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阿猫读书”关注公众号
和27万小伙伴一起读书、写作、思考、觉醒...
让成长不再孤独!
分享最近的3点碎片思考:
1/ 要买房吗?
之前分享了这篇:终于在上海买房了!,然后线下有小伙伴问我:真的有必要买房吗?
虽然现在网上好像有一大堆人唱衰房子了,都说现在不值得买房了,房价要跌了,我觉得,这都是买不起房的人的留言。
给你幻想一下,
假设你手里有1000万,你怎么样支配这笔钱?大部分人的选择大概率还是先来套房子再说。。。

我虽然已经买了一套,但如果上海真的大幅度跌了,万一我手里还有钱,我照样再来一套。
所以08年香港出现房价大跌的时候,大家都在抢房子,很快房价就回升到还是一样的高水平,谁叫他是一线地位呢,只要城市还在发展,每次下跌就是捡便宜的机会,就像是茅台一样。
这是我妈和我分享的,她08年大跌时买的房,当时给她捡到便宜了,她看第一套房子,正当准备要还价的时候,第二天就被人买了,所以她赶紧拿下现在的房子,也顾不上什么房型好坏了,上车再说。
所以我给出的回答是:
1)在不影响太大发展的前提下,可以买房
就算买房影响一点生活品质,这个没关系。
影响发展 和 影响生活品质,是两码事,我支持影响生活品质,但不支持影响发展。
如果是关注阿猫的读者,有点奋斗目标的,有点上进心的,我也是建议考虑买。
先说说为什么影响发展的情况不建议买,如果你all in买房了,你就不敢再去干别的事情了,我把他称为「高压买房」。
别说创业或自由职业了,甚至换工作你都开始小心翼翼了,这种情况去买房十分危险。
我在线下也开玩笑说,我最好我的员工倾尽全力买房,而且还买车,最好还有孩子,那以后就安心为我打工了。
高压买房可能只是倒逼你去赚钱,确实也可能赚多了,但你会开始变得不幸福,因为你不会有勇气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房奴。
在不影响发展的前提下去买房意味着:
么是真的买不起,那就先不买了,继续好好工作,改变心态,买房也不是必要的。
要么就是牺牲房子的质量,我觉得我可能会选择牺牲质量先上车。
最核心的原因是,还是害怕踏空,我在香港生活过一段时间,回看内地,其实还是太便宜了...
对比香港,上海在我看来,也挺便宜的,更别说二线了。
而且大家手里的钱贬值的太快了。
对我这种还会点投资的人也能够接受,但对于只会定存的人来说,长期来看还是不如房子。
当然,现在选择房子不能闭眼买,还是要挑一挑避免踩坑,这也考验一个人的投资水平。
2)生活品质是最虚幻的概念
“生活品质”这种东西,在我看来,好也就那样,坏也那样,就算你住城堡你很快也会适应,不会觉得有多爽。
所以我觉得这是资本营造出来的概念,让我们多消费罢了。
所以,我愿意去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去选择买个房子,当然,我不会放弃发展去选择房子。
3)从消费升级到消费降级
还有一点也是我自己决定要买房的因素考虑之一,那就是我和兔兔已经积累了 5 年了,其实口袋里各自都存了不少。
这样一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会不知觉的消费升级,买点好的,吃点好的。
这个是属于我个人战略上的考虑,把首付支出,再有点房贷,我们两个小小压力自然来了。
虽然不影响我们的发展,但却开始主动降低生活品质了,回归到当年刚毕业最节俭的状态,我喜欢这种感觉……
有了这种选择,就能确保把资金流动到有升值机会的地方,而不是有点钱就享受,这有点类似强制储蓄,那未来也就更有钱了。
注:想看阿猫的选房思路,可以关注【阿猫投资学】回复【买房】,即可领取。
2/ 读书还是知识付费
昨天和钰儿聊到和读书和知识付费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我建议大家多读书,少知识付费。
大多数知识付费属于管饱的,快速消化,快速使用,快速见效,所以理论上也容易上瘾。
这其中隐藏了一个危险的地方,那就是无法理解根本,无法理解原理,一旦客观环境变了,你也无法做出任何改变。
知识付费就有点像是一个考卷,提前告诉你答案是DCABA,你直接照着填就好了,很容易完成考试,做的还不错。
但是一旦考卷换了,杀得你措手不及,而且你会过得越来越辛苦,还需要去寻找其他考卷的答案,不断地进行付费。
而读书就是理解每一张考卷,不管任何考卷,你都能够回答的很好,以不变应万。
但为什么很多人不选择这条路,原因是见效太慢,太辛苦了。
这两条自然都要搭配着使用。
读书太久,从来不付费,你会失望,会因为反馈太慢而放弃;
反之付费太多,从来不读书,你会在一次又一次改变的时候,跟不上节奏,不够灵活,永远都是慢人一步。
像是我能理解ChatGPT的好处,不一定是我懂得付费去学习这个东西,而是我过去有一定的读书积累,我拥有辨别能力,才追上了风口。
有一个观点认为,越新的东西,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出书,所以需要付费学习,这个道理是对的。
但前提还是你是有读书积累的人,你才会愿意为新的东西付费,才能跟的上时代的步伐。
PS:这里的读书是指经典的书籍,例如《经济学原理》,如果是畅销书,其实也和知识付费挺像的。
3/ 长期做成事,绝对不靠运气
成事就像是一个人的内部系统一样,少了脑子、少了肺、少了胃… 我们可能就难以存活。
外部系统会好一点就像是手、腿、眼,少了依旧可以做一点事。
很多人过于关注的可能是“有了更好,但没有也不会死”的外部的事情,例如学英语。
缺少关注内部系统“没有就一定会死,一定不行”的事情,例如情绪管理能力。
所以,想做成一件事和内部系统很像,是多种复杂因素而成的事情,所以看起来运气成分非常高。
但其实每个因素单独拎出来都是可以深入研究学习,一样一样因素解决。
最终就会产生做成事的结果,和运气没什么关系。
所以,做成一件事从长期来看,不太可能是运气,因为因素太多,短期有运气,但一定会消失。
做不成事也只是某个因素没有达成,要去找到这到这个因素,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解决掉他。
PS:想看阿猫更多投资理财思路,欢迎订阅【阿猫百万财富指南】小报童!
原价199元,早鸟价99元围观阿猫25岁赚到100万,28岁赚到500万的财富秘诀。
目前已有2000+订阅,一次订阅,永久有效。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