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马江博说趋势”,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我是马江博,关注我,看清形势,看到趋势。
时代巨浪给了阿里,阿里巨浪给了菜鸟和盒马。
阿里撤回菜鸟的上市计划,当然是大新闻。但背后更重要的问题是整整一年里阿里大开大合的动作有点太多了
显然,阿里正处于不一般或者说“不正常”的阶段。
当然,这里的“不正常”,并不是贬义,我相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系列决策的“超常规”。
要知道,对于阿里这样的庞大帝国来说,“正常”容易,“不正常”很难。
而这背后的解释只能是一个:外有强压,内有强力。
首先必然是外有强压,否则在大问题上不需要冒着“战略翻大饼”之嫌,行此“非常手段”
其次,必然是内有强力,否则在这两年的微妙的市场和舆论环境中,此前的战略都是高调官宣,短短一年再下定决心折返跑,谁能推动大反转?必然是内有强力,才能行此“非常手段”
说到这,核心意思我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了:大海航行靠舵手。
再回到菜鸟撤回上市、盒马变局以及之前更庞大的“1+6+N”战略
横着走了快二十年的阿里吃不饱跑不动了,你说它会怎么办?
答案是:让自己的孩子早当家。
“1+6+N”阿里组织分拆就是这个逻辑下的路线,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推动菜鸟独立上市。
但是,就怕但是“1+6+N”无论如何还是有前朝影响。一旦路走不通,路线本身就是问题,当然路线问题和干部问题,往往都是在一起的
所以,从分拆到不拆,短短一年时间里,这么大的转向,伴随着的则是几个重臣的上下,以及类似淘天集团这种“年轻的管理团队”的接棒。
再继续说菜鸟为什么会终止上市,因为这事是个有意思的样本,可以把刚才说的“外有强压”解剖下。
主要集中三个方面:
1、数据安全面临“两难”审核
菜鸟招股书显示,2023财年菜鸟国际物流收入为368亿元,营收占比为47.4%;同期国内物流收入为359亿元,营收占比为46.2%。
简单来说,国内外业务一半一半
这就两难了。
一方面,想要港股上市,菜鸟要满足两种上市环境下对数据安全的审查,绝对不容易。
另一方面,数据值钱,各种商业模型全靠它,想想当年菜鸟与顺丰在数据控制上的博弈就知道,难倒两个物流超级巨头会为一个数据回传接口对喷?这里的水绝对很深。
2、业务与阿里强关联,还要看阿里吃饭
看一组数据:2021-2023财年,阿里业务占菜鸟收入比例依次为29.2%、30.8%、28.2%。三分之一收入都是自己人贡献
这个风险,菜鸟招股书写的更直接:如果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失去市场地位,菜鸟的业务经营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至于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市场地位怎么样?客观说不能说多不好,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态势就摆在这里了,谁都看得见。
那海外电商业务又怎么样?招股书说:2022年,菜鸟国际物流服务收入较上年提升20%,基于速卖通的跨境快递服务显著增长。
又是自家人发大力。
再看时下最火的跨境电商平台:SHEIN的物流服务商是顺丰和跨越;TEMU的物联服务商是跨越、顺丰、安能、壹米滴答、中通、韵达、德邦、百世。
总而言之,没带菜鸟玩。
3、估值实在是有点低,换谁都肉疼
据了解, 本次菜鸟估值为103亿美元(约743.5亿元人民币)。
一年前是多少?胡润发布全球独角兽榜上,菜鸟估值为:
1850亿元。
一年跌超千亿元,换谁都肉疼。
这情况下,我们乐观点考虑,不上市未必叫搁浅,或许也能叫惜售?
承压之下,菜鸟身后的阿里到底想干啥呢?
这件事,蔡崇信早就说了:以电商(国内+国际)和云为核心业务,对于非核心业务投资,则会考虑退出。
都卖什么了?光近期就有:
出售哔哩哔哩(B站)的美国存托凭证(ADR),价值3.578亿美元;
减持小鹏汽车股票,套现约3.14亿美元。
加上去年减持光线传媒、商汤科技、华谊兄弟等公司股票,据阿里财报披露,2024财年的前9个月共完成了阿里17亿美元非核心资产的退出。近15个月时间内,至少套现了200亿元。
所以大阿里还是那么有钱。
下一个猜想:谁会被阿里卖掉?
先说结论:盒马。
形势上看,长期不盈利,这是死穴。
模式上看,付费会员制转向折扣化策略,死忠反水。
苗头上看,3月18日,执掌八年的创始人、CEO侯毅突然离任,这事吧,对外话术说得再漂亮,实质大家也都明白。
细节上看,产品不丰富了;自有品牌比例提升;送货门槛提高;会员权益缩水,并且不能续费。
有点处处漏风。
结合阿里收缩主业的大趋势,大胆预测:盒马出局。
没办法。
时代巨浪给了阿里,阿里巨浪给了菜鸟和盒马。
有点可惜本来要迎来财富潮的菜鸟员工们。
暴富这事,拼命是前提,剩下的全看命
还好有双倍的年终奖。
我是马江博,关注我,关注趋势与财富。
— END —

为防走失,也请各位顺手关注一下小号“马江博的趋势研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