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儿即将要过18岁生日。问我送什么礼物最好,斟酌再三,订购了一套原版《欲望都市》全六季蓝光影碟送给小朋友——关于女孩子们这一生要面对的爱情、友情、欢愉、金钱、社交、自处,没有任何比它解释得更为清晰具体。
1998年的纽约街头,女子遇见心仪的体面男人,他主动追求、带她约会、分享自己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毫无障碍地坠入爱河。没多久,他便主动带她去看房子,并希望她能跟自己的父母见面,就在她甜蜜等待之际,这男人毫无征兆地人间蒸发。
犹如天方夜谭的蹊跷,又在真实世界中屡见不鲜(我打赌有一半女孩都被男友消失对待过)。尽管已经过去了25年,这部电视剧仍未见丝毫过时,任意打开一集都能产生共鸣。
登徒子、恋爱狂、妈宝男、势利鬼、理想丈夫、顶级浪子……层出不穷的情感样本,伴随着花样迭出的美衫美景,万花筒般徐徐展现在眼前。
25年前,此剧仿佛给我们开了天眼:原来女人也可以把爱和性分开;谈情说爱不一定必须有结果,享受过程最重要;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缺少它最多消沉一阵,但没有工作和储蓄却分分钟万劫不复。
它从来不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因为活着根本没有正确答案。甚至一些荒腔走板的、展露内心深处自私与欲望、挟裹着虚荣和沾沾自喜的部分,都会被毫无保留地呈现。
譬如,Carrie在某集偶遇了做高级伴游女郎的熟人,后者介绍了一个单身的巴黎建筑师给她。其人英俊幽默,她带着他漫游了纽约,他则在公园灯火骤起之际捧着她的脸深情吻下去。第二天,男人在床头留下致谢卡片和一千块美金——因闲聊时Carrie无意中抱怨最近手头有点紧。
面对这情况,好友们紧急组织早餐会议,讨论这笔钱究竟该不该拿。
Miranda说拿了钱,就意味着承认了男人对女人的剥削;而Samantha则认为,男人给你,你就拿着,只是礼物而已。
在面对似乎不怎么道德的诱惑时,她们不评判,不定论,只提供自己的想法。这是女性友谊中最为高级而令人动容的部分,不以自己价值观为准绳,始终尊重别人的选择。
人在长大之后,才会愈发理解这种难得。它不只存在于友情,也代表了健康的爱情和亲情。Carrie的脆弱和做作,Samantha的放荡不羁与自我,Miranda的强硬与担当,Charlotte的虚荣与天真……尽管彼此间经历了许多次的吵闹、争辩,但幸而这份相伴的底色是尊重与包容,每个人才有机会得以舒展真正的自己。
这几个了不起的女人展示了何为感情的流动性。无论是索取还是给予,都应该自由自在,不设前提,更不求结果。
《欲望都市》最奇妙之处,是它总能给每个年龄段的女人一些感触。20岁时看它,被男女主角的离合牵动,明明有些感情是飞蛾扑火,却还是奋不顾身;30岁看它,所有的眼泪都献给伟大的友谊;40岁再看,发现原来人生美妙之处并不完全是爱情和友情,而是一份能看清自己的智慧,以及如论如何都要好好过下去的决心。
《欲望都市》连同电影,结束在女主角的40多岁,像所有童话故事一样,留下了“她和她的爱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想象空间。没想到,就在开播25年后,这部剧勇敢地打破了自己的金身,推出衍生剧《就这样…》,展现女主角们60岁的人生。
第一集,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Carrie推门回家,赫然发现倒在淋浴间里心脏病发的Big。水流哗哗地冲下来,他看着她说不出话,静静地在她怀里停止呼吸。
此刻她身边已经没有了Samantha,因为某次争吵,后者负气去了伦敦。死别与生离,此刻已全部占齐。
这就是人生的残忍,没有一处困境是重复的。等你学会了相处,便要面临着告别。
而比起情绪的起伏,更可怕的是,时代的变化。尤其当你逐渐老去,应对变化就更为困难。
所有人都在跌跌撞撞、手脚并用地前进。Carrie成为播客主播。她至今仍用着十几年前的旧电脑,当下却不得不到处举着手机拍素材发社交平台,因为背负着KPI要完成。
Miranda染上了酒瘾,也许是孤独情绪引发的。她身在婚姻中,却感受不到任何快乐,那个当年叫她到窗口看蓝色月亮的男人,早已不再和她有任何激情,只剩下分享雪糕与电视节目。
Charlotte成为无聊的白人阔太,生活中除了相夫教子就是高端社交。偶然被循循善诱,重回职场,才发现自己这些年已失去自我。
其实许多《欲望都市》的忠实粉丝都拒绝看这衍生剧——没有了Samantha,充满极度用力的政治正确,50多岁的女人们一边讨论着各种老年病,一边还在矢志不渝地约会谈恋爱,实在有种狗尾续貂的无力感。
但身为中年人的我却产生了另一种感动——这么多年过去,她们还是她们。
一如当初对生命充满赤诚,面对不适就努力做出改变,不管过程有多么痛苦。她们近乎狼狈地学习着新世界的规则,而不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愤世嫉俗的老顽固。
剧集里有一幕,Charlotte面对眼前的变化,悲愤地问,“不想改变的人有错吗?”Carrie爱怜地看着她,“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不改变)的福气。”
说真的,一开始看《就这样…》的时候,我也很不适。但最终令我一集不落地追下去,并从中看出真意与感动的,便是不断出现在Carrie身上的旧衣、旧包与旧首饰。这不只是回忆杀,而是人生的咏叹调——25年过去,在一个人身上,许多都变了,有些没有变。
没有变的那些,正是过往的爱和生活,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烙印。
在这漫长的25年里,Carrie变了,不可避免地,皱纹爬上了她的眼角眉梢,看起来有些沧桑。她看着医生用电脑做出的医美效果图颇为心动,直到听说“过去15年的痕迹都会被抹去”而放弃。
她不愿意失去那些时光,那属于她和爱人,不能复制与替代。
Carrie又似乎没有变,仍以穿衣表达情绪。
没有任何事情能阻碍她对生活的热爱,包括爱人离世和年华不再。穿一袭汲地白色长纱裙,只为了去街角便利店买咖啡。
唯一的平底鞋在需要做髋关节置换手术时才找出来穿。在拆掉各种辅助器械后,高跟鞋立即回到了脚上,如履平地,甚至飞奔。它们能让她永远骄傲地抬着头。
忽然独身后,她的婚戒很长一段时间仍留在无名指上;但同时,那条Carrie名字的单身项链也再次回到了脖颈上。
第一季最后一集,她穿着极度绚烂礼服,站在艺术桥上,将Big的骨灰从用了许多年的铁塔造型旧包里撒在了巴黎。
她一直都是那个矢志不渝爱打扮的女人,衣橱是她的游乐场。无论在什么阶段,她都会靠着打扮让自己重振士气,再去面对生活的种种不遂意。人们爱她,并不是因为她特意穿了什么裙子和衣服,而是从缤纷中透露的生机勃勃,令人忍不住想要靠近。
而她的靓衫、她的美鞋、她独一无二的穿衣方式,就是她自己。
是的,爱人会消失,朋友会走散,事业会力不从心,唯有风格,永远属于我们自己。
在《就这样…》第一季开播之际,同时还有一只幕后纪录片上线。
剧集开拍前,女主角和服装造型师来到一座巨大的仓库,满满当当全是货架,挂着层层叠叠的防尘袋——原来,这里收藏着《欲望都市》开播以来,女主角穿过的每一套衣服。
女主角像开盲盒一般,随意从中抽出一件,巨大的回忆同时朝她以及如我这样的忠实观众涌来——哗!这件是她35岁生日穿的Prada套装,那天晚上,她对自己说:人要多么幸运才能找到灵魂伴侣,而我有三个;这一双是她送别Big那一晚,特意穿的粉色高跟鞋,但最后被Miranda的羊水毁了;还有这一件,她转身离开了刚跟别人订婚的挚爱,在风中对自己说:也许有些女人天生不能被驯服,她会一直奔跑,直至遇到那个能与她一起奔跑的人。
人生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不断进出物品,装载所有遇见。
因此你可以理解,别人去看上海的Pradasphere II 展览,是赞叹;我去看Pradasphere II 展览,不只是赞叹,还十分感动,甚至会有流泪的冲动——这个展,不只是Prada品牌的百年回顾,它更像是一个人的一生回眸。
展览恰恰也以“仓库”为喻,存放400余件展品。其中包括Prada迄今所有系列中精选的近200个时装造型,与全球知名导演共同创作的一系列独立电影,以及Prada在艺术、建筑、体育、文化、哲学乃至医学等方方面面的投入与建树。
由小及大,由平面至立体,是一座满载内容、互动与沉浸式体验的仓库。既是回忆,又是展望。
Pradasphere第一次开展,还是2014年的伦敦;九年后,第二篇章则在上海展开。早前在得知这一展讯后,我便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去看。
至少对于我来说,认识Prada、了解Prada、爱上Prada,以至于如今Prada成为我自己的人生仓库——衣橱里,数量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藏品”,全是因为《欲望都市》。
无它,Prada是整部剧集里,女主角穿得最多、也是挂在嘴边念叨得最多的牌子。她是千禧年里标致的Prada女郎,廓形大衣、潇洒的长外套、半截式上衣、还有那些经典的印花半裙们……她爱它们的美丽,也爱它们蕴藏在设计背后的独特性。
Prada的设计,远远不只是时装性的,更是文化性的。它始终在引导人们清醒地觉察其中矛盾:去热爱时尚,也去质疑时尚的动机;去拥抱女性特质,同时反抗其带来的约束;去颂扬传统,但也不断追求变革。
因此,它最衬每一个清醒、独立、有趣、善于学习、热爱思辨的女人。
而Pradasphere II 展览的主轴展厅,是一条摆满了金属货架的深邃走廊,呈现品牌历史上近200个经典造型,包括男装和女装。
这是整个展览最动人心魄的部分。所有造型都由品牌联合创意总监Raf Simons亲自挑选,部分造型不仅是首次来到中国,更是30余年来首次公开展示。
它是时尚与时代的互相回顾,也像是一个人的精彩衣橱。
漫步其中,仿佛打开了人生回忆。
因为《欲望都市》,我早早决定,毕业以后要去时尚杂志做编辑。经过曲折的努力,我竟然实现了这一目标。就此,Prada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走进了我的人生。
那时候,买不起,但至少可以借来拍摄。于是,无论是2007年秋冬的艳色连袜鞋、2008年春夏的仙女印花衫、2008年秋冬的花卉蕾丝裙、2009年春夏的金箔衣、2011年春夏的条纹与香蕉印花……在这一刻,都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齐齐对我招手:好久不见。这些年,还好吗?
是,这一条时装长廊,也是我20年的职业轨迹。
我看到了2011年Prada在北京的首次大秀,那是我作为时尚从业者,第一次真实地走进Prada秀场,近距离感受它的趣味与品位;我看到了2015年,我成为全职博主之后,第一次受邀走进米兰Prada基金会的欣喜与自豪;我还看到了我的现在——时尚行业的浮华与热闹,于我早已不再吸引。但每一季我仍会为自己郑重挑选一件Prada新衣,丰实我的“仓库”,成为我人生的结绳记事。
而在别的展览区域,Prada时装档案中那些经典的手袋、鞋履与配饰,也以各种别开生面的方式,一一呈现。
当你看到你曾经拥有过的一款,是否会立即回忆起,当初为了拥有它做过的努力,以及,拥有那一刻,为自己骄傲的心情?
消费,其实也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能通过努力,实实在在拥有一件陪伴一生的物品,将来回首时,看见这一切,可以对自己说:老娘没白活。
而Prada还特意为本次展览制作了20款半裙,并且欢迎参观者用手去摸,去直观感受Prada在面料工艺上的傲视群雄与制作技艺上的开拓创新
20条全新半裙,汇集了品牌近30年来的各种材质和剪裁设计。当亲手抚摸到2000年春夏那经典的红唇及口红印花半裙时,那一刻,我与2000年那个目不转睛一遍又一遍反复看《欲望都市》的自己,隔空重逢。
“别着急,慢慢来,你有一生,可以创造你想要的生活。”
展览远远不止这些。
有影院,可以观看Prada与全球名导合作的独立电影;有阅览室,可以翻阅Prada在建筑、艺术、环保、体育等方面的成就;有艺术品商店,可以购买相关书籍和周边产品;还有一个美好咖啡店,向1913年米兰的第一家Prada精品店致敬。
欣赏、学习、互动、参与……乃至小酌,一天时间,可以全部交给这个展。
这是所有人,尤其是女人,今年最不应该错过的展览。
它关于时尚,却超越时尚。它是物质文明的最高展示,亦是人类文化的全面探索,更是一个人如何与物质、与自我,相伴一生的最佳启示。
展览正在上海星美术馆进行,识别下方海报中的小程序码即可预约参观。
一期一会,完全免费。
这样的年度大展,值得你为它专门策划一次旅行。无论你喜欢什么,都能在这个展上,看见令你欢喜的一切。

至少,在看完展览之后,我更加喜爱Prada女士用一生缔造的这个精彩绝伦的精神世界,也深深感谢把Prada品牌带到我面前的Carrie Bradshaw女士。
感谢曾经有过这么一个经典角色,感动过我,启发了我,她让我至今都敢在内心里保留一些“不切实际”——譬如偶尔穿做作的衣服,譬如一直很在意约会这件事,譬如不间断地书写生活、书写成长、书写感受。
冰冷、现实、不安的世界,始终在教我们做人:要从善如流,要紧跟舆论,要站对风口。
但,因为《欲望都市》和Carrie,我会紧紧抱住我的不切实际,过一种不那么正确、不那么接地气、不那么亦步亦趋的生活。
就像那句歌词唱的:梦要变真也没那样远,生命从未如乐园,也可靠我创造浮现。
祝,我们和我们的风格,与爱长流。
机会太难得,快把展约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