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应变策略》一篇的最后,提出了三个结论:
1、中国应对全球格局变化时的整体思维比较偏被动,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构建类似“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历史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小心谨慎的民族性格所致。
2、每当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对外部因素的高度警惕会让中国进入短暂的紧绷状态,以至于让局面看起来不太有利。
3、中国的适应能力很强,喜欢谋定而后动,后发制人,只要平稳度过个三五年,彻底看清历史发展大势,就会逐步调整并进入新的轨道。
这里面其实遗漏了非常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中国近百年来始终是“后发国家”的角色,而后发国家通常具有“慕强→模仿→反思→调整”的政策轮回特点。
以此为引子,开启本篇的故事。
1980年5月,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在美舰上参观。
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主要发生在后发国家,这是因为后发国家普遍将“制度”作为国家实力的“加速器”。
具体到中国,摆在精英群体面前的选择无外乎以下几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