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亦是卷。
终于可以留言评论啦,欢迎大家向笔者拍砖
东亚父母
因为某地灾害,清净了几天的舆论,最近又折腾起来了。
耶伦老阿姨来华,某些团体的经费又充盈了起来。

尬吹到有点不适。
耶伦阿姨这次在广州吃不到见手青,去的陶陶居,这菜单,是隐喻中美关系从凉了,到不咸不淡,到全面转暖?
不管怎么咸淡,经费到了就得干活。

最近某片宣发,抄了一个热搜,叫做#牺牲自我的东亚父母#。联想到今年过年,大肆炒作了一番的#断亲#话题,这舆论还真是挺有一贯性。
女拳打完,婚育打完,现在又开始打世代矛盾了?不炒作点撕裂社会的议题,就不舒服是吧?

先不说到底怎么“牺牲自我”,或者“牺牲自我”对不对。正常中国人,谁整天把“东亚”挂嘴上?
东亚四国,中日朝韩,“中日友好靠韩国,中韩友好靠日本”,四个国家谁都看不上对方,干嘛非得把中国人的事情,说什么“东亚”?什么“东亚父母”,“东亚男人”,“东亚企业”,“东亚社会”,中国的事情净拿东亚说话的,是“东亚病夫”里的话术吗?

不用看,但凡“东亚xx”的,一定种族主义无疑,浸透着刻板印象。
正常中国人反正不这么说话,那到底是谁想出这么个口号的?这么喜欢贴标签,你们喊喊“黑人父母”试试?
退一万步说,西方社会,现在快要一半的新生儿,都是非婚生的。也就是只有娘没有爹。他们连父母都凑不齐了,还好意思指责“东亚父母”?
所谓牺牲自我的东亚父母,背后什么坏心眼还不清楚吗?表面上是夸中国父母为子女付出多,父爱母爱强大,实际上把生育后代跟“牺牲”这种词联系在一起,不就是来点潜意识:生娃辛苦,不要生娃嘛。
生娃就是牺牲,生娃就是奉献,父母多辛苦,不就是“反装忠”非得把生娃这事妖魔化嘛。
国内一票大V还乐呵呵的转,乐呵呵的分析“父母控制欲强”、“望子成龙扭曲”。有什么好分析的?黑人小孩老爹出了两个细胞就跑路(奥巴马的老爹也跑路了),甚至连老爹是谁都不知道,他们当然没有“控制欲”。白人下层嗑药磕的亲妈都不认识了,当然也没有“控制欲”。
白人上层要是没有“控制欲”,罗密欧与朱丽叶这老古董的东西怎么一直重拍一直火,不就是因为一直共鸣嘛?

东亚父母一直不是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县城婆罗门
县城婆罗门
最近,一个小孩的视频突然又火了。视频中小学生说道:“我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继承我的爸爸。因为我的爷爷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我的妈妈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副行长,所以我想继承我们的家产。”
之前一直被提起的“县城婆罗门”,又推到了前台。

“婆罗门”源于印度将人划分等级的种姓制度,“县城婆罗门”则是寓意在中国近些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个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以地方上的家族关系网络为依托,享受各种优越生活的“地方势力”,或是说“地方上的特权阶层”。
过年期间,一篇《北漂十年,输给了县城中产》正式的把这词炒热了。从小就是最用功最聪明的“别人家的孩子”,一路从普通的本地小学到镇里上初中,再到县里市里读高中,最后考上大城市的顶尖大学,进入名企工作。折腾了三五年,发现,远没有人家躺平了的“县城婆罗门”过的得好。
不管是不是东亚的父母,父母大多还是倾尽自己所能,让子女过的好的。但县城里已经如“婆罗门”一样,又一票人,通过宗族和血缘,占据了原本就不多的顶端好位置,把好工作搞得如同HIV一样,只能通过血缘和XX传播。
小孩要继承行长,#我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之所以能这么火,是因为大家知道,家里许多正科级的这小孩,他说的继承行长真的就是社会。爆火也并不完全是板结、固化这些问题,你看这一家子都当外卖员,有人羡慕嫉妒恨炒上热搜吗?本质还是金融业特权和高收入,和“婆罗门世袭”搅合在一起。
县城婆罗门”对生育意愿的打击,可比“东亚父母的自我牺牲”,大得多了。
更可怕的是,这“县城婆罗门”,有向上渗透的痕迹。比如某退休主编,就很着急的替小男孩出来解压,还不是因为自己的子女也跟着进了某报?
风大浪高,有些不方便说的,可以点击下边卡片移步可以留言的小号聊一聊,也可关注笔者微博账号 @摸鱼学教授美第奇
笔者的新书上市啦,错爱笔者闲扯的读者,可以点击下边的 阅读原文 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