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新片惹人注目。
它被不少人称作「低阶版《花束般的恋爱》」
不久前,内地宣布翻拍《花束般的恋爱》在网上引起热议。
当时就遭到全网群嘲。
「别糟蹋了好吗?
这才过去没多久,翻拍版还八字没一撇,「低配」就来了。
电影上映后,口碑直接呈现两极分化。
有人骂「烂片一部,别蹭热度」。
有人则直接将其定性为「城市爱情片的里程碑」,真是好大的口气。
如此这般,一下激发了鱼叔的兴趣,立马走进电影院一探究竟。
可看完后却一口气上不来。
今天,必须来和大家好好说道说道这部——
《被我弄丢的你》
电影改编自郑执的短篇小说《被我弄丢两次的网斤斤》。
郑执的小说,最近成了内地影视改编的抢手货。
可惜,口碑起伏很大。
李鸿其、李一桐主演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改编自同名短篇
豆瓣5.3。
欧豪、王砚辉主演的电视剧《胆小鬼》,则由长篇小说《生吞》改编而来。
豆瓣7.7。
这部《被我弄丢的你》,由檀健次张婧仪担纲主演。
凭借主演的人气,电影首日票房还不错。
与同天上映的话题电影《沙丘2》,基本打了个平手。
故事确实与《花束般的恋爱》有几分相似(以下简称:《花束》)
白晓宇(檀健次饰)王斤斤(张婧仪饰)是一对「文艺青年」。
两人在高考考场相遇,一见钟情。
四年后,又在毕业季重逢而后相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爱情却被现实生活一点点磋磨,逐渐消失。
虽说主题上同样是展现了理想爱情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但我们必须清楚,《花束》的成功密码并不仅仅是抓到了这点情绪价值。
爱情片的现实主义表达,靠的是无数个生活细节的堆叠,以达到实实在在地接地气。
《花束》中,男女主彼此靠近的过程,以及后来步入社会后面对经济压力和工作困境,都能让观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而《被我弄丢的你》却正好相反。
打着「我们不知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的旗帜,却唱着最大声的「悬浮」。
首先,故事中对爱情产生的描绘就是一个大写的不合理。
白晓宇对王斤斤的一见钟情,发生在高考考场上。
坐在后排的白晓宇,不经意看到了前排沐浴在阳光下的女生悄然心动。
之后,又因为肚子疼提前交卷,慌乱中撞翻了别人的桌子。
一屁股坐在地上的白晓宇,直接盯着心上人发愣了。
肚子也不疼了。
我是不太理解为什么在高考这种关键时间点,还能有心思盯着姑娘看。
过来人都知道,高考对于国内的学生意味着什么。
此时故意夸大白晓宇对王斤斤情愫的迸发,并非浪漫,而是脑子缺根弦。
而且,就是这么一撞,白晓宇与王斤斤都没考上自己的目标大学。
但四年后,两人第二次相见,却以光速陷入爱河。
没有解释,没有铺垫,爱情乘坐着火箭就这么来了。
别说主角二人措手不及,观众更是摸不着头脑。
这,怎么就爱上了呢?
其次,对情感的表达过于浮夸。
亦如《花束》,本片让白王二人彻底沦陷的一个契机,就是他们发现彼此在一些「小众」的喜好上是契合的:都喜欢看爱伦·坡的小说
不能否认,这种类似于「弱水三千只饮一瓢」的灵魂交互感的确足够戳人。
但要知道《花束》中,无论是押井守的电影还是今村夏子的小说,只是众多巧合中的一个点。
在这之前,还有一系列诸如电影票、耳机线、一墙相同书籍的共振。
更重要的是,两人产生的好感,也并非简单地因为爱好连连看。
而是在第一次见面时,女主听到男主将「我在电车上」说成「我在电车上摇摇晃晃」的那一刻就产生了。
正是有了这种细小的火花,才能燃起之后的所有。
反观这部电影。
且先不说,爱伦·坡这种著名作家是否可以代表「独特的口味」。
电影将男女主这个相同的爱好,过度的渲染与放大,就使得他们的爱情流于肤浅、刻意且矫情。
一个最尬的场面,就是两人在出租车上大声背诵小说内容,以此表白。
而且,对于二人关系变化的呈现也是轻描淡写。
毕业后,两人开始了北漂生活,因为职业、收入渐渐出现不平衡。
此时,理应进入了「爱情还是面包」的命题探讨。
可这种差异带来的分歧与困难,全部化成了庸俗的「第三者误会」之流的桥段。
以至于,两人最大的一次争吵,你一句我一句来的莫名其妙。
「你以为自己很光鲜吗?」
「你在用爱情道德绑架我!」
「你根本没有成长。」
关系的变化,全靠浮夸的吼。
我们根本感受不到一段爱情被现实打败的无奈,却只是两个不成熟的小学生扯头花而已。
最后,本片甚至连最基本的叙事逻辑都不靠谱。
片中所有需要展现人物心理与情绪的细节,全部被毫无感情的旁白取代。
有这么一幕,大雪中的白晓宇与王斤斤正面临感情的岔路口。
可二人只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地站着。
一个在心中说:
十个数之内,只要他回一下头,我就冲上去抱住他。
一个在心里默念:
只要十个数,只要她挽留我,我就不走。
然后,十个数过去了,两人就分道扬镳了。
这是什么离谱环节?
说是探讨现实生活的不易,可表现出来的职场却是相当悬浮。
王斤斤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遇到一个耍大牌的女演员。
安抚对方的方法,竟然只是说了一句「我读到这个角色时都哭了」。
还因此一路飙升至总制片的位置,简直叫人感到不可思议。
而表现职场不易的法子,则是通过抱书平地摔。
对于职场的理解,实在幼稚如儿戏。
而且,这摔得也太假了。
为什么内娱总是拍不好爱情故事?
这个问题鱼叔思考了很久。
后来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一个爱情故事,所讲的从来就不仅仅是爱情。
过去的经典爱情故事,总是将爱情作为抗争命运、追逐自由的象征。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对家族世仇的叛逆。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对封建父权的反抗。
《泰坦尼克号》则是对阶级枷锁的挣脱。
这些故事中的爱情,当然纯粹炽烈。
但对于男女主而言,爱情也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载体。
来到现当代,随着自由爱情的愈发普遍,男男女女在爱情中所面临的最大阻碍,不再是外在的压迫。
而是化为更加内向的挣扎与抉择。
依旧以《花束》为例。
男女主所喜欢的那些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喜好,也是一种坚持自我精神追求的象征。
年轻时的他们,对成年人庸俗无聊的话题感到嗤之以鼻。
在他们心里,是拒绝成为普通的成人上班族。
于是到了后面,女主的依旧坚守自我与男主的随波逐流,就成了二人爱情中最大的阻碍。
还有坂元裕二编剧的另一经典,《东京爱情故事》。
横亘在莉香与完治之间的问题仅是二人不同的爱情观吗?
当然不是。
莉香的开放与完治的保守,表现出了城市化过程中年轻人不同爱情观的对冲。
爱情,从来不是生活目的。
可对于王斤斤与白晓宇而言,并非如此。
片中让鱼叔最不能理解的一场戏,就是他们的分手戏。
电话两端的人都哭得撕心裂肺表示:
我好爱你,可是因为追求不同所以不能在一起。
可在我看来,所谓的追求不同,根本不是阻碍他们爱情继续的困境。
白晓宇眼睛有问题,想要安稳的生活。
王斤斤想要看看外面更精彩的世界。
这在当下的时代,并非无解的死扣啊。
他们既没有家庭阻碍,更没有类似于身份、阶级、金钱的鸿沟,怎么就不能在一起呢?
白晓宇曾经说一句话:
这就是我眼里看到的世界,除了她(王斤斤)以外就没有任何光了。
爱情在他们那里,不是生命的历程,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成了唯一的目的。
这实在让人难以共情。
现实生活中,能有几个人将爱情当作唯一目的呢?
片中一个简单的场景就完美展现了这个故事调性:
白晓宇坐在安静的台阶上,等应酬的王斤斤回来。
不远处是霓光闪烁的都市大楼,两个空间十分割裂。
就像这个故事,看似是坦言风花雪月后的柴米油盐,实际上依然是真空于实际的想象。
更让人难受的是。
这部电影中,试图用一个个刻意的巧合告诉大家:
爱情和生活本质是不一样的。
要在爱情里好好生活,在生活中好好相爱。
可最后,却让王斤斤放弃自己的追求,忘记所有的痛苦与挣扎,再一次全身心投入爱情的怀抱,还要用一句「你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来给自己下定义。
如此一来,「将爱情还给生活」就像一场自我感动的笑话。
好笑又可悲。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