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随着股市段子手和知道分子开始上班,A股圈兴起了一波对节前市场扑街原因的分析与反思,形成了一些产出。
逻辑思路是这样的:暴跌的原因,大体上归咎于量化策略的集体爆仓,而量化策略为什么爆仓,原因在于监管层把网线拔了,关键时刻股票砸在手里卖不出去——这就是大概《守山之死》这类文章的思想根源。
其实节前这一轮倾覆,是2018年那次的完美翻版,从国际环境、到演化过程、以及最终的踩踏扑街,都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而“守山”在他的文章中披露年龄是30岁。那么可以反推2017~2018年的时候他应该是刚刚大学毕业或者在他所谓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某些名校读研。对于这几年发生的事情,自然是没有经历过,也没有肌肉记忆,更不知道如何去规避。
那么金融机构为什么把投资者的钱交给这样一批newb去管理?难道只是因为通过这些小哥哥和小姐姐易于吸粉和募资吗?这才是最根本需要思考和厘清的东西。
>> 1. 人人都在谈的“量化”,到底是什么 <<
所谓的"量化",远川的文章中给了一个总结,第一种是指数增强,第二种是中性策略,第三种所谓DMA,其实就是加了杠杆的中性策略。而此次爆仓最严重的是后两者,也就是中性策略和加杠杆的中性策略。
中性策略,用人类的语言描述一下,就是选一些有可能跑赢指数(跑赢大盘)的股票,做多他们;同时利用股指期货在指数上开空仓,这样两边一对,剩下的就是这对股票净跑赢大盘的部分。
数学公式:(α+β)-β=α
很多人把中性策略认为是一种α策略,其实在我看来,中性策略得到的依然是β,或者叫做“选股β”,并不是α。α是你比市场知道的多或者知道的早的信息,以及某些神的启示所带来收益;而通过选股+干掉大盘得到的收益,不能算α。
Anyway...
而此次中性策略爆仓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中性策略本身的问题,而在于他们的选股,几乎是清一色地选择中小盘股甚至微盘股,却几乎很少甚至没有选择大盘股。而他们究竟知不知道中小盘股在A股市场的巨大风险?或者不知道,或者明明知道却还要这么做——说透了无非三个原因:
(1)可能是教科书上说small cap比big cap更能得到超额收益(读书读傻了)
(2)可能是基金经理之间经常互通电话,一致达成的某种默契(金融从业者团伙化)
(3)可能是收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指示(被外星人脑控)
总之,出于某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大量的中性策略选择做多中小盘股(微盘股),而做空中证500、中证1000这些基准指数。而这样的策略构建方法,有可能在两个层面出问题(两个雷):
(1)你选取中小盘(微盘股)本身就是错的,中小盘没有行情;
(2)你选中小盘股没错,中小盘确实有行情,但由于做的人太多,过于拥挤,一旦出现风吹草动,由于没有衍生工具构建对冲仓位,所以资金会集体大量出逃,形成踩踏;
而这两个层面的问题,都不是量化策略本身的问题,而是A股市场自身结构以及特质所决定的。而这次集体爆仓的量化策略,却好巧不巧,这两个雷全踩。
首先,过于拥挤的交易往往会走向自身的反面,最终必然以踩踏收场。另外近几年来的A股市场对中小盘股极度不友好,押注中小盘是必死的,只不过什么时候死罢了。这两点,正是经历过2017-2018年行情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而没经历过的人不可能知道的。
>> 2. A股市场里的“另一个世界” <<
其实我们不妨问自己一句,2022、2023、包括2024前两个月A股的行情,真的是那么差吗?
是。
但也不是。请看下图。
这是A股之王、众王之王、王中王的股票——中国神华,从2020年初(疫情开始)到现在的走势。请问,自2020年初起,这只票有跌过吗?
除了2022年四季度到2023一季度有一点下行之外,其他时候几乎全都是上涨的。
而且神华还有分红。
如果你有神华的话,或者说你这三四年定投神华的话,那你有什么烦恼?天天都是过年好不好???
只是——神华不应人人有,股民能得几多手?
那么不妨看看跌得屁滚尿流、被股民喷的梨花带雨的宁德时代,从2020年初现在的走势图如下。
虽然宁德自2022年初以来已经跌了一半多,但距离2020年初的低点仍然有3倍多的涨幅。而且你不要告诉我,从50多涨到380的时候,你不卖一部分帮自己买辆特斯拉,哦不,买辆比亚迪?偏要等到跌回160附近在那哭天抢地?
所以,宁德时代哪里对不起股民了?
再看茅台——过去4年之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1500到1900的区间之内吧。你可以骂他没有涨过,但换个角度来看,人家也没跌过好吗?
还有工行——
陕煤——
甚至再差一点的,例如潍柴——
乃至中铝——
虽然各有涨跌起伏,但总体来讲,共同特征是:都不至于让投资者抄家式亏损。
举这些票的意思,是想告诉大家,同样是量化,如果你这几年没有去碰那些劳什子的中小盘股微盘股,而是做多我上面列出来这些票,同时short IF甚至short IH,那你会天天都很happy,根本不用担惊受怕,更不会在未知的某一天,突然做了昨天还是小伙伴的对手盘被踩踏,然后在那批判监管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不许我卖股票。。。。
然而,就是出于某些未知的原因,可能是新晋基金经理智术浅短,可能是被什么神秘力量脑控,他们用了中小盘股甚至微盘股作为构建中性策略的标的,并且选择IC或中证1000作为对冲,那么随着中小盘行情的覆灭,这些策略就一个个都难逃厄运。
好吧,You jump, I jump...........
>> 3.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
讲到这里可能还会有很多人不服,为什么这次死的是中小盘股,而不是大盘股?
或者说,什么时候众王之王的神华才能低下高贵的头?
抱歉,时辰未到。
文章开头我提到,2020至今的行情,跟2015-2018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一次大盘股又赢了,而中小盘股依然难以翻身。
且不说什么国运、进退等等虚渺的东西,大家看下美股,不也是强者恒强,Mega 7永远高高在上吗?这也许将会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人类经济和股市的一个共有特征,而非中国特色。
但除此之外,分析具体问题,其实2023年的行情,在我看来就是2017年的翻版。
2017年,中小盘和大盘股之间的“二八分化”不仅无法弥合,而且更加极端化甚至朝着“一九分化”、甚至“1%对99%”的趋势发展,2023年如出一辙。
而这两个年份的宏观全球大图景也是一致的。
2016年,美联储开始加息,2017年进入加息主体阶段,全年加息4次,2018年加息逐渐停止,2019年开始降息。
2022年,美联储开始加息,2023年加息进入主体阶段,全年加息6次,2024年加息停止,2024下半年或更迟开始降息。
美国加息导致A股资金面紧张,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不要跟我讲什么货币高边疆之类的鬼东西,现在的事实就是,中国股市受国际金融流动性的影响非常大。有两个原因:
(1)经历了2015年818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已经是自由波动了。
(2)香港有1万亿离岸人民币,可进可出,可作为北向资金参与A股,所以A股的流动性就是与国际流动性枯荣连在一起的。
那么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资金会聚拢在大盘股、业绩股、高息股等类别,进行报团取暖。随着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提高,A股的资金面越来越紧,抱团的范围会越来越小,这就是“二八分化”向“一九分化”演进的逻辑——上证50骑着牛市的翅膀飞翔,而创业板指,甚至更下沉的中小盘指数例如当时有个叫做“三板做市”的指数(类似于今天的北证50),则跌入漫漫熊途,风雪路途遥。
而再往极端化发展,可能只有几只股票能够维持价位,而其它股票全部下跌。
2017年的抱团行情发展到2018年,终于坚持不住了,经过了1年的震荡下跌,到10月的最后一天大盘见底,当天有五只巨盘股跌停:茅台、平安、招行、美的、格力。
股民网友戏称:主公,今日我军出征,阵亡五人,关张赵马黄。
2018年最终崩的是大盘股,只不过当时还没有所谓的什么“中性策略”,当时的基金经理只是单边做多大盘股,抱团抱团抱团,在大盘股上形成了过于拥挤的交易。最后出现风吹草动而导致崩盘的反而是大盘股。而当时小盘股无人问津,每天跌一点慢慢阴跌,到11月份风向一变开始爆炒。
这次,大盘股几乎无人问津,拥挤的交易全都堆在了小盘股上,同样是流动性收紧,而且越来越紧,最终崩的就是小盘股,这大概就是这次与2018年的唯一不同。
由于崩的是小盘股,自然也就不会出现那年茅台跌停的惨剧,以致于网友找到了7只可以与美股的Mega 7媲美的股票,称之为YYDS 7。如果你看这些股票,与那些崩盘的中小盘微盘股,那真的是来自两个世界。
>> 4. 何时抄底? <<
既然找到了底层逻辑,那么后市展望就好办了。
A股和港股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流动性收紧——那么流动性什么时候开始重新放松?答案依然是要看美联储。
之前美股市场炒预期已经把第一次降息预期打到3月份了,但随着近期议息会议以及CPI、PMI、非农等数据出炉,异常强劲,所以3月肯定不会降。甚至连6月会不会降息现在依然是一个问号。
而参照2018年11月市场见底的时间节点,大致是美联储第一次降息之前。因此可以预判,今年之内,什么时间可以确定美联储第一次降息,那么那个时候大致就是A股流动性的底部。
至于流动性来了之后先炒什么板块?一定是现炒中小盘。像2018年11月最极端的恒立实业,董事长失联股票13涨停,这种闹剧,我们这次也一定会在A股市场看到。随后就是2019年1月北上资金开始大规模买买买,而那些所谓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基金经理”们,最早也要等到4、5月份才开始增持A股。
因此,大A底部的征兆:(1)垃圾股爆炒;(2)北上资金大规模流入。现在,这两个标志还没看到,但随着美联储降息的脚步越来越近,应该已经在不远的未来像我们招手了。
转自智通财经APP 作者 沽民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