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米粒妈,看更多教育好文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爱分享)
前几天在热搜上看到一个令人窒息的话题:被爸爸逼着吞下一个蛋黄。
投稿者说,吃饭的时候,碗里留下一个蛋黄不想吃,爸爸便拿筷子不满地敲他的碗沿,命令他把蛋黄吃掉。
稿主没说话,爸爸看了一会儿电视剧,又一激灵发火,命令他吃掉。妈妈见爸爸快发飙了,就拿起筷子,把蛋黄夹到了稿主的碗里。稿主无奈地拿起一大碗汤,把蛋黄顺了下去。
爸爸得意极了,和妈妈炫耀说:“你看,小孩就是不能惯着。”
或许有人觉得,爸爸这么做是为了培养孩子省吃俭用的品质。但稿主却反驳道:
“正是因为我有我爸一样的缺点,我才比你更懂他让我吃这颗蛋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满足上位者的权欲!”
“他不是为了健康或者节俭之类的高尚玩意,他只是想让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而已。”
说句公道话,如果爸爸只是单纯地要求稿主把吃剩的蛋黄吃完,那没毛病,毕竟谁也没义务要去吃他吃剩下的东西。
但稿主爸爸简单粗暴的命令语气引人不适,尤其是当稿主顺从之后,爸爸脸上流露出的得意神情和那一句“你看,小孩就是不能惯着”,让人觉得爸爸很享受孩子对自己的服从。
还记得一个月前,被人骂上热搜的“陶勇事件”吗?
陶勇本是一名医术精湛且医德颇高的白衣天使,可他却因为在孩子生日时一系列的“爹味操作”,让人顿感生理不适。
本来12岁的女儿过个生日,全家开开心心的,可陶勇非逼着孩子做了很多不喜欢的事情。先是孩子不愿意拍照,陶勇觉得这是臭脾气,得改,强迫孩子配合合照。后来又要求孩子给老人盛饭,给亲戚弄烤鸭卷,好在女儿乖乖照办了,陶勇觉得很满意。
等到吃完饭,陶勇又要求女儿去洗碗。女儿不愿意,陶勇便“引经据典”一番教育,女儿终于被说动了,陶勇表示“为父心甚欢喜”。
这篇微博发出来后,网友们纷纷指责,说陶勇的“爹味”太重了。
“你以为亲戚朋友不让12岁的小朋友刷碗是惯着她吗?分明是你家随便一个人都懂得这一天要让孩子开心,不该没完没了地教训孩子。只有你,在孩子生日当天也死活要站C位,歇斯底里地表演您教女有方!”
还有人觉得,陶勇就是父权社会的代表,通过当父亲来获得权力!
的确,陶勇要求孩子盛菜洗碗,不一定就是出于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孩子配合拍照,也不一定代表他就是多么有仪式感的人,生日非要拍照留念不可。说到底,这更像是一种服从性测试,陶勇通过强迫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在全家老老少少的面前表演乖巧懂事,以证明自己作为父亲的权威。
而网友们之所以如此义愤填膺,大抵是因为大家童年时都有类似的经历。大家不仅仅是在为陶勇的女儿说话,也是在为童年的自己发声。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过年的时候被父母要求着表演节目,在吃饭的时候给全家人敬酒,在拜年的时候必须乖巧嘴甜。
孩子如果不照办,轻则背后教育,重则当面训斥。
其实天大的规矩有那么必要吗,还是说大多数都只是家庭权力结构金字塔里权力的彰显而已?
只可惜,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米粒妈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
一个男孩不爱吃黄豆,尝到任何黄豆味道的东西都会精准吐出来。
他妈妈为了“纠正”这个坏习惯,某天晚上餐桌上做了一大碗黄豆排骨汤,旁边还有一大碗豆腐烧肉。男孩知道,强迫他吃黄豆的戏码又要上演了。
于是他把心一横,冲到桌前大口喝汤,大口吃豆腐,刚吃几口就吐了一地。他低头吐完又继续狂吃,咽了几口又继续吐,从喷射状吐到整个人痉挛,最后吐出血来……
他父母呆住了,赶紧送医院。孩子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和爸妈说:“把豆腐端过来,我还能吃。”
他父母沉默了,因为直到这时候,父母才知道孩子天生对黄豆过敏。他不吃黄豆不是故意和父母对着干,而是生理性的排斥。
最后孩子终于摆脱了黄豆,但付出的代价是切除了一部分的胃。
在帖子下面,米粒妈看到了很多有类似经历的网友发出的评论:
“我不吃茧蛹,小时候家里不让我挑食,哄着我吃。我又哭又闹就是不吃,最后爸妈逼急了一顿捶我,我也没吃,因为哭昏过去了。”
“我不爱吃橘子皮味儿的面条,不知道我爸为什么就喜欢买那玩意,我天天吃天天吐,瘦得跟猴一样。”
为什么父母总是精准地常年给孩子吃他们最不喜欢的东西呢?
是因为营养吗?还是因为治一治孩子挑食的坏毛病?
可能都不是。论营养,能补充同一种营养物质的食物多的是,为什么非逼着孩子吃他不喜欢吃的东西。论挑食,很多时候父母也挑食,为什么孩子有不爱吃的东西就不行?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较劲。如果说家庭是最小单位的关系实践,那么母亲提供食物就是微观层面的权力彰显。
小到强迫孩子午睡,吃不爱吃的东西,大到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选大学,选工作,选对象,很多父母以爱为名,用逼迫孩子服从的方式告诉孩子,爸妈一直都是掌握绝对话语权的那个。
还记得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想体验做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生个孩子就行了。”
是啊,大多数父母都是普通人,他们在有了孩子之后,才第一次尝到了权力的味道。而拥有权力的感觉,实在是太上头了。于是,他们把家当成了王国,自己起了独裁者,搞起了“君臣父子”的封建把戏。本该给孩子更多一点的尊重和爱,却演变成调教和控制,最终把爱当成了权力的幌子。
真正的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网友晒出了自家楼道的一张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上印着一本奥特曼卡册,上面附着一段文字:

“孩子在本小区的滑梯木凳上丢失了1本奥特曼卡册,捡到请联系……”

下方还特意标注了一行小字,说卡册是孩子攒了好久的,是他非常心爱之物。
当米粒妈看到这张精心制作的“寻物启事”时,内心被深深触动了。
若换做一般的父母,孩子丢了本卡册,父母大多只会轻飘飘地说一句:“一本卡册而已,不值几个钱,没必要费劲去找。”
要是孩子不依不饶,甚至为此哭闹起来,父母大多会板起脸来训斥:“哭什么哭,跟你说了不值钱,丢了就丢了,还矫情什么?”
如果孩子再继续哭,那恐怕就绕不过一顿打了。被打骂后的孩子只好悻悻放弃,父母见孩子服软,说不定心里还沾沾自喜。
而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会在心理上占据高位,像一个上位者一样高高在上地评判孩子,而愿意平等地沟通,理解孩子的悲与喜。
一本奥特曼卡册对于大人来说或许不值一提,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宝贵的物品,是任何玩具都替代不了的。父母能做到不把自己的想法凌驾在孩子身上,愿意尊重理解孩子,才是真正懂爱的表现。
米粒小时候很害怕床底下的怪物,每天晚上熬到很晚,总是需要大人陪着;后来米粒妈读了一些有趣的绘本,发现美国家长是这样“操作”的,他们会像模像样地做一些“陷阱”去捉“鬼”,孩子就不怕了。我也学着绘本里的样子,用米粒的牙杯,假装是“陷阱”,然后把“驱魔仪式”从头到尾“演”一遍,米粒放心了,才安心睡着
请相信,这世上所有的爱,都应该内含包容、理解和同理心,那些以爱为名的服从性测试,其实只是部分父母彰显权力的途径而已。
愿我们都能明白,只有抛弃对孩子的掌控,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才能回归爱的初心。
这需要父母的修行,也是为人父母,一生的功课。
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修炼为人父母的功课。
作者简介:米粒妈,拒绝斯坦福offer的海归妈妈、海淀家长,畅销书作家。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著有《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荣登当当图书畅销榜!《我是大女主》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
【北大学霸聊天局】语文内容又多又难学不过来,有没有多快好省的办法?学而思人文创作负责人、北大学霸王学茹老师来支招,假期语文学习干货全在这!
【学而思人文】北大、哈佛名师小灶+错题辅导+试卷诊断+高频考题+作文批改。清北老师当堂带孩子写作文,寒假超级省妈!
【学而思编程】信息学赛道不考级不拿奖约等于白费!跟着学而思编程,稳准狠拿下赛考成绩!白名单编程学习规划和经验干货全攻略!
对了,还可以加米粒妈个人微信进好物福利群哦~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专属福利,说不定人品大爆发的就是你哟,快扫码添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