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好多人聊金莎的姐弟恋,粉丝群里有位妈妈问:“到底如何预防我的女儿长恋爱脑?”
你看,别的姐弟恋看看就算了,甚至还能羡慕和祝福,这对姐弟恋却产生了高警示作用,这是为啥呢?肯定是点啥道理的,所以值得来扒一扒这个道理。
首先,其实我不太同意“恋爱脑”这个词,什么恋爱脑啊,恋爱就是恋爱,脑就是脑,所谓恋爱脑的有些人,是本来就没啥脑子,不恋爱时也没好到哪去,一恋爱就集中展现了。
再说,谁年轻时候没几个恋爱脑啊,你没有过恋爱脑?我没有过恋爱脑?那咱们当初怎么结的婚?
唉,一般都是自己恋爱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挺清醒,再看别人恋爱的时候才觉得脑仁儿疼。
所以我不觉得“恋爱脑”是个问题,但我觉得金莎也不算是什么恋爱脑,她是“母爱脑”。

把弟弟当儿子,把恋爱当带娃。
她不是带弟弟男友出来混,她是带儿子出来开家长会。
她还得手把手教他做人的。
社交场合,她教他说“快说谢谢”。
人多嘴杂,她教他“别紧张”。
人家问到婚嫁问题,他说“我不知道”,而她在一旁笑眯眯。

就差来句:“真乖,回家奖励你小红花”。
这男的不是在激发金莎的多巴胺,是在调动她的雌激素。男人如果把一个女人的母性激发出来了,那他日子就好过了。
但毕竟弟弟年纪小 ,而且众所周知男人不能同时完成两件及以上的事,所以他光顾着演呆萌可爱了,大家总觉得他眼神里反正看不到爱,每个表情和动作都像精心安排过,没有感情,全是技巧。
20多岁的人,真用不着装什么都不懂。
明明是跟女朋友出来出道,搞得像被妈妈临时抓出来见长辈似的,duck不必啊弟弟。
你看看人家王自如,软饭硬吃的核心技术是硬,不是软哦。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们演什么聊斋呢?
金莎对外人说的那些“他很温柔很体贴”、“他很会照顾我”、“他给我做饭不重样”......看起来全部像是给自己的“母爱脑”找个台阶下,所以给人的感觉并不看好,反而觉得怪怪的。她力图证明这个弟弟是真对我好,我们是爱情,是爱情哦!免得别人不小心为她唱起了赞歌:
“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不过!我们也不能无凭无据胡说八道,也许人家就是真爱,真是看对眼了,正好一个缺儿子,一个缺母爱。祝福!
那么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如何避免自己的女儿长恋爱脑?

其实这和是否姐弟恋无关。有类女孩,不管遇到弟弟还是哥哥或是大叔,都有可能让人觉得她是恋爱脑。
而且控制恋爱脑也不需要特意上培训班,只要做些小事就行,这些小事有三要素:1. 贴近生活,2. 解决基础需求,3. 具有私密性和温暖感。

就比如金莎说来说去她的男友弟弟对她的好,无非就是“为她做了好多顿饭”。
你看,给一个独居的、不会自己做饭的、有被呵护情结的大龄女青年做饭,正中核心基础需求。
做饭成本低,而且透露出一种“我是真的关心你,而不是想花点钱不付出时间就想追你”的高尚感,一下子就比一掷千金追女孩的那种低俗感好了许多。
做饭这事一般很私密,必须在家里完成,又很生活化,又必不可少,无形中就成了暧昧关系的温床。同时,做多了让女生觉得“他把心思都用在了我身上”,觉得一辈子都这样就挺好,那叫一个感动啊。
大多被认为“恋爱脑”的女孩,都是不需要什么惊涛骇浪的大起大落,只需要被男人善待一点点,这一点点里恰好具备了那三要素,于是就沦陷。

再加上“姐弟恋”这个要素,那就更容易了。
你想啊,40来岁的姐姐,周围多是些世俗、油腻、养家糊口骂骂咧咧的中年男人,偶尔来个青葱一样的傻白甜弟弟,上来就是一顿仰慕你的人生阅历,觉得你啥都懂,觉得你是他人生中遇到的最有魅力和有故事的女人......对你的仰慕用小脑想想就觉得是真的,你还能在他面前经常指点江山,在你眼里丁点儿大的往事在他那里都是一部小说,你干出啥惊天地的大事时他还穿开裆裤,你从他呆萌的小眼神里获得成就感的时候,完全可以理解为啥那人永远喜欢18岁的女孩。
我们先不说人是会变的,因为人的“变”本来就是合理的,就光说婚姻和恋爱不是一回事,当以后碰上了艰难险阻的时候,会做饭之类的小事保护不了彼此的感情,只有互相能成为对方的精神支柱才行。
所以,大多数贪图表面利益的爱情后果普遍不太牢靠。
所以倒推回去就比较容易明白,如何预防女孩子长恋爱脑呢。
第一,自己能力要强。
如果一个女人自己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强,比如厨艺惊人、处理家务高效、时间管理大师、生活品质也很高、自己照顾自己绰绰有余、轻易瞧不上别人提供的生活服务、无须依赖着别人才能解决温饱......那么这种除了“做饭”和“装茶”便没有其他才艺的弟弟,其实很难脱颖而出。
你想啊,这种又能赚钱,生活又能自理,各方面不缺累赘的女人,会找一个还在成长期的男人回来分摊麻烦吗?
她一定会更需要一种能给她更多精神补给的男人,不管是哥哥还是弟弟,总之他得是精神上有东西给姐姐吸的,而不是这种倒吸脑髓的弟弟。

第二,满足感的阈值不要那么低。
什么样的女孩最容易被一杯奶茶折服?父母从小严格禁止喝奶茶的那种女孩。什么样的女孩最容易被男人花言巧语哄骗?自己的父母不怎么疼女儿,尤其是爸爸不太会跟孩子互动感情的那种女孩。

缺啥,就会需要啥。就像弗洛伊德说的那样,你以前缺失的“力比多”早晚会通过以后的无尽索取来偿还,这就是「女孩要富养」的基础原理。

但「女孩富养」也不是胡乱砸钱、用金钱堆砌就行了,而是要精神富养,给她充足的爱和安全感,教会她认识世界,增长见识,见识多了,眼界开阔了,脑子就好使了。

第三,多了解男人,包括渣男。
少给女儿过度女性化的暗示,比如你应该矫揉温顺,你应该内敛示弱......各种过度女性化的标签就是给你女儿的脑子穿小鞋。
对女孩应该和男孩拥有基本一样的培养格局和培养魄力,她不再以自己是女儿的视角来审视那些潜意识里高高在上的男性,也就不觉得他们有那么一两把刷子有啥了不起的,她应该知道并能分析男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品质、性格、行为是属于什么段位。
对男性的一无所知和对自己的过低定位,才会让她没有判断的能力,把“会装”当内敛文雅,把“耍心机”当简单纯粹。

第四,不要觉得自己有义务培养老公。

同频共振一起成长是没错,但多数女人以后还需要放慢脚步去拉扯孩子,可别再倒车去拉扯老公了,所以女人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男人的成长潜力,够不够承担两人一起往前走的压力。

像妈一样地去拉扯男朋友或老公,固然是你伟大,但没多大意义,还容易误导年轻姑娘,更误导年轻男孩......当然,如果天生就好这口儿,那另当别论。
姐弟恋没有任何问题,我支持姐弟恋,但我并不看好轻易搞“母子型”姐弟恋,最好的爱情不是以大带小,而是势均力敌。
当然,任何年纪的女人都有足够资格姐弟恋,但姐弟恋的好处是弟弟年纪小,而不是弟弟又蠢又呆又会装。
换句话说,各位准备走姐弟恋路线的姐姐们要切记,一段正常的姐弟恋中,弟弟除了年纪小,其他方面都不小,尤其是格局、担当、内涵价值太小,会折寿。
你的目标应该是找个有朝气的灵魂跟你一同成长,而不是找个拎不清小拖油瓶回来培养。
正如北蔡著名恋爱脑十三姐夫所言:青春可以随便喂狗,但中年不可以,中年时光和积累的智慧更宝贵,一失足就直奔更年期了。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