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市界
作者 | 董温淑   赵子坤
推荐人 | JIANG
因为学霸女儿的创业项目Pika,短短五日,信雅达收获了五个涨停板,直接涨了29亿,吓得信雅达连发公告澄清。可以说,Pika的爆火,是在技术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一个集齐了技术人才、商业创意、资本助推等所有要素的故事。
01
 挡不住的热情 
短短几日,信雅达收获第五个涨停板了。
12月6日,信雅达开盘即涨停,报收16.16元/股,总市值75.43亿元。
信雅达是谁?一家聚焦金融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近期没有披露任何重大信息,却因董事长郭华强二女儿郭文景而搭乘上了疯涨快车。郭文景在今年4月退学创业创办了Pika,近日发布的首款视频生成产品Pika 1.0,因有着较强的技术基因而迅速走红网络。Pika虽然只有4个人,估值却达到了2.5亿美元,这才引发了市场对父女二人的关注。
即便是信雅达出来接连发公告澄清,都挡不住投资者的热情。
12月5日晚,信雅达发布异动公告: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未投资Pika,也无投资Pika的计划;Pika开发团队创始人之一郭文景未在公司任职,公司与Pika亦无人员往来。公司未与Pika有任何业务往来,公司没有人工智能视频生成类相关产品和业务,公司目前的产品类别和业务范围与Pika涉及的产品和业务相差较大。着急忙慌的信雅达,连用五个否认,撇清自己与日前大火的AIGC应用Pika的关系。
▲(11月29日Pika Labs 完成 5500 万美元融资,此后信雅达股票一路飙升。图源/同花顺)
实际上,就在11月30日收获首个涨停板的时候,信雅达就发布声明称,Pika开发团队创始人之一郭文景系公司实际控制人郭华强的女儿。除上述关系外,公司与Pika无其他关系。
资料显示,信雅达总部成立于1996年,是浙江首家在国内主板上市的软件公司。目前信雅达实控人为郭华强,其控股比例为15.58%。据其财报,信雅达2023年前9个月营收为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1%;净利为5327万元,扣非后净利为1107万元。
据统计,截至12月6日,信雅达总市值相较于11月29日的46.87亿元上涨28.56亿元,涨幅高达60.9%。也就是说,信雅达靠“女儿概念股”,5天(交易日)内涨了29亿。
放眼国内,“父凭女贵”的“反哺”故事多发生在娱乐圈,资本市场则多是“二代”接手生意后掀起波浪,造成股价波动。
为什么两家业务上完全无关联的公司,能够在A股掀起几乎“毫无道理”的接连涨停?
其实,“爹躺赢”的夸张案例早在十年前就上演过。2013年,凭借一首《江南Style》火遍全球的韩国著名歌手“鸟叔”Psy,也曾把老爸的半导体企业DI公司的股票最高时期带翻了近8倍。
DI Corp是韩国一家为半导体行业制造测试设备的公司,自2012年7月开始,股价一路走高,三个多月暴涨五倍,最疯狂时涨到八倍。
彼时有分析认为,外界揣测“鸟叔”持有DI股票,或与DI有生意往来是助推股价走高的原因。因为“鸟叔”的父亲朴元浩与叔叔各自持有该公司10%和15.8%的股份。此外,三星电子是DI的客户之一。
《经济学人》则发现,在《江南Style》流行之后,有一些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了DI Corp的股票。那么是否因为投资者觉得“鸟叔”的音乐可以影响到其父亲的公司业绩呢?并不是。这不过应验了“投资者认知假说”理论。
简单来说,投资者更倾向于交易他们熟悉的股票。“鸟叔”父亲的公司在媒体对“江南Style”的报道中被大幅曝光,全球范围内更多人知道了这家公司,也便会有更多人去交易这支公司的股票。即便,在当时DI公司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持续亏损。
也许是在相似的投资心理下,造就了信雅达股价拔地而起这个奇特的“Win-Win(双赢)”的局面:女儿在海外大放异彩,老爹在国内坐享其成。
02
 华人女儿,大展身手 
今年4月退学创业,半年就获得5500万美元投资的郭文景(Demi Guo),也是一个典型的高学历学霸退学创业的“别人家的孩子”。
美国出生的郭文景自小便随父母回国,一年级时进入杭州绿城育华小学读书,并很早就接触了编程。
三年级开始,她就学习如何用 LOGO 语言去控制小乌龟进行绘图,五、六年级,则接触结构更为复杂的 Pascal 语言和 C++ 语言,走上了程序设计竞赛的道路。
此后,郭文景获奖无数,是杭二中第一个在本科阶段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也是浙江省第一个被哈佛本科提前录取的学生,本硕读书期间,曾在Meta的AI研究部门担任工程师,而其联合创始人Chenlin 则是多篇AI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其中也有一些关于生成式AI的论文。
郭文景的面试官、哈佛大学中国秘书长汤玫婕就曾表示:“我在中国区面试6年,她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的计算机水平,放在美国同年龄的女程序员中,也是最顶尖的。她在美国大学预科考试中5门满分,英语非常流利,颜值还高,简直是近乎完美。”
也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儿,一经创业,就把父亲公司的股价直接带飞。尽管信雅达与Pika在业务上实无关联,投资者对信雅达的热情中,无疑掺杂着对后者的猎奇或追风口心态。
今年4月份,郭文景才和同学Chenlin Meng从斯坦福博士辍学创办Pika。短短8个月后,Pika就已经乘上生成式AI下的应用开发风口,也成为了当下最火的科技创投标的。
11月28日,Pika推出了首款视频生成产品Pika 1.0。此前Pika曾推出测试产品,本次发布的则是正式版应用,在官网开启了申请试用。
Pika 1.0支持生成3D动画、2D动漫、卡通等多种画风的视频,而且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官方号称“Start just by typing(只要打字就能开始)”。
演示视频中,用户只需简单输入“Elon Musk穿着太空服,3D动画”几个关键信息,就可以快速生成相应视频,生成的卡通人物不仅表情颇得马斯克真人的神韵,还兼具动画电影般的高级质感。
▲(Elon Musk穿着太空服的3D动画。图源/Pika)
Pika 1.0横空出世前,市面上公认较为成熟的AI生成视频工具是由Runway在今年5月份推出的“Gen-2”模型。创立于2015年的AI初创公司Runway,今年融资到D轮,估值达15亿美元。奥斯卡热门影片《瞬息全宇宙》在制作过程中就采纳了他们的技术。
如今,不少专业测评显示,两者的视频生成效果不相上下。此外据媒体“新智元”等测评,Runway Gen-2模型在生成人脸视频时常会出现畸变问题。
(Pika lab 和Runway Gen-2生成电影质感视频效果对比。图源/heehel)
测评人士“gezhong”则在全面试用Gen-2和Pika测试版产品后总结道:“Runway的质量更高,但缺乏控制(选项)。Pika labs提供更多控制(选项),且现在是免费的。”
因此有业内人士评价:Pika Labs的团队只用数月,就走完了Runway团队一两年的路。
03
 “Pika们”的涟漪能有多大 
虽然Pika人员精简,但仍旧兼具学术和创意两个领域顶尖人才。
据《海外独角兽》对Pika团队的采访,在创业之前,郭文景和 Chenlin Meng 同为斯坦福AILab的博士研究人员,拥有顶尖的学术和科研经历。
团队的另外两个人中,Karli Chen 是加入团队的第三位联合创始人及创始工程师,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的 ML&CV (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硕士学位,此外Karlin本科期间就在机器视觉公司商汤科技担任工程师。第四名成员Matan Cohen-Grumi则在创意领域拥有丰富经验,专门负责视频相关工作,此前曾经独立在以色列经营一个工作室。
资本层面,Pika也吸引了不少明星投资人的青睐,完成了三轮融资。
前两轮融资由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和分子检测公司Cue的联合创始人Daniel Gross领投,新近完成的A轮融资则是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投资了5500万美元。此外,美版知乎Quora创始人& OpenAI独立董事Adam D'Angelo、OpenAI创始成员Andrej Karpathy等知名人士同样是Pika的投资人。
更早之前,郭文景就是在与 Quora 的创始人 Adam 联络时谈起了自己的创业思路,当即吸引了后者的注意。实际上,进入哈佛前,因为曾经在美国信息学竞赛圈内的知名成绩,还是高中生的郭文景就获得了去 Quera(美国版知乎)实习的机会。据郭文景透露,正是Adam为其引荐了后来领投公司前两轮融资的Nat Friedman。
据 Pika 11月28日披露的官方信息,Pika社区已发展到50万用户,每周生成数百万个视频。
▲(一位策马奔腾的牛仔。图源/Pika)
就职于一家视频全流程制作工具公司的王巍则告诉记者,Pika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源自其产品本身的性能足够惊艳。
“之前市面上有一些输入一段文本,自动匹配素材,拼接成视频的AI工具。其实也就是玩一玩的水平,没办法用于商用视频的创作。”王巍说。
从技术角度而言,AI生成视频本来就拥有较高的门槛。“视频是由单帧图像连接起来的,目前图片生成技术下,AIGC能做出单张图像,质量很高,但是连续性没办法控制。同一个角色,即便对她的人物特征输入完全一样的指令,但是在第二帧和第一帧的样子可能就很不一样。这是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Pika的诞生,直接瞄准了市场的空白与痛点。
可以说,Pika的爆火,是在技术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一个集齐了技术人才、商业创意、资本助推等所有要素的故事。
不过,在专业人士看来,未来Pika代表的一批AIGC企业还会面临着不少难题。
“首先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算力是昂贵的,作为应用服务者要如何定价才能跑通一个商业模式?还有未来随着ChatGPT这类通用大模型的性能演进,AIGC应用们还需要不断筑高自己的技术壁垒,以及在应用场景方面往更加细分的方向深耕下去。”投资人Ming向记者分析道。
但这并不妨碍市场已对此项技术展现出的巨大热情。虽然 Pika为国内大众所熟知是在11月底的Pika 1.0发布,但其专业性早已引起业内人士注意。
11月3日,《流浪地球3》的发布会上,工业化实验室G!Lab官宣成立,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华为、小米、商汤等,共同探索用AI技术打造电影工业化3.0。而战略合作伙伴名单中,紧挨商汤,第二排居中的就是Pika Labs。消息称,郭帆导演10月从美国考察回来后,称赞Pika对AI视频的研究非常超前。
▲(图源/《流浪地球3》发布会直播截图)
这一消息也引发股民们的注意,早在前两日信雅达连续高涨之时,就有人发现,北京文化也算得上业务有所关联的“Pika概念股”。
除了业务上的预见性:AI生成视频的一大应用方向就是提高影视制作效率并降低成本,而北京文化作为影视制作方、发行方正好是Pika下游。
在关联度上:《流浪地球》的两家主要出品方,一个是北京文化,一个是郭帆旗下的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天眼查App显示,北京文化通过子公司厦门北京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参股了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在信雅达收获涨停板之时,北京文化于12月6日同样涨停,涨幅9.95%。
无论如何,Pika的走红,也代表着时下一日千里的AIGC市场再次泛出了新鲜的涟漪。事实上,近期AI生成视频工具市场持续加码。除了Pika,老玩家Runway也在11月上旬发布了最新的“运动笔刷”等功能,增强了自动化功能。
国盛证券研报认为,这也将为AIGC下游应用市场带来利好,尤其是国内炒得火热的短剧市场。
研报写道:AI文生视频是多模态应用的下一站。文生视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或将为当下热门的短剧市场带来变数,该技术有望极大降低短剧制作的综合成本,为解决“重制作而轻创作”的共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短剧制作的重心有望回归高质量剧本创作。
但技术终将造福还是扰乱市场,仍需要时间来解答。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公众号已改版
请大家为【首席访谈】点上星标
精彩文章不容错过!
—END—
首席访谈 | 热门视频推荐
 采访热线、商务合作
敬请联系:
手机/微信:15818596465 (许老师)
微信:DAISYYUAN318(王老师)
往期首席
推荐阅读
【湾区品牌力量】——对话粤港澳大湾区100位知名品牌创始人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