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 BANG
 谈·教育
这几个月,“爸爸真棒”做了好几场择校活动和直播,每次总有忧心忡忡的家长问我们:到底还要不要选国际化教育啊?现在铺天盖地的新闻说,家长花了几百万,最后孩子毕业即失业,回来工资才几千块,到底值不值得呀?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老朋友赵林风老师最近也被问到了。作为魔都一所顶尖国际化学校的原校长,赵老师用“幸存者偏差”以及“选拔和培养”的概念娓娓道来,是我们看到的对上述问题最精妙的解答之一,分享给大家。
又到一年择校季,好友老陈也来向我咨询。老陈这人,一向坚毅果敢,但今年在自家女儿摇号这事儿上竟有些举棋不定了,不知到底该不该选择国际教育这条路。
我打趣道:“哪条路更适合咱们孩子,我猜你心里最清楚。你嘛,肯定也不忍心让姑娘边打吊瓶边抄作业,那还犹豫什么,选国际教育这条路啦。”

“唉,话是没错啊,但是呢,”老陈叹了口气纠结道:
“你说这一年要花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啊,别回头连个月薪5000的工作都不好找。”
老陈的纠结,确实也道出了一些家长们现如今的犹豫——“让孩子上国际学校,到底值不值?”所以借着择校季,我把与老陈的交流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发,在选择时不再迷茫。
“值不值这个事,肯定是见仁见智。就像出去旅游要住酒店,有些人一晚上超过200元就觉得亏,因为对这类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而另一些人一晚上2000也觉得很值,因为对他们来说酒店的体验就是旅行的重要一部分。
教育选择也一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人觉得很有价值的东西另外一些人不一定这么在意。所以今天我不直接给你建议,像陈兄这样能独立思考的人,我也无法帮你做决定。今天我试着给你的疑问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至于答案嘛,还是要你自己来找。我们从一个概念谈起,叫‘幸存者偏差’”。
赵林风
上海民进市委基础教育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青浦区新联会理事
多年国际学校教学和管理经验
国际教育大会“神奇教师”奖
作为一名融合教育的实践者,赵林风老师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国际视野的终身学习者。教育格言是: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幸存者偏差和控制变量
所谓幸存者偏差,指的是--
“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比如“留学生收入不高”这个结论,很可能就是一个幸存者偏差。当我们讨论留学生收入没有想象的高时,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留学毕业后留在国外未归的学生,他们的收入情况很不错,但并没有被进入统计数据。
再退一步讲,就算我们只看归国留学生的收入情况,有没有一种可能,只有那些收入不高的才会占据新闻的首要位置,而那些收入不错的在闷声发财,偷着乐呢?
当然有些家长朋友可能会说,“我就看到朋友家那个孩子,从哪哪留学回来,也就是找了一个月薪5、6千的工作啊。就算是有幸存者偏差,那我家娃以后也成了这种“幸存者”怎么办?”
将心比心,这种想法非常可以理解。但这类问题我们也不能被表象带着走,我们要试着看看本质,这时就需要借助另外一个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最常用方法之一,指的是:
“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的因果关系。”
就拿“朋友家孩子留学归来”这个例子,要想看到本质,做到科学推理,我们就需要假设一下:这位朋友除了教育选择外,其他的亲子陪伴等等都不变,如果孩子没选择国际教育,而是选择了千军万马的高考这条路,那么孩子现在的路是更平顺还是更艰难?还是现在的工作是普通还是可能啥也没有甚至你还要担心一些其他问题呢?
老陈
“好,这第一点我听明白了”
老陈的语气显得没有之前这么犹豫了,“国际教育这条路走出来的学生,有赚的多的,也有赚的少的;而国际教育本身对未来收入有多大的帮助,那也是要控制变量来看,不同人之间可比性比较低。
行,你说的这些我都同意,那你能不能进一步,这两种路最大的差别到底是啥?”
选拔还是培养
“简单来说,体制内教育的更偏向选拔,而国际教育会更重视培养。这样听着会有点抽象,我来打个比方。”
选拔式
就像在一片地里种向日葵,一种方式是你一下种一大堆,浇水施肥什么的都不用太在意,重点全都放在每月结束时的“向日葵考核大赛“上。
这个时候你会选出长势最好的那部分向日葵,而剩下的未通过选拔的向日葵,直接干掉当肥料。
这样经过不断多次地高效选拔,你就能得到很好的向日葵,这种教育方式就是选拔式的教育,甚至可以说这种方式下,教育本身也都是为了选拔。
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那些选拔出来的向日葵开得可真好啊!但这个“好”主要是对收获的人比较好,对向日葵们呢,尤其是哪些没能通过选拔的向日葵们呢,可能就没这么好了。
另一种方式是培养式
还是在这片地,首先你播种时就控制量,整块儿地就种了不多的向日葵。
然后你浇水、施肥、除草、科学培育。你也会定期考察这些向日葵,但是这些考察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不是为了牺牲掉一些向日葵,而是为了下个阶段你能更有针对性地去按每个向日葵的情况进行有效培育。
你会发现有些向日葵长得并不高,花开得也并不大,但这并不影响你还是会认真养育这些向日葵。
因为在培养式的教育中,重要的是不是让播种者收获最大的向日葵,而是每个向日葵都能得到自己的成长。
体制内教育比较偏重选拔,当然逐渐也会有培养的成分,但是很多培养还是为最终选拔服务。而国际化教育更是一种培养式的教育,但要注意如果一点没有选拔的压力,对孩子也是不好的。那样养出来的向日葵可能“蔫“了,最后没有生长的动力了。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培养性教育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分层和选拔,值得欣慰的是咱们中国国际化教育发展这么多年,还是有一批可以提供这种教育的学校的,不过具体是哪几家,就回头再细聊啦。
老陈
“哈哈你还给我卖上关子了,不过你说的这个选拔性为主还是培养性为主我很赞同,有条件时我还是希望好好培养,肯定不能整天担心自己孩子做了花肥你说是不是?但在这个前提下有一点选拔压力也不错。”
老陈的语气渐渐轻快起来“这么说啊,我心里已经有几个目标了,谢谢指点迷津。但我还有最后一个小问题,面向未来的。你说国际化教育值得,那么好的国际教育,最后会把孩子培养成啥样的人呢,都是人中龙凤也不可能吧?”

内心丰盈且被人需要
肯定不可能,而且这也不是一个好的教育培养目标的画像。那么好的国际教育应该培养出的人该是什么样呢,不妨看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是那天雪后我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后院广场上,随手拍的,当时就被上面的文字吸引了:
I am content. I am doing what I want to do. Why shouldn’t I be happy — see what my riches consist of. First, I have important work that fully occupies every minute of my time… I am needed.
这些话简单译过来就是“我内心很满足,因为我现在从事的就是我想做的事业。想我的内在是如此富足,我又怎能不心生欢喜。我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都投入在了如此重要的事上。我感到自己被他人需要。
看着这段话,我们能感受到图上这个人或许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培养出的人该有的样子。他有清晰的追求,他所做的事能够为他人提供价值,而他也因此感到内心丰盈。他不需要是什么行业精英或者商界大亨,但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内心丰盈且被人需要的人。
当然这个人也是一个大家熟悉的人,他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白求恩。
或许有些朋友会觉得这个例子有点遥远,那么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让国际教育的培养画像更为清晰。

前不久看到同学小Y对外的个人网页,有段文字分享给大家:
“ In addition to my educational pursuits, I am a former Chef de Partie at a 3 Michelin-starred restaurant and a passionate culinarian. When returning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fter 2 years of cooking, I did not anticipate a convergence or crossover between my culinary and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However, my cohort mentor, inspired me with the possibility to combine the two. I was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initiate an inquiry project in our Community Engaged Learning (CEL) course, where I used cooking as an instructional medium for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versity and fostering a sense of belonging among students.”
简译给大家是:“学业之外,我还曾是一家米其林三星级餐厅的主厨。做了两年厨师回来继续读书时,我并没想到我的厨艺会跟我的学习经历有融合和交叉之处。但我的导师启发我可以把两种融合,于是我试着在社区参与学习 (CEL) 课程中启动一个探究项目,在该项目中,我使用烹饪作为教学媒介,协助学生体会文化多样性并培养他们的归属感。”
Y同学目前是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生,跟他聊天我总感到之前十几年国际化的教育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他可能不是很厉害的厨师,他或许也不一定是最知名的老师,但是你能感受到他的笃定和从容,因为他无论在选择做厨师时,还是选择做老师时,他都能感受到被人需要,他总能达到内心丰盈。
老陈
“内心丰盈且被人需要,content and needed。确实不错。”老陈感慨道:
“听你这么一说啊,我不仅开始期待我家姑娘以后能成为这样的人,连我自己都觉得该多自我审视一下了。行啦,都想明白了,最后你还有啥嘱咐我的不?”
「 写在最后的话 」
有个著名的721理论,说的是孩子尤其是低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成长10%的影响是来自于老师,20%的影响是来自于同辈和同学,而最重要的70%的影响还是来源于家庭。
所以各位朋友,即使因为种种限制和机缘,大家未能进入自己最中意的那个学校,也请宽心。
因为最具有决定性的,还是您作为家长给孩子的影响,只要你能抽出时间来多做高质量的陪伴,只要你也像老陈一样保持一颗开放和不断学习的心,只要你愿意真的和孩子一起成长。那么这个时候,孩子已然受到的,是最值得的教育了。
👇扫码关注2024爸爸真棒·国际化学校盛典👇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