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已攀升至15~24岁青少年死因第2位,显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迫在眉睫。别再以为孩子很开心,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除了社交媒体,你更应该了解“成功文化”对孩子的影响。
文章目录
  • 社交媒体与成功文化
  • 成年人会忧郁,孩子亦然
  • 感觉孩子忧郁?家长可以这么做
  • 你都赞美孩子什么成就?
  • 孩子觉得自己重要吗?
今年二月底,儿福联盟曾召开记者会,公布他们透过情绪自评量表,针对12~17岁的初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超过一成的学生压力程度达严重等级以上,其中高中生(16.0%)的压力指数更将近是中学生(8.2%)的两倍之多。
除此之外,根据卫福部于2021年公布的统计报告更指出,“自杀”已攀升至15~24岁青少年死因第2位,显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迫在眉睫。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什么?
社交媒体与成功文化
一方面,社交媒体无处不在,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相关性,尤其是对于少女而言。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成功文化,迫使孩子们从小就得在课业与父母的期待下,取得成功,似乎这样就能让他们将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这真的是对的吗?父母对孩子必须不懈追求成功的要求,从长远来看,真的会让孩子幸福吗?
首先,这么做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各种情绪。其次,在如此关注孩子的成就并赞扬他的成功时,家长似乎无法让他知道,即使没有达到这样的成绩时,家长还是会无条件爱他和重视他。
成年人会忧郁,孩子亦然
许多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很开心,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孩子们就像成年人一样,会感受到强烈的情绪,也会因为面对困难而产生压力。我们不应该让孩子们觉得他们应该一直快乐,而应该专注于帮助他们认识和应对他们可能经历的感受。
家长应该让孩子做好面对挑战的准备,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而不是保护他们不受风险或艰难情绪的影响。看着孩子受伤,家长一定会很心疼,但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陪伴他和他的艰难情绪。家长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体验失败,学习处理失望的情绪。
孩子们能从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并取得成功时,他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和。而家长可以做什么呢?
感觉孩子忧郁?家长可以这么做
与孩子进行日常对话
透过对话,了解孩子的情绪,你可以在餐桌上、睡前,或在上学路上进行。
一起练习感恩
可以每天与孩子一起感激身边的人事物,这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拥有什么,并产生感激之情。
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而非他的成就
太多孩子认为他们的价值和幸福取决于他们的成就与成绩,这可能是父母专注于他们的成功的后果。
你都赞美孩子什么成就?
许多父母认为他们并没有过分强调成就,但却不断地唠叨作业、考试,或是把孩子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正是父母的言行,让孩子们感觉到父母的爱取决于他的成就。
有的父母会说,孩子在求学阶段中,当然会好观察的就是他的成绩表现,但他们忘记了孩子的同理心、幽默感、善良的行为,其实都是可以赞美的重点。当孩子愿意提升自己沟通、合作、负责的能力,并努力自我控制,父母更应该给予赞美。
孩子觉得自己重要吗?
另外,孩子是否觉得自己很重要呢?拥有健康身心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对父母来说很重要,这样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抵御压力和挫折。千万不要总是只以学业成绩、名次,学校活动表现等作为评断孩子的依据,或是赞美他的唯一指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