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养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但提醒教导者,应当先学会“正确”教养。
文章目录
  • 执行正向教养之前,您要知道的事:
  • 正确8观念
正向教养势在必行,不过热衷“正向”之前,教导者应当先学会“正确”教养,不然很容易在缺乏判断能力与执行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产生错误或是不切实际的价值观。
执行正向教养之前,您要知道的事:
1.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可能全然只有正向回应,一定是正负向穿插交流,假若生活中对孩子都只有正向回应,会让孩子误以为世界都是美好的。哪天突然遭遇到负向回应时,会不会一时无法承受而崩溃呢?
2.人难免会有情绪,若要求教导者在教育过程完全采取正向思维,过于强人所难。所以在建立正向思维之前,教导者要先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与想法,才能做好执行教育的角色。
3.不是每位孩子都具有稳定的同理心、察觉能力与心智发展,难免会有得寸进尺的时候,若要求教导者完全采取正向管教,总会流于矫情做作,所以在学会正向管教之前,教导者要先学会正确的管教技巧,才能让教育执行下去。
4.每个人都善解人意,难免会遇到自以为是的人,若要求每位教导者与孩子都采取正向角色,总会让人委屈。所以在建立正向角色之前,要先学会塑造正确规范,让大家知道界线在哪里。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会期待“正向”,但是现实生活中又不可能完全只有正向,那我们就先从“正确”观念着手起:
正确8观念
1.同理的背后‧明辨是非
同理指的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设想对方的感受,但是设想的过程不代表您允许对方的任何行径,所以教导者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将孩子所有行为都急着合理化。
2.要懂得沟通‧不滥用沟通
沟通是一种交流,但不是每件事都急着要沟通,尤其是孩子情绪行为失控,明显影响别人时,这时管控行为会比沟通更重要。所以在沟通之前,教导者要辨识时机与方式,不然很容易沦为迎合。
3.好坏话都要懂得说
该赞美就赞美,该肯定就肯定,该要求就要求,该负责就负责,教导者要学会辨识哪些行为是孩子本来就会的、应该要会的;是必须要做的,或是应当要面对的,而不是只说好听话来讨好孩子。
4.孩子有能力管理‧建立规范
规范建立需要有决策与判断的能力,在孩子能力尚未建构前,有些规范一开始就须由大人决定,而不是任由孩子做主,不然孩子订立的项目都会以自我为中心。等到习惯养成,要收回就难了。
5.教导孩子学习尊重他人与规则
尊重的建立在于相互性,每个环境都有规则,不是孩子想要怎么做就可以为所欲为,在同理心尚未建立前,大人更应教导孩子挫折忍受度,不然过度尊重反而会让孩子自以为是,造成他人的困扰与压力。
6.爱的教育‧赏罚分明
爱的教育讲求的是赏罚分明,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教导者要给予温暖的肯定与回应;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教导者也必须做到管理、监督、要求与处罚的表示,明确告知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让孩子学会行为负责,而不是担心孩子会心理受伤而过度的包容,也不是为了讨好孩子而过度的纵容。
7.学习过程不可能都是快乐
不是每项技巧的学习都可以平白获得,也不是每个阶段的学习都可以轻松应对。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过程,许多成就的养成要建构在足够的能力上。有能力就会有成就,有成就就会有快乐,有快乐才助长能力,依序形成正循环。所以在倡导快乐学习之前,教导者应该先辨识孩子目前能力是否足以因应,而不是一切以快乐为优先,无形中成为孩子逃避的借口。
8.有些事真的没有道理可言
有些社会常规与知识的内容真的只能硬背下来,若什么事都要等到孩子懂得之后才能教,很多学习就不用进行了。所以在讲道理之前,教导者要辨识当下是教导还是要求,再来决定是否要向孩子说明道理,不然最后只会演变成无止境的辩论现场,被孩子牵着走而不自知。
每个人都希望正向回应,但是学习过程是正负向都有,所以在倡导正向教养之前,教导者更应该学习“正确教养”,具有辨识是非的能力。当您懂得辨识是非,才能教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导孩子懂得应对进退的技巧,提升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