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
上周我和一个小伙伴出门办事,路过一家超市,她说:“我进去买瓶水”,然后她一转身,直奔主题,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拿了一瓶Perrier(巴黎水),问我要不要也来一瓶。
我说:“不用了,马上到家了,喝免费的水去”。
她说:“姐,专家都说了——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
这还没完,她又一头扎进超市的营养品货架,然后开始给我上课
“这个好,补血养气,对女人好。”

“这个好,补充维c,对女人好。”
“这个好,大姨妈期我就吃它,这个真的对女人好。”
我说:“不用了,多喝热水对女人最好。”
逛完一圈,小伙伴又拉着我说:“对面有家平价进口超市,东西不错,我再去买点东西!”

进去以后,她再次直奔主题,很快,她的购物篮里装满了面膜,眼膜,发膜,脚膜,护手霜,润唇膏,防脱洗发水......
正当我感觉这次又要空手而出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有宠物零食!

好家伙,毫无防备,没有征兆,我的购物篮里很快装满了猫饼干,猫薄荷,猫条,猫罐头,
猫草,
猫冻干......

连价格标签都不看!看一眼都觉得对不起我的柚子!

我的购物开关似乎被打开了......看到DHA——好,这个好,能提高记忆力,我儿子正需要!看到坚果——好,这个好,困了饿了都能吃,还补脑,给儿子来一罐!
连价格标签都不看!看一眼都觉得我不是个慈祥的老母亲!

满满一大筐东西,看得小伙伴目瞪口呆。她说:“姐姐你不给自己也买点好东西吗?专家说了,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
我说:“还是你开心啊,年纪轻轻的就开始对自己好了......”
她说:“我也不小了,30多了都......”
确实,她要是不提醒我,我都忘了人家也是30出头的人。果然,花钱使人显年轻。
只有未婚未育,孑然一身,才能100%实现随心所欲,从来是只买贵,所以让我有了“她还是一个孩子”的错觉
我好像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一个真相:这就是单身女人和中年老母的区别。

你的“对自己好一点”在我这里就是“把钱花在刀刃儿上”。
我的刀刃儿是什么呢?儿子,顶多再加个猫。
你知道谁才是这个社会的消费主力,是孩子,是未成年人,随便上个什么课就是爹妈几个月工资,但他们自己却丝毫没有消费的痛感,觉得金钱只不过是个虚无的数字......
真正肉痛的只有我们这些幕后隐形大佬。
但那些未婚人士很难看透我们这些幕后操盘手的真实消费实力。

暑假的时候我带娃去上课,我在旁边咖啡店喝咖啡,看到招牌上写着“自带杯减5元”,我顿时想冲回家拿个杯子再来。内心的小人battle了好久,最终还是觉得太麻烦了,不想来回跑了,颤颤巍巍地喝了一杯感觉多付了5块钱的咖啡,心里憋着一股气。
走出咖啡店,有个小哥走上来说:“姐,游泳健身瑜伽拳击要不要体验”......
三分钟后我给儿子办了个游泳卡,3000多,眼都不眨。
我突然好想让刚才那个看到我为了5块钱犹豫半天的咖啡店小哥看到这一幕,但我也好想让这个办卡的小哥看到我在咖啡店为5块钱犹豫半天。
谁懂啊,我们这种人有时候抠抠嗖嗖,看起来很穷,其实吧还有点实力,但一转身,可能那点实力就很容易被用掉了,只不过没用在自己身上,别人看不出来。
连“少吃八包榨菜就能省出一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种超纲题都会做的中年老母们,在消费实力这方面绝对是薛定谔的大佬。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今年5月给娃报了个3w+的夏令营,而且还号称是“秒杀”的,差点抢不到。去机构领完孩子的夏令营制服和背包,然后着共享单车回家......
沉甸甸的夏令营装备搁在我共享单车的车头,那一刻觉得自己有点像个领了年终奖、扛着一麻袋钱、正准备回村显摆的农民工,现在如果遭遇打劫,劫匪至少也能赚3万多
像这种土豪级的账户流水,对我们中年老母来说如家常便饭,一切没有计划就突如其来的收支赤字,印证了每个有娃的人都不差钱。
但土豪级的流水之下,是贫困户级的余额。
前几天我写作业想找篇文献,发现一个网站资料很全,东西靠谱,再一看年费199,我一想,算了,免费资源库里多翻一翻总能找到。
别人是拿钱买时间,我们经常是拿时间来省钱。

十三姐夫说:“你少给儿子买点没用的书,不知道能省下多少199了。”

十三姐夫一生放荡不羁爱啰嗦,但这句话说到了重点。不过有个逻辑不对:那些“没用的书”不买回来我怎么知道它们没用呢?这么多年,别的先不说,光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书我给娃买了一大摞,他作文水平是真没提高,但如果不买,我的血压肯定要升高。
所以给娃买买买是为了续命,功德无量,也不能单纯的用金钱来衡量。
我今天少花一个199给自己办会员,明天就可以多给娃买点书为我续命,这笔账还是划算的,也方便我到处吹嘘、自我感动。

再说我已经算对自己大方的了,每学期我自己的教材我都是真金白银买了实体书,而我的同学们有很多都只是下载免费的电子版,更抠门啊,但他们给娃买起原版绘本来,可都是四位数一出手的。

这年头哪还有什么真正的“土豪俱乐部”啊,想参加俱乐部是吧?生个娃全有了。
把娃送进一个不错的幼儿园,再上个差不多的小学,升入个看得上的初中,再上个还行的高中,十几年里你每一天都能和无数土豪见两次,送娃上学一次,接娃放学一次。

每学期还有集中“土豪会”,学校管这叫家长会。
会上老师风轻云淡地说说班上同学的差距,有幸者还能被直接点点名,会后,土豪们都不用回家跟股东商量,直接就纷纷增加投资。
就像我一个朋友,老师只是在家长会上提了一嘴体育中考也是有难度的,好家伙,还没到家她就已经打听好了“篮球和乒乓球中考班哪家强”,一大笔预算已经箭在弦上。
放学的时候,你站在学校门口,放眼望去,那一个个被接走的是娃娃吗?那是行走的保时捷和大平层,那是稍微放个假就能让你重回赤贫的碎钞机,那是不小心一掉队就能让你一掷千金的吞金兽。
有些人,买个菜还要为送不送葱讨价还价,买纸巾都要等到大促凑单才舍得下单,看中的大衣在购物车里从秋天放到春天,收藏了就是穿了......看起来日子似乎有点拮据是吧?
但她会告诉你带娃看个牙非得挑个老贵的私人诊所,还主动多掏400给老二也办个什么乳牙护理套餐卡,凑一个“土豪全家桶看牙模式”吗?
她会告诉你一个午休的工夫就一口气给娃报画画钢琴编程舞蹈各种兴趣班吗?
她会告诉你一个月好几次的演出看展从不手软,买儿童剧票总是要抢前排680的那种,一买就是三张吗?
她也不会告诉你自己用的是酒店带回来的牙刷,孩子用的是四位数的电动智能。
她更不会告诉你自己刷着学校安排的各种打卡任务老眼昏花连个眼睛都舍不得配,给天天没作业的娃买个护眼灯都得是从测评数据里挑最好和最贵的那款。
你说中年人穷吧,他们好像投资在娃身上的东西“从来没有买不起过”;你说他们不穷吧,看起来也不太像。
看来孩子不光是爱情的结晶,还是存款的结石。只要有了娃,总有一些人能看到你低调的土豪底色,比如培训班老师......然后,你就变得看起来穷,实际上也真的不怎么富裕了......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