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怎么调整积极面对?”
知乎上的这个问题,有着1000多万的浏览量,在评论区10000+条回答中,有人说:
“你不是接受不了孩子平庸,你是接受不了孩子平淡。”
“能不能接受不是你能决定的,老天有的是办法让你接受。”
“我能,因为我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专注自己喜欢的事上。”
“能接受,我就是平庸父母,他大概也要复制我的一生,做个平庸的孩子。我能接受自己,就能接受他。”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句话:“当你想要评论某个人的时候,你只需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你所具备的优势。”
养育孩子,也一样。
父母用自己设定的期待去要求孩子时,往往会忽略孩子和我们的经历、困境、成长环境都不同的事实。
想要求一个与我们不同而独立的孩子,去满足我们对人生的期待,本身就是一道难题。
用“自私”的执着,去控制孩子的人生,最终只能适得其反。
失控的父母,失控的孩子
前些日子,和我的一位家长聊起她儿子时,她吐槽:“儿子放了多久假,我俩就吵了多少架。现在就等下学期送他去住校,最好一学期都不要回来。”
她儿子在学习方面一直挺自觉,可到了初三后,却经常用压力大想要放松逃避学习,一到休息时间就抱着手机,怎么管都没用。
直到期末考试前一个多月,俩人再次为了玩手机爆发争吵,她气到极点,忍不住打了儿子一巴掌,没想到儿子竟然叫嚷着要跳楼。
那次冲突发生后,她和儿子一直冷战到期末考试结束。
本来她想冷处理等儿子道歉,没想到较劲了快100天,儿子都没有主动向她低头。反而过得乐不思蜀:晚上熬夜玩手机,回家饿了就点外卖,没有外卖冰箱里有啥吃啥。
最后,她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住和儿子主动沟通。
结果俩人又吵起来,儿子吼她:“你能不能不要再管我了,我快要被你逼死了。我就是学习压力大,想休息了玩会儿游戏,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十恶不赦了?”
孩子妈妈一边说一边擦眼泪,她觉得自己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变成了这样,不知道该怎么管孩子了。
心理学家杰弗里·伯恩斯坦曾说:“做父母的压力,主要来自我们想要掌控自己无法掌控的一切。”
因为无法控制孩子的所有,情绪和感觉失去了平衡,于是用“受害者”的方式,通过指责孩子错误行为的方式,把压力甩到孩子的身上,却忽视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就像这位妈妈,我了解到的,和她说得完全不一样。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她很少对孩子进行肯定,经常打压孩子,拿孩子和别人比较,经常对孩子卖惨、诉苦、抱怨。
所以你看,有时候真的不能只听父母的一面之词。因为我们大人,经常会利用成人的优势,把自己包装成亲子关系中“受害者”的角色。
最可怕的是,有些父母会一直沉迷“受害者”的角色,简单粗暴地把问题推给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再用指责孩子行为的方式,表示自己尽到了养育责任。让亲子压力在得不到疏解时,持续发酵增大。
父母给的压力,最先感知到的,永远是孩子。
当孩子只能被动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也无法对这些行为做出反抗时,就会用消极、逃避、愤怒的方式做出反抗。
“谁痛苦,谁改变。”
如果父母一直不正视自己的问题,作出改变,就只能是失控的父母,最终逼出一个失控的孩子。
父母和孩子,都不是彼此唯一的压力源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
视频中的妈妈,一边嘴里骂着孩子:“概括的不对!这都写的是什么!”一边伸手拍打着孩子,最后气急了,又开始拍打自己。
同为父母,理解她的情绪,但不赞同她的行为。
评论区的很多网友,也纷纷建议这位妈妈要好好学习情绪管理。
可是亲自养过孩子一场,你就会发现,父母时刻做好情绪管理,哪有那么容易?
一位心理博主曾说:“要求父母情绪稳定,是一场最大的PUA。你无需控制情绪,只需控制你的行为。”
网上有组数据统计,有89%的父母,都在经历着来自身边人和事的各种压力。
工作、生活、家庭……每一项拉出来,都足以压垮一个普通的中年父母。父母面对的压力,不是只来自于孩子,而是方方面面。
但同样的,相比父母而言,信息高速发展,信息量巨大,成长步履加快,早已导致现在的孩子面对的压力比我们当年只多不少。
而且除了这些,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来自老师、同伴、社会、自我觉醒等各个方面的成长压力。
孩子和父母,都有避无可避的压力。
家,是给孩子爱和力量的地方。
原生家庭给孩子的爱,可以帮助他们生出战胜外界压力的力量。
父母处理好自己的压力,把焦虑和担心减少,让状态松弛,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压力,自然愿意敞开心扉,和父母重新走近。
化解亲子压力,建议父母尝试这5点
《积极养育》中,作者总结了几种减少亲子压力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去参考:
1、成为有觉知力的父母
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受到压力的,其实是紧张的状态,越紧张、越不清晰。
在书中,作者建议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式,让思绪慢下来,好给我们以时间去觉察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就有可能用更恰当的方式,去更好地解决当下的问题。
我们的大脑,几乎是时刻充满杂念的,这些杂念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偷偷溜出来干扰我们的感觉和判断。
当大脑充满觉知的时候,头脑会更清晰。
摒除掉杂念最好的方式,就是尝试通过深呼吸,让自己只专注当下。比如,只专注眼前孩子出现的问题,而不是让这个问题辐射范围变广。
2、带着感激去养育孩子
短片《父母橱窗》中,一对姐弟路过各种父母橱窗,看到很多喜欢的父母,有的博学,有的友善,他们很想挑其中一对当自己的父母。
但工作人员还是带走了他们,让一对互相指责、不停争吵的夫妻成为了他们的父母。
短片最后的字幕写道:孩子不能选择他们的父母,但如果他们可以呢?
孩子从未质疑过父母的不好,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信任回馈他们呢?
最好的爱,一定是带着感激的。
带着感激好好爱孩子吧,正如他们爱我们一样。
3、最坏又能发生什么呢
网上看过一句笑谈:“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是擅长预见性的父母。因为我们教育孩子总离不开一句话,如果你现在不……以后就会……”
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问问自己,那些我们所担心的最坏的结果,真的一定会发生吗?
下次当你担心、焦虑孩子的一些行为时,不妨让自己先慢下来,问一问自己: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担心吗?”
“如果不解决,后果真的会严重到你所想的那样吗?”
请相信,当这两个问题问完,你一定会有新发现。
4、改变亲子沟通的媒介
作家刘称莲曾分享过她家中“邮筒”的故事。
她女儿读小学时,有段时间因为忙,没有时间给女儿更多的陪伴。
有次孩子爸爸回到家,看到床头柜上放着女儿写的一封信,信里面写了一些女儿最近的委屈。
看完后,孩子爸爸怕打扰到已经睡着的女儿,也用写信的方式回复了女儿的问题。
从那次之后,他们在家里设立了三个“邮筒”,把平时没有时间交流,或者一些不方便当面倾诉的内容,用写信的方式“投递”给对方。
这种沟通的方式,让他们之间的亲子相处变得更理智、平和。
语言解决不了的亲子压力,不妨换种方式,比如试着给你的孩子写一封信吧。
5、你可能并不“需要”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立马能按照要求去做的一些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紧迫。
比如你要求回家后立马写作业是培养学习习惯,但如果按照孩子的习惯,休息10分钟后再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父母习惯把“我希望孩子怎么样”变成“我要求孩子必须怎么样”。
一个是建议,一个是控制,方式不同,目的不同,性质也不同。
对于孩子而言,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你越要求他怎么样,他越不会按照你所要求的做。
所以不妨每到这个时刻,就默念一句:“我的要求只是希望,并非必须。”
父母心态平衡了,传递给孩子的压力就小了。亲子压力小了,孩子才能听得进去父母的建议。
成长中的孩子总是渴望更加独立,而父母却有太多的“不放心”。爱无论对错,爱的方式却有正误。

家庭不是论输赢的战场,父母与孩子也不是对立的两端。春风化雨的包容远比“针尖对麦芒”的较劲更有力量。
点个“在看”,与父母共勉。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精英说今日视频推荐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