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可以说从去年一直火到了今年。

它最大的标签就是:女性。
这是好莱坞历史上首次由女性导演独自执导并夺得年度全球票房冠军的一年!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一直坚持创作女性主义作品,前作《弗兰西斯·哈》,《伯德小姐》,《小妇人》都在为女性发声。
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每部作品都亮相于奥斯卡。

《芭比》同样不容小觑,它的票房高达14.42亿美元,直接干翻《奥本海默》这样的主流大制作。
票房,口碑双丰收,这样的作品实数于佳作。

然而最近它却「翻车」了。
最近,第96届奥斯卡提名公布引发热议,《芭比》获得8项提名,但最佳导演与最佳女主角两个重要奖项居然没有提名。
与此同时,肯的角色却获得了两项奥斯卡提名——最佳男配角的瑞恩·高斯林,和最佳原创歌曲的《I'm Just Ken》。

这份提名确实让电影中的讽刺更加一阵见血。
高司令甚至发长文表达了对学院忽视《芭比》两位主创的不满:

“没有芭比就没有肯,而没有格雷塔和玛格特就没有《芭比》。是她们二人最用心,才有了这部创造历史的电影。

如果没有她们的才华,勇气与天赋,电影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认可。”
果然瞬间又提升了这部电影的“涵”金量。

有人说,这就是艺术!牛啊!影片完美预言现实!

没想到,现实世界完成了这部电影的最后一节。
世界闭环了,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肯。

不禁想起芭比里那句台词:
“父权制当然存在,但是我们隐藏得更好了”
在学院(父权制)眼中,芭比就只是配角(男配女配),是花里胡哨(服装艺指),是唱唱跳跳(原创歌曲)。
《芭比》为什么能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其实回顾整部电影,你会发现,这其实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
原本生活在芭比乐园的芭比,过的十分幸福,快乐,无忧无虑。
在芭比乐园里,总统是女性,最高法院的成员是女性,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女性,还有律师、医生和记者……
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帮女性实现无限可能,就像那句她的广告词一样:
“芭比无所不能”。
然而有一天,一个她从未想到过的单词钻进了她的大脑——死亡。
一个本不该有自我意识的芭比,在这一刻开始觉醒。

她开始无法接受自己“程序化”的生活,甚至自己的脚也从“高踮脚”变成了扁平足,不再是完美的高跟鞋形。

为了让自己重新“完美”,芭比和男友肯一起进入了现实世界。
一场大冒险就此开启。
只是,从她踏入现实世界的那一刻起,芭比很快意识到了这里的异样:男性总是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盯着她。
甚至挑逗攻击她。
就连在警察局里她也被三番两次地言语挑逗。
那一刻,她看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享有最多财富的,被印刷在纸币上的,全都是男性时。
她曾经虚幻的想象逐渐被颠覆了。
这段戏份无论是剧中还是现实,都达到了高度的重合。

原本这只是一段虚构情节,讲述芭比第一次进入到现实世界所遭遇到的男性凝视。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回忆拍摄这场戏时的情景,她说:
“当人们认出瑞恩·高斯林和玛格特·罗比后,每个路过高司令的人都会跟他击掌,夸他穿得帅。”
就像剧中肯所说的:我只看到他们那些欣赏的眼神。
而路过罗比的人,只会上下打量她,然后继续往前走。
这种感觉就像芭比所说的:他们为什么老盯着我。
当现实跟剧情高度重合的时候,可能这就是《芭比》拍摄的意义。
在这个世界里,芭比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与芭比乐园相比,实在太糟糕了。
男人们,调戏她。
就连小女孩们,也不喜欢她,甚至眼神里充满了厌恶。
她从一个坚强,独立,励志的芭比,变成了腐朽的物化女性的产物。
尤其是当她进入制造她的美泰公司以后,打开大门,她无比惊讶,震惊。
在这里,无论是CEO,CFO还是COO,组织,领导,决策的人,都是男人。
那个象征着权力的圆桌,坐的都是男性,没有一个女性。
多么讽刺啊,一家女性企业居然全部男性掌管。
而更荒谬的是,等到她回到芭比乐园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那些原来漂亮独立的芭比们基本上都成为了肯们的陪衬。
她们一个个脱下医生,律师的服装,穿着服务员的服装围着他们打转,做他们的啦啦队,为他们端啤酒,加油助威。
原来,当肯见识过现实世界的“父权制”规则之后,他立马返回芭比乐园,决定开创一番事业。
毕竟创建新制度最好的地方,就是在还没有制度的地方。
就这样,芭比乐园变成了“肯的王国”。
一切看起来那么滑稽,可笑,但也正是真实的世界。
就像是《芭比》此次奥斯卡的提名风波,有人说,这是《芭比》最大的彩蛋。
妙,实在是太妙了。
现实给了电影一个完美的闭环。
其实,《芭比》能不能拿奖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它现在的话题度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
细数一下,但凡涉及女权的电影,评分都是出奇的高,比如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但是,电影的下场都十分惨淡,荒谬,争议巨大。

不仅男女主角成为人们攻击的对象,甚至还有人请求青瓦台封杀这部电影。
就连上映首天,电影都在遭遇恶意打分的“恐怖袭击”。
Naver网站电影页面相当于国内的豆瓣,而在上映首日,10分制的评分计算规则,性别差异尤为明显。
男性网友评分为1.45分,女性网友评分为9.19分
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

原因就和《芭比》一样,该片的导演是女性,主角是女性,视角是女性。
讲述的全是女性的困境,比如片中男女主人公关于生育孩子的对话,就很现实。
“我现在很可能会因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社会人脉,还有人生规划、未来梦想等种种,所以才会一直只看见自己失去的东西。”

“但是你呢?你会失去什么?”
这一幕看得人特别揪心,不禁让厂长想起《芭比》这部电影。

在电影之外,芭比的诞生其实就是创始人想告诉所有女孩不要活在一个“只能想象自己长大后成为母亲”的环境里。
她的设计初衷就是发现儿子的玩具丰富多彩,而女儿的玩具只有婴儿玩偶,好像让女孩从小就学做家庭主妇。
所以,她设计出了太多的芭比,律师芭比、演员芭比、科学家芭比、医生芭比……
在芭比的世界里,无所不能 。

也希望所有女孩,在这个世界里能够像芭比一样,无所不能。
哪怕这个世界如此的C蛋。
我们也能迎难而上。
在电影中,芭比最终从玩偶觉醒为人。
她最终拒绝做一个完美女性符号,拒绝当一个塑料商品,她选择变拥有一个会老去的肉体,一个平凡的人类,一个真正的女性。
当我们老去的时候,依旧很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