斗星官
再比如我们熟悉的北斗七星,它就是一个包含了 8 颗恒星的星官。为什么是 8 颗而不是 7 颗呢?这是因为古人已经发现北斗六开阳星是一颗双星,所以就把开阳的伴星起名叫做辅星,辅是辅助的辅。

所以总体来说,中国的星官体系比星座对恒星的管理更加细致,它不仅对星空中的区域进行了规划,还给每一颗恒星都编了编号。283 个星官,总共为全天 1465 颗恒星编了号。还有很多出名的恒星,除了编号还有自己的名字,这些编号和名字我们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
不过,我们的星官体系也有缺点。星官体系最大的问题是过于死板。每个星官已经规定好了包含几颗恒星,多了少了都不对。当后续发现了一些人眼无法看到的恒星时,就很难归入现有的星官了。这时候,星座体系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因为只要新发现的星星处在自己的范围之内,那就直接照单全收就行了。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中国曾经被划分成九个区域,叫做九州。九州也常常作为中国的代称。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其实,这是古代天文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叫做分野。天分九野,地分九州。天地都划分好区域之后,就能形成投射和对应的关系,也方便观星家们依据天象对地上的事情做出占卜和预测。
大家最熟悉的九州划分,就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这九州。
由于古代中国的版图一直都在变化,所以分野的方法也存在很多个版本。流传最广的版本来自于西汉初年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书中很直接地把中原大地划分成一个九宫格。九宫格最中间的部分叫做中央钧天,向上对应着青龙天区中的角宿、亢宿和氐宿,向下则对应着现在河南中部平顶山和许昌一带的土地。九宫格周围的八个格子,除了正北方分配了 4 个星宿之外,其他格子都各自包含了三个星宿。
中央钧天:角宿、亢宿、氐宿

东方苍天:房宿、心宿、尾宿
东北变天:箕宿、斗宿、牛宿
北方玄天:女宿、虚宿、危宿、室宿
西北幽天:壁宿、奎宿、娄宿
西方颢天:胃宿、昴宿、毕宿
西南朱天:觜宿、参宿、井宿
南方炎天:鬼宿、柳宿、星宿
东南阳天:张宿、翼宿、轸宿
关于分野,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冷知识。我们现代人在感慨的时候,常常会呼喊苍天。其实苍天这个词来自于分野概念中的东方苍天,它向上对应着房宿、心宿和尾宿这三个星宿,向下则对应着河南东部、安徽北部以及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燕赵大地。所以,其实只有生活在这一片区域的人们,才会呼喊苍天。其他地方的人在有需要的时候,应该呼喊幽天、玄天、朱天等对应自己土地的天才会有用。
所以,在有些人在抱怨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可能有必要学习一些古代天文学知识,确认自己没喊错对应天空的名字。
上面这些不仅仅是笑话,更说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知识早已经深深嵌入到我们的文化和日常生活,已经到了日用而不知的程度了。
不过,如果你已经消化了本文中提到的概念和知识,你就已经具备了看懂我国古代星图的能力了。
只要在公众号中回复【星图】,你就能收到一整套清晰的古代星图。我相信,你肯定会因为自己增加了看懂古代星图这项新技能而感到欣喜。也希望你能因此而爱上星空。
音频收听平台
喜马拉雅FM 小宇宙APP 蜻蜓FM 网易云音乐 懒人听书
视频观看平台
西瓜视频 小红书 视频号 B站 知乎 腾讯视频 网易号 百家号
星空不语,无限精彩。想要观看到星空的美景,少不了观星的利器,和一帮热爱星空的同好。找到他们,请到公号后台发送消息:星空俱乐部
推荐阅读
加入官方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