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众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最近看了一个帖子,有网友问:总是内耗怎么办?
有个高赞回答说,人生开挂的三种心态:我是公主、我是反派、我是你爹。
我看完也是会心一笑,话说得虽然糙了一点,但道理上还真没毛病。
而且越在社会久了,看的事情多了,越能感受到“心态决定命运”这句话有它的道理。
这些学校不会教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孩子的人生。
01.
心态一:我是公主——高配得感(这都是我应得的)、欣赏自己(我好美好聪明)
关于配得感这种心态,我记得我有朋友的心态挺典型的。
她说自己遇到别人的善意,总是习惯第一时间拒绝。不好意思接受别人请客吃饭,担心欠人情,所以干脆就不去,结果一直朋友很少
看到装修稍微好一点的服装店或饭店,就觉得不消费就不太好意思进去;
别人给了一点帮忙,就心里特别不安。也因为这样,在遇到友情和爱情的时候,很容易被利用和拿捏,被欺骗过好多次……
她的潜意识里总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生活、配不上好的朋友和爱人,总是战战兢兢。
而这些年在工作中,我遇到最遗憾的一类人,也有这种特质。他可能能力没得说,但到了某个阶段你会发现没办法继续往上推他了,因为他还没有开始就会退缩,还没有努力就会认输。
遇到新机会,他觉得自己不行,哪怕是给再多的鼓励他也不自信。
遇到一些新挑战,他甚至会无故拖延,眼睁睁看着事情搞砸,因为他不相信自己能做成。
碰到自己喜欢的人,也是放在心里,不敢争取,总怕配不上对方,不值得被爱。
他们总是不够自信、没有底气,“自我配得感”很低很低,总质疑自己配不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

怕亏欠,怕让对方吃亏,其实是一种善良,我们肯定不能把得到的善意、帮助、照顾、提携都当成理所当然。
但是太多的顾忌和放大,反而会局限自己。
而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配得感和自我价值感都偏低时,不管多优秀,也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哪怕周围人都说“你已经够优秀了”,也会有个自卑的“内在小孩”从心底冒出来叫嚣:“不可能,我太糟糕了,才不是你们口中优秀的样子。”
但只有让孩子相信自己足够好,这种配得感的心理暗示,才会带他主动追求美好。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有一种帮孩子提高配得感的方法,就是心理学中里的“镜像练习”:
让孩子站在镜子前,想象对面是他的哥们或闺蜜,“他会对你怎么评价?”
用对方的视角来赞美自己,比如:你真的爱学习,有责任感,又美(帅)又聪明……
然后对镜子中的自己说:“没错,我就是这样的公主。”
学会用正面评价代替负面评价,用积极的视角不断影响自己的信念。
不设限的人生会开挂,让孩子更容易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拥有想要的一切。
02.
心态二:我是反派——目标坚定(就是要搞到手)、不怕困难(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
有时候想想电视剧、动画片里那些的大反派的心态,其实挺好玩的。
每次遇到什么困难,反派们都不会轻易放弃,反而是越挫越勇,想方设法继续作妖。就连灰太狼每次被打跑,也必然大喊一声:“我还会回来的!”
而现实中的很多人缺的,其实就是这种认准目标,遇到再大困难都不放弃的劲儿。
之前有位叫“楠朋友”的UP主,就在网上分享了自己2011至2021十年努力考研、考银行、考公、考教师编的故事。
她出身普通农家,考研目标院校华中师范大学,复试失败,毕业后考上了老家一所民办公助性质高中的地理老师。
但是因为还是想读研,所以她一边工作一边备考,一年后上岸河南大学。两年后,教育硕士学位到手,职业理想却从人民教师变成银行职员和公务员,读研期间她开始备考,研究生毕业一月后上岸河南农信社。
图片来源自B站
可是银行的工作看着光鲜却也辛苦,所以她决定辞职考公,后来上岸县人社局。但是人社区2500多的工资太低,一年的实习期太长,思来想去,她决定放弃入职,继续去考老师编制,并且在2020年上岸市直公办高中教师编。
但是转折又来了,因为县里可以为教育研究生直接评中级职称,所以当年她放弃入职市直回到县城工作……
兜兜转转,她好像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这份经历也许是一种财富,但是回过头想想,任何一种工作、任何一条道路,其实都有自己的困难和不如意。
在遇到这些挑战的时候,每次都换一条路未必就是最优解。
一开始就咬定目标,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也许就会省下很多应付各种考试的时间和精力,去过更精彩的人生。

其实很多时候,你铆钉个目标一直做,只要能做到领域内稍微靠前一点的位置,都会活得很好。
那些能够咬定目标,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孩子,往往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就像李小龙说“我不怕学一万种腿法的人,我怕的是把一种腿法练一万次的人。”
03.
心态三:我是你爹——钝感(哦,那又怎样?)、自信(你懂什么)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搜话题:“敏感的人活得有多累?”
有个高赞回答是:敏感的人不一定活得很累,敏感且在乎的人才是。
我想可不是吗,常听身边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可说不得,他内心戏可多了,太“玻璃心”,动不动就拉黑、离家出走、跳楼什么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敏感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内心的触手太多,在乎的越多,得到的刺激就越多,这会让他内心严重受挫。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在我十几年的职业生涯里,见到过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本该有能力更上一层楼的,可就是心态差,受不得什么委屈,在职业发展中半途就折掉了。
特别是工作失误时,领导批评几句,心态就崩了,要么患得患失、怨天尤人,要么闹情绪,赌气辞职。
他们常陷在无尽的情绪内耗中,成长速度一定不会太快。
如果孩子能够把委屈和挫折当成是成长锻炼的机会,事情也许就会完全不同。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里,讲过一段亲身经历。
他曾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当过多年的骨科助理医师,带他的是一位医术高明的教授。
老头唯一的缺点就是脾气太臭,动不动就骂助理。
很多医师每天教授的谩骂中恐慌焦虑、战战兢兢,没多久主动申请调离。
而渡边淳一则不同,不管教授如何骂他,他都面不改色,仔细聆听。
凭着这种顿感淡然的心态,他留在教授身边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进步神速,实习期刚结束,就被任命为主治医师。
人生的常态本该就是挫折不断,顺风顺水反而是一种意外。
钝感是一个人面对挫折的耐受力,这决定了他未来能够走多远。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皮实一点、粗糙一点,修炼一种“我是你爹,老子怕谁?”的心态,不要轻易被别人的否定打倒,要活得勇敢自信一些。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告诉他这8字口诀:“借假修真,借事修人。”
现在遇到的挫折、困难总会被克服,都是假的,而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是真的。
你现在所经历的事情,都是为了修炼自己的。
 树妈说:
最后总结一下:精神内耗,无论在学校还是职场都是走不远的,人生的低谷时刻拼的就是一个好心态。
“我值得拥有”“重复有效方法”“迟钝且自信”这三种心态,能让孩子从容的面对生活,不因困难而后退,不因挫折而动摇,内心变强大了,人生就顺了。
咱们每天都会有免费课程资源在“树妈福利群”分享,一些我从各出版社和品牌方要来书籍、特价好物福利、因为数量比较有限,所以不会在公众号跟大家说,也会在群里免费抽奖或给朋友圈的妈妈做活动。
如果大家还没加咱们的群,可以直接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就可以被拉入群了。

···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 点击查看更多 ·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