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设备和服务,激活基层新质生产力,谁就将成为设备换新市场的赢家
文|方玮
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刚刚开始落地,医学影像厂商已为这块即将到来的蛋糕做好了准备。
4月11日开幕的第89届CMEF期间,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表示,此次展出18款无界创新成果,“很多与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是紧密联系在一块的。
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GE医疗展台
在GE医疗展台,一家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要求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一款全能1.5T磁共振;不远处,一位专业观众则对全新的妇产超声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不断询问它与科室现有设备相比,有何新功能。
某国产医学影像龙头企业直接以“全线高端、智能焕新”为主题;另一家跨国企业也设置了“提质增效领跑设备换新潮”展区。
经历了2020年—2022年的医学影像设备配置高峰,2023年的CT中标量回落至2022年的一半。2024年,新的国家政策又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谁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县域市场会成为设备换新最大增长点吗?
2024年,正值医疗机构设备迭代窗口期。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回忆,“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促进了很大一批医疗设备采购。而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约为10年,一般医疗装备约为6年—7年,2024年,已是“十四五”第4年。
2024年2月,医招采和医械数据云分别公布了2023年公开招标的CT和磁共振成像设备中标排行榜,两大品类均以全口径统计,GE医疗分别占据了中国市场份额的第一、第二位,其中,CT中标数据截至2024年1月31日。对于即将到来的一轮设备换新,张轶昊认为,高中端等全线设备都有机会。
而在CMEF展台,GE医疗也侧重展示了这方面最新产品,包括超高端CT Apex Expert、超高端乳腺机Pristina Hygeia,以及服务县域医疗核医学“一县一科”建设的ONE MI核医学精准诊治解决方案、赋能基层的全能1.5T磁共振,等等。
往年展会,厂商们总会展示最新研发的高端产品,但像GE医疗这样将基层赋能作为展品的一大侧重,是本届CMEF体现出的共同趋势,也与设备换新在落地时呈现出的导向息息相关。
4月9日,浙江省公布推动“换新”的具体举措——开展以县级为重点的医疗装备更新,到2027年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装备配置达标率达到100%,力争医疗装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的增长25%基础上,加码5个百分点。
“这是非常好的信号。我们通过创新提高生产力,提供高效能、高科技、高质量的产品,去服务大众、特别是基层人民。中国有7亿人口在基层,中国50%的诊疗人次发生在基层,老百姓不用都到上海、广州、北京去看病。”张轶昊对《财经》说。
一项前情提要是,2020年开始的新冠流行,已大大激发了医疗机构的设备需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2021年每年的配置量都在6000台以上,是2017年-2019年平均配置量的两倍左右。这一批配置的设备,主要是用于新冠肺炎筛查的“入门级”16排CT。
2022年开始的大型医院新院区扩建,则激发了一批三级综合医院的设备配置需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省会城市投入甚大。仅昆明就投建了13家医院,武汉也新建11家综合医院(院区),迁建两家。
现在,医学影像从业者的初步共识是,“县域市场一定会是设备换新的重点。”因为,不少县医院的设备已经用了快10年。度过了新冠流行的应急期,它们要考虑的,是未来发展,他们需要质量更好、效能更高的科技新产品。
县医院需要怎样的医学影像设备?
“一台设备,能看的病越多越好。”聊起基层市场的需求,一位大型医疗设备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相当直白。
谁买东西都是这心态,花了钱,当然使用率越高越好。特别是医院买CT、磁共振等设备,还要专门建设场地维护,买来用得少,就可能“亏本”。
还真有企业推出了“全能”设备。此次CMEF期间,GE医疗发布了全能1.5T磁共振SIGNA Prime Elite(下称全能1.5T磁共振)。它可实现临床可用的全效能24通道成像,用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产医院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十大诊疗场景,包括内外妇儿骨等基层常规科室需要,并可诊断卒中、肿瘤、心血管疾病。
“大而全”地提高各科医疗服务水平,特别是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是所有县级医院共同的追求。
比如,排名中国人第一大死亡原因的卒中,以往需要借助高端高场强的3.0T 磁共振设备来诊断。传统1.5T磁共振由于射频效率不高,对于血管成像只能观察到血流信息,颅内管壁的病变(斑块、血管炎等)很难发现。
而GE医疗推出的全能1.5T磁共振采用TDI 全效射频系统,射频利用率达99%,可实现近乎无损的传输和高效成像,达到《脑血管病影像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推荐的标准,可显示颅内血管壁等组织的更多细节,帮助临床发现微小病灶和疑难病变,提升县域医院卒中防治的诊断效能。
全能1.5T只是GE医疗专注于县域创新的一个缩影。张轶昊介绍,过去十年GE医疗中国团队研发上市的产品超过120款,其中70%是针对基层和县域的。GE医疗在中国拥有1800名研发工程师,这也成为其深耕县域、定制创新的底气。
“在跨国企业当中,我们县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去年我们的这类产品,都实现了中高双位数增长,可见我们对县域的重视程度。”张轶昊回忆,早在2008年,GE医疗就成立了专门服务县域市场的团队,是中国最早关注这一市场的企业之一。
现在的县级医院,对设备的要求不再仅是“有”,而是“优”。每家县级医院基本都有超声设备,这几年,越来越多县医院开始配上了专业的心血管超声设备,对心血管疾病早诊早治效果显著。
位于湖南北部边陲的岳阳临湘市人民医院,2019年装机GE医疗专业心血管超声设备,应用了创新定量技术,降低了对操作端的要求,并且帮医生精准地做出临床诊断。
现在,这家县级医院急性心梗救治成功率已超过95%,一般人认为需要去省城大三甲做的房颤射频消融术,也已顺利开展。
经历多年发展,医疗设备领域的所谓下沉市场,早已不是国产低端产品的价格战场,跨国企业正用高端的产品,改变它的格局。
花小钱办大事,系统更新先行一步?
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发布不过1个月,“谁掏钱”的关键问题,尚不明晰。无论医院还是各地方,都还要点时间酝酿。在此之前,影像系统更新以及伴随5G提供的AI技术,成为部分厂商优先选择的“卖点”。
“不用花很多钱,就能让现有设备性能有很大提升,扫描更快、图像更清晰。”在CMEF展台,一位GE医疗的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她介绍的,是该公司此次推出的磁共振提升方案IQ Engine 智影擎平台(下称IQE)。
IQE是一款从软硬件层面全面提升的产品,它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医院已有的设备,可实现图像信噪比提升4倍,微小病灶诊断能力提升35%;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将扫描速度提升30%~50%左右,为神经、体腹、肌骨、心血管等全系统检查带来新突破。
“做到大病不出县,首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设备不够好或者设备买不起,而是医生怎么能把设备使用好,利用这些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产品,去治病救人,帮助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张轶昊相信,做到这一点,“大病不出县”一定能进一步实现。
“我们出的新产品,都搭载了很多新的功能。比如我们专门设计了深度天眼系统放到16排CT产品里,这样县域医生按两个键就可以自动定位,拍出质量非常高清的图像。”张轶昊补充道。
AI技术在影像设备中的运用,同样呈现出极具吸引力的效果。在石家庄,一家医院用上GE医疗的乳腺X线AI质控系统NOVA AI后,仅10个月就完成1.2万个乳腺癌筛查,14人确诊乳腺癌;此前,全年仅完成5000人检查,筛出3个乳腺癌患者。
“就像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样,有了5G和AI,中国最好的医生不用再亲自到西藏、新疆、四川去,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张轶昊打了个比方。
在CMEF现场接受专访时,张轶昊还专门展示了一款手机大小的掌上超声Vscan Air。用上它,患者不用再去大城市求医,县域医生就能很快检查出患者身上的异常,无需专门场地,也不用太多操作经验。“我们现在就跟张文宏教授团队合作,联合针对这款产品开发一些AI应用,主要是应用在肝癌早筛。”
中国有超过4亿肝病患者,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20%,若是AI能让超声技术真正深入边远地区和农村,更多人将获得生的机会。
“设备更新的本质是为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刺激经济。而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是高效能、高科技、高质量。”张轶昊认为,高效能需要设备本身更智能、更精准、更便捷,让高端科技普惠化,简化医生操作,释放精力;高科技包括利用5G、AI等数字技术,推动优质资源更快、更好下沉;高质量则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上,联合各方资源,助力基层能力建设,实现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谁能把握这三条,谁就将成为医学影像乃至整个医疗设备换新市场的未来赢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