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印客美学。
近年来,年轻人群体中好像形成了一种“怪象”:
每逢过年,他们宁愿在家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出门与亲戚聚会,甚至是老同学也不怎么来往了。
关于这个现象,在网上有一个很贴切的形容:互联网断亲潮。
刚开工没几天,已经有网友开始感叹,觉得出租屋才是自己的家,松弛,舒适。
回到从小长大的父母家,反而像是去“旅游”。
过年前每天都期待着回家,到了家却发现和自己想象的有点不一样,于是又盼望着快点回到自己的小出租屋……
也许有人会问,怎么会有人对家庭既期待又想逃离呢?
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最容易唤起的,是情绪记忆。
家,是我们内心最有安全感的地方,我们在那里成长,那里有我们的童年,儿时的一切都是令人向往的。

可是父母的一点催促,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瞬间激发起自己过往所有不美好的情绪。
烦躁、不安和抗拒。

这是大脑机制带给人的苦恼,也是很多人面对自己原生逃不开的结。
还有有网友吐槽,自己在出租屋过年,只需要花2千,但是回老家直接能升级成2万。
大部分年轻人都是普通人,寒窗苦读十几年,毕业后在当地找一份工作,开始为了自己以后更好的人生打拼。
但是回到老家,必定是一个综合型攀比现场。小孩儿比学习成绩、兴趣才艺,大人比工作谁更体面,赚的更多。
怎么体现赚的多?那必定少不了压岁钱数额、走亲戚带的礼物级别、自己的衣着打扮、出门请客聚餐。大到开的车买的房,小到用的手机是否是新款。
家,这个地方有时候真的挺复杂的。它既是你的避风港,也可能是你的“情绪战场”。有些年轻人觉得,一回家就得面对各种期望、比较和追问,简直是压力山大。
如果你大学刚毕业,那么考公的压力就给到你了。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在很多父母眼中,只有考公考编才是“正经工作”。
不管你在公司是什么职位,回到老家就是漂泊在外、居无定所、未来没有保障的社会闲杂人等。在老家考公才是正确的选择。
他们并不理解,孩子们做着工资并不高的工作,为什么还要坚持,回老家都能给你安排好,生活无忧有什么不好。
在父母那个年代,工作就是挣钱。事业有成的代表就是在国家保障下挣钱。考公虽然不能发家致富,但那是“铁饭碗”。
可是这一代人不一样,他们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如果拿到了工资,却依然过着和自己想要的未来背道而驰的日子,在熟悉的环境里习惯性的生活着,他们宁可放弃这份“体面”,他们想要奔向山海,想要自己成为像父母那样的大人,想要看看世界多大,想要挑战不一样的事情,想要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恰好奔三,那么恭喜你,迎接来自父母的催婚吧。在老家,30没结婚是“罪”。网友对于父母催婚做了一些分析:
首先最表面的原因就是来自父母的“责任”,在他们的观念里,自己养家养娃,帮助孩子成家立业,是自己的使命。
其次,有一种观点是这一代的父母需要完成自己的“社会化”,也就是父母常说的“到了什么年纪,就要干什么事情”。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会觉得自己融入不了社会,大家会“瞧不起”他们,这巨大的恐惧让父母无法承受。
可是年轻的一代有属于自己的观念,结婚生子,它不是一项任务,而是情绪情感的升华。
这一切的基础是,自己已经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新开启的一段旅程,能和自己一起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那么不开始也是一种负责。
其实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无非两种,一种情感,一种利益,也就是要么志同道合,要么能够从中获得好处,或者直白一点,要么给我爱,要么给我钱。
过年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亲戚自己都叫不上来,对于常在老家的父母来说,他们在同一个地方,“抬头不见低头见”,过年聚在一起肯定是越热闹越好,但是对于一年见不到一次的年轻人来说,堪比陪老板见自己没有对接过的客户。
那么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冷漠无情,六亲不认吗?当然不是。
不想回老家的“断亲潮”的背后,其实是“断不同”,不仅是对亲戚、更多的是不再符合生活里话不投机的所有人。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志同道合的“搭子”中。
我们不应将“断亲”现象简单地视为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断亲”其实是现代人主动社交意识觉醒的表现。
在过去,人们往往被习俗和传统所束缚,不得不按照既定的规则去维持亲戚关系。而如今,随着个人意识的崛起,
人们开始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对象和方式。
这种转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亲戚关系,但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情感和功利动机去建立更加精准和有效的社交关系。
“断亲”现象并非意味着亲情的消失。事实上,在需要的时候,亲戚之间仍然会相互帮助和支持。
这种支持往往更加实际和有效,因为它建立在血缘和共同记忆的基础上。
与此同时,随着社交媒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了与亲戚的联系,但在关键时刻仍然能够通过网络保持联系和互动。
总之,“回家过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
但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方式过年,家里每个人都应该让家成为一个充满爱、理解和支持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回家过年”变得真正有意义和美好。
 作者:十二阿哥   责编:若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