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南(抱朴财经评论员)
为了表明我不是在夸大其词,我必须先引用《北京日报》的原文,然后开始论述。
1月7日《北京日报》的原文是这样的:标题为《拒绝“躺平”!北京丰台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新闻第一句就是:教师不再是“铁饭碗”。1月7日,丰台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召开,会上解读的《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24年该区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退出”不就是砸“铁饭碗”嘛。‍‍
北京是一线城市,丰台区属于北京市管辖,《北京日报》说了“教师不再是“铁饭碗”。
以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01
学生少一半,教师当如何?
《北京日报》的报道比较长,我认真读完之后帮助大家摘录几个要点:
第一,“对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聘用的无编制老师来说,这种操作没毛病,虽然残酷,法律上没问题。‍‍‍‍‍‍‍‍
第二,“下一步,对长期在编不在岗的学校冗余人员进行清理,释放学校编制潜力”。这就厉害了,有编制也可能被清理,谁让你不在岗呢,这也没毛病,理解并支持。
第三,“推动‘区管校聘’工作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将落地。2024年,丰台区将动态调整各学校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中小学倾斜,优先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编制需求”。这是什么意思呢?
两层意思:
首先,“区管校聘”会多起来,这是肯定的。某教师有编制也可能没活干,因为学校可能不聘用这位教师。‍‍
其次,大家要注意“动态调整”这四个字,那是真正的博大精深,虽然说“推动编制资源向中小学倾斜”,可是又有动态调整。那么,最大的“动态”是什么呢?当然是人口的变化。
好的,我们来看看丰台的人口出生率:
公开数据显示,丰台区2016年的人口出生率是10.6‰,这一数据在2022年跌了一半左右,直接跌到了5.5‰2022年,丰台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是-1.3‰
▲图源:中经数据
也就是说,2028年的时候,2022年出生的这批孩子将进入丰台区的小学读一年级,但是这批孩子的数量,相比生于2016年已经在2022年入学的孩子少了一半。
学生少一半,教师当如何?
所以,教师编制该不该“动态调整”?如何“动态调整”?肯定是减少,不可能增加,至少减少一半,这其实也合理,比例没变。
何况,“区管校聘”会多起来,这当然就是打破铁饭碗了。
第四,“丰台区将改进岗位聘用制度,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校内岗位竞聘机制”。这个不用解释了,干的不好就下岗。
整个北京的人口状况如何?整个中国的人口状况如何?
其实,人口曲线的走势大致和丰台区差不多。
02
推广教师聘用制并非新事物
中国希望推广教师聘用制,其实发端于20多年前。
《中国将在中小学推广教师聘用制》这一新闻于2000年1月被中国新闻网推送,后面这些年,各地都陆续有推进教师聘用制,但因为动作不大,关注的人不太多。
当年的新闻是这样的——“北京城近郊八个区的各类中小学从今年(2000年)开始接收的教师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与此同时,山东省青岛市中小学教师也将由‘学校管’变为‘市场管’,今年新分配到教育系统的大中专毕业生一千多名,将全部走进新成立的市教育人才交流市场 ,从而打破了青岛市中等以下学校教师的‘铁饭碗’”。
而这批教师已经40多岁,一晃20多年过去了。
9年后的3月,中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指出,要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2009年3月31日,中国新闻网)
大家都没当回事,但不等于各地没动作。
2015年,青岛招3400名聘用制教师,与在编同工同酬(2015年2月6日,青岛早报)。但是,没说退休之后的待遇是否也一样。
2021年8月,陕西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我省将创新教职工编制配备,每2—3年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你看,又是“动态调整”,这个词实在太妙。
从2016年到2021年,陕西每年出生人口已从40万以上降到了30万附近,降幅不低。
▲图源:中经数据
2023年3月,厦门发布教师招聘公告,招聘2204人,公告显示:本次招聘的幼儿园教师实行备案员额管理,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行参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
编制确实没有了,大家都没有。
至于江西,每年除了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也会通过派遣制、合同制等方式补充大量非编教师。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以及经济形势的复杂化,地方财政的压力会比较大,再加之人口下降,所以,以柔性过渡的方式逐步减少教师编制是趋势,一方面“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另外一方面“新人新办法”。
平稳过渡之后,教师岗位收入较高且较稳定的职业期待将逐步消失,相反,会面临巨大的再就业压力。
看看韩国、日本,心情复杂。
03
日本韩国关闭几千所学校
新华社报道,近日,韩国行政安全部接连发布韩国人口的最新数据。其中,2023年全年,韩国出生人口只有大约23.5万人,创历史新低
韩国人口在2020年达到约5184万的峰值,此后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即每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
韩国新生儿数量预计到2025年降至约22万,2072年进一步降至约16万。与此同时,韩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2072年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飙升至47.7%
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24年韩国小学新生人数预计将首次跌破40万,创有相关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根据韩国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包括小学和初高中在内,韩国共有3896所学校关停
据韩联社报道,最近5年间(2018~2022年),韩国地方大学共20余个专业已全部消失,2023年全韩国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无人报考。
2006年,牛津大学人口学教授大卫·科尔曼就曾预测,由于生育率持续下跌,韩国可能会成为地球上第一个自然消失的国家。
日本情况同样不乐观。
据《日本经济新闻》在2023年6月的报道,当前日本少子化正在以超出教育界预想的速度发展,或将导致超200所大学因缺少生源而倒闭
相比2000年,日本短期大学在2022年里少了263所,入学人数少了近10万人。
日本官方数据称,从2002年到2020年,日本近9000所学校永久关闭。
在韩国和日本,大量老师失去工作,不知道他们再就业情况如何?
世界变化太快,稳定可期待的东西越来越少,似乎给人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巨浪汹涌,新一轮又开始了。
人口巨变,行业巨变,经济巨变,一切都在路上,有的已经逼近眼前。
-END-
国民经略创始人 凯风
 最新城市力作

大国大城,40座城市前景分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