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又是很多天没更新了,现在工作太忙了,顾不上写公号了。当然,现在没广告没打赏了,我也没力气天天为爱发光了。


这会,终于又熬到周末夜里了,可以轻快一阵子,就来和大家见个面,随便说些感想。

就在刚才,我在B站上看到陈志新的账号,粉丝已经突破
105
万了。就短短两天,在B站这种靠专业知识打天下的网站,这个涨粉速度,太牛逼了。

我印象中,上一次上演这种粉丝暴涨奇迹的,还是那个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比起那个UP主,陈志新这回涨粉,毫无争议,更有价值说服力。

因为这绝对是靠真诚,靠专业,靠良心,靠仁德,靠与网友深层共情,才上演的网络传奇。


陈志新的视频,没有技术,没有套路,也没按照任何流量密码出牌。


我是真的被这个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感动了。


他是教社会学的,这是典型的潜学,不是经济类工具类的显学,在这种功利化年代,很多人觉得没多大用。

反正,这专业多少有点像被张雪峰喷过的新闻学和工商管理。


事实上,陈副教授之前也没受到多大待见,校方根本就没排他的课。尽管,他备课费尽心力,准备了几年,觉得自己课真的挺好的。


但,选课的人少,根本排不上!


这老同志,太爱惜自己羽毛,又珍惜自己智慧,加上又有教学情怀驱动。于是,花了3月时间,自费录制了这套课,上传到了B站。

B站,是年轻人浪的地方,作为教师,他知道。他觉得,自己的好东西,应该留给年轻人。


为此,老陈用A4纸,做成传单,还专门彩色打印了,弄成小广告效果,一个一个自习室发放,来推销自己的课——同学们,来试吃吧!
网络课、免费的、没有学分、没有作业、没有问答、没有考试、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总共21讲,社会科学26个学科。”

“欢迎带你的朋友、伙伴一起来,欢迎把这个听课信息,推荐给你的室友、老乡、班级同学甚至校外同学们。

都57岁了,头发都花白了,戴着四方的透明眼镜,做着这样的事,我真有点觉得,他像是一只斑头老雁,太有悲壮感了。

而且,他也不会玩短视频,自己新注册的账号,也没什么粉丝,就连发个合辑的功能也没有。


这样,他就只能切片,把视频搞成21讲,一个一个发上去,一口气发光。


够折腾了吧?够土帽了吧?


说实话,从备课到录课,再到一个个弄到B站上,再根据网友指导,加些字幕啥的,干这些,我想着都累。


但,这个孤独的老头,干了。他心心念念的,就是觉得自己的东西有价值,都快退休了,浪费了不好,哪怕有100人看,也值了。


在一个人人讲利益搞算计的年代,陈老师这样做,没有绩效,不加工资,纯粹就是为爱发电。

这是一个白发老教授的倔强,几乎可以说,这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击“。


都57岁了,还是个副教授,课没排上,正高都没解决,但,他活得,就是朴实,有静气,内心安宁。


这才是这个时代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我也给研究生上过类似的课,真不吹牛逼,绝对是全程无尿点,太受学生欢迎了。偶尔是激情了点,有点点浮躁,但绝不会媚也不会舔罢,在专业上绝不含糊。


说这些,我没别的意思,就是表明,我对这种课质量,肯定有判断能力的。


安静地去看了两三节陈老师的视频,我凭良心讲,如果这个世道不是如此浮躁,如果校园能够安放下一些宁静与深刻,陈老师的课,真太值得了。

比我细节搞得好多了。更重要的是,比张维为那种脑残二货要强上一万倍。

我还去搜索了陈教授的论文,也蛮多的。一时也没想通,为啥到现在他的教授还没评上。


不过,这年头,填申报材料那一堆乱哄哄的事,真是烦死人。如果以我现在心态,保不准也不评这鸟职称了。


反正,陈志新老师不端着,不装逼,不卖弄,不搞花里糊哨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发发课,你听不听,他也不勉强。

世界上,没什么比真诚更能打动人。就这样,学生和网友们线上接力了,帮着他吆喝。陈志新教授火了。


我是真的希望,之前没机会好好上这课的,又想填充一下自己这块知识的人,去看看陈老师这课。


这个事,其实有很深的时代隐喻。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专业人,最容易被各种力量冲击和捆绑了。


我直白点说,有大量专业人士,人生都是处于虚置和浪费状态的。陈志新肯定就是,要不然在B站不可能得到如此好评。


我倒不是要借此来骂北师大浪费人才。北师大特别牛逼的,莫言苏童余华张莉都在那混。


但,再牛逼的地方,也都因为体制机制以及管理方法,把很多真的人才扔到一个看不见的地方。

像陈志新这种水平的好老师,如果换个地方,那绝对是块宝呀。


就算不动,如果他的领导懂得欣赏和使用,也一样是个宝。B站能火,是市场的选择,是民意的认同。


人活在这世上挺难的。我之前就说过,有时你呆的那个小环境不适合自己,一辈子可能也就没什么价值了。


如果陈志新不是因为这次意外火了,他的专业价值和学术功底,他苦苦打下的学术深井,都可能被埋了。

我得说句很庸俗的话,现在的陈志新,身家一夜之间就值千万了。


我只是从平台价值讲的。或许,老陈也不愿意开发利用这些粉丝资源。


我估摸着,老陈就跟张文宏似的,红过之后,就顺着墙根悄悄溜走了。


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倒也不是一定就要因此夸他有圣徒的道德高度。


但,我又是有意难平的。看着陈教授白发苍苍的样子,课也没排上,收入肯定也不高。如果他以此给自己退休后多挣点养老钱,完全是正当正派正常的。


尼玛,连告莫言的那个傻缺二逼都在卖课骗钱,好人凭啥不能有好回报呢?我是真的意难平!

不由又想起前些天“九边”在那篇
《中国可能在经历一波“文艺复兴”》
这样写道:

文艺复兴被聊了几百年,核心其实就这一件事,珍惜当下的生活,享受当下生活,不要想着来世或者下辈子的事。


现在已经具备了让每个人幸福的资源和条件,具体能不能过好,可能就是个心态问题了。我们正在经历中国的“文艺复兴”,越来越多的人放下纠结,享受当下的生活,思考真正想要的是啥,玩的时候不纠结,努力的时候有干劲,每个人都能追求到真正想要的。自下而上地幸福,社会才能实现幸福的最大化。
上面这话,把国运说得太好了,特别是用了“文艺复兴”这个概念,舔得真的太猛了,看得我一愣一愣的。所以,看了两遍,多少了解这哥们想说啥。


他有的意思,我多少也是认同的,比如,接下来,人们应该选择在精神上自洽。

直白地讲,文艺未必能复兴了。特别是,有大大小小毛星火这类的二逼存在,文艺还复兴个毛线。但,人活在文艺中,可能会复兴。

你们想想,连胡锡进这种左右逢源的叼盘高手,都能因为说一篇叫
《杜鹃花落》
的小小说没啥问题,就被骂到屁滚尿流,你还敢乱说当代文艺吗?

当然,对很多有些文化素养,日子又过得还不那么局促的人,接下来,选择一种适中的文艺生活,可能就是必然了。


也就是通过盘活现有的文艺资源,过着类似于“岁月静好”的小日子。

对,董宇辉的出现,或许就有这种深层次的原因。


大家想想,丈母娘这个人群,是什么特征?


我想想我的丈母娘,再想想其他老太太。哎,她们多数都是有些退休金,有些房产,有些田园,属于那种吃穿不愁偶尔闲起来精神无聊的人。


这样的太妈大婶,突然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口中念念有词,对,是唐诗宋词,而且,眼神往上空一斜,背出一大段很有意象的写景排比句,然后再无比深情地说出一些或深或浅的人生哲理。


这样的人,哇塞,不就是前度刘郎今又来,李白东坡皆复活嘛!

于是,跟着董娃,今天买《人民文学》,明天订《收拾》,在喝咖啡时就拿出来装个范,到家包饺子时再拿出来垫下桌腿。


这感觉,既有文艺感,又有人间烟火气。

这,就是我们“文艺复兴”的真相。


对此,我不是偏见,只是有点遗憾。价值遗憾。


在我看来,真正的复兴,就是一个白发副教授,不用去发传单,他潜学研究的成果,都够被发现。

社会学如此,文学、艺术、美术、音乐、电影等等,也都遇对需要的人。

那些专业人生,没有在相关体制机制下无处安放,命运没有被权力放逐,没有在内斗中因为精神内耗无所创意,没有因为张维为和毛星火的存在,觉得人间不值。

这样,他们的作品就不会被深埋在时代黄土中,这才是真正的文艺复兴。


各位,我特别反感“岁月静好婊”,但,看透了生活真相的人们,我真心希望所有专业人士都像陈志新那样,依然守着静气,保持热爱,在真诚平淡的生活中,守护着自己的手艺。


如果有一天,你也因此而被发现,从此发光了。


我觉得,这就是一缕文艺复兴之光。


PS全文完共3328字,一口气打出来那么多的,反正都是真情实感,大家如果觉得喜欢,就转转吧。请大家下面二维码,加好友以保能及时找到我
欢迎关注人格志视频号,以便不会错过直播。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