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经意的口头禅,可能正是影响孩子自信低落的主要原因啊。
文章目录
  • 第一句负面咒语:“快点”
  • 第二句负面咒语:“好好做”
  • 第三句负面咒语:“去读书”
你可能不知道!父母以为的关心叮咛,其实字里行间隐含的负面情绪,小孩都感受得到;反复的叮咛不仅让爸妈心很累,也会在无形中造成孩子的压力啊。
渐渐地,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消极怯懦,或是用叛逆行为掩饰心中的脆弱,这也往往很多爸妈会感觉,“为什么我的孩子跟小时候不一样了…”。
其实,以下三句妈妈常脱口而出的话,正是最常对孩子说出话的前三名,妈妈们肯定心有戚戚焉,正是造成孩子自信低落的负面咒语。
第一句负面咒语:“快点”
“快点”这句话应该很熟悉!“快点起床”、“快点刷牙洗脸”、“快点睡觉”…“快点”已经成为妈妈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副词了。
但是,孩子之所以没办法快点,就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时间感,其实有着极大的落差吗?
“人类感受到的时间快慢与年龄呈反比。”这种现象称为珍妮特法则(Janets Law)。举例来说,对于十岁的孩子来说,一年等于人生的十分之一,对于四十岁的人来说却不过是人生的四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大人感受的时间远比孩子快上许多。
从这个法则来看,四十岁父母的一小时,相当于十岁孩子的四小时。虽然这种解释法有些乱来,但是孩子的时间流速等同于是大人的四倍,是真的相当缓慢,也快不起来。
那么催促孩子“快点去做”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母亲的话语会变成“闹钟铃响”,成为控制孩子的力量。举例来说,妈妈对孩子说“快点去上学!”明明是每天的行程,为什么得每天反复叮咛呢?这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时间到就出门”的习惯;也就是说,父母养成了“等到父母怒吼『再不快点会迟到』时才愿意出门”的孩子。
孩子将父母的“快点”当成闹钟铃声,所以没听到“快点”就不打算行动。事实上,在闹钟响之前没有动作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第二句负面咒语:“好好做”
从“乖乖吃饭”、“衣服穿好”,到“坐要有坐相”…,这些是父母在教养孩子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叮咛,三不五时会听到,但是仔细思考后,其实孩子可能根本搞不清楚是指什么吗?
“好好做”指的究竟是什么?只是父母用来宣泄压力的词汇,也就是单纯将烦躁的情绪化为言语罢了。
“好好做”背后隐含着父母只顾自己所衍生出的期望,像是:“你要当个好孩子喔、“不要让我丢脸”等。长期听到如此叮咛的孩子,会在不知不觉间产生自卑感,觉得“我是没用的小孩。”,甚至是“我没有办法做到最好。”的负面想法!
第三句负面咒语:“去读书”
每说一次“去读书!”,孩子的偏差值就会下降一阶,虽然这样说有些夸大,但是并非无中生有。
事实上,并非每个埋头苦读的孩子都很擅长读书,甚至真的擅长读书的孩子,不会将读书视为“读书”,他们是因为“开心”、“有趣”而读的。
自发性且态度积极地读书,才有助于成绩提升,至于强制下的效果则可想而知。孩子遭到强迫时,积极度就会跟着被削弱。
孩子对读书抱持负面想法,从中感到无趣、痛苦等,就是因为无论多么努力,成绩都无法提升的关系。所以,当读书是在强迫下进行时,就无法真的将内容读进脑中。
期望成绩变好时的关键只有一个。那就是竭尽全力“帮助孩子打造出积极的心灵状态”。
每个孩子都天生“喜欢学习”。每个孩子都拥有求知的能量,但是,当父母以歇斯底里的态度反复要求孩子“去读书”,就会冻结孩子的求知能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