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三姐夫
大家好,又是我——华东地区家用电烙铁亲善大使十三姐夫。
这篇文章取这么个标题主要是为了过审,本来我的标题打算叫《浅谈拉屎自由》,我猜孩子他妈一定会给我毙掉,改成《我的惊艳老婆》又略显浮夸,再三思量之后决定叫《妇女强则全家强》,过审率翻倍。
前几天我写了篇《尊重老公命运,放下助人情结》,你猜怎么着,我收到了500多打赏,这使我在家里能横着走好几天了,家庭地位一跃来到了第四,以前我排第五,前五分别是儿子、猫、孩子他妈、扫地机、我
基于前一篇改变了我命运的文章,我决定再接再厉,正好后台有人点映:

既然你敢点,我就敢写。但别管我写得怎么样,你都要看完。就像北蔡著名发际线毁灭大师格十三女士所言:自己找的老公,含着泪也要过下去。
但这里面又存在一个逻辑陷阱:怎么,马桶对女人不重要吗?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家正在装修的房子搞了三个卫生间?卫生间对每个人的意义不仅是生理关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少一个都觉得心被挖掉一块。而且在这件事上,性别歧视不可取。
首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到了中年——看他能否科学面对拉屎。
如果你不好意思直面这话题,说明你还小。而中年人则不会避讳,这与油腻无关,毕竟当各位谈多了"小升初"和"跌停板"的时候,谈一谈这些有伤风雅却是唯一不具欺骗性的东西,会令身心感到极度放松,不失为一种抵抗中年危机的有效方式。
不信你看女性读者的话题中,含屎量其实更高。
从概率论角度来分析,“老公”出现的频次与“屎”出现的频次持平,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公们经常不是在拉屎,就是在去拉屎的路上。
这个时代只为一针见血点赞。
再从医学角度来分析,男人的肛肠隐患问题远远大于我们想象中的前列腺问题。
你老公每天拉屎很多次,有可能要考虑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但更有可能要考虑你们结婚几年了、有没有孩子,以及孩子作业多不多
男性医生对这种问题的回复更具有现实意义,他们会把情绪紧张和焦虑放在第一位。
果然还得是boys help boys!
最近几年我关注到,大家对“老公在拉屎”这件事的讨论乐此不疲,几乎成了一种社交礼仪。孩子他妈说中年妇女建立友谊的手段是彼此夸孩子和各自黑老公,也就是“你家娃真牛”和“我老公就知道拉屎”。
这其实是有失公允的,但如果这能成为一剂社交情绪的良药,我们做点牺牲也无妨。聊就聊吧,画风里最好别有太多慈母范儿,否则就不太正常了。

客观地说,我们坐马桶并不像婴儿躺进母亲的怀抱,更像是孤独的行者踏上了对的跑道,迷失的羊驼找到了免费的草料。
爱上一匹野马,可家里没有草原,等会儿,这有个马桶,将就一下吧。就这么个意思,马桶是已婚男人的草原。
现代家庭,爸爸们的"拉屎自由"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许多妈妈们已经实现了训娃自由、报班自由、减肥自由和减肥失败自由,而爸爸们只有个拉屎自由,真的很过分吗?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难能可贵的自由,有多少爸爸在家有屎就上,没屎也要创造条件上,就是为了享受那短暂的自由。
这不是生理上的肆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试探,是在"对自由的争取"上以绝对性劣势落后的男性们最后的倔强。
让我们来理性分析一下,社会对中年男人离不开马桶这件事的成见,难道真的是只关乎消化系统的探讨吗?不,它的背后具有不可回避的另一个成见,就是认为爸爸们贡献做少,屎却拉得多
在爸爸界也有一条暗物质鄙视链,而"拉屎自由"只是处于鄙视链最底端,男人们并不以谁拉屎拉得多而沾沾自喜。从没见过俩爸爸一见面,"哎你好你好,今天你拉了吗"......不带这么问的,他们打招呼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与时俱进了——"哎你好你好,下周你们家KET吗?"
只有达到同等水准的爹,才会淡定沉稳地微微一笑,云淡风轻地答道——"我们下周PET,还有个面谈"。
两位爸爸惺惺相惜地四目相对,再也不是只会坐在马桶上的那朵闲云。
一般来说连育儿动态都尽在掌握的爸爸,代表在家里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说明在家混得好。
像我隔壁部门老大,在公司吆五喝六的,脾气特大,但我们部门大姐说了:“他在家不得志,才在公司挽尊”。为啥呢,因为他都不知道自己大女儿已经上五年级,为还在四年级,他还不知道小女儿的教室在哪、班主任姓什么,就凭这些,就知道他在家挨骂的次数少不了。
像这样在家不得志的,一晚上在马桶上逗留个三小时情有可原。
总之,我们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马桶上,而是要看他离开了马桶之后都干了什么。
有一大波爸爸,每天晚上也都在拉屎间隙干了不少身心投入巨大的事,比如做数学题和做不出来数学题。
离开马桶的广大男人,是不是也做过灯笼,做过小报,做过水火箭,做个两米多高恐龙模型放到娃的教室。
要是还做不了这些,至少能做个厚脸皮男孩,站起来,走出去,接送辅导班,参加艺术节,上舞台跳舞,去操场扔沙包,集体活动举杆,义卖会上吆喝,总有一项适合你。
在我们家,我儿子有一个书房,他妈也有个书房,而我呢?我并没有书房,那我应该如何完成与这个世界及与自己存在感的妥协呢?厕所无疑是我拥有个人天地的一个选择。
但这种情绪出口可能会被有些人定义为“逃避”。
说“逃避”其实不至于,因为我要说到厕所的第二个作用了,除了慰藉情感,还是一个遗世独立、幽旷静谧、舒展筋骨、自我提升的方寸之地。古人讲究苦练筋骨皮,现代人没这个条件和基础,只能打造上下通气的环境,在厕所里,人体主要穴位枣百会、涌泉、劳宫都能得到活络,人体美学的18个黄金分割点也能全部获得舒展。
更重要的是:最近十年来,我的大部分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都是在厕所里完成的。如果要给我的厕所取个贴切的名字,我觉得可以叫它“学·而思”。
它不仅是一个灵魂港湾,还是个最好的补习班。
以前总有人问:“十三姐夫的《百年孤独》看完了没有?”其实这本书当年我也是无意间开始看的,没想到对我的写作之路起到了极大副作用。
看过的都知道,书里的人名很长,根本记不住。比如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奥雷里亚诺·何塞。光是为了区分奥雷良诺和霍塞·阿卡迪奥,我特意到网上学习了“世界记忆力锦标赛”项目之一的“人名头像记忆法”......
学了很长时间,我发现我的记忆力退步了。
所以这本书对于每天日理万机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于是在大家眼里我这个人的标签有两个,电烙铁和百年孤独。
这个结论显然很片面,其实我的厕所里除了《百年孤独》还有别的书。它们安静地伫立在公元前二世纪古罗马上流社会别墅石画同款墙砖的边上,和高端上档次的电加热马桶形成了一个优雅的钝角。
除了《百年孤独》,我看了三年还没看完、热衷于反复阅读的书还有很多,可见我对学习之热爱,题材涉猎之广泛,阅读效率之低下。
你信吗,男人哪怕坐在马桶上也能被cpu,比如有一天孩子他妈给了我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说:“这本书内容高级,符合我的气质,让我翻译成英文......
一年过去了,我终于翻译到了第5页,这又让我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我都说了尊重老公命运,放下助人情结。但现实不容乐观,我上个厕所都是这么不容易,怎么还会有人说我是逃避?

中年男人的厕所应该是脱离了低级趣味并且具有一定知识底蕴的地方,它并不是一个逃避现实和试图偷懒的场所。

我们对厕所的留恋也不是只图它分贝较低,更是因为这里给了我们发现和承认自己弱项并且不用因此感到尴尬的天时地利人和,不管是冥想、反思、还是放空,总能让我们有那么一刻意识到:世间如此纷扰,还是家里的厕所最好。
我感觉这篇文章又写出了我的广度、高度、深度和尺度。但是有个问题,完蛋了,如何才能扯回到“妇女强则全家强”上去呢?

我是十三姐夫
你的打赏可以稳固我的家庭地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