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作者:木森
来源:木森说(ID:MooseBB)
文章已获授权
这是前些天从群友那里了解到的消息。
说是北京西城区的一个班级,几乎全班的孩子都在吃抗过敏药。
这个消息让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如果读者中有西城区的家长,可以帮忙核实一下。
*
不过大家确实都纷纷表示,在这两年,过敏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
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的孩子比比皆是,甚至有小朋友因为严重的小麦过敏而无法去上幼儿园。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广泛的过敏发作?
因为没有确切的数据,我们目前很难下定论,但大家猜测,可能和这两年轮番的感染有关。
*
这两年,甲流、支原体、合胞轮番上线。
而最近,又是百日咳的死灰复燃。
病房变学区房的场景,我想大家都还历历在目。
生一场病,免疫力会下降,这是我们的常识,我们也可以看到容易生病的孩子,往往就是连续生病。
但感染造成的,有时不仅是免疫力的下降,可能还会同时引起特定免疫的增强。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被冠子感染后,淋巴细胞会下降,但肥大细胞会被激活,从而引发类似于过敏的症状。
并且,就过敏性疾病来说,感染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诱发因素。
过敏,从本质上讲,是身体把没有明显危害的物质,当成了有毒的东西。
在免疫学中,有一个诱导过敏的经典模型,就是毒素+抗原的暴露。
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鸡蛋蛋白,能诱导鸡蛋过敏;霍乱毒素+花生,能诱导花生过敏。
当特定病菌携带的毒素和特定的食物蛋白混在了一起,就可能会让原先不过敏的东西变得过敏。
*
另一个过敏的诱因,是肠道菌群的失调。
对菌群造成最大破坏的,无疑是抗生素。
虽然家长们基本都知道用抗生素不好,但孩子生病时,有时症状会很吓人;
在万般纠结之后,最后往往也都还是用了药。
一次两次的使用可能还好,但一年轮番好几次的抗生素治疗,无疑会造成菌群剧烈改变,这即会增加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
总是看到一些言论说,孩子多接触各种病原体,能够完善他们的免疫系统。
这是对卫生假说的严重误解。
卫生假说的核心,在于接触“没有明显危害且可能有益”的微生物,而非有害的病原体。
这是让孩子,多去接触大自然、接触土壤,而不是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刷病毒库。
健康的免疫培养,需要在安全和科学原则下进行,而不是无差别地暴露于潜在的健康威胁中。
我们需要记得,就在几十年前,许多孩子因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而遭受终身残疾的命运。
*
那么,对于现今的这种情况,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想首先,还是尽可能地减少感染的发生。
日常的防护是一方面,而学校层面的支持也很重要。
在去年”病房变学区房”那阵子,一些学校的许多班级常常是大半个班级沦陷;
而根据一位朋友的分享,驻中国的服务于法国人士子女的学校却少有感染的案例。
他们主要做了这三件事。
一是:小班教学,每个班级的人数少于20人。
二是:空气净化,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空气净化器。
三是:每日测温,确保在校的学生都没有发热的情况。
第一件事,对于许多公立学校来说,可能并不现实。
但第二和第三件事,如果有真正在意孩子健康且愿意张罗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想是能够落地的。
毕竟,在现在这个环境下,能多做一些,就能给孩子的健康多一份保障。
*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在于保障孩子的营养。
这一方面是,保证维持健康免疫的充足营养,另一方面是,减少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食物。
其中的关键在于,让孩子从小就能有健康饮食的理念。
在我成长的年代,因为意识的缺乏,吃了不少的垃圾食品,其中包含各种对健康有害的的甜味剂、乳化剂和氢化脂肪;
而这些食物的摄入,和肠道菌群的失调以及过敏的发生,都存在着关联。
现在的孩子,应当学会去分辨,哪些是健康的食物,而哪些是不健康的。
他们应当有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能主动地去分辨和规避不健康的食物,即便是满足口腹之欲,也最起码能做到心中有数。
与此同时,他们也应学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基本作用,学会合理的营养搭配,以维护自己的健康。
我希望有一天,棉花糖实验能彻底地被改写。
当研究者递给小朋友棉花糖时,孩子会微笑着向他摆摆手:”谢谢,我不吃糖。”
*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他们的健康,也关乎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而我想,我们应当为他们做些什么。
-END-
来源:木森说(MooseBB)——关注无麸质,关注营养、消化和菌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