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木槿妈妈
来源 | 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昨天,在后台收到一位妈妈的求助留言:
我儿子今年上初二了。
前阵子他本该打起精神准备月考,班主任却打电话反应,说他近期在校上课状态萎靡、经常犯困、提问时反应迟钝、答非所问。
我才发现,放学后他说是去同学家写作业,实则是和同学坐在路边组团打游戏,趁我睡着后还会躲在被窝玩手机。
月考自然是毫无悬念地考砸了,名次排到班级中下游。
戳穿儿子后,他告诉我说自己太累了,学习太苦了,班里的同学都在玩游戏,他觉得在游戏世界里才能感到轻松和快乐。
看着儿子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被网络游戏毒害,给他讲道理,叛逆期的孩子压根就听不进去,我该怎么做?
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到: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4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聪明的孩子都能分清主次,以学为主;愚蠢的孩子却在最好的年纪偷懒,玩物丧志。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胸无点墨。
当孩子说“我太累了,我不想学了”,请把这4张图送给孩子,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01 
  • 你所沉迷的网络游戏,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漫画1
曾有一份《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现象调研报告》显示,沉迷手机游戏对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带来的伤害触目惊心:
约有65%的孩子每天打游戏超过10小时,已知连续玩游戏时间最长的是38小时;
沉迷游戏后的孩子变得暴躁易怒,他们对虚拟世界有多依赖,现实生活中就有多焦虑,长此以往还会出现厌学、抑郁等不良情绪;
面对家长的管控和限制,有的孩子毕业即失业,甚至以啃老、网络贷款度日;严重者会用自己的生命威胁父母。
真是“游戏如狼噬少年,消磨志气让人缠”!
毁掉一个孩子,只需给他一部手机,然后看着他身陷网络游戏的泥潭,亲手埋葬自己的未来。
手机吞噬了孩子宝贵时间,原本用来学习的时间,都被挥霍在无聊的视频和游戏中。
手机侵蚀了孩子的专注力,凡事三分钟热度,浅尝辄止的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学习下滑严重,自信心受挫。
手机剥夺了孩子的深度思考能力,迷失在大量碎片化信息中的孩子,长时间缺乏深度阅读的“喂养”,遇到问题便无法分辨是非,难以分析事件,做出理智的决策。
歌德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每一个阶段都是现场直播,错过就无法重来。
孩子在成为自己人生主宰者之前,父母要先做好引领者,以免孩子走上歪路。
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每位家长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孩子相处时,要做到这两点:
1、用心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和网络游戏之间的一堵墙。
家长只有平时多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生活,才能防患于未然。
饭桌上,和孩子聊聊学校最近发生的事,增强亲子信任;节假日,带孩子去户外,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
2、躬亲示范。
爱玩手机的父母养出手机上瘾的孩子。
不想孩子沉迷手机,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和孩子在一起时,尽可能做一些自我提升的事情。
比如每天坚持运动、经营好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家工作时也要保持专注。
 02 
  •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困难越大,收获越多
漫画2
罗曼·罗兰说过:
“生活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永远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一寸一尺苦苦挣来的,就可能在一刹那间前功尽弃。”
学习亦是如此。
一分播种,一分收成;没有辛苦,何来成功;不经磨难,难以成长;困难越大,收获越多。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感触颇深:
讲述者小哈从小各科优秀,唯独不擅长英语,别人轻松记住的单词,他要耗费两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学会。
后来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严格按照“艾宾浩森记忆曲线”规律背单词,在一遍遍的强化记忆下,他克服了单词难关。
小哈在积累到足够的词汇量后,开始将学习重点转移到语法知识。
并且在高中延续了自己独特的英语学习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知识,让他在高考英语中取得了128分的好成绩。
进入大学后,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放弃了英语学习,但是小哈依然把每天两小时读物+听读写融入到日常生活。
考研时,他报考的是武汉大学,英语优势帮他刷掉了比他专业分高的另外一个男生,成功圆梦武大。
他用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困难总会挡道,跨过去便是“柳暗花明”。
困难打败弱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强者。
只因强者善于从逆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因害怕而固步自封,不因失败而一蹶不振,如此才能靠近目标,不至于跌倒在半道。
困难面前,逆商越高的孩子,心理韧性越强。
父母提高孩子逆商,不妨从以下两点做起:
1、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用“逆商之父”斯托茨提出的LEAD工具,帮助孩子在逆境中梳理思维、调整心态、寻求突破。
L指的是Listen倾听,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
E指的是Explore探查,学会正确提问能有效探究孩子内心真实想法;
A指的是Analyze分析,引导孩子一步步挖掘事情真相;
D指的是Do行动,在经过了解和分析后,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家长过度给孩子传输唯成绩论的单一价值观,并不会让孩子成绩提高,反而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让他们畏惧面对成长中的挑战。
教育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学会赞赏孩子的勇敢、毅力、努力等品质,告诉他们失败是这次的结果,但不代表下一次的结局。
 03 
  • 贪图一时的享乐,将会在未来成为你陷入窘境的幕后推手
漫画3
俗话说:
平静的湖水,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卓越的人才。
人生路上充满了各种诱惑,它们如同细菌一般无孔不入,人一旦被诱惑腐蚀后,当下有多快乐,未来就有多悲惨。
初中时,有人课上认真听讲、课下专注学习,也有人偷看漫画书和言情小说;
高中时,有人每天早起晨读,疯狂刷题,也有人沉迷追星、只顾和同学攀比吃穿用度;
大学时,有人参加各种比赛、泡图书馆充实自我;也有人逃课睡懒觉、逛街、打卡各种网红餐厅。
于是,中考分流刷掉了贪玩的孩子,高考分数线卡掉了敷衍学习的孩子;入职录取offer过滤了自甘堕落的孩子。
本该奋斗的年纪,玩心越重的孩子,长大后越是毫无竞争力,残酷的现实迟早会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少不了父母规矩的约束,离不开自身克制任性和抵制诱惑的能力。
否则便会成为这段话的“当事人”:
贪玩的20岁,造就了无奈的30岁;
无奈的30岁,导致了无力的40岁;
无力的40岁,奠定了失败的50岁。
高尔基曾经说过:
“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学习自律和行为自控是绝大多数孩子抵御未知风险的盾牌,培养孩子自制力,父母要从这两方面抓起:
1、正确管教。
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习路上避免不了“间歇性打盹”。
这时就要求父母从小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家长不能过分干预和包办,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喜悦和难过中强化为自己选择付出代价的感受。
比如,孩子因为贪玩未完成作业,家长要做的就是提醒孩子作业还未完成,至于他们是急迫的补作业,还是在学校受到处罚,事后和孩子讨论这件事才能吃一堑,长一智。
2、严格监督。
教育路上,对孩子负责的父母难免狠心。
当孩子决定做一件事时,家长要做好“监工”角色,不允许孩子轻易放弃,家长也不能心软妥协。
 04 
  • 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孤独地翻山越岭
漫画4
你见过鸭子凫水时的真实模样吗?
人们以为鸭子是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游动,殊不知,水下的鸭蹼一直在拼命地划动着,一刻也不曾停歇。
正应了那句话: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年少时不用功读书,经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稀里糊涂混日子。
他在二十七岁那年才发现,每天如此混日子真是太没意思了。
于是开始发奋学习,一年后觉得自己学的差不多了,便去考取进士,结果以失败收场。
这次打击让他意识到:学习并非易事,功夫不到位难以取得成功。
此后,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持续发愤攻读5-6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一如泰戈尔所说: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绝唱。”
学习就像一场攀登,畏惧困难、停止努力的孩子只能在山下徘徊,停滞在谷底;迎难而上、持续努力的孩子才能一路向前,站上顶峰。
下坡路好走,上坡路难行。所以下坡路拥挤,越往上,同行者越少。
同一个班级中,你只看到了邻桌试卷上的高分,却不曾看见他每天放学回家后学习到深夜的背影。
你只看到了别人引经据典、内容深刻的满分作文,却不曾看见他博览群书、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更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路是由荆棘和汗水铺成的,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孤独地翻山越岭。
从小管住孩子这两点,孩子想不成才都难:
1、管住习惯。
学习上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坚持阅读、上课专心、作业认真、按时预习、及时复习、擅于思考和提问的习惯;
生活上要从小培养孩子尊敬师长、遵纪守时、热爱运动、整理房间的习惯。

2、管住自律。
一味指望孩子自觉学习只能耽误孩子,毕竟自觉学习的孩子凤毛麟角,大多数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鞭策。
前期要注重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戒掉拖拉磨蹭的学习状态,提高孩子学习效率;
后期家长要懂得抓大放小,允许孩子自主决策,锻炼成长型思维能力,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学习后劲儿足,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点亮文末【在看】,与所有父母、孩子共勉!
作者:木槿妈妈,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更多教育干货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做个合格的父母
长按识别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