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卿
来源:米筐投资(mikuangtouzi)
全文2071字,预计阅读需4分钟。
15号,央妈一年半来首次向银行系统“收水”而非继续放水。
不少人认为央妈要变了,说好的降准也可能要落空了。
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央妈的这一番操作另有深意,除了为降准铺路外,也有敲打资金空转的目的。
接下来如果金融机构还肆无忌惮,央妈恐怕就要下死手了!
1
每个月的15号(休息日递延)都是观察央妈意图的时间。
3月15号,央行却玩了一手谜之操作。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继续通过MLF向银行系统放水,而是收水。
当天,央行通过MLF向银行系统放水3870亿,但考虑到这个月银行有4810亿MLF到期需要还央行钱,一来二去,相当于央行从银行系统拿走了940亿。
也就是说,3月15号,央行从金融系统“收水”了940亿。
这钱虽说不多,可却是2022年11月以来央行首次通过MLF净回笼资金。
明明3月6号liang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刚提出:
“要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
这“三要”都暗含着央行会继续支持银行,既给足钱又给足便宜钱。
可是,为什么却突然回笼资金了呢?
是不是央行货币政策要转向了,要收紧了?
我认为,不是!
我认为这是央行为不久的降准做准备!只不过接下来的降准不是单方面降准,而是用降准释放出来的资金代替去年疯狂靠MLF放的水。
理由有二:
其一,就目前的局面,央行既要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促进经济回暖、通胀回升,又要靠银行帮忙化解地方和房地产债务风险,就不可能催着银行赶紧还钱(通过回笼MLF)。那么,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必须还要保持。
其二,3月6号,央行行长给银行提出“三要”的时候,重点强调了“目前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的空间”。既然告诉市场接下来仍有降准的可能,大概率就不会食言。
结合以上两条,央行既然想降准保持货币政策宽松,就没有道理不降准还通过MLF回笼资金,这显示是相悖的。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通过降准对冲MLF的回笼。
笔者断言,这次MLF净回笼不是有意收紧货币政策,而是给接下来的降准提前铺路。
2
当然,我认为还有一层意思是央行有意敲打金融机构干点正事儿!
因为每当实体经济压力很大、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喜欢在债市上玩杠杆交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融空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专门提了要“防止资金闲置(空转)”。
可是,以30年国债期货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却跟央行唱对台戏,3个月时间的涨幅都赶上了去年一年的涨幅。搞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异常的平坦,10年期和7年期国债收益率都发生了倒挂。
这可不行。
金融市场这不摆明了告诉所有人,经济在衰退,资金在避险,打领导的脸。
于是,上周四,监管部门就开始严查中小银行这三年来的债券投资交易,看看他们是不是“不务正业”。
结果不打自招,四天时间就回吐了2月央行行长说要降准的全部利好涨幅。
然而,这完全没用,这几天多头又开始继续反扑。
资金继续大量地向长期收益靠拢,疯狂购买在2023年以前“无人问津”的30年期国债,就好像有钱人更愿意把钱长期借给国家一样。
这在央行看来是绝对不能忍的。
因为这不光涉及资金空转,连续大涨的势头不控制控制早晚又会重演2016年的债市泡沫——就像2015年的股市跳水一样,滋生金融风险。
所以,涉及相关投资和理财的朋友,一定要密切关注央行接下来的动作,及时规避掉风险。
3
不得不说,此时此刻,货币政策宽松跟资金空转是一对天然的矛盾。
央行宽松是想让银行放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可不少银行却玩起了投机。你不保持货币宽松吧,地方债务和房地产等脆弱的实体经济受不了,你保持货币宽松吧,金融系统又给你添乱。
这让央行如何是好。
结合3月15号央行的MLF操作和之前暗示的降准以及今年的经济目标,笔者判断:
1,央行会很快降准,并逐步通过MLF净回笼资金,整体让市场的水保持平衡。
这样既不会因为抽水影响实体经济,也不会给金融市场添把火。
另外,由于降准替代MLF,相当于无形之中给银行降了成本,间接地推动了利率下行,无疑会推迟降息到来的时间。
2,资金空转的问题央行仍然很难解决,后续我们还会听到严查的声音。
之所以说解决不了,根本原因在于央行只能有限地决定银行的贷款对象。
现如今,经济压力大,赚钱的行业少,银行也在收紧对实体经济的贷款范围。加之地方和房地产利空依然没有完全出清,防风险情绪+宽松的货币环境就一定会继续倒逼资金锁定长期收益——存款、国债、储蓄保险等拣时间长一些存、拣时间长的买。
根据往年的交易经验,监管已经给你玩了一次“警告”,下次可能就会下死手。
笔者断言,国债市场若继续狂奔,监管机构还会出台更严厉的措施。这一点,手持底层资产为长期债券的理财朋友们,一定要密切注意。
总之央行的这个新难题处理起来也很棘手。一旦宽松的信号传递过头了,债市的杠杆交易就会酝酿泡沫,人工干预挤泡沫就会伤害交易者的心。可是,一旦给市场一丢丢收紧的信号,实体经济就会更遭不住,信心就会下降,伤害更多的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央行的表演吧。
为了防止读者朋友们走丢,
请大家关注我们的矩阵号“经济生活杂谈”
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 经济学人小助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