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现在和过去的商品货币
文 | 张是之
上一讲我们讲了米塞斯对于狭义货币的分类,也就是把狭义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信用货币和法定货币,这一讲我们按照米塞斯的思路,进一步认识一下对商品货币的细分。 
一、早期的货币单位
米塞斯首先指出了人们的一种看法,更早期的硬币是以重量,而不是以数量流通的。这一点从今天的货币单位中仍然可以看出历史的印记,古代各国的货币名称,多是采用重量的名称,比如英国的英镑(Pound),意大利的里拉(Lira),俄罗斯的卢布(Ruble)和德国的马克(Mark),其词源都是重量单位。
中国今天的货币单位是元,但在古代中国,很长一段时期内货币单位都是重量单位,从名称上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中国钱币以重量为名称的办法,一直继续到唐初。两汉的钱币有半两、三铢、五铢,六朝的货币有四铢、五铢、六铢。到唐武德四年才改称宝,或通宝,或元宝,或重宝等,一直继续到清末。【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西汉的五铢钱发行以来,历代都想保持这重量。南北朝的五铢大体上还是这个重量。唐初实行币制改革,发行开元通宝,这开元钱的重量就是以五铢钱为标准,甚至因铜钱的重量而影响到中国的衡法。唐以后的铜钱,基本上是维持每文一钱的重量,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开元通宝和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广东用机器所铸的光绪通宝,重量是相等的。千多年间没有变动,若是从西汉五铢算起,两千年间没有变动。【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总体上,今天全球各个国家的货币单位,都是“以法律赋予的价值来表示的具有明确含义的特定单位”,比如韩元、日元、美元等等,中国的“元”也是这种由法律规定的价值单位。而今天的货币(money),则主要是代表价值尺度单位的辅币,比如硬币或者是纸币。这种辅币的价值,仍然是通过法律赋予的,在一定范围内被人们认可和接受。这个范围通常是,一个国家的行政范围。
而本位(the standard)的意思是,作为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价值单位。比如米塞斯举的例子法郎、马克等等,再比如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半两、五铢等等。
二、货币价值的评估
首先米塞斯指出此前的货币理论,只是简单地关注解释货币和其他经济物品之间兑换比率的问题,而忽略了价值和价格的经济问题。但是,理解货币的价值单位很有必要,需要理解货币和其他经济物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如何建立的。 
米塞斯指出了一个对货币历史的考察,“在所有时期,在所有人之间,主要金属货币的提供和接受并不是不考虑货币的数量和质量,即只按其数目来进行的,而是作为具有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来进行的。在按照货币数目来接受金属货币的地方,总是存在着一种确定的认识,即货币的铸造能够确保它们达到相应种类的成色和准确重量。在不存在这个假设条件基础的地方,就需要借助于称重和检验。”
这一点在古代中国也是如此,而且在重量单位制定以前,金属是不便于用作货币的。因为比金属更早的贝壳,有个独特的优点,那就是它有天然的单位(个)。金属因为没有天然的单位,所以没有马上取得货币的地位。【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中国从什么时候起有重量单位,还不能肯定,但由于殷代已盛行铜器,大概已发展出重量单位来。殷周间的中国社会,从货币经济的角度上看,同古代巴比伦、埃及、以色列等国家属于同一阶段。巴比伦等国使用金属也是论重量的。巴比伦和以色列以锡克尔为单位,同中国用寽为单位一样。【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简而言之,用重量计算价值,这就是货币最开始逐步形成的共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还暂时没有发现可以通过货币的铸造来攫取民间的财富。而一旦他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潘多拉的魔盒就被打开了,而且再也无法关上。 
三、政府铸币的影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