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高质效办案的巅峰对决;这里,有对法律适用精益求精的激烈角逐。参加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是不少年轻公诉人放在心底的一个期许。第八届业务竞赛开赛前夕,记者采访了三位连续两届参加业务竞赛的参赛者,一起来听听他们有哪些话想说?
采访对象:重庆市参赛者王岭
记者:王检察官您好,您作为第七届全国优秀公诉人,为什么又想要参加第八届业务竞赛?
王岭:因为此前参加过一次,知道这种业务竞赛对个人能力提升有所助益,所以我还想再试一下,这既是提升自己办案水平和能力的机会,又是一次对自身十几年办案经验系统总结的机会。
记者:连续参加两届业务竞赛,您的心态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王岭:两次参赛的心态很不一样,第一次是憧憬期待,第二次感觉更平静一些。有两次参赛经历,就意味着有两次复盘总结提升的机会。因为了解整个竞赛的过程,知道自己想要去努力奋斗的方向。可能第一次(参赛)更重视结果,第二次(参赛)可能更加偏重于过程。
采访对象:贵州省参赛者杨阳
记者:在获评第七届全国优秀公诉人回归日常办案之后,回想参与比赛的过程,您有哪些受益之处?
杨阳:有一些案件类型在我们当地的检察办案过程中不一定能够经常遇到,但是通过业务竞赛,我们就接触到了更多鲜活的案例,接触到更新的办案理念。从另外一个层次上来说,磨练了办案的基本功。基本功得到锤炼后,办理案件就更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记者:您对自己在“八公赛”中的表现有哪些期许?
杨阳:作为一位从“七公赛”走到“八公赛”的老兵,能够再次回到这个赛场上,我的内心有很多感慨。我还把它当作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以实务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在比赛中学,在比赛中练,继续加强业务能力和水平。
采访对象: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赛者李叶青
记者:您曾经参加过第七届业务竞赛,这次参赛对自己有怎样的期许呢?
李叶青:这次再来参加业务竞赛也不是为了一定要获奖,而是因为参赛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当时参加第七届业务竞赛的时候,在考场上觉得题目好难,经过这三年不断学习,现在回头又看曾经的题目,就觉得没有当时那么难。
记者:参加完第七届业务竞赛回去之后,对您日常办案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李叶青:我觉得竞赛最大的作用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对后续工作和学习的长期辐射作用。这种积极影响不仅是对我个人而言,也包括了我们部门的其他年轻人。因为我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十几年了,我会要求我们部门的年轻人一定不能中断学习。先不用考虑学得好不好、学得深不深,最重要的是学习不能停。我认为,这是业务竞赛最大的意义。

来源:检察日报社
文字记者:史兆琨
见习记者:高可
视频:正视工作室 张颖轲 田昊 路纪臣
编辑:李文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