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把广告这个行业当作是一个信仰,这是我们要朝拜的东西,应该是最高的尊敬,这是我们的信仰!”
——苏秋萍
文 | 普格
采访 | 狂人、普格
金庸武侠小说中,有一位“老顽童”周伯通,武功登峰造极,形象深入人心;华文广告圈四十年,也有一位“老顽童”,也就是今天的主人公,狂人提前2年才约到,堪称一代传奇:
三菱平面,市场反映说中文翻译比外语原文更好;
曾两度傻傻待在台上,拿走4 A 所有中文奖项
在新加坡创办“三人行”,四年比稿无败绩;
同届的五位新加坡小姐,都是自己的女朋友;
获奖无数但把奖杯弃之如敝履,却对哥斯拉、阿童木爱不释手
……
中学毕业,混过黑社会、做过DJ、当过航空乘务员,做过特种兵,因美女多而进入广告行业,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是同学、迎娶新加坡小姐、车神、新加坡的稀有物种……他的身上有太多标签,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他是谁了。
他就是那位自称“邪教”“土匪”,却被行业称为“广告教父”的——苏秋萍Peter Soh 
从左至右:普格、苏老师、狂人
近日,狂人专访了这位在广告界叱咤风云四十多年的广告狂人,九个多小时的畅聊,逾十万字的文字录音,仿佛被一位武林高手传授了汹涌澎湃的无限内力,需要好好地消化一下。内容很丰富,可谓是一部广告人版的“狂人日记”。
下面我们将分几个板块,为大家拨云见日,一窥这位一身“傲慢与偏见”的广告人:
  • 走近狂人:老顽童的那些小玩具
  • 致青春:教父们做过的疯狂往事
  • 聊工作:广告是信仰,一生朝拜
  • 学秘诀:三人行四年比稿无败绩
  • 看行业:我说实话,你别叫人砍我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广告业刚刚起步,“一切都是新的”,面对巨大市场的诱惑,很多跨国4A公司,嗅到了中国广告这块蛋糕的香味,争相进驻大陆市场。
八十年代中后期,奥美、阳狮、电通、盛世长城等广告公司,纷纷在大陆设立办事处,吸引了很多欧美、东南亚,以及港台的资深广告人北上,他们眼界开阔、思维灵活、有服务过大品牌的经验,为大陆广告业迎来了第一波“春天”。
在那个黄金时代走过来的广告人,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大师辈出、创意纯粹、简单美好,抽着雪茄、喝着红酒、谈笑风生间,一件件“大创意”相继出街。那个时代,广告人身上仿佛是发着光的,在体验和享受生活中,完成做创意的理想。
在聊天中,苏老师一再强调,当下的年轻人不懂得体验生活,把生活和工作过得太苦了,很难诞生优秀的创意灵感,没有他们那个时代广告人的学习劲头和匠心精神。
那么,我们就先从苏老师的生活开始聊起。采访中,苏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个问题可以回答一小时,除优秀语言天分外,或许来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

01.
走近狂人:老顽童的那些小玩具
在位于上海公馆的苏秋萍别墅里,负一楼各种形状、颜色的哥斯拉、阿童木、蝙蝠侠等玩具堆积如山,其数量足以让任何玩具公司老板汗颜;一楼房间与客厅摆满了各式版画、佛手、佛像、雕像,各种大小的毛主席塑像;顶楼则满满当当的各种书籍,包括很多整套的英文原版书,还有珍贵的当年创意手稿……
令人惊奇的是,曾经斩获国内外大奖无数的苏秋萍,在他家里玩具多得无处容身,却几乎没有看到一座完好的奖杯。最能证明他广告人身份的,是挂在客厅奥特曼身上的几十个国际广告大奖的评委工作证,令人惊羡。
 狂人 :苏老师看您家里堆满了哥斯拉、阿童木,有这么多的藏品,名副其实的“老顽童”。可否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一共有多少藏品?
 苏秋萍 太多了,数不过来,你们看到的这(上海住所)还只是一小部分。在我新加坡家里有更多,毛主席雕像我有7个颜色,连香港皇后大道中的路牌我也有。
收藏这么东西,我觉得可能源自于“自卑”,大家知道我读书少,只有中学学历,我相信在亚洲,甚至全世界没有一个广告人文化水平会这么低。
当年我想报名读美术、广告设计,在新加坡属于大众传播专业,但是高校都不收,因为我只有初中学历,当时觉得很沮丧。我有个同学叫李显龙,品学兼优,拿全额奖学金,后来做了新加坡的总理。我却因为打架,还要校长去监狱里把我领回来。
若干年后,我很幸运得了纽约广告节的创意成就奖和NYF的创意成就奖,成就奖和金奖银奖不一样,非常难得,全世界只有25人获得这个奖。我就回新加坡跟教育部长坐下来聊天,我说当年你们错了,对不对?
我跟他们说,新加坡的问题就是很会教好学生,但是好学生谁都能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能教。但是,你们不会教坏学生,如果能教像我一样的坏学生,今天新加坡的总理会不会是我?“不做总统,就当广告人”,我常开玩笑,这就是我啊。我曾两次受邀去TED演讲,我就用这个做开场白。
 狂人 :您这么喜欢背后的这个李小龙画像,它有什么故事?
 苏秋萍 当年我在伦敦开会,在一个画廊看到这幅李小龙的画就很喜欢。老板看不起华人面孔,跟我说300-350镑,以为我会讲价或者买不起,我没有,直接给他350镑,他就很不爽想挑战我没有挑战成功。其实当时已经花光兜里所有的钱。
李小龙是华人的骄傲,这次采访,我特意把它挂出来,这幅画里李小龙仿佛在说: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哈哈哈)!我现在老了脸不好看,但是后面背景好看,大家就看着背景听我声音好了。
 狂人 4A是否有个传统叫“师徒制”?可否介绍一下“苏秋萍的12门徒”项目?
 苏秋萍 我觉得现在的广告新人,比较呆板,没有当年我们那一代的匠心,当年很多广告人是匠人。我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个外国导演谈了三个小时,我们讲拍片时灯光效果,讨论应该是朝阳还是夕阳,以多少角度斜照在背景上?45度还是75度,整个广告片的语调,语境是什么?现在很少广告人会去谈甚至懂这些。
我很喜欢一个画家的画,我就会把他的全部版画买回来学习研究。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在电脑上看,放大缩小很方便,但是没有我看原版的那种震撼。之前的老师要带着学生游学,不能把创意局限在办公室、教室、报告厅
我有个培训班叫苏秋萍的12门徒,我只收12个学生,效仿古人带他们游学,人数不多,耶稣也只有12个门徒。他们毕业证书都拿了,但现在还在上课,我会讲很多的案例,我希望继续教他们到最后一天为止。
一个好的案例可能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我讲的案例或者故事和别人不一样:一,案例是我做的;二,我有参与;三,当我看到好的case,我会找到创意总监,问他是怎么想出来的。我很注重前因,而不是后果。
课堂上老师讲的案例,不是他们自己做的。有些人可能说现在网上什么都有,但是你能看出他背后的思考洞察和执行过程吗?我们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狂人 :您最在意的这些门徒里面他们的什么品质?
 苏秋萍 来上我的课不便宜,我故意提高门槛。而且真的,三个月很辛苦的,他们问问题就很容易,结果都是我在讲。我一直很担心,我说的东西你们都已经懂了;不然,就更糟糕,我说的你们全不懂,彻底完蛋了。
这又说到另一个问题,我认为国内广告不会问问题。很多人如果你会问问题的话,对的问题你会得到对的答案。
有的记者问我创意跟销售哪个重要,你问我这样的问题,是你笨还是我笨?还有人问执行上画面比较重要,还是文字比较重要,问这样的问题,你去死好了!完全没有意义。因为一个好的广告,可以全部是文字的,也可以全部是图一个字也没有
很多他们也都知道,但是进一步地去改变去做到真的不容易。所以我鼓励他们自己要自力更生,做一些自己的东西不可以吗?不然的话,你只能够做符合现在市场公司的需求,你就变成一个供应商了。人绝对不是一个供应商
我去提案的时候,有的时候我的想法很前卫,但是走出会议室我就知道客户会采纳我的创意,刚走出去我又回来,我对客户说:各位,你们最好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明天你的竞争对手做这个广告,你会怎么样?客户就在我回到公司后,给我打电话说,好,我们接受你的创意。
很多时候,我一点就不害怕,因为我知道我今天被公司炒了,第二天会有别的公司找我。所以我认为对工作就我要做,如果这点我做不到,太丢人了。
02.
致青春:教父们做过的疯狂往事
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第一批师承欧美广告理念的广告人,在中国市场尽情发挥才华、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三十年,他们带领华文广告一路狂飙、走向正轨。
那是一个广告狂人的时代,有很多传奇的故事,他们那一代的广告人,都是在实践中跟着这些广告狂人学习、成长。以林俊明、孙大伟、苏秋萍、莫康孙为代表的华文广告界的四大恐龙,身体力行,带领一批门徒,让世界看到华文广告的崛起。
 狂人 :您有很多的外号称呼,老顽童、魔教徒、广告教父、广告狂人、老顽童等等,你个人最喜欢哪一个?
 苏秋萍 我真的没有很在乎这些东西,真的没有。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东西,然后做好,怎么能够影响到新生代,这是额外的收获。
很多人难以相信,说你真的不在乎这些东西?包括我也不在乎成败,我获过那么多的奖杯,现在大部分都不见了。搬家的时候,阿姨还以为我家是破铜烂铁中心。
 狂人 :广告教父,这个称呼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苏秋萍 我不知道,好像是一个广告杂志提出来的。那时候做龙玺奖,要以华文打天下,这句话我很喜欢。有很多媒体报道,就把我们几个老家伙推出来。
我们当时发现,在国际广告奖项比赛中,中文作品不多,很少能够得奖。而且评审90%以上是老外,所以很难让他们明白中国的作品。
我有一个案例是在内蒙种树,一个木字,分成灰色跟黑色,好像看到一个人字和一个十字架。一人一木,两人为林,三人我们就可以还给地球一片森林。这个创意很好,但是国外评委他没有办法看到木字的拆解和组合的智慧。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中国人能主导的奖项,而且这些评审一定要有一定的资历。好朋友林俊明不在以后,我也没有太大的意愿继续做下去了。但是只要对这个行业有用我会愿意做,主要是我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是大陆第一个受邀到台湾,去评选他们的金像奖的人,当时的评审有郑松茂、阿森等,他们就担心我听不懂闽南语,当时在广告里面很流行用闽南语,他们几个人帮我翻译,然后我就说谢谢。不好意思,我听得懂,我会说闽南语。
当时做广告奖评审会给一个1000块美金的红包,而且吃的东西最好,总统便当,又可以抽雪茄、喝红酒。从那时候就认识很多台湾的年轻人,到现在还叫我前辈。有几个人做的还比我厉害,这让我很很开心。
 狂人 :四大教父,一定有很多传奇的故事,给我们分享一些往事吧
 苏秋萍 我跟林俊明不一样,跟孙大伟又不一样,跟莫康孙也不一样,我们根本不会在乎谁是老大,谁是老二。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没有对不对,他们都是真性情。大家经常在行业盛会上听到我们在调侃对方。
我不觉得我们任何一个人,有谁去利用“教父”这个称呼,给自己做广告,这是别人说的,我们自己不会说,他们说我们是四条恐龙(华文广告四大鳄)。
高手之间交手是一个很爽的事情,林俊明叫我苏老狗,我就叫他林X明。我和林俊明是工作上竞争、生活上朋友,30多年的好朋友,很难得。我讲故事很厉害,有人曾问我们的关系,我就说我小时候家境不好,寄养在林俊明家里,林俊明小时候很坏,他的功课要我帮他做,而且常把我玩具抢走,所以现在我就买很多玩具,要不然我心里不平衡。很多人真的相信这个故事版本。
“恨他可以用标准英语、普通话、闽南语和广东话,滔滔不绝喷他的傲慢与偏见的口水N小时!我恨他微博粉丝快增至四万,而且都是遍布全国滴十八岁女同邪!世上就是有这等有福气的老顽童。顶!”
——林俊明写苏秋萍
林俊明经常欺负我,我就忍住不笑跟别人讲(我编的)故事,对方就会以为是真的,觉得我原来有这样可怜的故事。他太太对我很好,他常常对他太太说你对苏秋萍比对我还好。他们以前就住在我附近,我帮他们看孩子,孩子们都很尊敬我。
记得有一个冬天的早上,我拿着乌冬牛肉面在雪中送去给他孩子吃,那时候雪景很美没有拍下来很可惜。邻居在门口说,这两个老家伙关系可真好。我和林俊明常去超市,也没有买东西,就是两个老东西推着购物车撞来撞去,在那边玩推车,没有想到CCTV都拍下来了。
林俊明很会吃,给我介绍鸡肉丸跟生蛋跟粥混在一起,他比我还会吃,而且还会做菜,教我怎么做。有时候他闷起来,就会去古北那边,那里有很多日本的料理店,他知道很多酒吧,都有放酒在那边,然后他会跟老板说我不带苏秋萍来,不可以让他喝我的酒。
他后来搬走了,人家问他为什么要搬,他说那个地方环境不好,常常有闲杂人等(就是我)大摇大摆进我房子偷吃我的东西,他也编故事的。
他两次到新加坡找我,他最后一次很奇怪,他走在前面,转身摆pose给我拍照,我拍了最多,而且他说下次来他要吃什么,但是他没有再回来,所以那些地方我到现在没有再去(说到这里,苏老师哽咽拭泪)。
我现在有个计划,如果他在的话会是一个很好的伙伴可以一起做(可惜他不在了),我现在有时候还会傻傻的,发微信给他。俊明很聪明,当年他龙吟榜龙玺奖,他真的是第一个为中文广告牺牲很多的,这些东西我想过我没做。
注:1995年初,秉持对华文广告的使命与热情,林俊明在工作之余联合朋友,创办了《龙吟榜——华文广告精粹》,系统收集和传播优秀的华文广告。《龙吟榜》自1995年1月创刊以来,广受全球华文创意人欢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北美洲等地的来稿源源不绝,作品经过精挑细选,按产品类别,辑录成书,既展现华夏色彩,更流露不同地区独有的生活文化,每个点子自有其精彩之处。
孙大伟知识的层面高很多,他很有智慧,经常骂人,我很喜欢听他骂人。我记得有一次,大伟骂人的时候说“你进入广告公司之前没有想过要卖牛肉面吗?”他看别人的作品之后,站起来打开窗口看着作者,好像说你还不跳下去。他真的很霸气,有一种能够征服别人,让别人信服(包括客户)的“狂”,这种气质是由内而外的。
大伟最后一次来找我的时候,我带他去花鸟市场,他是一位有证书的森林守护员。小松树、大樟树,他逛得很开心,还买了一个很古老的木工刨刀。然后来我家休息,我家里很乱,他看到后说苏秋萍,你家里挂个牌子就可以卖东西了。
没想到那是最后一次见面。
注:2010年9月3日,孙大伟因脑溢血入院,11月7日病逝。11月18日,苏秋萍开通了微博,他的第一条微博就是为孙大伟所发。
孙大伟、林俊明走后,两个最好的伙伴走了,这也是我退出广告界一个原因。自己玩没有意思,要有同样频率的人调侃,林俊明是我的“死对头”,公开跟我叫板。
广告教父、广告狂人,这些外号是别人给的,我没有特意要去做一个狂人刚好在那个时代,我觉得我很幸运,得到很多机会。一开始我在后殖民地时代的新加坡,以中文创意走出一条路,不简单,对不对?

而且新加坡是当年很多了不起的老外站岗的地方,新加坡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在全球得奖很多,是全球创意总监最多(按人数比例)的地方。
 狂人 :后辈新人中,有没有你相对比较看好的年轻广告人?
 苏秋萍 我还在看,我很努力地在看,如果你问我现在是不是看到,我没看到,但是可能会有。
所以我本来12门徒可以再开一班,已经很多人报名,但是我突然间想停下来。不敢说栽培,而是鼓励他们,尤其现在我发现除了技术上的东西,我想跟他们分享多一些生活上的东西。他们每个人绝对有可能会超越我,但是现在还不能。
我现在一直在跟他们谈,要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会发现他们被局限,很多决心也是自我发奋的东西,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我要帮他们从自我局限中走出来。
我真的跟他们说过很多,比如你们不够坏,但是坏不是说去打架。我鼓励每个人努力发挥自己本来要做的,我也没办法帮他去发挥他的东西,我能发挥我自己的东西,但是他们就要自己慢慢地去改变,要有自我成长的几率。
我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这一辈子我们都搞不好。30岁左右,要改变谈何容易。有些已经有了家庭,除非他们肯改变,不然的话他们会被困在这边,一段时间过后会真的变成一种习惯。
可能以我的傲慢与偏见我没看到很优秀的年青一代广告人但是这是我的答案,如果你们认为有OK你们就认为有吧
03.
聊工作:广告是信仰,一生朝拜
在华文广告圈里,“野路子”出身的苏秋萍,最后成长为无人不知的广告鬼才,本身就是一部励志传奇。他的广告创意频频获奖,美国纽约广告节的金奖、台湾时报广告奖、亚太广告奖和新加坡、香港广告创意奖都被他拿了个遍,在1990年时,他的作品甚至包揽了新加坡CCA和亚太所有的华文广告奖。
当广告越来越精细化运营,需要团队协作才能更好地执行,简单凭一个创意点子,很难火爆刷屏的互联网社交媒体时代,广告人如何获得工作的快乐与成就感?难道做广告就仅仅是一份工作吗?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好?
苏老师给了他的经验:把广告当做一种信仰,去重视和尊敬它,而不仅仅把它当做一份工作。努力学习,不停学习,打好基础再出发,自己实力够硬,才可无畏前行!
 狂人 :您有很多经典的案例,您最推崇哪一件?
 苏秋萍 我的成名作“独一无二三菱”,当年车子还没有做出来,它的英文广告是尼尔·法兰奇做的Mitsubishi(他把单词中的it is变成红色,就成了IT IS MITSUBISHI),当时要把它翻译成中文,很多人说做不到。
法拉奇问:Peter,你能做到吗?我说:没问题。我其实最后一天才灵感乍现,我把“三菱”二字竖排,把“独”放在“三”的第一笔上,将“无”放在第二笔上,于是就成了“独一无二三菱”,当年获了很多奖,是唯一在国际舞台上获奖的中国参赛作品,让老外对我们中文创意另眼相看。
我做的东西,没有了不起,谁都能做,谁都懂,但是你们没有做。我做了,为什么?我觉得跟我的生活背景、我的收藏有关,我新加坡的家要变成玩具店了。
我不是从书本上学习颜色的渐变,而是从版画,从超人的卡通画,从哥斯拉玩具,从这些学习如何调色,我认真研究出来的,一定比书本上学的精彩,十之八九。
以前4A有个制度,新人都要从traffic做起,每个部门要待两个礼拜,包括客户部,因为这样的你才会知道双方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合作。现在好像没有轮岗了。
“苏秋萍,这个人是天秤座,属蛇,他认为这两个星象的人最适合做广告”,我那时候第一封求职信就是这么写的。我没有读过正规的广告学专业,我是读课外书长大的,包括玩具,我跟它们在学习。我一直和主流不一样。
我常常开玩笑,广告界有很多人,真真假假,有正人君子,有武当、少林,我是邪教中人,我自称魔教,我是土匪流氓,我做广告的方式也是这样,不受套路束缚,我还敢跟客户对立。
有时候,我觉得跟动物交往比跟人交往更好。以前我家里养了一只老鹰,我喂老鹰吃鸡肝、鸡心,有一次他咬了我一口,我跟他讲:What have you done?I feed you every day,I save you from the market,look at this,老鹰低下头,以后一看到我就低下头,它很有灵性。我看书,它也跟着看我的书。

我很贪心,我到处在吸收一些知识。我不局限在几年义务教育,大学、硕士,等等。我和你们的区别就是,你们毕业了(停止了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准备大展身手。我不一样,我很喜欢广告,但是学校不收我,我就自己学,直到今天我还没有下课。所以你们读4年、5年,我40多年还没有读完。谁读的东西会多一点?
 狂人 :您做了一辈子广告,什么动力让您持续坚持下去?
 苏秋萍 现在很多人不自信,还没有做任何事情,已经有一大堆的借口。这个能做出来吗?不成功怎么样?一堆的理由,把台阶都想好了。
我的学生知道,我从来不把问题当问题。我认为只要这个是我要做的,我就去干,我输得起,我没有任何的专业文凭,因为每个人文凭都高过我,所以我很简单,我什么也不想,就是去做,然后就做成了。
我很会做饭,有一天广告做不下去,我就卖炒粿条、卖云吞面,可能赚的钱还更多,所以我什么也不怕,就这么简单。
我输在起步线上,算了,我就当一只乌龟吧。从小学就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每个人都懂,但没有人去做。我在新加坡为什么做中文广告?因为没有人做,我很认真地在做,他们认为我中文的翻译比英文还好,我就有信心了。I can do it,信心百倍,我没有输过,我也没有考虑过我会输。
有一个记者问,现在你在做什么?闲着吗?我说没有,我在修改我以前得奖的广告。你不是得奖了,你修它干嘛?我想那个是以前得奖,现在我会不会做得更好?你永远不知道你会不会做得更好,金奖已经很了不起,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我想对现在的广告人说,做广告,是你选的职业,你有责任把它做好,你选的自己要负责。很多同学找我抱怨这不好那不好,我跟他说,你有没有考虑过,可能是现在的你还不够好。

这个行业我经历了40年,我今生无愧。我现在回头看,当年的我到底为什么这么好?其实我不是很明白,很有可能是我的生活和态度。因为我不懂,我想懂,我会很认真地去学。我一直学,直到现在。

我现在停下来,希望尽量能够帮助国内的市场,中国是我的感情故乡。我爷爷来自福建龙岩,我是第三代的新加坡人,能够看到中国更好,我们会感到非常自豪。
广告这个行业特别重要,我们利用的是创意思维方式,甚至能够创意地面对任何问题。国外的总统竞选,很多文稿都是广告人写的。
现在的文案,并不是要你抛书包,把辞源、辞海、康熙字典都拿出来,不是的。现在有点糟糕,广告公司都差不多,不像当年我们那个时代,百家争鸣,每个人出去都个性鲜明,有味、有情、有气、有静,每个人都有。
虽然我已经退出,但我还在留意关心,我真的有点担心,这就是中国广告的水准了吗?虽然我可能没有资格说这些话,但是我表达,是因为我关心,我不是在批判。中国不可以让广告的水平踏步不前,而且我很担心小圈子越来越多。
广告人没有去追求把广告做得更好,是一个很悲哀的东西;广告是一个传播行业,它对一个国家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广告人本身需要尊敬自己,才能叫客户去尊敬你。很多广告人根本也不怎么尊敬自己,说自己是广告狗,你把自己当狗,你还想怎么样?如果在广西我已经把你吃了。我当过神了,我以为我是神,总比我以为我是狗好,对不对?
 狂人 :您获过很多奖,也担任过很多次国际大奖的评委,对于国内广告人参与国际奖项,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苏秋萍 看那些获国际大奖的案例,公益的内容多一些。做公益,国际评审一定要看它会不会引起效果。比如说北极冰雪融化,北极熊将如何生存?很多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毕业后不要马上上岗,去做一些公益的事业,去南美洲、去非洲,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每年我都让他们去做一些公益,比如给麻风病院造路,去菲律宾给人们建房子,去内蒙古帮助当地的人,这就很有意义。
我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你们真的要会生活,不然的话你怎么能够推销你的产品?怎么能够让消费者也能获益?现在很多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一窝蜂地在追逐一个热点,相互模仿,没有可持续的创新。
国外的广告公司,会有专门的秘书主要做国际奖项参赛的事情,她们对于戛纳、OneShow、纽约、伦敦等国际比赛,什么时候参加,怎么报名,报名表格填写有特别的技巧。中国很多广告公司都不会报名。
描述策略那一部分内容最重要,评审第一要看的就是策略。参加比赛有一定的科学游戏规则,怎么运筹帷幄,怎么突出重点,没有那么简单。同样的作品,哪个比较有机会在美国胜出,哪个在英国有优势等。
先不说案例做的好不好,我很担心国内很多人还不知道怎么申报,自己心中没有一把尺,先投了再说。不明白这游戏规则,所以抱歉,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创意是变包装、变内容、变颜色、变大小,都要变。中国的产品太多了,而且太容易卖,导致很多广告人就偷懒。
 狂人 :您之前做过特种兵,混过江湖,经验阅历丰富,对您做广告有什么帮助?
 苏秋萍 
在军队的一些极限训练,真的会怕。当时我们枪里装的钛金子弹,打到脚上也会死人的,半个人都不见了,杀伤力很恐怖。我是狙击手,多次经历生死的边缘,比电影里面还吓人,真的感受到什么叫被推到身体和心理的极限。

有首歌“穿着腐朽的铁衣,呼唤城门开……”我经历过,差点被执行枪决、差点被送上军事法庭、与土著人对战……我很珍惜这些经历,让我明白除了生死无大事,磨练我无所畏惧的胆性。
我的这些经历,别的老师没有,他们讲案例的时候讲不出来。他们没有混江湖,我有。所以有时候我自称土匪,我胆子很大,无所畏惧。做方案的时候,就像特种兵训练的一招致胜杀人技,我知道打在哪里是最有效果的,我懂客户的产品核心在哪里,所以一般洞察比较准。
曾经沧海,经历过很多事情,所以我很少参加本地小圈子的活动,就当这是我的傲慢与偏见吧,每个人混的圈子很重要。尤其在事业上,我只和我尊重的人合作,不尊重在一起很难。包括之前有很多国际4A邀请我,我都没有去。
包括之前所谓的四大恐龙联合发起的龙玺奖,我真的是想做一个以中国为中心向外发散的东西,不是局限在小圈子,而是能够真正去帮助这个行业,应该是这样的。目前还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状态。
04.
学秘诀:三人行四年比稿无败绩
1990年,已经在新加坡、香港历练过的苏秋萍,被他那天生的狂放不羁的性格驱使,决定回新加坡“自立门户”,与两位好友创立了“三人行”。
天分使然加自身努力,三人行竟创下四年比稿没有败绩的传奇。打破了国际集团称霸行业的局势,因太过出挑,遭人“嫉妒”,后来三人行被五家集团争购,最终卖身于TBWA。苏秋萍也在此时被称为“新加坡的稀有物种”。
 狂人 1990年,您在新加坡成立了“三人行广告公司”,据说是四年之内比稿成功率接近100%,这是怎么做到的?
 苏秋萍 公司还没有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收到惠而浦的邀请,参加比稿的是全亚洲最厉害的广告公司,不只是新加坡的,一般人会说你不可能胜出。
当时,我们就在朋友公司那边做,面对五家4A公司,而且他们从纽约派高手来助阵。我们那时候就把一些做过的东西贴在板上,在会议室摆出来给客户看,讲我们中国这个东西,它的成果怎么样,参加比稿,后来我们赢了。
第二次比稿是澳航,那时候我们是租的设计公司朋友的走廊,三个人就坐在那边。澳航是很大的客户,我想应该怎么办?我就跟隔壁的老外老板说,可以借用你的会议室吗,老朋友没问题吧?还有,能不能把前台也借一下做我们的接待处?还有,可不可以在前台贴上我们公司的名字?最后一件事情,万一客户进来,你可不可以叫你的员工假扮我们的员工?哈哈哈,什么都是借的。
当时客户到会议室,我们安排人员在客户面前进进出出,有的说是去剪片,要交片什么的,当时把朋友的妹妹都叫来彩排好,让她做模特。最后发现没有杯子,赶紧到附近日本超市去买杯子回来。客户在会议室坐下来说“好,给你们做!”当时,我们成为澳航有史以来最好的广告代理商。
那时候很多公司开始找我们,我们成长很快,最猖狂的时候,有六个汽车品牌同时在做,而且都得奖。有些奖项评审就批判我说“这个人怎么这么厉害,拿那么多奖,不可思议”。
1991年,我从新加坡到中国也是一样,在上海做大众,在北京做雷克萨斯,我开玩笑,应该会在广州做丰田。有人说这是不对的,我管你啊!客户都不投诉。那时候我被人们称为“车神”。
我的一个特异功能是我能够简化很多事情,剩下就是真理。我常说不要做加法,你们永远在那边做加法,我做的是减法,减掉不对的,剩下的就是对的。没有信心才会越加越多,越不清晰
我曾经被炒很多次,但是很快就找到工作,除非我要去度假。我一年最多服务过九个客户,很少有人可以超过我的记录。
 狂人 :第一次领奖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会不会特别紧张或者激动?
 苏秋萍 很开心,很兴奋!拿奖以后,信心真的很饱满,我一定不是拿奖最多的人,但是我认为我由于一些作品,得到了很多朋友,这让我觉得很了不起。能够接受到这么人的肯定,而且这些人都很厉害,甚至比我厉害。
这个行业就好像武林高手比武,都互相会器重。你做得好,很多人会想跟你做朋友。我真的觉得我很幸运,我不觉得我是所谓的No.1,但我很幸运能混进这个圈子,而且不是混一两天,而是一混就是四十年。
有时候我常常觉得我不做广告,真的可能是骗子。很多时候,你们一定要培养像我那样的自信。试想一下,每次比稿你讲的东西自己都不信,如何说服客户?
你们访问过很多人,敢像我这样胡说八道的应该不多。我很乐意分享,每样东西都讲一点,然后举一些例子,让那些年轻的一代人,有机会跟一个老人交流,我觉得是很好玩的。
 狂人 :对于行业新人,您有什么建议?
 苏秋萍 对新人的建议,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有对手。如果他们现在的对手不相上下就很麻烦,这样就很难激起他们奋斗的激情。
一个比赛一定要有人做得相对好一点。有人做的东西会激起别人的奋斗精神,你要思考我为什么没做到,我是不是能够跟他一样,甚至要超越他,品牌之间也需要对手。麦当劳VS汉堡王,耐克VS阿迪等,对手是你前进的动力。
我很注重客户能够跟我一起去做件事情,我很在意这一点,客户给我的鼓励是最重要的。我得到客户的信任去做,我觉得很幸运,所以就比较好做。
之前我在上海刚拿到大众的时候,大众说苏总每次你提案要提供三个脚本,提供三个导演。我说好,两三个月后,他说苏总以后你们就提一个脚本,然后你推荐的一个导演就好了,为什么?一般公司会做三个脚本,有一个是他们自己喜欢的,所以做得最好,第二个还可以,第三个就不能看,就是充数的。
我就跟他们说,你怎么可以这么做?生三个小孩,一个好看的,一个没有眼睛,一个没有嘴巴,可以吗?这是错的。我当时三个脚本都做得尽善尽美,结果客户不知道选哪个好,存货很多,来不及完成。然后客户就跟我说,以后提案交一个就好。
品牌方也是,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么
不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找几家公司比稿一下。我说你开什么玩笑,你自己不知道,你希望从别人的提案中找出你的答案。你的产品就像你孩子,你应该比谁都清楚才对,你会把你孩子的命运交给别人吗?

 狂人 :创意人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创意,女朋友生气的时候,如何有创意地去哄(这个问题是狂人替自己问的)?
 苏秋萍 女生生气是一个过程,你就让那个过程过去,不要把它停在一半的时候去干预。我反正坐在那边听,善于把耳朵关了。第一,这种吵闹一般不会是大事情,小事情一个男人有时候要去让女孩子。
在吵闹中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下一句会不会爆粗口,吵架的时候,根本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互相嘲弄对方的耐心,绝对不会聚焦在最初的话题上。一直在捍卫自己的情绪,一口气冲上来,受不了对方这样的批判和指责,或者不能忍受她不向你屈服。
我曾经跟一个牧师讨论,他说你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允许自己生气别人骂我,我生气骂回去,是一种处理方式。如果你不让自己生气,也可以,我尊敬你说的,从你的角度有道理,但是接受不接受,就在于我。很多人直接就把听的权利放弃了,直接跳到生气的位置,大发雷霆,这样你来我往,没完没了,仇恨加深。
成语说好男不跟女斗,我向来不做没有意义的东西,包括吵架、打架。但如果是危及生命或者我要救人,我可以一招致命,因为我做过特种兵,受过专业训练。
国内的大学生,很少有机会经历我经历过的那些事,现在大学生穿着军服在学校里走来走去,没有真正经历过生死、没有挑战过身体和生理的极限。
人类是这样,当面对一个新的东西,会启发一些新的科学真理如果你的生活是不停地在重复,上星期六做的东西又和这星期六一样,没有对周边的人和事好奇,那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现在已经度入古稀之年,是稀有动物。但是我的好奇心有增无减,一个老人家怎么会收藏这么多玩具?有人说上海可能没有哪一家玩具店的东西有我这么多,这还只是一半,另一半在我新加坡的家里。
麻省理工做过一个调研,显示普通人知道的东西只有5%,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有15%,加起来20%,完全不知道的东西有80%。我们是多么地无知!所以好的创意,好的点子,都永远会发生在你不知道的领域。

本身想到就会做,未必,但不知道的一定不会去做。所以怎么知道多一点?就要通过生活去亲身体验,受了教训,学了乖,就这么简单。要多去体验人生,比如有的同学不吃辣,那就出门试一下,辣得眼泪直流,不然永远不知道吃辣会怎么样。
很多人就抱着这5%知识过一辈子,自“愚”自乐。知道有什么东西不知道,如果主动寻找、去体验,就可以增加这15%的知识。电脑和AI没办法回复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只有通过生活来体验。
 狂人 :苏老师,您曾说“你的人生是在把错的事情做对”,这个怎么理解?
 苏秋萍 其实这是我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的一部分,原句是“It's either you do the right thing wrong or the wrong thing right?英文有时候很好用,所以我一直鼓励国内学生学外语。
这句话的翻译就是你要把对的事情做错,还是把错的事情做对,无论做什么总会有这两种结果。把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做成了,你就把错的事情做对了, Do the wrong thing right!有些事情很少有人去做,你以为是错的,所以你也不去做,这就变成把对的事情做错了。
很多时候我觉得对错难以取舍,因为真的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错,最后我就凭感觉去行事,相信我的感觉,去主导我做这些事情。尤其创意人广告人,这个很重要。有时候把错的事情做对是一种自我挑战。因为人一般是不会故意做错的事情。
05.
看行业:我说实话,你别叫人砍我啊
现在国内广告行业奖项众多、峰会众多、创意节众多,各自拉个圈子你好我好大家好。有些人喜欢混迹于各个圈子,吹嘘别人抑或受人追捧;也有些人不慕名利、孤芳自赏,“不入主流”、默默努力,有作品就用作品说话,没有就不说话。
人各有志、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个行业谋生,总归是希望它越来越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广告人,不妄自菲薄、不汲汲于名利,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坚守本心、在工作中找到快乐,也许是一种愈发成熟的状态。
听苏老师口若悬河、针砭时弊,身上只冒冷汗,惊讶于他的能说与敢说,“我不做老大好多年,我说的都是真话,你咬我啊?”言辞犀利,心存善念。一位曾经辉煌的老人蓦然回首,以过来人的身份,言辞恳切希望行业更好。
 狂人 :近十年国内诞生很多创意热店,您怎么看待他们?跟4A的区别是什么?
 苏秋萍 谁把他们归类成创意热店?他们自己说的吗?我只能说,P啊!我也看过他们的东西,我不把他们看作创意热店,一般把自己称为热店的,都不是。
美国、南美很多顶级的广告公司,他们有全球知名的作品,也不轻易称自己为热店。他们说We like to see small,forever small, but doing a big job(我们希望自己永远是一家小公司,却可以做出很伟大的作品)。
1990年,我在新加坡创办三人行,收入从0到300万美金一年,比稿几无败绩,在高手如云的新加坡排名第四,我们都没有称自己为创意热店。全都是客户在介绍我们,客户给别的客户推荐小公司三人行,去年又拿了多少奖,多么多么厉害。
我们当年被澳航认为是他们全球最佳的广告代理公司,我常说让第三者去当裁判,不要自己说自己很棒。可能有些公司会很好,但是以我的经验,他们做的还不够好。美国有很多热店,南美洲阿根廷也有很多热店,他们是用他们的作品介绍自己,而不是自我吹嘘为热店。

广告这个行业,在中国起步很晚,我不敢报有太大的希望,但是也有人能够脱颖而出,只要肯学、肯拼是有可能的,因为中国人多。但是想到足球,又很抱歉,同样的道理。
所以,对这个行业的尊重很重要,我常常说(反正很多时候只有我敢胡言乱语),我们应该把广告这个行业当作是一个信仰,这是我们要朝拜的东西,应该是最高的尊敬,这是我们的信仰,不只是工作而已,虽然它永远可能只是一份工作。
只要你肯花时间把东西做成了,人家会给你戴上花环的。但如果一开始你就说自己是一家创意热店,我只能表示恭喜,希望你到时候能做出来。
创意热店和4A公司做的内容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怎么有可能不一样,同样一个市场,同样的产品,同样是给消费者用的,除非你的产品是给狗用的。

我创业开一家店做生意,从来没有为自己做宣传,每次比稿都胜也没有说什么。如果老外可以把他的公司叫奥美、李奥贝纳、Saatchi & Saatchi、BBDO、DDB 、W+K,我们亚洲人为什么不可以把我的名字放在招牌上?而且我认为把我名字放在招牌上,我会更负责任,做不好我会丢我祖宗十八代的脸。

就算我要定位成热店,我也不会说出来。我永远相信让你的作品和成就(如果有的话),来说明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创业伊始就说自己是创意热店,凭什么?
假如我明天开一家小公司,我曾经很厉害拿过很多奖,但我不敢保证说我以后还能做得很好,再一次是否能够得到同样的成就,我真的不知道。我一路走来很幸运,天上有人在看着我,在照顾我。我能够比较轻松,比较写意地走过来,我谢谢了。
现在市场还需要创意热店吗?最近又来个AI ,但我不喜欢。有些公司说他们长处是AI,刚出来的东西就变成你们的长处?真的很好笑。可能我是错的,现在全世界到处都在控制或者以法来治AI,国外最近这段时间,在开全球的AI大会,要立法,怎么去管制它。
AI只是执行的一个方式,你行,AI就行,你不行,都是空谈。
 狂人 :这两年您有看得上的广告片吗?
 苏秋萍 国外的一大堆。国内的抱歉,可能我还没看到。现在有些人拍了一部片子,就在媒体上疯狂地说我们拍了一部大片。
以前我们做的事情都不会说的,我看到某个片子或者平面做得不错,我会去找这是谁干的好事,但从来没有人在那说,我拍了一个大制作。现在说自己拍了一个大片的人,还没有被证实他们的崇高地位。
广告公司应该给自己做广告,但是别夸大其词,跟广告法一样,不要宣传没有根据的东西。我知道我口头上经常会批判别人,你也可以批判我啊,我的成就是被证实过的,你可以超越我,我会说加油兄弟。

只是回答你问的问题发表我的真实想法,但是我真的不老大很久了,所以不要因为你的问题我的真实回答而引发众怒,不要叫人砍我哈哈哈哈……
 狂人 :像台湾地区的广告、泰国广告或者日本广告,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中国大陆的广告,好像还没有特别明显的一种风格?
 苏秋萍 不!我认为是时机未到,因为整个中国广告行业是在不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平面、设计还没有学好,就已经跳到影视来了,在没有很好的基础下跳到影视。
平面、影视还没有做好,互联网又来了。在网上随便po一样东西,就成为网红,成功来得太突然、太简单了,让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花心思去打好基础。
 狂人 :中国广告界这两年拿戛纳的作品越来越少,您觉得可能原因是什么?
 苏秋萍 应该的!中国创意团队一直在,报奖的人也很多,但是拿奖的从来没有像泰国、新加坡、日本一样。加上一些老手、老兵都下岗了,这种结果是应该的。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奖?龙虎牛马、鸡犬不宁,十二生肖差不多都快用完了,大大小小很多的奖。包括学院奖在内,每个老师都劳苦功高,但是在国际上的奖,学生和老师们很少参加,都很少获奖。

局限在自我陶醉的小圈子,我干杯你承让,这种情况从上到下依然存在,只要这些情况存在,中国广告不会有改变我真的很希望,我在猜测,相信也希望明年开始,可能还要经过一两年状况会改变,也不能够这样下去。
当我们这批老人下岗退出之后,本土公司很开心,很多所谓的创意热店相继涌起,甚至拿到国际的一些奖项,那是他们在4A时拿的,开创意热店做生意后还有吗?其实,很多国际创意奖项的执行也在改变,他们也开始做生意。

就算有些公司拿到国际奖项,别开心,不是你们好,而是他们的水平低了。我做过戛纳评委我知道,现在作品质量真的有在变差。包括国际奖项,他们背后都是股票、券商公司,他们要赚钱、要有所交代,一直是这样,但国外会做得比较好看一点。
我很少参加国内的评审,这种我认为不对的东西,我为什么参加?我是作品在内地被抄袭最多的广告人,我的作品被一模一样地抄袭,一个字都没改,所以有时候我对一些广告公司就有点失望,怎么能够这样?后来我听说是客户叫他们这么做,客户叫你做你就去做,是更糟糕还是更好一点?
我在这里批判,不是标榜自我清高,不,我希望通过你们的曝光,你们的影响力,能为现状带来一定的改变。
我反正已经下岗了,还有多少时间我不知道。我想做一些事情,做到做不到我不知道,我也想去帮帮他们,而且这次不是为自己做的,跟我没有关系,我希望能够影响一些人,或者帮助他们,做到他们要做的事情。中国广告、华文广告一定要越来越好,最终达到万佛朝“中”的效果!
我准备花一年的时间去写一本书。我有1001个项目想做,我想写一本书,我想写一个脚本,我想开一个画展,跟广告有关的画展。我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做下来,但是我想想总可以,对不对?就像韩剧经常说的“fighting”。
你们可能觉得我有点自大,但我做的东西并不是全无道理。你可能比我更知道,只是没有人敢说。有一个足球教练叫穆里尼奥,他的外号是足球狂人,他有一次去切尔西的俱乐部当主教练,他跟他的球员说,也许你们觉得我很自大,但我告诉你们我是世界冠军。
我推荐一部英文片叫《 Any Given Sunday》,阿尔·帕西诺饰演的橄榄球教练托尼,对他的球员说,I can only bring you there.The rest is up to you. 我用这部影片鼓励我的学生说,我只能把你们带到这里,至于能够走多远,就要看你们自己!
 狂人 :假如说有时光机的话,你想要回到哪一年?
 苏秋萍 我要回到我妈妈中风的那一天,我要救我妈妈,因为她中风后对我改变很大。
我那时候很不幸,妈妈中风、爸爸肝癌,我推掉所有的工作,当时我已经去了台湾的李奥贝纳,没有人知道,但是我答应爸爸我要留下,我记得很清楚爸爸走的那一晚的情形。爸妈同时生病,是我最难受的一段时间,我推掉工作,我对工作没有任何信心。
我后来又要推Saatchi & Saatchi盛世长城中国的邀约,弟弟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妈妈他们来照顾。我现在非常地后悔,因为妈妈走得很突然,再也补不回来。所以我在中国很用功,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把妈妈留在新加坡,我非要把工作做好不可,不然我更对不起他们。所以我想回去那段时间,没有可能,但是我希望可以。
在大陆那段时间,我工作的确做得非常好。我从来没有做过CEO,做创意总监问题不大,但是我怕别人说你派一个老外CEO把公司害了,所以我非常努力地工作。那时候公司营业额每年增长35%,好像有一年两年中国区的增长比奥美还多。
我那时候就说我一定要做好,不然我没有留下来陪妈妈这个决定就更错了。所以有一天,我会见到他们,我可以有交代!
写在最后
从下午两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全程九个多小时的采访,除中间一起吃晚饭(过程中他一直嚷着要喝奶茶,没想到大佬也这么爱喝奶茶),苏老师几乎没有停顿,滔滔不绝,天马行空,用他那平稳又富有磁性的嗓音,讲述了“老顽童”眼中的那些广告人,那些行业内外的事儿。
一个“野路子”出来的人,走到了广告行业很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至今苏老师仍在不停地自问“我算得上成功吗,也许得到了很多奖杯,但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再也听不到妈妈喊我回家吃饭……”
近年来因疾病折磨,苏老师略显消瘦和疲惫,走起路来也步履蹒跚,但他坚持不让人扶,即使慢点也要自己走。一聊到广告,马上就目光炯炯,仿佛又回到他那睥睨行业、挥洒创意的狂人时代。对于那些跨领域的藏品,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件入手的年份与背后的故事,其博闻强记、善于学习可见一斑。
从苏老师身上我们学习到,不是专业出身不要怕,只要肯用心学习、时刻保持自信、敢于打破常规、认真体验生活、专注做好应该做的事,就能把事情做好并问心无愧。
属于他们的广告狂人时代和狂人事迹,令人艳羡永不磨灭;相信在前辈的谆谆教诲和鼓励期盼下,新的狂人时代正在来临!
每天中午11点半,不见不散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广告
因为你连“廣告狂人”都没有关注...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魂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