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出炉。
围绕经济发展,多地都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并公布了2024年经济增速目标和发展任务。从《金融时报》记者梳理的数据来看,已经公布省市普遍将目标设定在5.0%(含)以上,显示出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较为积极的预期。

2024年各地定了哪些“小目标”?又将以何为抓手来实现这些目标?“各地设定发展目标,既与全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方向衔接,也与各地自身产业发展、现实基础等相结合。”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扎堆区间5%到6%   多省市公布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河北、重庆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揭示了对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预期,其预计目标值基本介于5.0%至6.0%之间。
 “各省市预期增长目标都是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潜力,最新增长动能变化,以及中长期发展目标等因素设定的。”东方金诚首席经济学家王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已公布的情况看,2024年各省市预期增长目标与上年GDP实际增长水平比较接近,普遍处于5.0%至6.0%之间中高速增长水平,显示今年这些地区经济运行将保持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王青提示记者,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往往是观察全国经济走势的风向标。
在梁婧看来,从目前已公布2024年预期GDP增长目标的情况看,大多数省市设定的目标比较审慎,多数地区目标值的设定低于上年。“上年多数地区目标设定在6.0%以上,而2024年公布目标的省份中大都在6.0%以下,海南目标为8%左右,也较上年目标下降1.5个百分点。”她谈到,与过去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目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不同,2024年部分中、西部地区目标设定相对保守,东部地区与其目标设定的差距有所缩小。比如江西GDP目标为增长5.0%左右,中西部地区中相对较高的目标值为6.0%左右。而东部地区基本在5%或5.5%左右。
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也谈到,目前,在已经公布2024年经济目标增速的各省市中,仅辽宁、浙江、北京、天津四省市目标设定高于去年,10个省份目标持平去年,约半数省份下调目标,指向本年政府对经济增速目标的设置或较为谨慎,这也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而非实际速度”的实际回应。
 “出现这些变化,主要由于基数有变化,2024年经济增长面对的基数效应要高于2023年,因此,202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设定整体较上年有所降低。”梁婧分析,此外,经济运行仍面临需求不足、部分重点领域风险有待化解等挑战,这也会制约经济恢复程度。“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政府债务化解方面的压力相对更大一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难度也较大,会影响其目标值的设定。”她解释。
把握自身资源禀赋特征   以差异化优势谋发展
增长目标的背后是“实招”与“实干”。从各地已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也可谓“各有高招”。
以重庆为例,该市GDP增长目标为6.0%左右,与上年基本相当,在目前已公布的地区中目标也相对较高。业内专家认为,这一目标的设定与其现实条件、增长潜力以及“十四五”目标要求等相关。
工业成为重庆等地的增长引擎。梁婧谈到,总体来看,重庆产业基础较好,尤其是在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形成了产业链集群。近年来重庆也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3%,笔记本电脑产量全球占比接近一半,连续10年全球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的32.2%。此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落地实施也为重庆发展带来新机遇,有利于重庆投资、外贸的增长。
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而言,服务业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王青表示。数据显示,北京2023年GDP同比增长5.2%,而第三产业增速为6.1%;上海2023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0%,第三产业增长6.6%。这符合伴随经济发展水平上台阶,经济增长动力会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切换的普遍规律。从需求端来看,伴随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突出,投资的贡献率则会逐步减弱。
我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则紧抓区位优势,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好横琴跨境资金“电子围网”建设等工作,推动修订前海合作区条例,打造融资租赁、航运服务、海工装备、国际咨询等集聚区,编制实施南沙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推动出台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强化“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统筹开发利用……
 “广东产业基础较强,经济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较快,2023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2.3倍、15.9%、22.6%,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较快发展,这也助力广东出口顶住压力、逆势实现正增长。此外,广东整体财政实力较强,隐性债务实现清零,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轻,这也有利于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梁婧如是分析广东的发展动能。
区域发展平衡性整体增强 借助“后发优势”各地“你追我赶”
对比各地的发展目标,一个有意思的观察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省市,预期增长目标会更高一些,反之亦然。
2022年安徽、辽宁人均GDP为7.4万元和6.9万元,低于8.6万元的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分别是6.0%左右和5.5%左右。而经济大省广东、经济中心上海、首都北京的2022年人均GDP分别达到10.2万元、 18.0万元、19.0万元,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看到,这些省市的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相对较低,均为5.0%或5.0%左右。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之所以设定较高目标,背后是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潜力上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王青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本身具有“成本洼地”等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在西南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过去10年,四川、云南、贵州的年均GDP增速分别为6.9%、7.2%和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至1.2个百分点;2011年贵州人均GDP相当于上海的13.7%,2022年已升至30%左右。”
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革命老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我国区域发展平衡状况不断改善。王青认为,政策面在财政转移支付、用地用能指标等方面向这些地区重点倾斜,都有效提振了欠发达地区的追赶势头。
梁婧也表示,近年来,尽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东部地区结构调整步伐快于西部,北方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地区间产业仍存在一定同质化发展,但区域间发展平衡性总体是有所增强的。其中,中、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好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转型发展也取得一定成绩,中、西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持续提高,人均GDP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缩小。区域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
 “从各地发展看,产业转型发展较好、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的地区经济发展势头相对较好。”梁婧谈到,比如内蒙古大力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能源,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表现较为亮眼。
除了差异化特点,一些新动能领域也成为各省市的“必争技能”。陈兴介绍,多地均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以及特色文旅作为重点领域。“近半数省份提及,要振提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如安徽、山西、贵州等省市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服务。此外,在服务消费中,多地大力推动特色文旅消费发展。如辽宁、黑龙江两省大力发展的特色冰雪旅游等。”他谈到。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马梅若
编辑:俞思晴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