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主席  20231012——20231030
接:《以色列·巴勒斯坦火药桶【合集】上(6万字)》
14.复盘美国中东政策,为什么有911恐袭,以及美国为什么打阿富汗?
“中东”,指的是覆盖阿拉伯半岛、地中海东岸、两伊、土耳其及埃及的区域。过去称“近东”,以区别于“远东”地方。
中东有18个国家,人口接近4亿,这里是西方与东方世界的交汇处,有苏伊士这样的战略要地,有核心的自然资源——石油,另外又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东的18个国家里有13个是阿拉伯国家,如果把阿拉伯国家视为一个文明体,可以制订类似的外交政策的话,还可以把苏丹、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都包括进来。
由上可见中东的战略重要性。
我是从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开始关注美国对中东政策的,到现在二十多年。我们就简单聊聊本世纪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本文不是一个学术的呈现,更多是本人历年观察、心得的浓缩与分享。
先从2011911恐怖袭击开始。
1)没有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就不会有911事件。
911恐怖袭击不仅仅改变了中东地缘政治、美国外交,也是改变人类历史的分水岭事件;如果没有911的话,很多事情的历史发展轨迹会大大不同。
本·拉登为什么要攻击美国本土?基地组织提出的如下原因: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美国驻在沙特阿拉伯的军事基地;美国对伊拉克的制裁,等等。
其中,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被列在第一位。二战以来,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达到1,500亿美元(未经通货膨胀调整),以及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技术支持;过去几十年,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上最主要支持者就是美国,这使得联合国/国际社会对以色列霸凌巴勒斯坦的行为基本无能为力。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国家属于“跟着走”的状态——因为欧洲人对犹太人负有愧疚,不想因为批评以色列而被念“反犹主义”的“紧箍咒”,因此顺手就把西方对犹太人还债的历史义务交给了美国。这个安排又是“合理”的:美国既是西方阵营里最强大的国家,又是以色列之外犹太人最多的国家。由美国保护以色列是再自然不过的。
以色列与中东伊斯兰世界存在激烈的冲突。美国做了以色列的保护伞,自然就会引起中东世界的不满,成为矛盾的指向。
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中东伊斯兰国家都无法对抗美国;甚至所有国家联合起来都做不到。因此,他们只能推行恐怖主义。最终,基地组织选择了飞机撞大楼这种极端方式。
观察:如果没有美国对以色列的巨大支持,就不会有911事件。如果没有911事件,后来历史也会全然不同。
2)为了报复911事件,美国发动战争,推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
911事件发生时,小布什上台才半年多,一副浑浑噩噩的样子。911恐怖袭击将他变成了一个战时总统。
当时美国面临的情境是,在自家门口遭遇了伤害性和羞辱性都极大的新“珍珠港事件”,必须进行还击,报仇雪恨。但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并不是一个国家,藏匿在中东/中亚社会里,几乎是无形的,这就让美国很难下手。
但美国很快发现,本·拉登/基地组织的骨干藏匿在阿富汗,庇护者是伊斯兰原教主义的塔利班。
当时小布什在国会里有一句名言:“每个地区里的每个国家,现在都要做一个决策。你们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起,要么和恐怖主义站在一起。”(Every nation, in every region, now has a decision to make. Either you are with us, or you are with the terrorists
我们看,911事件是美国遇到的情景,和今天以色列在哈马斯袭击后遇到的情景非常相似。
双方都需要寻找一个更具体的、更大的目标,一个“正面战场”,让自己的主力部队可以发挥作用。
美国选择了阿富汗,以色列选择了加沙(当然也少不了西岸)。
2001年10月,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仅仅一个多月,就控制了阿富汗大部地区。
这个军事行动是侵犯他国主权的。但当时被国际社会默许,原因是911恐怖袭击太过令人发指,塔利班的伊斯兰原教主义政府也十分极端,不引人同情。美国是以反恐为契机发动战争的,并无意真实占领阿富汗,所以各国的反应较小。
但战争中,本·拉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骨干都逃跑了:翻山越岭,逃到了邻国巴基斯坦。
美国赶跑了塔利班,看似在阿富汗建立了一个“民主政权”,扶持了自己的傀儡,但却没有达到根本目的,即为911报仇。
但在对阿富汗的战争里,美国军事上势如破竹,另外看似也得到了国际社会舆论的支持。
观察:911事件使美国大大升级中东政策,阿富汗战争又极大增加了美国对中东军事投入的信心与决心,成为伊拉克战争的铺垫。
二十年后(2021年),塔利班重回阿富汗。美国人灰溜溜的撤离了阿富汗。整场冲突持续了二十年,军民死亡约20万人,其中,美军正规部队死亡约2,400人,欧美盟军共约3,500人。
但美国中东政策的改变是从伊拉克开始的。阿富汗更像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美军最后灰溜溜撤离阿富汗,也是美国中东政策失败的结果之一。
15.复盘美国中东政策,美国为什么要打阿富汗?
2001年10月初美国对阿富汗发动战争,12月初战争就基本结束了,好像有点“意犹未尽”。美国民众还处在911的余震中。美军虽然赶跑了塔利班,但是没有抓到本·拉登,这就使得表面的军事成功看上去大打折扣——毕竟美国最终的敌人不是恐怖主义者的庇护者,而是恐怖主义者本身。如果没有抓到本·拉登,那么为911恐袭报仇雪恨这个事就无从说起,另外,恐怖主义者“逍遥法外”,也让国民觉得不放心,担心还会发生更多的恐怖袭击。
所以,美国需要物色新的目标。
这时,白宫瞄准了伊拉克。这里有几方面的考量,综合发生作用:
第一、911事件还没个说法,美国的“报仇雪恨”尚未成功,民众/舆情潜藏大量动能。另外,美国民众对这些穆斯林国家概无好感;
第二、国际社会对美国遭遇911事件的同情还在,美国手里还有一些道德资本可以用;
第三、伊拉克的萨达姆政府劣迹斑斑,除了对国内的暴政外,还有侵略科威特的前科,与伊朗也发生过惨烈的战争(1980-1988的两伊战争),被国际社会和中东各国均认为是安全威胁;
第四、伊拉克被认为一直在秘密开发大规模杀伤武器,有使用化学武器的前科(在两伊战争中)、并认为构成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传播风险;
第五、美国和伊拉克发生过战争(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萨达姆变成中东核心的反美力量,美国民众认为伊拉克可能威胁美国的安全;
第六、新保守主义者(neo-conservatives,一群犹太人为主的智库知识分子)提供的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及理论基础:他们希望美国能借着911事件的动能,在中东推翻权威主义国家,建立更多的西式民主国家,与以色列连为一体,最终扩大美国(与以色列)的利益。请注意,在新保守主义的议程里,911提供的只是“机会”、“契机”;对911进行报复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也因为有新保守主义理念的介入,使得Trump/MAGA/共和党人后来将积极主张美国出兵海外的人都称为“neo-cons”。
既然决定要搞掉伊拉克,剩下的就是命题作文了。
——牵强附会地寻找与制造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证据
——牵强附会地建立萨达姆与本·拉登/基地组织之间的联系
——制造出各种违背国际法的理论,例如“先发制人打击”(pre-emptive strike
——扩大对伊作战道德合法性的论述,例如推翻独裁、人道主义干预之类的
——发动小伙伴(布莱尔)及各种宣传/媒体机器,让国内外舆论/国际社会支持、同情或默许美国对伊拉克采取行动
我回忆当时的情形:大部分国家(包括俄、法、英、中)其实多少相信伊拉克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特别是萨达姆不愿意配合联合国调查、故弄玄虚的那个劲儿。各国都觉得萨达姆不靠谱,也怕他真的会扩散大规模杀伤武器。所以,美国政府如此坚定,鲍威尔亲自到联合国上生动讲演,一副实锤的样子,各国“姑且”就信了,也无力反证。美国成功制造了一个“有罪推定”的情势。
美国也不希望单兵突进,希望有多几个国家支持,就拉拢了若干盟国,弄了一个“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对伊拉克发动攻击。
有人说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了石油。我的理解,石油(以及涉及战后重建的各种经济合同)都是美方收益的一部分,是被放到战争的成本、收益里去考量的,但不是2003年攻打伊拉克的政治动机与目标。
观察:为了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透支了所有国内国际的政治资本——尤其是国内的政治资本与民情所向。伊拉克战争的成败得失,将影响美国民众对中东政策的看法,并最终影响美国的外交政治。
16.伊拉克战争的失败,对美国中东政策有什么影响?
答:美国中东政策的180度转向,以及“新共识”的形成。
美国入侵伊拉克是自2003年3月20日开始的,到2003年5月1日就宣告结束。事实证明,萨达姆根本不堪一击。
但美国人没想到,这场战争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就美国入侵后(2003年)的情况来看:
——美国在军事上打倒了萨达姆政权,但在地毯式搜索后,却没有找到一丁点大规模杀伤武器。这说明美国之前提供的证据是根本不靠谱的
——美国无法实锤萨达姆和本·拉登/基地组织和911事件的联系;
——本·拉登/基地组织继续“逍遥法外”
这时就不那么容易说明对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了。而更大的问题是一点点显现的:
——虽然2003年5月即宣告主要军事行动完成,但美国人发现,驻伊美军很快就却陷入了漫长、持久的军事抵制。后期,美国/人对伊拉克的关注已经有限,只知道战争冲突还在不断,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美军士兵遭到攻击阵亡的新闻,实际上,在四年后的2007年,美军每月的阵亡人数都超过入侵阶段。最终,美国战死约4,400人,并产生了大量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退役军人,这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伤痛;
——在实现初期军事目标后,美国并没有安排什么系统的战后重建计划。伊拉克陷入混乱,宗教/教派/族裔之间的冲突变成主线;
——战争的军民伤亡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最终美国民众接受了这个数字:伊拉克战争导致一百万人的死亡;
——民众反思:贸然侵入这个国家,推翻其政府,究竟是否审慎、是否明智?对伊拉克战争和911/反恐到底有什么关系?它到底是让美国更安全,还是让美国更危险?美国政府是否偏离了“初心”?政客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利益集团和游说团体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民众是否被误导?
——有识之士还发现,在伊拉克这个宗派、族裔分立的国家,实行民主很困难。民主成了占多数的什叶派报复、压制逊尼派的手段。并且更为可怕的是,什叶派上台后,与伊朗联合成为一体:伊朗的势力范围扩大了。这些都在新保守主义书呆子们的考量之外;
——本·拉登/基地组织仍然积极活动,并且积极策划恐怖主义袭击,在西方世界引起震动的,是2004年马德里火车三一一爆炸案,炸死190人;2005年伦敦七七爆炸案,炸死52人;
为了假装解决911问题,美国给伊拉克、给自己、给中东、给全球制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由此,美国民众的“新共识”在逐渐形成:
第一,对伊拉克战争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打;
第二,应该设法尽快撤离伊拉克(以及阿富汗);
第三,政客/利益集团会系统性误导、操纵民众,打一些不该打的仗,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军工与经济合同/石油等),大多数和普通老百姓无关;
第四,911基本算翻篇了,美国本土安全加强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策动的恐怖主义被控制住了,不需要用反恐去主导外交政策了;
第五、中东问题太复杂,要避免越陷越深,要能止损;
第六、无论如何,要避免制造并卷入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尤其是不要派出地面部队!
小布什在任的最后一年(2008年),就提出要让美国部队全数撤离伊拉克。“退出”是一个共识。
而这也是奥巴马选举时所推销的理念。这些理念,其实就是特朗普“美国第一”、“孤立主义(isolationism)”的雏形,只不过在特朗普与奥巴马之间,还差了一个金融危机。
观察:伊拉克战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相反,对美国政治、社会的消耗巨大,使得美国社会逐渐形成了新的共识,即复盘否定对伊战争;撤离伊拉克与中东泥潭;尽可能减少卷入国际冲突。这就为美国撤出中东拉开了序幕,并由此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17.复盘美国的中东政策,奥巴马时期的中东政策又是什么?
答:“偃旗息鼓”、战略性撤退。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对伊主战的伊拉克决议时,奥巴马虽还不是参议员,但已经明确反对对伊开展军事行动。回头看,他在那个时候能做出这个选择,还是不容易的,确实有先见之明。
2008年,奥巴马参选总统。当时美国老百姓反战心切,反对伊拉克战争就成了奥巴马一个十分重要的卖点。最后,奥巴马如愿上台,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
奥巴马的八年任期里,在美国社会“新共识”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中东政策。(以下所述美国外交政策,覆盖了中东、阿富汗及北非等区域)
——撤离伊拉克:宣誓就职后第二个月(2009年1月)就宣布了美军撤离伊拉克的时间表,2010年8月宣布伊拉克战争全面结束;2011年12月完成最后的美军部队的撤离;
——修好伊斯兰国家:宣誓就职后不久,即对中东伊斯兰大国(伊朗、土耳其、埃及等)丢出橄榄枝,表示希望修复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要开启新局面,推动中东和平;
——修复与伊朗的关系:奥巴马第一任时期,对伊朗比较近;第二任时期,伊朗方面鲁哈尼上台,奥巴马就抓住机会和伊朗谈判,最终在2015年谈成了历史性的《伊朗核协议》;
——选择不对叙利亚政府进行军事打击:2012年叙利亚内战开始后,奥巴马即警告阿萨德政府不得使用化学武器(情报显示阿萨德打算对反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并称,如果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就是越过“红线”,将遭到美国的军事打击。2013年8月,阿萨德政府真的使用了化学武器,但奥巴马最后却选择了不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相当于推翻了自己划定的“红线”。奥巴马的应对是,协同俄罗斯,与叙利亚政府一道签署了一个协议,让叙利亚自行摧毁全部化学武器。最后奥巴马是用外交手段解决了问题。(这也为特朗普后来轰炸叙利亚埋下了伏笔,因为特朗普对奥巴马的政策全部都是反着来)
——消极对待叙利亚内战:针对叙利亚内战,奥巴马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只在个别针对ISIL的特别行动里派出极少量的特种部队。美国的消极态度使其在区域内的存在感和影响力进一步降低;
——在利比亚内战中配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但遭到美国国内政客大量反对:2011年,利比亚爆发内战,卡扎菲政府残酷屠杀平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国际社会联合力量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奥巴马政府配合安理会决议,帮助实施了禁飞,并对利比亚空军基地进行了空袭。这些举措却遭到了大量的华盛顿国会政客反对和批评,要求奥巴马解释参与利比亚内战的原因,是否得到国会充分授权,并要求奥巴马撤出现有部队,并且禁止地面部队参与。这是在2011年,充分反应了华盛顿对涉外军事干预的反感已经成为共识。其中,共和党的倾向尤其明显,这些都是特朗普上台前夜美国政坛的趋势。
——撤离阿富汗:碍于阿富汗不稳定的局势,奥巴马上任初期时,还不得不对阿富汗增员,但很快就进入一个持续撤军的状态。
——敲打以色列:奥巴马在任初期和以色列的关系是不错的,还增加了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但伴随内塔尼亚胡政策越来越右翼、极端化,奥巴马政府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敲打以色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在2016年12月23日谴责以色列非法定居的联合国安理会《2334号决议》里投了弃权票,让决议得以通过。这大概是奥巴马在离任前做的最后一件“良心事”。
——刺杀本·拉登: 第一任末期(2011年),奥巴马授权特种部队飞入巴基斯坦,刺杀了本·拉登,这算是用最小代价,替美国人报了911恐怖袭击的“一箭之仇”。
奥巴马之所以上台,也是因为他坚定的反对伊拉克战争。在任期间,他也严格遵守了这个原则,最小化美国对中东及其他国家的军事干预。我们总结奥巴马外交政策的特征:
第一,能用外交手段就用外交手段;
第二,能不使用武力就不使用武力;
第三,能不使用地面部队就不使用地面部队;
第四,如果必须有地面部队参与执行任务,则限定使用只有数十人的特种部队;
第五,使用武力时,原则上需有联合国授权,走多边主义路线
奥巴马遵循美国民众“新共识”,战略性地撤离了中东,但同时又引发了新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美国在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后,把伊拉克变成了烂摊子。原来,萨达姆靠超人政治强权控制伊拉克,让各种不同的力量服服帖帖;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进入了什叶派(多数)和逊尼派(少数)外加库德人的宗派/族裔之争,美国人推行的所谓选举政治,沦为部落政治和多数人暴政。
原在萨达姆执政期间当权的少数派——逊尼派,这时变成了什叶派的压迫对象,于是激烈反抗。
这股力量最终造就了“伊斯兰国”(ISIS/ISIL)——几乎所有的ISIL的领导人,包括它的军事及安全委员会成员,以及主要的酋长和亲王,都是伊拉克的前军事与情报官员,尤其是在后萨达姆时代清洗前政府成员(Ba’ath党人)的运动中丢掉工作与养老金的人们。
ISIL就是美国入侵伊拉克的直接产物。
而美国既从伊拉克撤离,也就无人再能控制ISIL。
ISIL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一方力量,并深度介入叙利亚内战。
上图是2015年全盛时期的ISIL版图,灰色为ISIL控制的领土。(右为伊拉克,左为叙利亚)
ISIL的进入,极大加剧了叙利亚等地的难民潮2015年是在奥巴马的任内,这一年,既是ISIL的全盛期,又是欧洲移民危机的高潮。危机中,共有130万移民流入了欧洲,最终有约100万为德国所接受。
小小的欧洲社会,如何承接这么多的中东难民?欧洲难民潮是欧洲政治民粹化、右翼化的重要因素,也间接推动了英国的脱欧运动。
观察:奥巴马任内,遵循了自己竞选时的承诺,遵从美国民众的“新共识”,战略性地撤离中东,回避直接干预中东事务。这使得中东出现了权力真空,而萨达姆政府的残留部分也重新组合成为极端组织ISIL(伊斯兰国),进一步破坏了中东的安全与稳定。持续的动乱与内战也推动100多万中东难民流入欧洲,造成了欧洲的难民危机。最终,欧洲不得不以接受难民的方式,承接美国留下的中东烂摊子,并导致本国政治的右翼化及民粹化。一年后(2016年),英国通过了脱欧公投,使得欧盟进入瓦解通道。
18.复盘美国中东政策,为什么说奥巴马其实铺垫了特朗普的MAGA外交?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是沿着美国民众的“新共识”制订外交政策,让美国摆脱深陷的中东泥潭。这一条前面已经阐述。奥巴马在任八年,在转向“孤立主义”的问题上,共和党比民主党更加敏感,转向更加迅速。
第二条是寻找新目标,转向“亚洲”——确切地说,是转向中国/东亚/东南亚。
在撤离中东的同时,奥巴马提出了美国的外交新方向,就是重新聚焦、布局东亚/东南亚。这相当于中东走不成,就换个“赛道”,改钻东亚。个人理解,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东亚六国,人口16亿;东南亚十一国,人口约7亿。加在一起共十七国、23亿人,比中东大得多;
第二,东亚/东南亚发达及中等发达的经济体很多,大多国家也是务实求发展的,美国可以在此建立许多经济合作机会;
第三,中国在快速崛起,对世界格局有很大影响,美国需要调整和缩小“战线”,把力量重新聚焦东亚,制衡中国崛起带来的影响;
第四,因宗教、体制等原因,相比中东社会,美国民众对东亚/东南亚社会的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更高;
第五,与身处多个火药桶的中东伊斯兰国家不同,东亚/东南亚看来比较“无害”,彼此间很少诉诸冲突、暴力、战争,大多相安无事。美国进入东亚/东南亚,卷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较低,被极端恐怖主义反扑的可能性也较低;
第六,从民间基础看,中东民众大多是反美的,但东亚/东南亚民众很多是亲美的,美国在这里开展外交,有比较大的空间。
不过,奥巴马并没打算扼制中国,还是希望接触中国,加强与中国的联系。
将美国外交政策注意从中东战略性地转向东亚、东南亚,是奥巴马任内一个极为重要的布局,这个布局迄今还在影响美国外交。
第三条是美国国内政治驱动孤立主义的进一步加强
前面说了,特朗普和奥巴马之间,就差一个金融危机。直到今天,美国社会还没有完全从2007-2008的金融危机里走出来。
金融危机会如何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呢?
主要是几方面:
第一,贫富差距拉大,民众的经济安全感也进一步减弱,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安全与本土事务,希望政府将主要资源导向国内,解决国内的民生与发展
第二,本土问题不解决的话,民众不希望政府参与国外的大规模军事项目、进行大规模军事与经济援助
第三,民粹主义抬头,对华盛顿政客、企业、媒体、公共机构、精英团体的不信任急剧增加,认为这些团体根本不考虑美国民众的利益,甚至不考虑美国的国家利益,只是在推行一些有利于精英自己的政策(其中包括让美国卷入国外战争)。
至此,对特朗普的MAGA政策已经“铺垫”完毕。
观察:奥巴马任内,努力脱离中东泥潭,将美国外交的重心从中东转到了东亚与东南亚,特别是中国。后面的特朗普和拜登其实都在延续这个政策。另外,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内经济社会问题越发尖锐,民粹主义抬头,对华盛顿的不信任与日俱增。这也使得美国民众越来越不愿支持美国政府提出的涉外军事行为,认为这些政策可能只是惠及少数利益团体,但会损害大多普通美国人的利益与福祉。
19.复盘美国的中东政策,特朗普的中东政策是什么,对美国有何影响?
特朗普的中东政策,是将小布什后期、奥巴马时期建立的“新共识”进一步升级,变成“孤立主义”、“不干预主义”、“美国至上”,也就是所谓的“MAGA”(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今天的共和党已经发展为特朗普党,像Ron DeSantis、Vivek Ramaswamy都是对齐这些政策。
要点:
——美国首先应该专注于本国事务(其中,南方边境及非法移民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
——美国面对的最主要的地缘政治及意识形态竞争与“威胁”来自中国,所以,美国应该集中力量聚焦中国/亚洲
——美国不要过多地掺和中东事务
——对有战乱、冲突、威胁美国安全的国家,美国应减少与其来往(包括禁止其公民入境)
——美国要避免卷入中东的军事冲突
——美国在中东最大的敌人/威胁是伊朗
——美国在中东最大的盟友是以色列
——尽量通过外交及非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美国利益第一;美国帮助盟友,原则上都应能获得明确的经济回报,一切都应该摆在台面上
特朗普的中东政策里,其实增加了一些很个人化的东西,就是:凡是奥巴马推行过的重要政策,他都要反着做,以此显示他的不同。
——奥巴马没有轰炸叙利亚,特朗普就轰炸了叙利亚;
——奥巴马推行伊朗和谈,特朗普就撕毁伊朗和谈,对伊朗进行变本加厉的制裁(其实如果没有奥巴马推动伊朗和谈,特朗普可能乐得自己推动与伊朗的和谈,甚至恨不得让以色列和伊朗握手言和)
——奥巴马不那么支持以色列,特朗普就加码支持以色列。
本系列是关于巴以问题的,因此要特别提一提特朗普的以色列政策。
第一,“特朗普和平计划”:2020年1月,特朗普政府提出了一套包含巴勒斯坦建国的“两国方案”,但方案内容压倒性地偏向以色列,过程中也没有与巴勒斯坦方面磋商。这个方案“见光死”,遭到了以色列复国主义者、巴勒斯坦所有方面、周边伊斯兰国家、阿拉伯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等机构的反对。
第二,《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特朗普政策的策略是帮助以色列在不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前提下,逐个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2020年9月,以色列在华盛顿与阿联酋、巴林、摩洛哥和苏丹四国签订协议,这四国都不是巴以冲突的直接利益攸关方,其中摩洛哥和苏丹还是北非国家。美国和以色列的算盘是:通过与更多的阿拉伯国家建立经济合作关系,买通他们的上层支持,然后搁置巴勒斯坦问题。我们看到,拜登政府在调停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实际上是在延续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策略。当然,在以色列轰炸加沙(特别是医院被袭事件)后,所有这些国家都对以色列进行了谴责。《亚伯拉罕协议》战略实际上已经告吹。
可以看到,特朗普的中东政策,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动动嘴),帮助以色列巩固地位。
但特朗普的中东政策有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完全将伊朗推到了美国的对立面,而且已经不可逆,拜登上台也无法扭转;
其二,顺势将伊朗“推”给了俄罗斯、中国,进一步减少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其三,纵容乃至鼓励以色列做实对巴勒斯坦土地和权益的侵占,让内塔尼亚胡政府更加极端;
其四,让所有国家都觉得美国是不可靠的,外交政策没有连续性。
这些都极大限定了特朗普之后拜登政府的选择。
观察:特朗普/MAGA的中东政策,其实是奥巴马以来美国外交政策“新共识”一个升级版延续。特朗普将之变为“孤立主义”、“不干预”、“美国第一”,坚定地撤离、淡出中东,同时把主要的注意力转移到中国。
20.本次巴以冲突,拜登的中东政策选择是什么?
表面上看,特朗普和奥巴马的外交思路有很大不同,但只要涉及中东问题,有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些阴影,大家都极为谨慎。基本原则是,美国应该淡出中东,坚决避免陷入军事冲突,归根结底,美国的中东政策应该有利于增强美国的国土安全和利益,而非反过来。
上任后,拜登完成了美军撤离阿富汗的行动。塔利班力量全面接管……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终于回到了原点,真是莫大的历史讽刺。
伊朗现在已经完全被推到美国的对立面。拜登虽然严厉批评了特朗普的伊朗政策,但也无力重启与伊朗的谈判,而只能大体沿袭特朗普时期的政策。
更让拜登政府“头疼”的是,中国出面调停了沙特与伊朗的关系——这是美国淡出中东之后,影响力被中国、俄罗斯等国逐渐取代的一个直接结果。
为了平衡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拜登还是选择以以色列为抓手,沿袭特朗普的《亚伯拉罕协议》策略,帮助以色列修复与更多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而这其中的“圣杯”,就是调停以色列与中东阿拉伯世界的领袖——沙特阿拉伯的关系。
但调停沙以关系的计划已经被哈马斯进袭以色列彻底毁灭。事实上,到这个时候,《亚伯拉罕协议》已经宣告破产。美国政府应该能看到:按照以色列现在的这个架势,美国是无法调停其与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的,且不仅如此,美国还有被以色列带到“坑”里的很大风险:美国民众的忘性还不至于如此之大,还记得911恐怖袭击,以及美国深陷中东泥潭的一系列痛苦历史。
这就是前面反复提到的,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朝野及民间已形成了一套针对中东的“新共识”,即美国要淡出中东,主要是避免被卷入中东的军事冲突。
但拜登上台以来,真正分散精力、资源的是俄乌战争。一方面,拜登还在坚持援助乌克兰,同时要面对国内诸多反对声音,因为美国朝野上下有许多反对援乌的声音(主要来自MAGA共和党及背后的民意)。观察美国政治的朋友们应该已经发现,美国支持乌克兰势头正在减弱,有点“强弩之末”的样子。(如果特朗普上台,美国援乌事业将大部终结)。另一方面,巴以火药桶又被点燃,拜登抽身回来解决巴以问题,实在有点分身无术、力不从心:
——美国本土问题很多,在国际上的相对力量也减弱了,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多的精力资源,一边援助乌克兰,一边援助以色列。战线太多太长,力不从心、耗不起;
——美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以色列是纠结的,虽然当前美国支持以色列的大框架、大方向还没有变化,但民间舆论在悄悄转向。未来,朝野上下有可能需要重新评估美国和以色列的长期关系
——其实拜登本人也是纠结的,他应该非常了解巴以问题的来龙去脉,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边都是有同情的,也深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不过他所能做的比较有限;
——美国对中东事务的淡出——特别是坚决回避卷入军事冲突——是一个从奥巴马、特朗普到拜登已经坚持了多年的基本原则,即便为了以色列,也不能打破这个原则
——内塔尼亚胡判断民主党对他的支持是有限的,但拜登是“流水的兵”,内塔尼亚胡更关心的是自己个人政治诉求和以色列国内政治,所以一定会“一条道走到黑”,倒逼白宫。
最后还有一条技术层面的问题,即美国驻中东多国的大使及高级外交官员都因共和党参议员的阻拦而得不到任命,现场没人没抓手,十分要命。
方方面面来看,留给拜登政府的选择其实比较有限,也都摆在台面上:
第一,拜登现在无法也不会改变美国坚定支持以色列的总体框架及方针(类似于美国的“国策”)。在大的立场和取态上,他只能向以色列倾斜。美国现在说的捍卫以色列的“自卫权”、回避提及停火问题,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美国永远都不能调整对以色列的政策,但至少现在时候未到,不是拜登当下能够考虑的问题;
第二,要作一些规定动作,除了在国际组织、国际场合、公开场合里声援以色列外,拜登跟国会也申请了援以经费,这样就可以交差了,不至于被共和党(及同情以色列的选民)攻击说拜登一下就抛弃、背叛了以色列;
第三,要设法在私下摁住内塔尼亚胡,让后者尽量克制,减少对加沙造成的破坏——“不然我们这边很难办,美国的民意会发生变化啊!”。如果内塔尼亚胡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推进太猛,给巴勒斯坦造成更多的人道主义伤害,拜登是很难跟民主党众交代的;
第四,努力稳住周边国家,不要让事态进一步升级,坚决避免演化成多国卷入的区域冲突。因为搞得越大,美国的位置越难摆,卷入冲突的风险也越大。白宫不希望自己面临这样的压力和选择;
第五,在乌克兰和以色列之间要有平衡,本来援乌在美国国内就面临争议,所以更不可能援乌而不援以,一定得“一碗水端平”;
第六,遵循美国伊拉克战争以来建立的淡出中东的大原则——即便为了以色列也不能改变这个原则。因此,要坚决避免直接卷入军事冲突。但美国可以提供情报、技术支持、武器与装备,以及少量的特种部队/人员。    
明年就是美国总统大选,所以拜登的很多动作其实指向大选。例如,他很可能认为:虽然民主党内许多人(特别是左翼、进步主义者、年轻人)是同情巴勒斯坦的,但民主党基本盘无论如何都不会投票支持特朗普。这就给了拜登一定的余地和空间:在巴以之间,他可以更加倾向以色列一点点,以此拉拢一些中间派、摇摆派。
有人说,拜登一把年纪,费这大气力飞到以色列去干什么。而且还吃了约旦等国的闭门羹,好像没有任何意义。这个要从选举的角度看:拜登飞过去,就是为了向选民说明:他还不老,还能折腾,完全可以应付这个强度的工作需要。所以,飞过去他就算赢了,形式=实质。这都是选举导向的行为。
以上,我们复盘了本世纪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从911事件、小布什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到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并具体分析了拜登下一步的选择。
下面,我们再看看美国和以色列关系的实质,以及下一步的推演(更加偏向中长期)。
21.美国政府为什么和以色列绑定如此之深?
以色列是二战以来美国提供对外援助最多的国家。援助金额不按通货膨胀调整的话,大概历年1,500亿美元;按通货膨胀调整的话,则历年超过3,000亿美元。
在所有重要外交决策上,美国始终坚定不移的支持以色列。
美国老百姓也很纳闷,为啥自己的政府老是挺以色列呢?以色列在道义上就永远正确么?以色列的利益就和美国的利益永远一致?挺以色列就一定有利于维护美国的本土安全?
2007年,国际关系学家John J. Mearsheimer和Stephen Walt写书探讨过这个问题(《The Israel Lobby and U.S. Foreign Policy(以色列游说集团和美国外交政策)》。
该书认为,在美国,存在这样一个边界不易确定、组织松散的团体——“以色列游说集团”:他们鼓励、推动美国政府及美国社会支持以色列,为以色列提供军事与物质援助,在国际社会上支持以色列政府的政策等。他们也成功地将美国外交政策导向亲以色列的方向。作者认为,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游说集团能够能像以色列游说集团这样成功——因为后者成功地使美国政府/美国社会相信美国与以色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帮助以色列就是帮助美国。帮助以色列就一定有利于美国——实际上,帮助以色列有可能损及美国利益,甚至可能损及以色列的自身利益。
在美/西方,这是个极度敏感的问题,稍微把握不当,就会被扣上“反犹”的帽子,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为什么美国一直死挺以色列呢?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西方世界对犹太人的同情与愧疚感:二战时期,纳粹在欧洲屠杀了600万犹太人(“Holocaust”)。战后,西方社会从上到下都比较同情犹太人,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了——要不就在巴勒斯坦弄块地方让他们建国吧。西方人对犹太人的历史亏欠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难以弥补的“道德负债”。在接下来的大半个世纪里,以色列学会了从中提取“道德资本”——利用西方世界的道德负债与历史愧疚感,为以色列的行为提供道义支持,同时通过念动“反犹主义”的紧箍咒,“封堵”来自西方的批评——哪怕以色列的行为确实违反了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袖,自然地把西方世界对犹太人的愧疚感和义务接了过来。同时,战后美国朝野确实也觉得二战期间美国人原可以为犹太人做得更多。欧洲人更是乐得美国接过这个义务,代替整个西方世界“还债”。这一点,不仅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总是力挺以色列,还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国家也往往向以色列倾斜;
第二,美国的犹太人很多。美国是全球犹太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犹太人在美国掌握许多的上层资源(金融、媒体、法律、知识界等),能够在美国集结一定的力量。这是相较欧洲国家而言的——犹太人在欧洲基本已被消灭。从这个角度看,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又是全球犹太人最多的国家。那么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确实要通过美国解决。但这里要特别给读者指出,并不是所有犹太人都是以色列游说集团的一部分:美国有极大量的左翼/自由派/进步主义的犹太人——从学者的Chomsky,到政治家的Bernie Sanders,都是批评以色列政府、同情巴勒斯坦的。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地把犹太人视为一个整体;    
第三,以色列成为美苏冷战中,美方的一颗重要棋子。1967年“六日战争”之前,支持以色列的主要是英国和法国,当时,这两个殖民大国在北非、中东还有很多利益。当时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而法、英则支持以色列,为以色列提供军事支持。“六日战争”后,美国发现以色列很能打,可以帮助美/西方在中东地区牵制和制衡苏联。在这之后,美国就逐渐取代了法国,成为以色列最主要的援助国。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以美国“新冷战思维”的视角,在中东地区,原来的苏联变成了现在的俄罗斯、中国和伊朗(这正是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共和党人Mitch McConnell最近提到的“新的邪恶轴心国”);
第四,911事件后,以色列成为了美国在与伊斯兰文明冲突中的盟友 。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朝野认为,美/西方和伊斯兰的文明冲突应该是接下来的主线。美国为了自身安全,必须击垮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及其驱动的恐怖主义。这时,以色列跑来跟美国说:“你看,我们长期生活在中东的这个环境里,生存时刻受威胁。现在你们能理解我们了吧?我们是穿一条裤子的!并且我们可以教教你们怎么做”。美国一下就跟以色列“共情”了,和以色列跳到了一个战壕里。具体而言:1)军事同盟: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最可靠的军事同盟,能够在一线为美国收集情报、线索、信息,分享应对恐怖主义的经验及策略;2)制度与意识形态同盟:以色列是美国设在中东的西方体制、价值、意识形态“桥头堡”,美国希望以以色列为中心,辐射、影响其他中东国家,推进这些国家制度与价值的西化。
而这就是以色列游说集团的要义:宣传以色列和美国利益的完全一致性:只有保护以色列,才能维护美国的安全。    
第五,犹太-基督教文明(Judeo-Christianity)及美国基督教徒。亚伯拉罕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同源的,但犹太教与基督教关系更近,因为耶稣(犹太人)所创的基督教是直接从犹太教里衍生出来的,早年只是犹太教里的一个“分支”、新说、“新教派”。犹太教最重要的经典——《塔纳赫》(希伯来圣经),讲述了耶和华创世及古代犹太人的历史;基督教完全沿用这部分典籍,将其作为《旧约》,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记录耶稣与使徒传道经过和启示录的内容——《新约》(这部分是犹太教不承认的)。但毕竟基督教和犹太教共享《希伯来圣经》/《旧约》,使得两个宗教天然距离很近。相比之下,伊斯兰距离就更远了,是耶稣出生后约六百年由阿拉伯人在沙漠里创立的,《古兰经》经文是用阿拉伯语起草的,与犹太教及基督教的关系仅限于一些传统、历史及神学。最后,犹太人背井离乡,主要散居在欧洲,也已成为广义欧洲文明的一部分。这些都让西方人认为,犹太人距离西方世界更近,像是西方世界的某种兄弟。如果犹太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发生冲突,西方人自然地会倾向犹太人。不过,当代西方世界已经世俗化了,宗教是否还是个因素呢?好问题:在欧洲不是因素,但在美国却是极重要的因素,因为美国有相当比例人的口依然笃信基督教,宗教信仰对政治、社会、文化的影响力还很大。美国的以色列游说集团中一个重要力量就是基督教团体:他们认为美国应当帮助犹太教兄弟保卫耶路撒冷,捍卫圣地。
第六,“军工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我们先看下图:    
战后,美国一直为以色列提供大量的援助。上图中,经济援助为粉线,军事援助为蓝线。伴随以色列经济发展,美国对以经济援助在本世纪初开始下降,直至归零;对以军事援助方面,在1967年“六日战争”后有过一段爆发期,然后自1980年代开始基本保持稳定,每年40亿美元左右。  这些军事援助大多为“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对外军事融资”),即美国政府对以色列提供赠款或贷款,然后以色列用这笔钱购买美国生产的军事武器、设备和国防服务。
上图可以看出,美国对以色列提供的“对外军事融资”超出对其他国家的总和。这里,花钱的是美国纳税人,受益的是美国军工企业。要特别注意的是,美国军工企业并不只吃以色列一头:他们是吃多头的——这边卖军火给以色列,那边卖军火给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伊拉克。对于美国军工企业来说,中东地区战争冲突风险越大,各国就越有动力向美国购买武器,军工企业就越能赚得盆满钵满。所以他们乐见巴勒斯坦-以色列、伊朗-以色列、伊朗-阿拉伯等之间的冲突。在所有这些国家里,以色列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友,支持以色列也最易获得朝野及民意的支持,自然的,军工企业就成为以色列游说集团的重要力量。
第七,美国淡出中东:留以色列一个“抓手”。前面提到,911后,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中付出了很大代价,民意不再支持政府介入中东事务——尤其是中东的军事冲突,由此,奥巴马以来历任白宫政府都在战略性地淡出中东。但淡出中东又会让美国在中东缺乏“在地”抓手,把原本属于美国的影响力拱手让人。这个时候,美国必须留以色列这个“桥头堡”,因此只得增加对以色列的依赖,加码对以色列的全方位支持,把以色列这个“抓手”用好。但意想不到的结果是,由于对以色列的支持和纵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政策也变得越发极端,越来越无节制。 
以上,就是美国死挺以色列的原因。
上面提到七点因素,里面的许多因素其实也可以用来分析美国和台湾的关系。
22.展望未来,短中长期看,美国对以色列的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
1)远期:
长期看,美国对以色列政策是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因为从政治价值走向的角度分析,美国和以色列两国的人口趋势是相反的:
——美国未来的趋势是自由派化、左翼化、进步主义化、社会主义化的。族裔上,有色人种占比越来越高,白人占比越来越低。特朗普/MAGA的基本盘会输掉“人口战争”;
——以色列未来的趋势是右翼化,甚至是极右翼化:保守派犹太人(Haredi、Dati及Masorti)将赢得人口战争;自由派/世俗派犹太人可能会离开这个国家。
几十年后,美国和以色列会变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
一个左翼化的美国是不太可能支持一个搞种族隔离、种族清洗的极右翼国家的。他们的价值观从根本上相左。
并且,按照以色列今天的趋势,西式民主恐怕坚持不了太多年。将来,以色列会逐渐把西式民主的要素剔除掉,演变为一个“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的权威主义国家。
最终,以色列的出路是变成一个神权国家。如果读者想象困难的话,可以参照伊朗,但我估计以色列会比伊朗还要神权。
这个时候的以色列,和周边伊斯兰国家的文化、制度差异其实并不大,和西方价值、制度、意识形态基本也就没有太多关系了。
这时的以色列,自然也就不是美/西方国的价值盟友及意识形态桥头堡了。
美国犹太人看待以色列的心情,将和1930年代德国犹太人看待东欧超正统犹太人时的心情一样。
当然了,此非一日两日,还需要很多年的发展演变,但在我们有生之年是有机会看见的。
2)中期
这些年,美国看待以色列的民意在逐渐发生变化。
2021年,一个民主党犹太人组织(Jewish Electorate Institute)对美国的犹太裔选民做了一个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比例的美国犹太人认为以色列现在是一个搞种族灭绝和种族隔离的国家。
有34%的受访者表示,“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人的方式和美国的种族主义一样”;有25%的受访者表示,“以色列是一个搞种族隔离的国家”。
受访者越年轻,越有可能更加认同这些看法。例如,有9%的美国犹太人选民认为,“以色列没有存在的权利”;40岁以下的选民里,有20%的人认同这一看法。年轻的美国犹太人选民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以色列在搞种族灭绝,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以色列是一个搞种族隔离国家。
请注意,调查的是美国的犹太人!
美国犹太人是有一定代表性的,通常教育水平更高,更有可能处于自由派/左翼/进步主义/社会主义阵营,能够独立、理性、批判的看待问题。
因此,他们的看法可能会略超前于一般大众。
但要考虑的是,美/西方社会是存在反犹主义的,这是一个没有埋藏得很深的暗流。
特朗普共和党的基本盘MAGA中有大量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很多人骨子里是反犹的,警惕和怀疑犹太人。
以上左翼及极右翼群体对以色列的怀疑、反感和批评,有可能和美国的孤立主义以及民粹主义做更进一步的结合。
——孤立主义者认为,美国现在该操心的是国内的事情,左翼关心司法正义、种族问题、枪械问题;右翼关心移民问题、堕胎问题、文化战争问题。在解决美国本土问题之前,不应该卷入外国的冲突,尤其是以色列这种不顾后果点燃火药桶的国家
——民粹主义者认为,美国政府被精英把持,完全脱离群众。在以色列问题上,以色列/犹太人已经绑架了美国的精英、劫持了美国的政治,操纵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最终会损害美国国家利益及国民利益。
这些力量合流,有可能使美国对以色列的舆论支持逐渐坍塌。
3)短期
短期,即围绕这次以色列对加沙的反击。
截至本文撰写时,以色列暂时还没有对加沙发动地面攻击,但可能指日可待。
如果以色列在进入加沙时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将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美国民众对以色列的认知与支持。
美国民众不希望美国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资助一个在十万八千里之外搞种族清洗、种族隔离的暴政国家。这是一个基本立场。除此之外,美国还面临如此多的问题:本土一大堆问题得不到解决,国际上相对力量衰弱,还要顾及多条战线(俄乌是另一个战线)。
政客需要跟踪和响应民意。如果美国舆论开始倒向批评以色列,主流政客会做出反应。
还有一种可能,即以色列对加沙的进袭虽然造成了一定的人道主义伤害,但情况还没有达到特别极端的地步,没有引发美国舆论的广泛注意。
如果是这样,则美国对以色列政策短期内不会发生特别大的调整。
这时,美国就会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境地,看到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和声望被以色列一点点破坏。
23.如果美国对以政策短期很难调整的话,可否说美国陷入了“以色列陷阱”?
是的,美国深陷“以色列陷阱”里,很难把自己拔出来。并且按照以色列现在这个架势,很容易一下就把美国带到“沟”里:美国因为无条件地支持以色列,在中东拉满仇恨,引发新一轮大规模的反美情绪,影响美国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布局与影响力。
民众情绪烘托到这个份上了:中东各国政府不遣责以色列,都难以平本国民愤,容易出政治风险。
美国处理得不好,在中东积累太多仇恨,有可能引火烧身,最终危及美国本土安全。
历史并不久远:回看911事件。基地组织攻击美国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对以色列的一贯支持。
现在,美国需要做的是,将对以政策系统性复盘:
问1:美国和以色列的利益是不是完全对称的?是不是完全等同的?两者是否存在冲突?
答1:不对称,不等同。存在冲突。
问2:美国支持以色列,就一定能保障美国的安全么?美国支持以色列会不会反而给美国来安全威胁?
答2:当然不一定保障美国的安全。911事件就是先例。以色列可能把美国带到沟里
问3:美以关系上,到底谁是受益者?是以色列得到的更多,还是美国得到的更多?
答3:在这对关系里,以色列肯定比美国得到的更多。但美国也有受益者:军工企业、政客、某些精英。利益受损的是老百姓。
问4:到底什么是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最优方案?
答4:短期内,利用美国对以色列的影响力,遏制内塔尼亚胡的极端行为;向前看,要放弃内塔尼亚胡,支持一个更加靠谱的领导人。最终,推动以色列探索靠谱的“两国方案”,一劳永逸的解决巴以问题,把以色列重新变为美国的“资产”,而非“负债”。
但美国想要系统性复盘对以政策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主动权其实并不掌握在美国政客手里。
前面列了美国“死挺”以色列的七个因素。美国想要“摆脱”以色列,“重置”对以政策,需要看到七个因素都被一定程度的消解,而这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其中的第一条,美国/西方对犹太人的历史道德负债与愧疚——说实话,真没人知道以色列的道德余额还有多少。也许以色列还能提个几十年呢?也许不仅可以把余额用完,还能透支呢?
这都取决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政策有多极端,有多倒行逆施,有多反人类。
说一个可能不太恰当、不太合适的比喻,但逻辑最简单、直接、明了:
如果以色列杀掉了六百万巴勒斯坦人,那么西方社会一定会认为:给犹太人的帐还清了。到此为止吧。
所以,归根结底,是西方欠的债,让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来还。这就是这个事情的本质。
到那时,就是全世界都抛弃以色列了。也许犹太人会再次丧失自己的国家。他们似乎有这个历史宿命。也许这真的是某种文化基因决定的。
话说回来,美国是以色列最大的保护国,对以色列是有影响力的。那么美国能不能直接干预、影响以色列的政策呢?
这个需要从两方面来说。
1)从以色列方面来说:本系列反复提到,以色列的政治是右翼化的,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右翼,这是由以色列的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决定的,不以美国人的意志为转移;
2)从美国方面来说:美国国内政治高度分裂,短期内不可能在以色列问题形成共识。更有可能的是,以色列会变成美国国内政党之争的“战场”:共和党支持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极右翼政府;民主党支持以色列的反对党/左翼政府。两党政客都努力向美国民众解释以色列问题的本质,让民众相信本党给出的方案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而美国民众根本不可能具备理解这些复杂历史经纬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因此,在美国全国上下深刻认识到以色列问题的本质,发现以色列并非一路人,选择“摆脱”以色列之前,一定还会陷得更深、更深。
——美国淡出中东,是美国相对衰落的表现;
——美国淡出中东,却加码不靠谱的以色列,将加速美国在区域内的相对衰落。
24. 以色列合纵联合阿拉伯的策略是什么?为什么失败了?
1)以色列的策略:利用伊朗问题,压住巴勒斯坦问题
过去几年,以色列努力与阿拉伯国家改善关系,希望藉此改善自己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环境。这就是《亚伯拉罕协议》。其中的要点:
第一,不触碰、不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第二,先易后难:从地理距离更远,与巴勒斯坦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外围”国家开始(如摩洛哥、苏丹);
第三,走“上层路线”,专注于搞定对方政府;
第四,谈经济合作,给予对方一定的经济好处;
第五,拉着美国一起与对方谈判。美国实力强大,可以给谈判对象国许多的好处。例如,针对苏丹,美国承诺将苏丹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列表中移除,向苏丹提供过桥贷款以助其清偿对世界银行的欠款及获得每年10亿美元的融资等;
第六,打“反伊朗牌”,把伊朗描绘为阿拉伯世界及区域内最大的安全威胁。
说白了,就是拉着美国一道,把矛头对准伊朗,再给些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好处,诱导诸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修复关系,从而淡化、边缘化巴勒斯坦问题,做实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
以色列的如意算盘是,在巴以问题上,时间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只要占据巴勒斯坦的土地,一天一天地把事情做实,最终生米会煮成熟饭。
另一方面,以色列最担心的国家并不是阿拉伯国家,而是伊朗,认为伊朗才是自己真正的存在安全。以色列希望搞合纵连横,把阿拉伯国家拉到一起,构建一个庞大的反伊朗包围网,这样自己就安全了。
美国的角色就是出来站台。美国总统也许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以色列,但其实是被以色列操控。
如果以色列真的在美国的支持下,把阿拉伯国家联合到一起结盟反对伊朗,对中国来说就有压力了,因为中国是和伊朗维持关系的。而美国又乐见看到这样的结果。
因此,以色列希望在中东建立的格局是,构建一个以色列-美国-阿拉伯国家联盟,反对伊朗-俄罗斯-中国。
前面说到,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朝野的“新共识”是淡出中东,不掺和太多中东事务,尤其是要避免直接卷入战争冲突。
美国淡出中东,但要维护在中东的影响力与利益,还得留一个“抓手”,那就是以色列。这个事就由以色列去操盘。
大家看,这个蓝图似乎没什么毛病。
2)以色列策略的失败:巴勒斯坦问题要大于伊朗问题
2023年3月份,出了一件事:在中国调停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国际社会是普遍欢迎这个结果的。美国民主党白宫也表示了欢迎态度(需记得,拜登参与了伊朗核谈判,只不过这个历史里程碑被特朗普上台后搞黄)。归根结底,没人希望反对和平:沙特和伊朗修复关系,能够帮助缓解双方在中东的各种代理战争与冲突,有利于叙利亚、伊拉克、也门、黎巴嫩、巴林等国的稳定。美国是巴不得看到中东稳定的,这样才能聚焦俄乌以及中国。
但以色列就很不高兴了,因为这严重破坏了以色列拉拢阿拉伯国家反对伊朗的合纵连横蓝图。
而在美国也有自己的考虑:沙特-伊朗在中国调停下修好,说明中国在区域内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与之呼应的则是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急剧衰退。
因此,以色列和美国又走到一起,希望通过推动以色列-沙特关系正常化,消解沙特-伊朗关系正常化的作用,同时平衡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送分题:谁是最不希望以色列和诸阿拉伯国家修好的?
——巴勒斯坦。
他们第一秒钟就看到了以色列的“阳谋”。
而实际上,破坏以色列的计划很容易:只要逼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动手就可以。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本月初哈马斯要以惊人的方式袭击以色列。哈马斯完全能够预判以色列将会重手还击,也完全能够预判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还击的反响:直接捣毁以色列合纵连横的计划。
在现在这个情况下,沙特和以色列修好是不可能的了。而且我们发现,在维护巴勒斯坦方面,伊朗和沙特的共识更大。穆斯林兄弟们可以联合起来对抗以色列。
根本的核心是: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广大人民是坚定地和巴勒斯坦站在一起的。
这个时候,任何希望和以色列交好的中东伊斯兰政府都需担心自己的政治安全,恨不得马上和以色列切割干净。
以色列以为自己能绕过巴勒斯坦问题,但很遗憾,但这个策略完全不成立的:只要以色列人继续压迫巴勒斯坦,只要巴勒斯坦人还能组织反击,只要巴勒斯坦问题还没解决,以色列就不可能真正建立与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大家打的都是明牌。只不过哈马斯打的是“王炸”。
25. 因为这次事件,以色列在国际上会面临不利的局面么?
答:当然!中东世界的“反伊朗包围网”建不成,国际社会“反以色列包围网”倒很有风险。
这次,以色列在伊斯兰世界上遭到空前压力:
——所有的亚伯拉罕协议国均“倒戈”;
——中东三大伊斯兰国沙特·伊朗·土耳其纷纷谴责以色列(此三个国家一直在激烈竞争在伊斯兰文明里的地位,互有冲突。他们唯一能达成共识的问题,恐怕就是巴以问题)
——全球所有伊斯兰国家——从卡塔尔、埃及、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到中亚的“斯坦国”,都纷纷谴责以色列。
以色列没有想到,自己的合纵连横可能达到了反效果,即——促进了伊斯兰世界的联合。
有一老话:所有的外交政策,本质都是国内政治。
——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的态度,反映的是以色列的国内政治;
——阿拉伯国家及伊斯兰世界反对伊斯兰的态度,也反映了各国的国内政治。
中东各国领导人很清楚,民众极度同情巴勒斯坦,并且也热衷谈论巴勒斯坦问题。支持巴勒斯坦事业,一定有利于提升他们在本国的政治威信及政治凝聚力。
这个范围不仅包括中东国家,还包括全球主要伊斯兰国家。
上图:10月28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支持巴勒斯坦、抗议以色列的大规模集会上。他言辞谴责以色列,并警告西方可能在尝试新的十字军圣战。
范围还不仅限于伊斯兰世界。10月27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特别会议,就巴以相关决议草案进行投票。决议是由约旦等 48国共同提出。草案呼吁,立即实行持久、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立即向整个加沙地带的平民提供基本物资与服务,保护平民及国际机构,呼吁以色列撤销关于民众撤离北加沙的命令,并谴责所有针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平民的暴力行为。
最终,草案以 120 票赞成,14 票反对45 票弃权,同意票达三分之二之多数而获得通过。美国、以色列等投票反对。
我们看看反对的十四票:
——奥地利
——克罗地亚
——捷克
——斐济
——危地马拉
——匈牙利
——以色列
——马绍尔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瑙鲁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拉圭
——汤加
——美国
这14国可以分几类。
第一类:美国和以色列(“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犹太人国家”);
第二类:中东欧的右翼民粹国家,特点是反穆斯林、反移民(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克罗地亚是个例外:总统和总理对以色列看法相左,内部意见不统一;
第三类:以色列拉拢的、国际事务上十分边缘,靠钱收买的国家,(其中有五个太平洋岛国)。
值得一提的,台湾目前与13个主权国家有正式外交关系。反对决议的14个国家里,有4个国家(危地马拉、巴拉圭、马绍尔群岛、瑙鲁)与台湾“建交”。这说明以色列的外交和台湾“外交”目标国是一样的。
最终,就是以色列+美国+东欧民粹右翼+靠钱收买的太平洋岛国和拉美小国。
考虑到与以色列/犹太人复杂的历史关系,以及“老大哥”美国,欧盟国家大多选择弃权。但这不妨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斯洛文尼亚、爱尔兰和比利时投票支持本决议。
国际舆论是一边倒的:大家都清楚:哈马斯搞恐怖袭击是不对的,但“不是来自真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语),也是被以色列逼到了绝路。以色列应该停止伤害巴勒斯坦平民,并认真考虑两国方案。
这就是真实的国际舆论。
我估计,那些投弃权票的国家,其实也在为投赞成票的国家暗中叫好。
所谓的“以色列阵营”或“美以阵营”,就是个笑话。
26. 以色列为什么如此不在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看法?他们难道有自毁情结?   
前两天,以色列曾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因言论辞职。而针对联大决议,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Erdan称:“这对联合国和全人类来说都是黑暗的一天。”“今天,将作为耻辱被载入史册!我們看到,联合国不再具有哪怕一盎司的合法性或意义。”
大多人对以色列反应的感觉应该是错愕。这个国家怎么这样?它这不是彻底走到国际社会的对立面了?这不是自绝于人类文明么?
其实,我们也不是不能理解以色列所说的。要“设身处地”地从以色列人的角度去想:
——几千年来,我们不断被外族侵略,我们的神庙两次被摧毁,我们的人民被奴役,我们被流离失所,何时有“国际社会”主持公道么?
——中世纪时,欧洲人搞十字军东征,到了圣地,迫害了穆斯林,也迫害了犹太人。有“国际社会”主持公道么?
——犹太人流离失所定居欧洲的千年时间里,不断被迫害,被杀戮,被放逐,有“国际社会”主持公道么?
——德国纳粹上台后,对犹太人进行迫害,并在二战期间对犹太人进行了种族灭绝,杀害了600万犹太人,有“国际社会”主持公道么?
——“六日战争”,以色列的生存被威胁,有“国际社会”主持公道么?不还是靠我们自己守卫家园么?
——伊朗成天叫嚣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掉,“国际社会”如何主持公道了?
这就是以色列声称联合国没有合法性、不相信国际社会的历史原因。大历史角度看,似乎又是正确的:犹太人认为,所有人都恨他们;世界亏欠他们;最终,自己的生存只能靠自己。
人们说,以色列搞种族隔离、种族清洗、种族主义,变成了和当年迫害他们的纳粹德国一样的人……
对于以色列人来说,这些都是可用的工具手段。两千多年的历史告诉他们,只有弱肉强食,没有什么道德伦理。
所以,以色列可以越走越远,可以做违反国际法、违反二战秩序、违反现代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伦理和道义。
所以,以色列不是一个现代社会,不相信现代社会,也不相信战后秩序。他们活在野蛮的、原始的人类丛林社会,活在几千年历史记忆的恐惧之中。
“我在为我的生存做努力。除了我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够保护我。所有的人在一夜之间都可能变成我的敌人——包括美国。如果你不满意我所做的,咱们就沙漠战场上见吧。”
(谢谢,但并没有人会派兵到中东去……)
这让我觉得以色列犹太人有点自毁倾向。
有的人生来很优秀,但因为基因与经历,有自毁倾向,追求混乱与悲剧,最终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
也许这就是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
27. 最后一个问题,本轮巴以问题对美国、中国的影响
1)对美国的影响:
——以色列变本加厉,是多年来美国纵容以色列的结果;
——美国之所以纵容以色列,是因为美国淡出中东,为了维持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只有用以色列这一张牌,一个抓手。
——以色列剑走偏锋,能够反过来劫持美国,也是美国力量减弱的结果;
——哈马斯敢于进袭以色列,也是因为美国已经淡出中东,不可能发挥积极力量,加之还要应付俄乌战线。所以,哈马斯的攻击,也是美国力量减弱的结果。
现在看来,美国不仅不可能在中东模仿、复制中国的调停伊朗-沙特关系的成就。而且,美国有很大的危险被以色列拖下水,因为过度绑定以色列,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敌人,引发伊斯兰世界乃至国际社会广泛的反美主义,导致自己在国际社会上的信用被进一步破坏。
在巴以问题上摆不正姿态,将暴露美国的双重标准及伪善;如果说美国在俄乌问题上获得了任何的政治和道义资本,也将被一举颠覆。欧洲人会这么看,美国本国民众也会这么看,第三国/国际社会更会这么看。
而这些年以色列政府政治的变化,对巴勒斯坦的所作所为,已及人们视野中以色列社会与政治的未来走向——已经让人们意识到,这个国家其实和西式价值、制度、文化、意识形态没有关系。它完全不能代表西方。它与巴勒斯坦的争夺,和中东世界其他的宗派竞争没有本质区别,都只是原始的“部落政治”。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就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压迫带有更多的种族主义倾向(归因于犹太人的寄居地——欧洲)
美国与以色列的利益并不一致。以色列的利益不等同于美国的利益。帮助以色列“一条道走到黑”,只能让美国在一个注定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窄,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伤害美国自己。
一言蔽之,美国和以色列一道,站在了历史潮流的对立面。
当下的局势会让美国变得更强么?不会的。以色列创造的局面会进一步削弱美国,缩小美国的选择。
美国唯一的办法,就是竭力控制以色列:美国必须选择:要么改变以色列的行为,一劳永逸的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要么就一劳永逸丢掉以色列这个棋子。
然而,美国很难做到这一条,因为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很难形成一致意见,以色列很可能沦为美国国内政治的代理战场。
若如此,则我们可以预判:以色列将把美股拉下水,继续透支美国的力量,让美国继续衰落。
许多中国人喜欢说,“美国”如何如何,强调美国多么地有整体战略规划,一切尽在掌握。
美国有智库,有思考者,但美国的外交政策最终是政治决定的。政治响应的是民意。本质上,美国会有时代共识,但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政治、外交都是被推一步,走一步。但美国的实力太强(好比瓷器店里的大象),乱拳出招也可以打死老师傅。
要能区分体重/身体力量 与 格斗技艺之间的差别。
2)对中国的影响:
现在看来,以色列的蓝图——阿拉伯国家、美国、以色列拉通对付伊朗的格局是不会出现了。
相反,局势可能变成:中东阿拉伯国家 + 伊朗 + 俄罗斯 + 中国 + 其他伊斯兰国家——这些国家变成了一个阵营。
对立面是以色列+美国+不太情愿——随时希望跳船的欧盟国家。
剩下的,就是几个民粹右翼国家,加上太平洋岛国和拉美小国了。
这样看,中国的局面就比较舒服了:
——美国的影响力进一步衰弱,增强中国的竞争力与地位;
——加强与阿拉伯世界/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友好关系;
——巩固加深“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包括将中·伊·俄连成一片。此时看,“一带一路”既是深谋远虑的选择,又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妙处。没有什么事情是偶然的。即便偶然中,也存在必然;
——帮助诠释中国一贯的价值主张与立场,并成为中国对俄乌问题取态选择的注脚,缓解美/西方给我们的压力;
——进一步巩固我们的能源安全、扩大我们的市场;
——减少我们在台海问题上的压力,大大增加了我们的主动性;
——解答了在国际上“究竟谁是我们的朋友”的问题,使得我们下一步的外交更加明晰
到头来,中国做对了什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归根结底,是我们站在了历史潮流正确的一边。
(全文结束)
新书签名版 ⬇️
进口港版书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