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暖花开之际,天上南飞的燕子都会回到北方。
同样的,地上一部分人类,也开始了他们的“搬家”。
除开那些有房一族,不少人都会在这个时候找房子。
可能是因为城中村拆迁,也可能是换了工作,需要有一个离新公司更近的住处。
他们查看公司附近有哪些小区,在各大租房网站上货比三家。
都说“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
即想选择漂亮美观的,又想交通便利一些,这无可厚非。
但最近有一种房子,租房人一定要小心。
那就是“串串房”。
前段时间,《法治日报》报道了一则租房乱象。
去外地打工的潘先生租到了一个“物美价廉”的公寓单间。
房租便宜,一千五不到,内部装修还极为精美。
潘先生二话不说,立刻签下了租房合同,搬了进来。
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感觉到身体明显出问题了。
先是频繁夜间失眠,后来是鼻子不舒服,洗头掉头发。
身体的异常状况,让潘先生起了疑心。
当然,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是房间的问题。
只是上网查询,想知道自己是得了什么病。
搜着搜着,他看到了一个关于“串串房”的科普视频。
“新装修的房屋、几乎没有居住痕迹、使用的材料和家具极为劣质。”
潘先生立刻想起了房间内久久不散的异味。
它有可能正是“串串房”里必有的甲醛。
很快,他找来了专门的检测机构,检测出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
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家具的出厂时间,是今年的1月份。
这才恍然发觉:
他入住时,这个房间刚装修好不到一个月。
事情发展到这里,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潘先生正是租到了危及身体健康的“串串房”。
这才出现了一系列不适。
“串串”一词出自于重庆话中对“炒房客”的称呼。
串串房自然也就意味着:
这是炒房客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获利的房源。
“串串房”往往有以下三种特征:
一是老破小爆改精装房。
串串房的前身多为老破小和毛坯房。
为了方便在短时间内回本赚钱,炒房客会将房子在短时间内“改头换面”。
精装新房,加之租金便宜,自然能吸引更多的人入住。
这些房子从外观上看,往往是时下流行的北欧风、简约风。
不论是从照片看,还是实地探访,都能感觉到房子的“干净整洁”。
然而一旦入住,危险的时刻就来了。
二是装修中看不中用,屋内多为杂牌家具。
串串房的装修虽然看着精美,但大多华而不实。
往往是通过几万的成本达到二十几万的装修效果。
等住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厕所不防水,墙面会掉墙皮,五金没多久就锈了。
柜子也是用密度板做的,空调油烟机等家具则全来自于一些无名厂家。
不仅耗电,还极容易损坏。
三是有安全隐患,维权难。
串串房又称为“白血病套餐房”。
轻则像前文的潘先生一样,出现失眠掉头发的症状。
重则可能因为长期吸入甲醛,导致血液系统受到影响,诱发白血病。
而当租户发现了其中的健康隐患,想要维权退租的时候。
就会出现另一个大问题:
维权难。
正如前文的潘先生,当他拿着检测报告找房东和中介时,得到的却是“坚决不同意退租”:
“出租房装修完都是这样子,如果你敏感不接受,那你自己把房间转租出去吧。”
省了钱,却赔上了健康,还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房东、中介扯皮。
惨上加惨。
“串串房”走红之后,点燃了租房人的危机感。
许多人拍下自己所在的室内布局,咨询网友自己的房子是不是串串房。
又或者买专用的试纸进行测试,放卧室、放床头。
测试通过了欢天喜地;测试没过的只能倒霉自己当了这么长时间的“人体甲醛过滤器”。
然而,在租房的世界里,很多时候,住什么样的房子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看到一个网友回顾自己租串串房的经历。
他明明知道那是串串房,但还是选择住进去了。
原因很简单:
身上没有多少钱。
二房东推荐的两套房子,一套房子月租450元,另一套400元。
为了“50元”的差价,他选择了这套刚装修完一星期的串串房。
衣柜确实会散发着刺鼻的味道,他常常晚上被熏得睡不着觉。
但从没真想过搬出去。
毕竟搬家就意味着租金更高,生活成本更高。
他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祛除这些刺鼻的味道。
衣柜有味道,那就尽量不打开衣柜的门。
定期用肥皂水拖地、擦柜子、擦床、擦所有的家具。
买了橘子吃了果肉,留下橘子皮放在窗边。
以期通过橘子的气味、肥皂水的香味,来压一压味道。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攒下了一笔钱、有能力租更好的房子为止。
没有人不想住地段好、装修好、空间宽敞的房子。
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事情比比皆是,穷的时候没有任何选择权。
在外工作,就是在讨生活。
伙食费、交通费样样都要钱,留给房租的部分本就不多。
有人选择搬进了地下室,一天都晒不到阳光,
有人住进了公司,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
早上早早起来,避免被同事发现;晚上假装加班,只为了能成为最后一个待在公司的人。
普通人的钱,不是赚出来的,是省出来的。
交通从打出租车,到坐地铁坐公交,即使是共享单车,都要货比三家,生怕被平台杀熟。
吃饭从下馆子、顿顿外卖,到自制预制菜,周末做好了冰箱冷冻一周,节省精力,更省钱。
租房从精致的青年公寓,到合租,到老破小,到城中村。
“性价比”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所注重的东西。
但在绝对的“低价”面前,没有人会想承担光鲜亮丽的成本。
东西,够吃就好。
房子,能住就行。
打开租房平台,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房子。
有精装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直接拎包入住;
有大平层,空间大,突出舒适享受;
也有毛坯房,铁皮屋,毛坯房,城中村里的小单间。
变的是房子的格局,空间的大小。
不变的是,每一个人想要在这个地方扎根求生的心。
看到过一个妈妈说夫妻俩带着孩子从城中村的铁皮屋,搬进了几千块钱一个月的楼房。
当初,住在城中村里,月租450元。
进了房间,是客厅,也是卧室,更是用餐区。
一张桌子摆出来,一家四口坐下去,再也无人能够落脚。
住在这里的日子很“有趣”。
下雨了屋顶会漏水,地砖也能渗水。
不知道哪里来的老鼠蟑螂,会经常来做客。
放在门口的食用油,也会被人“顺手捎走”。
每年都想过回老家,认为生活太苦,赚钱很累。
但又总觉得大城市有机会,孩子在这里能有更好的未来。
“回老家,大人是能过下去,孩子的学习怎么办呢?”
这样的生活过了5年,他们终究还是要搬家了。
因为这里要拆迁了。
最终,他们从阳光照不进来的纳米房,搬到了三千多一个月的两居室。
采光很好,也离孩子的学校更近。
可生活压力一下子变得很大。
但他们还是在咬牙坚持着。
没有不苦的日子,只有想要为之努力的目标。
往前,为了家人,他们要省吃俭用;
往后,为了孩子的学业,他们要拼尽全力。
但只要留下来,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这里有他们的家。
作家刘亮程在《在荒野》一书中写道:
“一个人心中的家,并不仅仅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长年累月在这间房子里度过的生活。”
房子是别人的,但生活始终是自己过的。

每一间出租屋里上演着的都是普通人的苦难文学。
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出去上班,天黑了才回家。
半夜还要跟偶尔出没的蟑螂老鼠战斗。
走街串巷挑挑拣拣租下来的房子,看装修,看采光,看邻里关系,看交通便利。
看到最后,打动自己的还是房租便宜与否。
只为了能够让自己攒下最多的钱,给以后更多的保障,
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不只是苦,还有盼头。
存款越来越多,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也就越来越近。
屋子再破烂,也是一个灵魂可以暂时栖息的住处。
虽然这个房子并不属于自己,虽然偶尔和房东会有摩擦,邻里相处会不顺利。
又或者到了明天后天,就会从谁的口中听到拆迁、房租涨价的事情。
到那时,我们也许将再次背上行囊,走走停停,寻找新的栖息地。
但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
人生也是,有勇气踏出第一步,才有能力走到最后。
或许哪一天,一盏被熄灭的灯就会重新点亮。
或许哪一天,有一盏灯也会为我们而留。
点个【在看】,愿异地的我们都能搭建一个安稳的“家”。
你们有过租房的经历吗?现在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吗?
欢迎来留言区和我们聊聊,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

作者 | 微微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