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又12月啦,期末考试快到了,娃都准备好了没?
今天想针对临考的大孩子们,教他们采取强化练习的方法,更迅速的提高阅读速度
在临考前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强化,应该能让孩子的语文成绩提升不少
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很多孩子HI,没有足够时间完成阅读理解,孩子自己也会崩溃的,那咋办?
那么在孩子已经上小学高年级了,或者初高中后,就可以使用这些“临阵磨枪、冲击阅读速度的技巧”了。
当然,这些技巧不单是针对孩子,大人也用得上哦!
如果孩子有畏难情绪,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发起亲子挑战赛,和孩子一起比时间、比阅读量、比理解程度
,全家把提高阅读技能的途径变得更加有趣。
这部分阅读技巧是我在大学时学过的,自觉有用。
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
这部分是给成熟阅读者的训练技巧和经验。
如果孩子还小,尽量不要用这种枯燥的方法去训练孩子,容易让孩子丧失对阅读的兴趣。
对于小孩子来说,戒掉指读和出声读,同时阅读量越大越好,就足够了!
诀窍之一:跳读
告诉孩子,无论是在读书还是语文考试时,都可以跳过很多不重要的细节。
比如一些细微的心理描写和天气描写,或者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对话,只要抓住文章的梗概就行。
一些副词也可以省略,类似“XX说、XX生气的说、XX大喊道”等等,只要不影响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发展,真的不必每个字都看清楚。
如果是在语文考试,读完梗概就应该赶紧做题,如果题目中涉及到文中细节,再回溯即可,没有考到的就不看。
寻读法
这种方法也略为“应试”,但是效果很好
,可以极大的提升孩子的阅读速度!
“寻读法”跟跳读有点类似,也是一种快速浏览的阅读技巧。
使用“寻读法”时,我们要先阅读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中寻找答案,跟答案无关的部分可以不读。
所以孩子只需要在一段阅读材料中寻找某一特定的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重要信息,而与其他无关的部分略去不读。
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速度非常快,目标性强,既可以保证阅读速度,又能做到对问题的准确无误的回答。
有的妈妈会问,这种方法是不是会让孩子丧失阅读兴趣?
是这样的,“寻读法”主要是让孩子在考试中和写作时快速搜寻信息时用,不适用于精读。
以初中语文试卷为例,看看寻读法是怎么让孩子快速做完题的吧!
首先,这好几大段的内容其实只表达了一个主题(父爱),也就是第六题;
其次,前面的三个题目,只需要看完前两段就能答出来;
然后,第四题只需要找到划线部分,看一下前后内容就能答,也不需要通读整篇文章;
还有,第五题也是只需要找到部分,再前后找一下即可知道答案。
所以通篇看下来,这篇文章虽然一千多字,但并不需要看完,只需要跳着看就够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非常粗略,读完内容之后,也许题目都做完了,对整体内容却还没什么概念。
所以要提醒大家,这种寻读的技巧很有实用价值,但是它只适合用在考试中,或者用在模拟试卷中,平时阅读时不建议使用哦。
扩大视距法
这种方法,是把阅读材料放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这样我们视线所能扫到的范围会比较大。
这个方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预防近视,防止自己离阅读材料太近,对视力不好;
另一方面,我们的视线能扫到的角度比较大,视线覆盖的内容会更多,这样不会因为我们的视线扫视范围小,而限制我们的阅读速度。
所以当孩子做卷子时,让孩子直起身来,不要把脸埋在卷子里。让孩子离卷子的距离远一些,能够迅速扫清试卷上的所有内容。
“三二一”限时法
这种方法是——
先拿出阅读材料,再设定一个三分钟倒计时,现在开始看书。
在闹钟响起的时候,在你阅读到的位置做一个标记。
然后再重新设定一个两分钟的倒计时,从头开始看。在这两分钟之内,我们必须比第一次读时的阅读速度更快一点,因为需要读到我们第1次三分钟时间内阅读到的位置。
也就是说,第一次三分钟读完的内容,第二次两分钟就必须读完。
如果读不到也没关系,多练习几遍。
在能做到两分钟读完同样多的内容后,再设定一个一分钟的倒计时,这一次我们要把这部分内容,用一分钟读完。
读完这三遍之后,分析一下,我们所读的内容,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不同,阅读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有什么大的差别?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慢慢我们就会习惯这样的阅读速度,同时还会感觉到轻松愉悦,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一点儿都不比阅读速度慢的时候差。
所以现在你明白了——之前读的慢,是因为潜能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
正常人经过这种阅读训练,一般可以达到600字每分钟的速度,这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正常速度。
这几种针对大孩子的应试阅读技巧就说完啦!
当然,孩子在平时泛读时,也可以用这些方法,不过不要给孩子设定KPI,让孩子自由的读就可以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