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方案》里,把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考试、考查和考核三类,从今年9月升入八年级的学生起开始施行,也就是2025年将迎来首考。
老母亲们都懂的,咱们国家的教育政策一向都是先小范围内试点,再扩大范围推行。
因此,作为全国教育高地的北京,中考改革绝对是风向标,未来大概率会全国推进
所以,咱必须关注和分析北京中考的改革,也是为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铺路,提前掌握政策动向,理清育娃思路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北京中考改革的新思考!
以及什么样的孩子在中考改革后会最有潜力!
北京中考趋势,你的省份也躲不过
改变1:中考取消小四门,体育占比更高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这四门成绩,不计入中考,而体育占70分,占比好高!
所以老母亲们,转变思路吧! 体育不再是副科,人家是主科,是主科!
改变2:道德与法治闭卷调整为开卷,难度只升不减。
道德与法治分值为80分 ,其中笔试分值70分,由闭卷调整为开卷。
很多妈妈说:那就不用管道法了呗?
我的意见是:
开卷考试听上去是更简单了,但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反而是提升了难度。
这不,北京11月份的期中考试,已经有学校道法采用了开卷考试。
孩子们的感受是:“翻书只能找到选择题的答案,后面的大题是翻书都找不到答案的”
为什么呢?因为开卷考试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思路和方向感,能够对天下大事、社会热点、时政热点有关注,并且能够用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
虽然是开卷考试,但其实考查的就是孩子们对素材的理解与分析,对知识点的串联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能力。
用大白话说:
其实比的就是孩子的视野和广度!!!
另外还有综合素质评价分值10分。初始分都是满分10分,如果初中阶段受到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的,予以扣分,受多次处分的,累计扣分,扣完10分为止。
这一条,对于那些家长不管,又品行不端的孩子会有警示作用,因为这10分就是考察孩子平时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
所以,我觉得,《道德与法治》虽然是开卷考试,但却是最有可能拉开成绩的一门课,因为答案不唯一且多元化,意味着这门课大概率是家长干着急也使不上劲的那种!
所以,我觉得,其实道法未来会跟语文一样,是无法速成,却又极具区分度的一门课。
因为太考验孩子的阅读量、知识体系和思辨性了!
你懂得,又到了拼原生家庭家学传承的时候
改变3:科技兴国,物理更重要!
物理地位超突出,很重要!
一共80分,笔试70分,实验操作占10分。
将物理提到更重要的位置,注重动手操作能力,这也跟当前国家提倡科技强国,鼓励科技创新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改变4:“小四门”是考查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只作为参考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为考查科目,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
每门科目成绩达到原始分满分的85%(含)以上为A等,原始分满分85%以下至满分的70%(含)为B等,原始分满分的70%以下至满分的60%(含)为C等,原始分满分的60%以下为D等,这四门属于考查科目是各区自主命题。
其他还有一些,不是特重要,咱们不说了。
北京中考改革后,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其实,从9月底北京教委公布中考改革方案开始,我就一直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结合12月1日最新公布的《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11月北京各中学期中考试情况来看,我真的强烈感觉到,
育娃的方向真的开始变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考改革的目的再明确不过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科技兴国!科技兴国!科技兴国!
当前国家急需的是科技创新人才,而数学物理都是基础科学的基石。
所以,物理的地位加强了,数学题也越来越灵活,考查的是孩子对基础概念的深度理解能力,能否做到活学活用,而不是只会套公式,套解题模板。
至于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小四门很好学,只要下功夫,分数很快就能提上来,但在人工智能时代,靠机械记忆和刷题死记硬背显然是行不通的。
数学和物理不好的孩子,以前还能通过小四门来弥补这两科的分数,整体上把中考成绩拉高,但以后就行不通了
这样看,中考“选拔性”目的其实是很明确了。
同时,北京中考第一次在政策中非常直接的提出: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
你就比如说,刚刚过去的11月份的北京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中就出现了亚运火炬传递和电影放映厅座位的应用题
这也是让孩子们拥有认识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能够将知识点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2、以前闷头刷题刷试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看到现在,我完全能够理解国家为什么先双减,再实行中考改革。
我也相信,更重磅的高考改革,也已经在路上了,因为真的是刻不容缓,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候了。
一方面是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国家急需科技创新型人才。
如果还是靠提前学和不停刷题这种模式,是培养不出来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
3、以中考改革为指挥棒,把孩子们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培养他们真正的思维能力。
北京中考的改革,也许是一个节点。
意味着教育方式和人才选拔方式,从这一代孩子发生改变了——
比如,对于原理的推导越来越重要,不再是看到一道题就往哪种类型题和公式上去套;
而是深度理解知识点以后,还要会把所有的知识点给串连起来,懂得这些知识点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可以运用到哪些应用场景上去。
所以,我觉得未来最有潜力的孩子是这样的——
首先,一定不是补了多少课,刷了多少题;
其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互相影响是自己推导出来,自己想透的。
因为,这样再遇到从来没有做过,没有见过的新题型时,他仍然可以自己做出来。
而对于习惯刷题和上补习班的孩子来说,一看题型从来没见过,就懵了,不会做了。
第三,一定是没有被过度开发,元气未伤,还留有余力的孩子。
被过度鸡娃鸡出来的孩子,高分全是靠超长的学习时间换来的,这样的孩子到了中学出现厌学和抑郁的情况太多,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高达24.6%,相当于每4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抑郁的,这比例高得过于可怕
在社交平台上也经常看到父母们崩溃的发文,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孩子也明明考上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怎么突然就不想去上学了。一去医院检查,就是抑郁症。
一开学儿童精神科就爆满的话题也屡屡冲上热搜。
所以,国家也是真的急了,这样下去,何谈祖国的未来?
这就是我们看到小学双减,中考改革的原因,只有这样改革,才能让大众迅速意识到为了拿高分,拿满分,去不停刷题的路径不行了,因为国家就真的是需要身心健康有活力,有潜力,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本周好物,都是我家在用的、毛豆在看的,库存不多了,尤其是保暖内衣,推荐大家看看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