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会议要求,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近日,中国信保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通过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五篇大文章,如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之路等问题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作为中管金融央企,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道路上,中国信保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宋曙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高度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这要求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方面要有更强的担当作为,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积极履行政策性职能。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守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着力为外经贸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不断提升履行政策性职能的精准度有效性,充分发挥逆周期跨周期调节作用,努力服务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是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要不断完善自身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又要充分发挥公司风险管理专业优势,积极打造国家风险管理平台,为我国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贡献力量,积极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三是主动融入金融强国建设。牢牢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模式和实践路径,持续推动公司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更好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中国信保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策性就是政治性”的重要指示,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您如何理解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中国信保的哪些工作体现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宋曙光:出口信用保险是独特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和一般商业保险相比,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性更加突出。一方面,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和政策要求,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另一方面,有效帮助企业防风险、保订单、补损失、拓融资,助力企业稳健经营。自成立以来,中国信保始终以服务我国对外开放为己任,充分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一是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新冠疫情蔓延、贸易摩擦加剧等特殊时期,中国信保逆势而上,保护市场主体,稳定信心预期。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迅速制定了“10条专项措施”和“23条意见”等阶段性、超常规举措,全力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帮助外经贸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促进外经贸发展。持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不断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着力稳住外贸基本盘。近五年来,公司业务规模先后突破7000亿、8000亿和9000亿美元大关,出口渗透率超过23%,提高近3个百分点,服务客户数首次突破20万家,增长近一倍,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1.5万亿元。中国信保政策性作用的发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的高度认可,出口信用保险已成为促进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安排。
三是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紧紧围绕关系国民经济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布局,创新建立产业链服务支持体系,2023年承保电子信息、家电、整车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和现代农业7条产业链出口3606.6亿美元、国内贸易2950.7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链承保增长近40%。
四是助力稳就业惠民生。2023年支持小微企业17.1万家,全国每三家小微出口企业就有一家获得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估,中国信保每年促进和保障的就业岗位超过1500万个。坚决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综合采用教育、消费、产业等多种帮扶手段,助力安徽省霍邱县、江西省余干县顺利脱贫摘帽,迈向乡村振兴。
五是积极防范化解风险。构建具有中国信保特色的国家风险分析框架和技术体系,连续19年发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成立专业资信子公司,建立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资信渠道,及时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及咨询培训服务。充分发挥风险防范和补偿作用,2023年累计向国内企业和银行赔付超过23.1亿美元。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中国信保将如何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
宋曙光:中国信保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科技金融方面,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出口项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着重体现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优先支持。
绿色金融方面,聚焦助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强化顶层设计,将绿色金融纳入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改革行动方案,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夯实绿色业务发展基础。近年来,中国信保综合运用多产品支持体系,支持中国企业承揽克罗地亚塞尼风电场、波黑达巴尔水电站、法国杜埃电动车电池制造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在新能源产业链方面,大力推动承保模式创新,支持引导发展方式绿色化、低碳化,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积极助力。
普惠金融方面,持续增加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大力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升数字化、专业化服务质效。2023年,实现小微企业承保1664.7亿美元,增长18.4%,赔款增长20.7%,平均费率下降13.2%,理赔结案时间缩短28.8%。
养老金融方面,加强对养老健康领域的投资策略研究,发挥保险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养老健康领域“走出去”的承保支持,积极支持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发展。
数字金融方面,2019年以来,为更好履行政策性职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信保全面启动深化改革,制定“336”发展战略,统筹推动六大战略工程建设,构筑了以数字化转型服务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在客户服务和运营管理方面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赋能的价值转化。未来,公司将以中高阶规划和业务架构全景图为遵循,加快公司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和公司专业化水平。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中国信保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宋曙光:中国信保始终把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结合职责使命和业务特点,提出了政治过硬、开放心态、世界眼光、创新意识、专业精神和务实态度的六个方面具体要求,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一是注重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教育,引导干部员工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研究制定《关于深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指导意见》,配套制定“政治素质测评正反面情况清单”,着重考察干部在重大任务、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对发现政治上有问题的干部坚决“一票否决”,确保选出的干部关键时刻豁得出、冲得上、顶得住。
二是注重在实践中涵养斗争精神,提升信用保险专业能力。在当前国际政治风云激荡、安全风险凸显的复杂形势下,公司作为专门从事海外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性机构,一直处在防信用风险、保收汇安全的第一线,对干部的斗争精神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信保引导干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稳外贸稳外资、出口信贷国际治理交流等重大任务,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支熟悉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精通经贸合作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三是注重强化担当意识,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中国信保把“不畏难、敢担当”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目标,结合落实短期险稳外贸政策、推动项目险业务发展、推进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契机,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有效完善考核工作机制,鲜明树立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切实引导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增强队伍执行力落实力。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高国华 王笑
编辑:俞思晴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