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显 凤凰网《CC情报局》 特约撰稿员
核心提要:
1. 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士增选正式名单即将揭晓前夕,国内心血管顶级权威专家胡大一,向中纪委提交的有关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候选人霍勇的实名举报信在网上流传。胡大一与霍勇均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胡大一在举报信中认为,无论国内外,都没有大规模循证氨叶片医学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霍勇本人回应称,2021年也曾有类似的举报内容,但经医院纪委和上级部门多次调查,举报内容不属实。
2. 举报信中提到的两款药“依那普利-叶酸”和“氨氯地平-叶酸”是复合药,都是经典的降压药。补充叶酸可否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目前存在争议,国际荟萃分析数据库研究结论认为依那普利-叶酸对中风的影响尚不确定。所以,是否需要将常规高血压药物升级为含有叶酸的复合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中风风险,目前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实名举报下任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士增选正式的名单揭晓前,一封关于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候选人霍勇的实名举报信引爆了舆论。
11月15日,署名胡大一的一篇《关于举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的材料(2023年)》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举报者是国内心血管顶级权威,他举报的霍勇,也是著名的心血管专家。
在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胡大一表示:暴利的心脏支架在国内一直都被滥用,事实上有8成的心脏支架根本没必要做。
今年77岁的胡大一是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从医47年,于2012年从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位置上退休。
他曾是国内最早推广冠脉支架的专家。
1989年,胡大一在全国首次引入了“冠脉支架”这种当时先进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医疗器械,创建国内第一个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和治疗中心,有着“中国冠脉支架之父”的称誉。
但他在退休前后,认为冠脉支架介入手术有滥用趋势,且支架价格大多在万元以上,沦为谋利工具。批评支架滥用,过度医疗。从“支架派”变成了“反支架派”,转而成为推动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的“药物派”。
其提出的关于健康管理的口号:管住嘴,迈开腿。曾一度流传广泛。
胡大一在媒体采访时承认这封信是他写给中纪委的,但不知为何会被发到了网上。
被举报者霍勇现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霍勇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个人冠脉介入例数及总例数连续多年长居全国前列。此外,霍勇团队首次提出“H型高血压”的概念,并创建了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还制定了《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等指南性文件。
霍勇本人对媒体宣称:2021年也曾有类似的举报内容,但经医院纪委和上级部门多次调查,举报内容不属实。
对于这一举报信是否会影响院士评选,霍勇称:“由组织上去决定”。
公开资料还显示,胡大一与霍勇均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今年8月31日,霍勇教授被推荐为2023年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有效候选人。据了解,一般会在11月底左右,公布当年度院士当选名单。
胡大一举报信中,为何会质疑叶酸预防中风功效?
这份举报材料涉及六项内容。
分别是:
将其已故老师、著名介入心脏病专家朱国英的贡献写进自己的“学术成就”;
假以学术培训之名捞取商业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
医商勾结谋取暴利;
巧立名目捞黑钱,成立医疗企业洗出数百万元行贿获得何梁何利奖;
恐吓威胁举报人(胡大一)人身安全;
在医疗反腐风暴中,主动上交数千万元违法所得。
举报信发布后,引发了热议。
《CC情报局》专访了科普作家庄时利和:
我认为有些网友说神仙打架,这事儿跟咱们老百姓没关系。其实关系很大。
在胡大一教授举报霍勇教授的材料当中的第三条,有一部分是关于叶酸的药物。
举报信中称氨叶片(氨氯地平-叶酸片)的终评过程中,身为专家组组长的胡大一认为存在不正当行为,只有他自己出具了否定意见,但这个药还是最终过审了,并进入了医保。
结合胡大一在举报信里写的,简单说一下这个药。
霍勇医生在接受采访时称,同型半胱氨酸在中国普遍偏高是由于叶酸缺乏引起,给高血压患者补充一定量的叶酸,可以有效减少我国卒中的发病率。
叶酸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种维生素(维生素B9)。可用于治疗由叶酸缺乏症引起的贫血。叶酸也是孕妇的营养补充品。在新生儿的神经管缺损的病例中,有超过一半被认为肇因怀孕初期叶酸摄取不足所致。有超过50个国家利用加入叶酸的营养强化食品来减少神经管缺损的比例。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有一些研究表明Hcy含量越高,出现动脉硬化和血栓的风险性就越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越高。据研究,叶酸其实也参与到Hcy的代谢过程中,叶酸的缺乏会导致Hcy的升高。
但是补充叶酸可否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目前存在争议。
胡大一举报信中提到的两个药「依那普利-叶酸」和「氨氯地平-叶酸」都是复合药,依那普利是ACEI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氨氯地平是CCB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都是经典的降压药。
问题是,有没有必要再加上叶酸?
如果搜寻相关论文的话,发现近年来提示加上叶酸可降低中风风险的研究,有不少来自中国,比如2015年霍勇团队发表在JAMA Network上的一项叶酸用于中国成年人高血压脑卒中的研究(DOI:10.1001/jama.2015.2274)。这项研究表明,在中国高血压患者当中,与单独使用依那普利相比,联合使用依那普利+叶酸可显著降低首次中风的风险。
但是在更大规模的国际荟萃分析数据库中,对这个结论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
2017年发表在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的荟萃分析「Homocysteine‐lowering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干预措施预防心血管事件),纳入了15项随机对照试验。
这个荟萃分析的结论之一是,与依那普利相比,依那普利+叶酸对中风的影响尚不确定。而在其他一些荟萃分析(例如DOI:10.1161/STROKEAHA.109.573410)当中,也没有发现补充叶酸在预防中风中有明显的效果。
这也是胡大一举报信中提到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氨叶片都没有大规模循证医学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且上市初期价格奇高,这种现象是极其不正常的”。
据胡大一在2021年的举报信(胡的举报信共有两份,一是21年版与23年版)中称:国产依那普利单药的价格为4.95元/盒(16片,10mg,每日一次,每片0.3元),国产叶酸0.8mg 的价格约为0.04元,两药合用患者每日费用约0.34元;而“依叶片”的平均价格为65元/盒(天猫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10mg/0.8mg, 10片装,每日一次),达到每片6.5元,价格飙升19倍。
这里要强调两点,首先国外的研究不一定能完全指导中国人的用药,因为不同人种的基因表达和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中国人群开展的研究,但国外的已有高质量研究是重要参考;
另外,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叶酸对于预防中风的效果如何,并不影响叶酸其他方面的功效,补充叶酸对于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是非常重要的,各国指南都推荐孕妇补充叶酸,这一点没有什么争议。因此,是否需要将常规高血压药物升级为含有叶酸的复合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中风风险,目前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胡大一教授和霍勇教授都是中国最顶尖的心血管专家,过去几十年来中华医学会的分会中,出现一名前任主委实名举报他的下一任主委,这应该是第一回。
胡大一在1989年参与了中国第一台心脏支架介入手术,民间敬称「中国冠脉支架之父」,支架也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巨大进步。但是在过去十几年来胡大一一直在提醒中国存在滥用支架的情况,因此也得罪了一些同行。
回到举报事件本身。顶级医学专家通常领导着指南的制定,对于药物的审批过程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中国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使用价格更高的「依叶片」、「氨叶片」以降低中风风险,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支持。
无论谁对谁错,最终应该是由严格的医学研究说了算,而不是某一个药企或者某一位专家决定的。
因此举报看似只是两位专家的矛盾,但实际上可能也影响着全中国两亿多高血压患者的诊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