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化高中择校正火热,又一批家长开始发愁一件大事:该怎么选国际课程?
拿我认识的A妈来说:
  • 她对IBDP心驰神往,但担心孩子压力太大;
  • 觉得美高+AP不错,可上海开的学校少;
  • A Level最适合体制内学生转轨,但又觉得申美国不吃香;
  • 她还有点眼热只需要高中成绩就能录取名校的加拿大课程……
“选不出来,真的选不出来!”
有没有一所高中,高一先不用选择国际课程,高二再做选择?最好学校能把常见国际课程都开齐,这样孩子选起来也方便!” A妈开始畅想。
还真有!位于闵行核心区域的30年老牌学校——上海市燎原双语学校,就非常难得地开齐了四大国际课程:IBDP、美高&AP、A Level和加拿大安省OSSD课程
学生进入高中时,可以先不决定选择什么课程,11年级再做选择。
燎原双语近年的升学数据十分耀眼:去年首届IBDP毕业生就出了加州伯克利,今年到目前为止,第二届DP毕业生已有75%学生录取世界TOP30大学!确实亮眼~
包括剑桥、帝国理工面邀,UCL、密西根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多伦多大学、爱丁堡大学、香港大学录取……甚至还有一枚“比哈佛还难进”、录取率不到1%的传奇校密涅瓦大学录取。
👇滑动看学校2024录取榜单👇
获得如此优秀成绩的原因,
  • 一方面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最适合自己的国际课程;
  • 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履历耀眼的老师、校长:
    他们集齐了哈佛、MIT、剑桥、LSE、UCL、多大、港大的名校硕博,去年还请来上海首位哈佛学生导师、曾参与原上中国际初创工作的黄利鸣先生担任高中国际课程班校长
看来,燎原双语未来的成绩更加值得期待。
我之前曾经去燎原双语听课,感受过他们的“哈佛MIT老师”精彩课堂,同学们的表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我惊喜地发现,当年见过的好几个“潜力高中生”,都已经拿到了世界名校Offer,而他们的故事更是学校“接得住牛娃,推得动普娃”的最好证明:
从“高考工厂”转轨
的体制内优等生;

有体验过创新教育后“回归正统”的家庭;
还有选对了赛道后“学渣变学霸”的孩子……
想体验燎原双语“哈佛MIT老师”的真实水平
感受“四大国际课程”的学校是否适合你
最直接的自然是参加3月31日校园开放日
3月30日还有幼升小的体验日感兴趣的家长不要错过哦
👇👇扫码下方二维码咨询报名👇👇
被“比哈佛还难进”的密涅瓦录取,转轨后从“学渣”变学霸
当每个人都有一条赛道,不卷也能拿到好成绩
刚被录取率低于1%的创新大学密涅瓦录取的Wishy,简直把“有趣的灵魂”写在了脸上。
从小到大,妈妈带着她和妹妹辗转加拿大、北京、海口……等等多个城市国家寻找心目中好的教育,许多名噪一时的创新学校都去读过,求学经历如同一部“中国创新教育简史”。
这些丰富的经历无疑让Wishy长成了一个兴趣广泛、视野开阔的人,不过到了面临大学申请的关键阶段,“繁华看尽”的爸妈还是决定定居上海,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于是选择了办学历史悠久的燎原双语,并进入了IBDP课程。
如今Wishy不仅成功被密涅瓦录取,还收获一堆美国Top30、港大全奖Offer,妹妹也顺顺利利地在燎原双语读初中,看来父母的这一步是走对了!
△Wishy在首届DP毕业典礼上担任主持人
在燎原双语,Wishy可以在“正统”和“创新”之间取得平衡。有50余门CAS(创意、活动、服务)拓展课程及学生社团做支持,她可以继续展现自己“有趣的灵魂”:
选修过陶艺、韩语,放假时玩帆船,参加了商学老师开的K-POP舞蹈社团,作为学生会主席策划了许多活动,还第一次参加了学校TedX演讲
△玩帆船的Wishy
而在燎原双语的IBDP课程,以及“哈佛MIT毕业”的老师对成绩的高要求下,Wishy也进一步打好了学术基础。
IBDP的作业实在很‘充实’,差点把我逼出‘拖延症’,11年级时,我还有一次明明非常努力学习,擅长的英语和商科却都没考好,当时真的特别焦虑。”Wishy笑着说。
但迈过这个坎之后,她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也提升了时间管理能力,现在,她觉得自己已经为大学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Wishy在TOK成果展上
如果说Wishy一家选择燎原是为了“求稳”,那么来自教育光谱另一极的Eric和方同学,却是为了“求变”
  • Eric来自“高考工厂”南通,初中就要每天在校学习近15小时,一遍遍重复刷题。
  • 方同学则来自教育资源相对欠发达的贵州,初三班里死气沉沉,她经常情绪崩溃,需要跟在上海工作的妈妈倾诉……
正因如此,虽然他们中考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是选择了转轨到燎原双语IBDP和A Level。
转轨后,虽然学习任务依旧繁重,但Eric和方同学终于从“书山题海”中挣脱出来,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发掘各方面天赋。
△Wishy和Eric在学生会组织的反霸凌活动
Eric参加过戏剧社,创办过网球社,在学生会策划和参与TedX,参加爱丁堡公爵奖时两天徒步近30公里,磨砺性格;当然也和MIT毕业的物理老师聊天、启发思维,从英国本硕的计算机老师那里学习有趣的算法。
如今,他已经拿到了美国Top30佛罗里达大学、加州尔湾、UIUC等超难申的理工Offer。
△Eric参加爱丁堡公爵奖
方同学虽然进了A Level“牛剑班”,要从初三数学一下子跳到微积分,但她惊讶地发现,只要认真听讲做作业,多问老师同学,就能在考试中拿到A或A*,还能选很多日语、动漫、羽毛球等有意思的课……
而且,“燎原双语的老师都太好了!”和以前老师每天在讲台上板着脸言必称“分数”相比,她现在的生活简直太幸福了,也减少了内耗,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
△方同学和A-Level牛剑班课堂
和前面几位“学霸”的故事不同,Shine和Steven的故事则让我眼前一亮:原来选对了赛道,就能从“学渣”逆袭成学霸?
Shine经历过两次转学:一次是从体制内转轨体制外,当时的他“不认可应试教育的学习方式,非常叛逆”,于是想换条轨道试试看,可进入一所国际化学校后又发现学习气氛不浓,同学们“躺平”的居多……于是当时的他,各科都在及格线上徘徊,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Shine在TEDx
直到进入燎原双语,他才找到了心目中“可以静下心来学习的校园”,IBDP的英文、中文老师也都给了他很大帮助。如今,他的成绩稳稳排在年级前三,已经收到了剑桥面邀、UCL、圣安德鲁斯大学录取。
△Shine在首届DP毕业典礼上演奏
Steven初中时也有过“班里中下游,数学2、30分”的经历,而现在,他在高中最后一年去到了燎原双语的“全球合作学校”加拿大CIC哥伦比亚国际学院就读,平均分超过95,微积分和高等函数还拿到了96分!他说:
转折点就是高中开始跟着燎原双语定制化的加拿大安省OSSD课程学习。
国际课程的理科没有那么多偏题怪题,只要把课本弄懂就能拿到好成绩,而第一次接触到商学时更发现,商学要做的市场调查、Presentation,我都特别擅长。”
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后,他就一下子变成了轻松拿高分的“学霸”,现在正在等加拿大安省排名最高的几所商学院申请结果。
△Steven在职业日
Steven还笑称他当年做“学渣”时,妈妈非常佛系,对他的学习完全没要求,但在加拿大课程门门高分后,妈妈突然开始“鸡娃”,要求他平均分超过95……
我这个学期可努力了,就是为了达到妈妈的期待。” Steven半开玩笑地说。
不过他的脸上完全没有被考试逼迫的压力,而是充满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就的自如感。
这种淡定和自信,也是我在所有燎原双语毕业生身上发现的共同点。
他们之所以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赛道,不可忽视的,就是来自哈佛、MIT等名校的老师,还有精心设计的课程。
△开了“魔都最全国际课程”的燎原双语获得的认证和全球合作校
来自哈佛、MIT、剑桥的老师,还有上海第一位哈佛学生导师……
他们说“努力比智商更重要”
IBDP是唯一一个把‘创造力’(表现为EE)和‘领导力’(表现为CAS)写进教学大纲的课程,A Level则更适合‘扬长避短’,在特定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加拿大课程则更亲和,普适性更强。”
曾参与原上中国际和多所A Level学校初创工作,带出过多位哈佛、牛津、帝国理工“亲学生”的黄利鸣校长评点起国际课程来,果然一针见血。
△黄校的课堂
在燎原双语,学生进入10年级时所有的课都是必修课,可以不必急着选择某一种国际课程,而是充分探索,找到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科目。接下来就可以“扬长避短”,选择最能发挥自己长板的国际课程。
像我们之前采访过的Eason,入学前在公立学校被“卷到休学“,来到燎原双语后一开始选择了加拿大安省OSSD课程,但学着学着发现自己想要更多挑战,于是转到了IBDP

之前也有学生冲着IBDP来读,结果上完高一的课程发现自己不擅长论文写作,赶紧转换方向选择了对写作要求没有那么高的AP课程;
还有的孩子学习一段时间IBDP或A-Level后力不从心,于是就选择了加拿大课程OSSD,并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考了几门AP,最后也拿到了理想的大学录取。
△左:DP中文课;右:DP物理课
各课程之间统一管理,充分打通,校内即可转换,这样才能做到各种需求的学生都能托得住。
除了主流国际课程齐开的优势,黄校长还带来了“牛剑班”。他希望通过个性化教育,在整体学生高起点的基础上,配上高标准教学要求、特色化的课程,培养出栋梁之才,同时也成为“燎原双语高中国际课程班走向一流成熟国际化学校的开始”。
牛剑班的要求很有意思,许多学生都是中考分数650+的优等生,但黄校长还会对每个同学进行1小时面试,因为他相信“在国际化教育之路上,努力比智商更重要”,希望挑选出“努力度”高的孩子。
而仅仅半年之后,这群相信“努力”的孩子真的创造了奇迹:
英语方面
他们高一上学期要学习三门英语课:ESL、英语文学和公众演讲,下学期更要加一门英美大一学生水平的学术写作,只花了半年,许多人就从入学时的“1800中考词汇量”迅速提高到雅思6.0;
数学方面
他们会直接跳级学习高二的A Level数学,最近一次A Level数学统考,班里一半同学拿了满分,81%的同学拿到A*, 93%拿到A……
黄校长说,高二下开始,“牛剑班”还会开展第三个模块,将牛津剑桥的NSAA/PAT/MAT/STEP等笔试植入课表,他会邀请业内顶尖老师和自己组成导师团,更会亲自讲授物理。
而且,A Level科目不局限于数理化经等少数几门,而是做到“有求必开”,比如有同学想学历史,提出申请后,下学期就会开!方同学未来想学习教育学,受此鼓励,也打算向学校申请开设自己想学的科目。
燎原双语之所以能为学生提供高度个性化的课程和制度,离不开能力超强的老师们。正如问到燎原双语最大的优点时,Eric说是“师资太好了”
他的老师包括全球各顶尖大学毕业的菁英:
剑桥、哈佛、MIT、UCL、KCL、伦敦政经、UBC、新加坡国立、多大,还有国内的港大、交大、华师大、上外……中外籍教师比1:1,师生比1:6。
其中,Eric最喜欢的无疑是教过他微积分和物理的Kipp老师,他在MIT读了机械工程的本科和硕士,还在美国著名国家实验室做过几年工程师,专业能力绝对过硬,还特别热心愿意帮助同学,Eric平时跟他聊天就觉得被启发了“物理思维”。
△Kipp老师的桌游社
还有英国本硕毕业的计算机老师,上课经常会给学生们讲好玩的算法或计算机冷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还拓展了课外知识。
除去高学历、教学能力强,燎原双语的老师还特别“贴心”、“有温度”。
方同学刚来燎原就被老师的友好和温暖所感动, Steven的商学老师会跟他们分享自己参加长跑公益活动、学习咖啡拉花的经历,也鼓舞同学们终身学习、保持开放心态。
△燎原双语总校长Mr. Antony为学生辅导面邀
他的班主任也对同学们特别好,会给每个同学过生日,买纸杯小蛋糕,过节的时候还给同学们发过“零食大礼包”……
我不由得对燎原双语的同学们充满了羡慕:有这么好的老师,难怪学生们不仅能收到名校Offer,也能成长为健康向上的人。
“牛娃大数据”告诉我
培养出名校录取者最重要的土壤不只有学业,还有这些
和上百个被美国Top20、英国牛剑G5录取的牛娃聊过以后,我也积累了一套自己的“牛娃大数据”。
也就是除去那些常见的竞赛夏校,牛娃可能还有一些更有意思的“秘密武器”:比如,很多牛娃都特别爱组织和参加TEDx,都参加过爱丁堡公爵奖,还有,戏剧社通常汇集了一个学校最厉害的学生。
△燎原双语的录音棚和电影课堂
我参加的那次TEDx,是一个转折点。”
这是燎原双语的好几位优秀毕业生不约而同告诉我的。他们说的是燎原双语国际课程班的学生们自己申请、发起,并得到TED官方独家授权和指导,在校内外燎原人支持下完成的TEDxYouth@LYBS演讲活动。
Wishy说自己其实是个内向的人,参加TEDx时费了很大劲战胜怯场心态,成功后对自己信心大增:“原来公众演讲不过如此!”也难怪后来面对密涅瓦申请的“六大挑战”,她都游刃有余;
Steven 虽然是个“社牛”,但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的正式演讲,也紧张到少讲了一张PPT,以后在各种演讲场合就避免了同类问题;
Eric当时作为学生会成员,不仅参与策划组织,也讲了自己非常有感触的主题“体制内和体制外教育的不同”,尝到了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大家的成就感。
牛娃特别爱参加的另一个活动则是戏剧社。
我前两年在燎原双语旁观戏剧社排练莎翁名剧The Tempst时,当时10年级的Eric和Steven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Eric刚从体制内转轨,英语不是很好,但背起英语台词却是最顺畅的,还给自己扮演的英国公爵别出心裁地加上了英式口音;
△Eric在学校公演的戏剧《The Giver》当中扮演男二
Steven则扮演了丑角“卡利班”,在台上尽显“社牛”本色,他说自己当时在课业之外还要花时间记住那么长的英语台词,曾经连洗澡时都在背台词,因此也留下了充满成就感的回忆……经历过这些洗礼,也难怪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不是意外。
△Steven在戏剧公演
黄校长说:
拿出过硬的学术成绩单,就能被大学青睐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
美国大学对软实力的重视无需多言,而英国大学尽管更看重成绩这项硬指标,但软实力如人文素养、表达能力、创造力、领导力的重要性也在提高。想要冲击牛剑,尤其要重视这一趋势。”
正因如此,燎原双语不仅给同学们开设包括公众演讲在内的多门英语课、丰富且“有求必开”的数理、人文社科和艺术类课程,也用50余门CAS拓展课程及学生社团支持着同学们的综合素养。
击剑、高尔夫,服装设计、机器人、商业竞赛、公益活动……如果有“创业精神”,也可以像举办TEDx一样自己开设新的社团和活动。
我也很好奇地问过黄校长:您培养出上海第一个哈佛本科学子、并为多所学校培养出第一个牛津学子、第一个帝国理工学子,“秘诀”是什么?
他回答:
最关键的,莫过于个性化的培养和支持。比如当年为了更好地辅助哈佛学子申请,他曾经多次上门家访,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也曾经指导牛津学生写物理小论文、准备牛津物理笔试……
如今的燎原双语,无疑已经用“魔都最全”的四大国际课程、拔尖的“牛剑班”、优秀的师资和丰富的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足够个性化的培养和支持。对于它未来的成绩,我们充满了期待。
想体验燎原双语“哈佛MIT老师”的真实水平
感受“四大国际课程”的学校是否适合你
最直接的自然是参加3月31日校园开放日
👇👇扫码下方二维码咨询报名👇👇
3月30日
还有幼升小的体验日
感兴趣的家长不要错过哦
燎原双语学校信息
目前招收班级:
小初全市招生,国际高中不限户籍

招生范围:1-11年级
班型:平均20-30人小班制
课程体系:小初高均全面落实中国国家课程,并以培养学习力为目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凸显探究式的教与学。高中开设国内普高课程及国际课程,包括A-Level课程项目、国际文凭大学先修项目(IB DP)、加拿大安省高中项目(OSSD)、美国高中项目,提供AP Capstone™文凭课程及高品质AP选修课。
学费标准:2022学年开始,小学和初中阶段纳入政府购买学位,在籍学生每学期只需支付:小学双语班 7,750元、初中双语班2,750元;小学融合班 38,250元、初中融合班33,250元。高中阶段:国内高中 13,000元/学期、国际课程班 172,000 元/学年。新学期学费待物价部门核准。其他费用:餐食、校服等费用另行收取。
上课地点:上海市闵行区平阳路150号
咨询电话:(021)64805828(国际高中)
(021)64806128(小初普高)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