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
作者:由花友 @friday1103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份过来人的真实数学“踩坑”经验,认真读完,也许能孩子的数学学习少走很多弯路。
故事的主人公花友@friday1103,她家儿子重点中学初二在读,娃小学时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升入中学后,数学成绩突然滑坡,甚至持续性滑落。
连老师都有些惊讶,为啥孩子的数学成绩会“跌”成这样?
寻着蛛丝马迹寻找原因,花友发现,数学栽坑的“病根”居然全在小学
一起来看今天故事。
本文由花友 @friday1103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以下为作者自述--

我们所在城市是教育发达的二线省会城市,儿子目前就读于全市TOP1中学,目前初二。我和他爸爸都是985、211的理科本科和研究生,一直对娃的教育比较重视。
小学时,儿子虽然一直都在很宽松、没什么学习压力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很上心。英语在阅读上花了大力气,同时体育运动和乐器学习也没落下。
除此之外,特别注重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主要靠孩子自己看书自己琢磨,不刷题,娃有不会地方会和他讨论。
娃校内的成绩一直都还不错,课内的学习我们几乎没管过。
原以为有思维拓展和大量阅读做支撑,能给娃以后的学习开个好头,但娃进入重点中学后,我迅速被打脸了。
刚进初中,孩子青春期的特征逐步显露,不想让我们过多干涉,索性我也全面放手,让他自主安排学习。直到七年级结束,我们被班主任叫去面谈。
老师反映,孩子有时候上课跟不上,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周测卷子上的题目做不完,课桌收纳混乱,计算问题频出,讲过的题目也不能及时消化…
班上的数学老师也非常惊讶,父母都是理科出身,为啥孩子的数学成绩会这样?
我们这才被老师点醒,娃的数学踩了大坑。
栽坑了才醒悟
原来“病根”在小学
一开始我和队友都很不解,小学一直好好的娃,怎么突然不行了?是没后劲了吗?
按理说,我们小学并没有“鸡娃”太狠,孩子小学一路都比较顺,上中学后也没有懈怠,怎么数学还能节节败退?
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娃成绩突然出这种持续性滑落,是因为小学埋了太多坑。
第一个坑是小学分数的欺骗性。
娃小学5年级前读的是民办学校,学校成绩方面抓得紧,娃的成绩还不错。后来孩子转到公办小学,成绩没有出现波动或起伏,排名一直是年级前10名。
因为孩子成绩过得去,我们也心安理得地认为“问题应该不大”,以为课内交给老师,我们继续推进家里的英语、运动和乐器学习,练练数学思维,应该也能过得去。
儿子在练琴
这种所谓“好成绩”带来的欺骗性,进一步掩盖了娃学习上的问题,也带来了第二个坑——没有建立起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仔细观察下来,娃其实并不是成绩下滑,而是进入高水平的团体后,相比之下“显得”不好。跟优秀的人群比较过后,才凸显出过去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这点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到位”。
有些小学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比较高,必须预习、比如打草稿…而我们所在的小学并不太强调这方面的培养,我和队友此前也没有这种意识。
娃在看书
进入初中后,娃开始还债了。
这所重点学校学习进度不算特别快,但是课内学习中绝不再讲基础概念了,都是默认会提前预习。特别是数学,寥寥几笔基础概念讲过,接下来就是中档题。每天有一定量的中档题练习。
对于我们这个完全没有预习习惯的孩子来说,他感觉很酸爽。
小学时,我会要求他提前自预习,娃也会照办,但从来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过。并且打心眼里不认同“预习有助于上课及时吸收知识”的方法。
青春期的到来更让孩子觉得自己方方面面都挺好的,所以开始放飞自我,完全不预习。
接下来,就是上课无法及时吸收导致听到一半跟不上了,就放弃了。于是当天作业就无法完成,自己感觉速度比别人慢太多了,或者感觉完成难度很大。
再接着孩子开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因为作业都无法完成了,更别提还有空去订正错题了。
就这样一环接一环,多米诺骨牌一样地倒了下去。当然,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还不至于在全班垫底。
《小欢喜》剧照
我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其实小学时候领悟力强的孩子,往往凭借自身能力,不怎么费力就可以在小群体里脱颖而出。
但是进入更优秀的群体后,才发现大家智商都差别不大,小时候那点领悟力此时也能算个"标配",又缺乏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复杂知识点的敬畏,遇到挫折一下子有点茫然不知所措。
沿着过去的感觉学习似乎也不会太差,但是想更上一层楼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也不知道该在何处着手改变。心中有个念想,“过去6年我都是这么过来的,按理说现在也应该奏效啊!”
青春期的倔强和好面子,又羞于让他把这种困惑摊开在桌面上细细琢磨。于是,只好随着学校的节奏和过去生活的脚本,习惯性地学着,忍耐着,无视着,逃避着。
找到问题了,我决心不能再这么坐以待毙了,也渐渐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娃成绩稳定优秀的保证小时候凭借灵机一动得到的分数,在面对更高阶的学习挑战时,都会被秒成齑粉。
小学时因为都是我们带着娃去做,一直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去年暑假开始,我们又重新审视娃小学时的教育缺失,一点点带娃从头纠正学习习惯。
所以该还的债,还是要还。
《教室的那一间》剧照
摸清了娃大致的的方向,接下来就是观察娃习惯问题——娃缺乏规划与整理。
具体表现为:
1、学习习惯不好
预、复习做得不到位,不总结,不归纳,不重新审视;草稿乱且无序,背后体现的就是思维管理的混乱。
2、时间管理能力弱
因为过去作业少,容易完成,所以,根本不需要规划。现在各科都有,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特别是几何题)。所以,往往一想起来,就觉得头疼,故而做到哪里算哪里。
3、遇到难题没有建立合适的心态
往往会自我怀疑,自我责怪,自我贬低。有时候,是因为题目确实很难,跟小学的时候完全不是一种难度级别,而不是自己不好。而孩子还在用小学时候的心态来看待自己,要求自己。
4、自理能力弱
书桌乱,文具经常丢失,导致做题没有趁手的工具,而勉强凑合。
凌乱的书桌,图源网络
栽坑了才醒悟
娃开始全面回升

其实作为妈妈,我对娃理科的学习方法也甚为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提纲挈领地帮助孩子。
我们几乎从不上课外辅导班(除了二年级暑假上了几周奥数班,后来孩子感觉兴趣不大,就放弃了),说实在的,我认为秉承合理且合适的自学学习方法,会是学校学习的良好补充。
后来看到孩子的学习呈这个状态,我觉得我应该探索一下理科学习究竟该如何开展。于是翻阅了好多up主的视频,琢磨了快半年,并且在这半年里不断带着孩子一起实践,现在略微摸出了一点头绪。
理科要围绕知识点,选择不同难度层级的题目来充分理解知识点,再做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再就是围绕“错题”进行知识点的举一反三持续渗透理解。
现在看来,这半年的实践,虽然在学习上提升的效果还未呈现出很明显,但强烈感觉到孩子的自信心有极大的增强。
要的认可和尊重,给他信任和成长的时间。
过去,娃连压轴题看都不看,现在至少能完成到最后一道压轴题第二小问;
过去,不会就不会,放那儿了,现在,考试会奋斗到最后一分钟也不放弃;
过去,错题都不订正,现在在我的要求和协助下,基本上可以当周错题当周解决,偶尔还能举一反三,并且做总结和归纳整理。
收纳和整理的提高,是娃这半年来最明显的进步。
无独有偶,娃的数学老师也非常强调个人物品的收纳和整理。他觉得,一个孩子能在生活中把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条理地归纳、整理,去芜存菁,其本质跟整理学习上的知识点并无本质的差别。
图源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偶尔也有回退。我们也学会教给他方法,给更大的支持。
我们会一起观看讲解学习方法的视频,会把他那些低级错误整理成册,并且取一个幽默的名字,时不时的翻看,发现自己还能犯这么“傻”地错误,引以为戒的同时,还能获得不少乐趣,“嘲笑”前几月那个傻乎乎的自己。
我们一起把有争议的错题,发给老师,让老师一断对错。我们一起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几何题中的各种边角关系,往往我推导个123,他推导个456,这道题就解出来了!
我们一起开口读那些细腻优美的文字,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跟他亲子共度英文绘本的时刻,只不过这次是中文(对哦!初中生还要亲子共读,过去没做好的事情,此刻重来)
儿子喜欢火车,就会读火车的图书
周末我们一起把本周的错题都罗列清单,周末就一一解决。此时会发现,他确实存在一些本周课堂上无法消化的知识和技巧,他需要协助,在细心琢磨后掌握了,他就会把周中遗留的这一类题目全部解决,并且做到全对。此时,你能感觉到孩子一脸轻松,仿佛心中的块垒此刻都已经灰飞烟灭。
时不时再翻看,孩子一开始会觉得这没错啊,过一会儿,又会哈哈大笑!
在每周的测试中,他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超越同水平的同学,跟头部的同学,差距越来越小,那种力量感,是自信的来源。
我们班主任开班会说了一句金句,大意如此,学习难点的攻克是一个孩子培养坚毅品质的垫脚石。
另一金句是,在正确的学习方法前提下,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差距,都是在习惯和落实这两件事上开始分化的。
这些本该在小学阶段就做到的事情,我到今天才开始做。
孩子的错题本
现在回头看
责任主要在我们身上
现在回头想,娃小学时埋下的这些坑,我和队友撇不清干洗。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当父母的太盲目自信导致的“灯下黑”。

比如,对自己过于自信,觉得自己读小学初中时一直觉得数学不难,所以忽视了对数学难度的考评;觉得孩子要是成绩下滑自己一定能马上观察到…
比如,对娃过于自信,相信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成绩下滑孩子自己会想办法…
再比如,忽视了对孩子的引导,没有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给孩子全面的视角看到自己优点,在新挑战中也没有送上及时的鼓励与安慰。
《小欢喜》剧照
以前很多的教育书籍都会强调看到孩子的优势,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展强项。
此刻,我也意识到要全面看待孩子,也要发现他们的弱项,而不能自欺欺人;另外也要全面审视自己,不要把自己无法体察和消化的情绪,变成孩子的负担和障碍。
一方面,我要学习合适的学习方法来“安自己的心”;另一方面,我也要面对上面那些问题的延伸,“为什么他一怎样怎样,我就会崩溃,暴怒,烦躁,鄙视,打压,失望?”,我是怎么了?
这后面这一连串的追问,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慢慢开始体察和了解端倪。
也慢慢有所体悟,实际娃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作用没那么大了。
未来是孩子自己的,我们应该盯的是孩子的能力成长,而不是学习内容。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他怎么看待自己的处境变化,并且拥有适应变化、并在变化中成长的能力,要让孩子自己想奔向自己的目标,否则我们做的都是徒劳。
今年开年,我开始重新“养育”自己,同时,也重新养育孩子。但好在,不算太晚,一切都来得及。
娃在打篮球
本文转载自小花生网(微信号:xiaohuasheng99),一个专注分享国内外先进而实用教育资源的微信公众号。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