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有关朝鲜半岛的话题突然多了一个热门参与对象——日本。
1月5日,金正恩就日本能登半岛地震向岸田文雄发去慰问电,他称岸田为“阁下”,并在慰问电中表示:
“惊悉新年以来地震造成许多人生命和物质的损害,谨向遇难者家属和受灾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慰问,祈愿灾区人民能够尽快恢复平稳的生活。”
这一举动极为罕见,因为即使在2011年造成两万人死亡的“311”大地震过后,朝鲜也没向日本发过慰问电。
能登地震造成了数百人死亡,虽然严重,但比起之前的灾害来并没有格外突出,因此人们猜测,金正恩的来电应该有许多政治意味在里面。
果不其然,进入2、3月份,朝鲜和日本间的肥皂剧就一集集播了起来。
事情的起因跟韩国脱不了干系。
2月14日,古巴外交部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
“古巴共和国与大韩民国于2024 年2月14日建立外交和领事关系,两国代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交换了外交照会。”
作为老牌社会主义国家,古巴自上世纪卡斯特罗时代开始就一直与朝鲜保持着外交关系,渊源久远,所以古巴-韩国建交被认为是对朝鲜外交的一次重大打击。
事后韩国方面大肆宣传,称与古巴建交是韩国对社会主义阵营开展外交活动的积极成果,充分体现了历史潮流大势所趋……
韩国总统府甚至表示:通过与古巴建交,实现了韩国外交的夙愿。
那朝方该如何破局呢?
在已经宣布不再将韩国视为“和解与统一对象”的当下,平壤最有力的回击措施自然是与资本主义阵营中某个有分量的国家完成外交突破或建交。
朝鲜思前想后,像特朗普时期那样撬动美国是不可能了,华盛顿“弃核”的价码平壤不想出,因此目光自然而然落到了日本身上。
2月15日,即韩国-古巴宣布建交的第二天,金与正发表一段谈话,她称:
“只要日本摒弃对朝鲜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指手画脚的陋习,不再拿已得到解决的日本人被绑架问题说事,那么两国就没有理由不靠拢,首相岸田文雄访问平壤的日子也会到来。”
金与正在平壤的地位十分惹人注目,她不仅是金正恩同母胞妹,也是朝鲜中央组织指导部第一副部长、国务委员会委员(成员仅10人,五名劳动党常委均位列其中),其此番表态的背后很难说没有金正恩的授意。
金正恩本人极少直接对外表态,媒体上有关朝鲜对韩国、美国、日本的一系列言论,大都由金与正“根据委任”发布。

岸田文雄此前曾表示,从朝日关系现状来看,我强烈感到有必要大胆改变现状,希望在“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与金正恩举行会谈。岸田目前的支持度仅剩20%左右,有意愿通过一些突破性的外交举动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来拉抬声势。
在朝鲜释放出明显的外交信号后,日本外相林芳正回应称:
“正在关注金与正副部长的谈话,我们避免提供进一步的细节,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交涉。
“另外,绑架问题完全解决的说法是不能接受的,根据《日朝平壤宣言》,日本全面解决绑架、核武器和导弹等悬而未决问题的政策没有改变。”
这里的“绑架问题”是指1977~1988年间朝鲜特工绑架日本平民的事件,在2002年的朝日首脑会谈中,朝鲜首次承认并予以道歉,同时保证不会再次出现此类事件。
不过对于人员认定及善后问题,双方一直纠缠不清。
比如:朝鲜承认七八十年代派特工绑架了13名日本人,但日本认为有17人,主张搜寻失踪者。
再比如:日本希望把被绑架者留在朝鲜的家人也送到日本,而朝鲜认为东京方面斤斤计较有关朝鲜绑架日本公民的事情,却没有对自己三四十年代犯下的人道罪行作出赔偿。
实际上,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日本始终没有承认朝鲜的主权国家地位,它只认可大韩民国政府为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府,朝日两国连最基本的外交关系都没有建立。
自2016年2月起,日本拒绝朝鲜公民入境或过境日本,双方关系降至冰点。
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总部。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名义上是旅日朝侨爱国组织,实际上承担着维持日朝两国外交关系的角色。
2002年9月,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平壤与金正日握手,会谈后带走了五名被绑架的日本人。这是朝日历史性的高峰会,然而一年后的朝核争议让原本有望建交的两国再次陷入紧张。
在朝鲜看来,朝核问题是无解的,绝不可能做让步,所以跟美国、韩国改善关系的可能性极低,而日本其实并没有那么深度介入半岛核问题,双方有的谈。
可偏偏日本方面多出来一个绑架问题,给朝鲜的橄榄枝泼了一盆冷水。
几番隔空喊话之后,金与正再次表态:
“朝鲜将拒绝与日本进行任何接触,日本根本没有勇气改变历史、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迈出迈向新关系的第一步,我们对朝日峰会不感兴趣。”
“只有具有展望未来而不是拘泥于过去的智慧和战略眼光,并有能够做出政治判断、富有实践能力的政治家,才能抓住机遇。”
3月29日,朝鲜女外长崔善姬也出来讲话:
“我们对与日本对话毫无兴趣,拒绝任何会谈。朝鲜无意在日本被绑架者问题上提供帮助,日本对朝鲜主权的干涉(主要指核问题)将得到严厉回应。”
虽然听起来语气十分强硬,但如果我们剥茧抽丝、按照朝鲜的思维逻辑去拆解一下,不难体会,平壤其实很希望改善同日本关系,且目标是直接谈到“建交”。
金与正说“我们对朝日峰会不感兴趣”,即不愿意再搞一次小泉式的峰会——雷声大,雨点小。
那平壤对什么感兴趣呢?
“迈向新关系”“抓住机遇”。
从崔善姬的话中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朝鲜的底牌:她对于绑架问题的回应是“无意提供帮助”,语气较轻;对于朝核问题则态度激烈,称“将得到严厉回应”。
站在朝鲜的角度,绑架日本人问题已经解决,而承认朝鲜的自卫权(例如导弹和核试验等军事行为)是朝日关系改善的先决条件。
文章最后,简单预测一下朝鲜日本这轮外交互动的前景。
朝鲜此时抛出与日本缓和关系的论调,最直接的动机是减轻尹锡悦政权上台后美日韩同盟对朝鲜的军事压力,除此之外,还有争取日本援助、通过实现建交来打击韩国等考量。
然而日本的对朝政策偏向“战术性”,岸田文雄政府单纯希望使用人道主义援助的筹码,推动解决绑架日本人质的历史遗留问题,作为短期内提升民调的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想聚焦议题,就事论事,尽可能避免对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朝核、朝日建交等问题做出回应,不希望因此影响到与美国和韩国的关系——这与平壤的期许隔了十万八千里。
即使未来真发生金正恩与岸田文雄见面的场景,朝鲜和日本也几乎不可能达成正式建交等有意义的关系突破。
实际上,以更加宏观的视角看,半岛问题其实是亚太秩序演变中的一环,待到一切尘埃落定的那天,它的解决将会水到渠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