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加三国长大,和你分享
双语启蒙|妈妈自我修炼|亲子陪伴
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临近假期,出国旅行又成了我朋友圈里热门的话题之一,哪里风景最美,哪里的风俗最有特色,哪里性价比高,哪里的老外最淳朴热情…都是大家讨论的重点~而这其中,种族歧视问题似乎是不少大朋友们关心的重中之重,毕竟,这可关乎整趟旅行的安全和心情。
在之前一篇关于
是否会为了孩子“润”出国
的推文里,我曾提到过关于种族歧视的问题。

留言中收到了一位朋友的评价:
他说的没错。
一些隐藏在内心里的歧视,在品行准则这件外衣的包裹下不那么明显而已,比如下面这些情况:
你在国外超市购物,收银员面对其他老外客人笑脸相迎、热情寒暄,到了你这里,他的笑容还在却虚假了不少,就连问候也成了SOP,你本来到了嘴边的How‘s it going也只能咽了下去;
你在国外大学课堂上,老师的视线却总能精确地绕过你提问的手,你只能带着疑惑继续听讲,直到下课老师拿着课本匆匆离开讲台,你也没机会面对面提问,只能试图通过email联系;
你在运动场上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们一起玩飞盘,不知怎的,轮到你时飞盘总是飞向诡异的路线,害得你要跑很远去捡回来,才几次下来,你就已经气喘吁吁,却丝毫还没体会到飞盘的乐趣
……
这些,算歧视吗?
怎么不算呢!
只不过每个人不同的心理状态,也会折射出ta对于不友好行为的反应而已。
歧视,一直存在着
相对
而言,好的社区、场合、人群中,显性歧视出现的概率较低,不大会明显让人觉得不舒服。究其原因,至少从北美来说,本来这一块土地上除了印第安原住民之外都是欧洲来的移民,这些历史在学校都是需要学习的内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这方面的
多元化接受程度
还是比较高的。

但相反,低教育受众人群或是素质较差的校区、街区里,更会出现很多让人甚至感到恐惧的语言或行为上的歧视。
作为黄种人,我们可能会对人种、族裔上的歧视更为敏感。
就像我们总是说,在国外职场晋升中那层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每个人相互间都礼貌有加甚至玩笑打闹,可同等条件下,升职的机会却极少落到我们亚裔头上,尽管他人并没有言语、动作上的侮辱性。
不过,歧视,并不仅限于外国人针对我们。
同样地,我也还收到过这样一则留言:
是啊,在国家间、地域间,包括国内的城市里同样都存在着所谓的歧视。

比如说到某某城市,大家第一想法就是他们骨子里的傲慢和面对外地人时那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再比如,不少人对于国内某中部省份总是多少带有偏见,但事实却是我所接触的来自那里的朋友,都热情而真诚。
**对于某歌手在演唱会上的言论我极其不理解,并完全不能苟同。
歧视,或是偏见,就是人云亦云的产物。多一点深刻了解,一定会化解它。好比在国外,很多隐形的歧视,就是外国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在作祟。
我的钝感力
我在之前推文里所说的歧视,发生在我弟身上。
那时他入读了一间位于加州Fresno的小学,但由于Fresno整体城市的教育水平都偏低,我弟在那里读书的那段时间,多多少少感受到了来自同学和老师的歧视。
后来为了全家更好的发展,我们搬去了LA一个很不错的社区,不论是硬件、软件还是学校的风气一下子有了
巨大飞跃
,我弟再也没有提到被歧视的问题。

而说回我自己,也许是我很幸运,也许是我没察觉,在北美生活了那么多年,并没有遇到过让我难受的歧视。在这方面的钝感让我少了许多不必需要的情绪困扰
保持一个开放、随和的心态去与外国人交流,别让【捕风捉影】的,和所谓的【可能会受到的】歧视给自己造成阴影。
反击与自省 
反击
刚刚说到我的钝感力,并不是说遇到歧视就忍气吞声做鸵鸟。
生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与他人/他国间的链接只会越来越紧密,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自己不被无故歧视,并且不去做那个歧视别人的人。
在海外生活、学习或是单纯旅游,遇到歧视行为,我还是会主张及时反击,勇敢为自己发声。切记!我并不是说肢体上的纠缠,而是要正面地、坚定地告知对方ta的行为或语言让你不舒服,你需要ta给你一个正当的解释或道歉!
对于那些因为无知而发生的歧视,我认为最好、最长久的反击是让对方多了解。
记得之前去韩国旅行的时候,民宿老板娘是个还算和善的妇女,但她在给我们服务的时候总是会问,你们那里是不是没有这么好吃的肉?你们那里的水果真的都被打针吗?……
我拿出手机给她看了在国内超美味的美食之后,她立刻闭麦,甚至后来反而一直询问起我如何到中国旅游的攻略。
如果是严重的显性歧视,在国外直接报警或是直接向对方上级公司投诉甚至也并不为过。因为racist(种族歧视者)这个标签对于老外们的警示程度还是相当之大。
当然,如果对方明显是精神有问题或是瘾君子、流浪汉之类,我只有一个建议,迅速离开,别被垃圾人缠上。
​自省
人,总会有不同的三观以及衍生出的思维方式,有时我们也需要自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些不适当。
就比如小费文化,当我们去欧美或是亚洲一些需要小费的国家,入乡,还是随俗比较恰当。
而此外一些涉及到
规则意识
的问题,在不少稍微上年纪的人们身上也还是比较常见的,像是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随意吸烟,还有驾驶方面不注意遵守交规等等,这些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其实都是惹人侧目的
不恰当
行为。

如果因为这些而被人挑剔或是引来不友好的言论,真心是和歧视无关,和素质有关。
对于一些在海外生活的移民,特别是一些来学习的留学生朋友们,我还有一点小建议——
如果真的很想要融入当地群体,那么一定要尝试着突破自己的社交舒适圈,尝试去和老外做朋友。
可能人的本能就是去和自己相似背景的人群交往,但既然是来学习,是来探索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让自己拥有更开放的心态呢?
就我个人经历来说,在北美,尤其是加拿大,大家的包容度很高,很多时候不是当地人不接受亚裔,而是我们没有放开交友的大门。
相信我,试试看,毕竟不论什么国家什么肤色,nice(友善)的人总是大多数!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高,但政治倾向的冲突和媒体壁垒都还是多多少少影响着国外一小部分人的做法。
就说前几年口罩期间,不少在国外的移民和留学生都感受到过莫须有的歧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媒体上缺乏事实根基的大肆渲染,让不知情的大众被“洗脑”从而产生了一大批Asian Haters(讨厌亚洲人的人)。
很多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心态却可以。
不偏激、平和地看待歧视问题,必要的时候勇敢站出来为自己发声,别让一小撮人的行为成为你情绪上的绊脚石!
他们不值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