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关于贾玲「暴瘦100多斤」、「整容式减肥」等字眼在热搜上喧嚣了一个多月,《热辣滚烫》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
很多人在等着看贾玲的笑话,不少观众进入电影院也只为了审判。
但如今,贾玲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上映首日票房4.10亿,五天破20亿,再次领跑春节档票房,打破《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记录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当「野心」暴露,贾玲再也回不到从前。
自宣发起始,关于这部电影最大的讨论点,大都来自于贾玲减重100斤
为保持神秘,在电影上映前,贾玲几乎在公众视野消失了一年多,没有半点新面孔透露。
观众被吊足的胃口,掀起了巨大的舆论波澜——
贾玲的减肥实录,到底有什么好看的?
有质疑就有反击,贾玲很显然是最擅长「打脸」反击的导演。

电影并非一个讲述减肥的故事,甚至可以说和减肥没多大关系。
主角乐莹属于这个社会的少数群体,她「躺」得够平,毕业十年都没有工作过。
将自己肥胖的身躯从沙发的一头挪到另一头,就是一天里最大的运动量。
父母看着发愁,妹妹看着来气,想躲会儿清闲的乐莹找来男朋友和发小谈心,却被告知两人早已背着她有了关系。
她漫无目的地在城市游荡,途径过无数市井人群的热闹,只有她一人,仿佛脸上就烙着「失败者」三个字。
她并非不想融入这个世界,只是「感觉对人都挺好的,但总是受到伤害」。

为了表妹能顺利转正,好心答应了电视节目的录制,却被恶意剪辑。

一个月拿2500块的工资,却拿出5000块帮着拳击教练男友登上擂台,结果转头被告知从来没拿她当过对象。

乐莹是没有自我的,就像她和父亲的谈话中,「如果你有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朋友跟你要,你给哪个?」
她回答:「我两个都给。」
乐莹以为只要肯成全别人,别人就会以相同的方式对待她,却没想到只会换来别人的利用和算计。

她的颓、丧,不过是用来抵御别人恶意的一种方式。

总在自我奉献的乐莹,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过打算,直到求死都不能后,终于要为自己活一场——

她决定要参加拳击比赛。


故事中,乐莹开始为了这场比赛减重训练,故事外,贾玲为了角色开启同样的人生历练。
大众的关注点集中于贾玲的减肥,正如电影中主角在说出想要学拳击的想法时,对面的人下意识地接话「啊想减肥」。

这种对女性带有极强凝视意味的评价,覆盖了电影本身对于女性成长、找寻自我的内核——
一个总在讨好,却不断被人利用、算计,对生活失去希望、求死都不能的女性,试图通过拳击的方式来找到人生的突破点。
她想赢一次。

即便身边的人不理解、不支持;即便站上拳击擂台后,被打得浑身伤痕;即便面对职业选手,她根本赢不了比赛。
但那又如何?
她想赢的从来都不是比赛,而是自我。

乐莹代表的,是无数在日常生活中被迫接受调侃和妥协,不被当做正常人来尊重的胖女孩群体。

就像多年来,网友总在调侃男明星和贾玲炒CP是很安全的,综艺节目中冷场时嘉宾拿拿贾玲来调侃总是没错的。

看似赞美的背后,其实是从未把贾玲当做「正常女性」对待的偏见。


沈腾曾说贾玲「男人都爱她,女人不嫉妒她。」
这句引得观众拍手叫好的包袱,对于贾玲来说似乎也验证了她所遭受的隐形不公。
潜在意思无非是,贾玲这样的外貌,在任何关系中都不会具备竞争力的。
某种程度上,角色多年深陷的无助,和想要找到自我的决绝,正是演员贾玲,最擅长演绎的。

电影上映后,贾玲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


惊讶之余,也不免有各式各样的声音出现。

众多采访留言区里,出现最多的评论是「贾玲还是胖着好」。

大众记忆中的贾玲,总是以超重的身材和扮丑自黑的风格来逗笑观众。
独一份的亲和力与讨喜感,是贾玲多年来保持几乎零差评的关键。
但这部电影带来的蜕变,让贾玲失去了这份安全牌,也让她陷入不少争议与攻击。

以前胖点至少看起来可爱,现在满脸褶子,真不该减肥的。
没脂肪称着的贾玲,感觉老了二十岁。

电影里高清镜头下的皱纹,被拿来当做上了年纪的佐证。
不再具备「亲和力」的笑容背后,更不乏「贾玲看起来不快乐了」的质疑。
的确,在电影上映后的采访里,贾玲曾直白地表示这一年「是不开心的,甚至是痛苦的。」


要减去身体一半分量的煎熬、可能会失去观众缘的忐忑、电影成败与否的未知,每一件对于贾玲来说,都是不小的痛苦。
但很显然,观众的质疑并不来源于此,更直白点来说则是认为「看到贾玲不再感到好笑了」。
作为稳坐女喜剧人头把交椅的贾玲,多年来在面对观众时几乎未曾展现过「体面」的面貌。

大多时候,她是无视形象管理的。
年轻时贾玲也曾减过肥,为了瘦一个多月没好好吃饭,导致全身起红疹;
决定要走喜剧方向后,为了撑住场子,再也没控制过身材,导致体重一路飙升。

走红的舞台《百变大咖秀》里,贾玲反串的都是一些诸如光头、大胡子之类形象的男星。

节目播出后,贾玲自嘲:「没有哪个女的,舍得像我这样破罐子破摔。」
牺牲自我形象似乎是不少女喜剧人必然要走上的道路,在以美貌著称的女明星扎堆的娱乐圈里,她们是不被尊重形象的一批人。
于是当一些观众看到知性的、淡然的,不再张嘴大笑而是言之有物的贾玲时,他们不愿意接受了。

贾玲不再具备这份讨喜感了,正如电影后期她坚定拒绝前男友的邀请,并坦然说出「我不爱吃牛蛙」。

她终于不用再时时刻刻扮演笑点哄观众开心了,她如愿以偿做回了自己。
而这部分需要被「讨好」到的观众,才是真的不快乐了。
作为一个有可能仅凭两部电影就破100亿的电影导演,贾玲对于电影行业来讲显然不再是一个新人身份。
如果说《你好,李焕英》的尝试,仅仅是一个处于行业顶端的喜剧演员极具真诚的跨界尝试,即便出乎意料地爆,也依然顺利获得外界的鼓励与支持;
那么这一次,贾玲的出现显然是自带不少期待与审视。

有人聚焦于减肥的点,认为贾玲依然在拿减肥做噱头。

一个比99%都有钱的人,再怎么减,也没法还原丧人生的感觉,偏偏她还想试图感动我们,再赚一波?
给我一年时间不上班不工作,教练、营养师都配齐,我也能减掉100斤。


有人聚焦于电影剧情,认为贾玲总在拍自己的故事。

这部电影只是对贾玲个人意义比较大吧。

有人聚焦于电影主题,认为这部电影还是逃离不了「女性改变就要减肥」的容貌焦虑。

但纵观中外电影圈,前有相似类型的《摔跤吧爸爸》,主演也是随着角色做出体型上的重大变化,观众却是拍手叫好,奉之为经典。

后有彭于晏十几年如一日为电影保持身材的好评、黄晓明尹正为戏减重的新闻,大家也只是忙着询问减肥方法,顺便夸一波敬业。

独独是贾玲,在自我改变的基础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争议。

没有比此刻更能意识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所要面临的困境。
贾玲当然最明白这一点,所以她总在尽力拍好女性的故事,来展现这个男性导演为主导的行业里,大荧幕上甚少出现的女性视角。


或许在质疑之外,还有更多应当被看到的声音——

比如在《热辣滚烫》里,女性角色不再强行道德完美,她们都有缺陷,妹妹婚内出轨,闺蜜做小三。

但是都轻飘飘过去了,这是过去男性电影里男人才有的待遇。


又或者说在结局里,女主没有选择来一场和前男友大团圆式的复合,而是回归女性自我成长的主题,专心地讲好一个边缘化的女性角色,如何找到自己的故事。

有理由相信,无论何种争议,都已经无法阻止贾玲的「野心」。
她开始变得像电影中的角色一般,在经历漫长的拉扯过后,撕裂出一个最真实的自我。

从小县城到北京,从出租屋到喜剧舞台,从第一个登上春晚的女相声演员,到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这热辣滚烫的人生,是贾玲一手改写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丨姜姜
编辑丨qko
主编丨眠去
出品丨麦子熟了工作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