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裴健如
“中国汽车出海是历史的必然,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是好事。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出海必然遇到竞争对手、知识产权、关税、市场准入、法律纠纷方面更多更为复杂的挑战。”在9月27日举办的2023中国汽车出海(天津)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表示,中国汽车出海,不能只追求销量,要极端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真正走进当地消费者的内心,主动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形态和产业生态,即“走进去、走上去”。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高速发展,出口量连破200万和300万辆大关。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达到294.1万台,同比增长61.9%。王侠预测称,今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有望超过400万辆,从而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尽管前景广阔,但中国汽车出海也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近期,法国电动车补贴新政、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等消息更是引发广泛关注,业内在看好中国汽车出海前景的同时也在寻求应对之策。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EDP讲席教授、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建议,中国车企应从企业、产业、欧盟整体经济和产业利益等多层面应对挑战。“车企要抓紧时间对欧盟反补贴调查做大量深入的联合研究;产业层面加强沟通和交流,争取达成共识;就欧盟整体经济和中国市场之间的关系做工作,形成新的机制和认知。”薛旭说。
1
从“走出去”到“走上去”
据王侠介绍,中国汽车出口在销量提升的同时,单车价格也得到提升,从2018年的8.5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2.2万元。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深耕,新能源车也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长点。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品牌占据了欧盟电动汽车市场8%的份额,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会增加到15%。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量占国内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从2018年的5.7%升至39.1%,其中新能源车出口接近35万辆,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与当初外资车企多将落后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不同,中国汽车出海拿出的都是最好的产品和最新的技术,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欢迎,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汽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比较优势。”王侠认为,中国汽车的出海符合全球消费者的利益,欧盟等应该正视中国汽车取得巨大进步的基本事实,以消费者的利益至上,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之道。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辉也认为,经过数十年探索,中国汽车品牌基本实现了“走出去”,但要想实现“走上去”,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复杂的地缘冲突、逆全球化、国家政策等挑战;其次,尚未实现产业出海,海外基地出口整车少,供应链以及相应体系能力有待完善;第三,熟悉中国文化的一流国际化人才不足;第四,海外汽车经营的文化合规问题。”王辉解释称。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在王辉看来,汽车产业新时代的出现促使汽车从全功能体向不断进化的功能体转变,汽车产业将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生态转型,中国汽车出海将迎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中国汽车品牌“走上去”正面临百年难遇绝佳机遇。“到2030年,中国汽车品牌至少将有2~3家进入世界汽车品牌前十,中国汽车品牌必将完成品牌突变。”王辉预判称。
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兼北京现代董事长巩月琼则表示,得益于产业链稳定、技术产品和品牌认知的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出海进步巨大。接下来,应进一步提高海外业务体系化运营能力和全要素支持保障能力,加强产业协同能力,提倡公平有序竞争,把海外蛋糕做大。
“未来东盟、中东、拉美、欧洲等市场将是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出口战略,制定未来5~10年汽车产业国际化战略规划。”巩月琼认为,中国汽车出海刚刚进入第一个发展阶段,唯有坚持长期主义,扎实推进全价值链体系能力建设,方能行稳致远。
2
多层面应对出海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法国电动车补贴新政、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等引发了业内对中国汽车出海的广泛讨论。
尽管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启动的反补贴调查尚无定论,但薛旭认为,在欧盟反补贴调查中,被调查对象是企业,车企需要及早准备应对之策。
为此,薛旭建议,中国车企从三个层面进行应对。从企业层面来看,车企应抓紧时间确立相关补贴的性质,从专向性角度出发做大量的、深入的联合研究;从产业层面来看,中国汽车在欧盟是否会遭受实质性的阻碍,沟通和交流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产业和政策层面达成共识的可能依然存在;从欧盟整体经济和产业利益层面,欧盟整体经济依托中国市场发展,可以就这中间的关系做大量、深入的工作,比如可以加大旅游人口的输出,这样或许能够从整个国家经贸战略层面上形成新的机制和认知。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从这三个层面加以应对,才能创造优势的国际发展环境。同时,产业内要加强中国汽车出口对欧洲汽车产业影响的调研和经济学的分析,或许能为国家部门与欧洲谈判提供更有力的基础。”薛旭说。
实际上,中国汽车出海面临的挑战并不止于此。在王侠看来,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出海必然遇到竞争对手、知识产权、关税、市场准入、法律纠纷方面更多、更为复杂的挑战。
“首先就是国际车企的挑战。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车企的出海还处于‘婴儿期’,短期内难以赶超国际车企数十年的营销体系、品牌力、售后体系等优势。与此同时,国际车企的新能源转型也在加速。”王侠分析称,其次还有国外不同的市场环境及消费习惯方面的挑战,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将面临严苛的网络安全合规监管要求,还需要适应欧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相对较慢的节奏。
为此,王侠建议车企要学会分散风险,并坚持长期主义。“欧洲拥有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拥有全球最强大的传统燃油车制造实力。重视欧洲市场是对的,但我们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也要学会分散风险。伴随新能源汽车转型,中国车企出口的目标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培育更多新兴市场,让全球化的路越走越宽。”王侠表示。
NBD汽车互动
你如何看待2023年车市的发展?
后台回复“进群”加入NBD汽车互动群
更多精彩内容
……
新闻在身边
我在你左右
 微信号:NBD-AUTO)
你还可以在以下平台看到NBD汽车
每经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
企鹅号|搜狐号丨新浪看点
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