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发 2023 年 8 月的外刊精读课。彼时,齐齐哈尔三十四中体育馆倒塌,造成 11 名师生死亡。民众自发悼念,鲜花铺满长街。
但汉松老师结合英女王逝世时民众的集结致哀,讲述了集体哀悼的意义。
事不同,意相通。有些情愫,会在不同事件中一次次被唤起;有些生命,会让我们在祭奠中彼此确认,价值互通。
他将活在我们心中。不仅作为一场绚烂的人生,更是一种人格,一份理想祭奠不仅是对人的铭记,更是确认我们心中那份共同的向往。
集体哀悼的力量
节选自「林伯虎外刊精读」2023 年 7 月 31 日课程,全文约 750 词,完整音频约 52 分钟。
课程导读
▸ 女王去世时,英国民众铺天盖地的集体哀悼,只是为了表达忠君之情吗?
▸ 为什么集体哀悼能让我们与自己建立联结?
▸ 国外学校如果发生类似的师生伤亡悲剧,会举行什么样的仪式进行集体悼念?
▸ 社交媒体的兴起如何改变了集体悲悼的强度和广度?
▸ Grief 和 sadness 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前者还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 过去三年很多人的亲人离去,为什么也亟待共同哀悼来予以承认?
▸ 你知道“lie in state”是什么意思?
原文节选
The Power of Shared Grief
As many have noted, this period of national mourning has a peculiarly British tinge, with the rain, the queueing, the marmalade sandwiches. People stood through the night, in a miles-long line that ran through central London, to pay their last respects to the Queen, lying in state. We have come to know this outpouring of public emotion as collective grief. The thing about collective grief is that it can put you in touch with your own losses. It can be loss of a parent and it reminds you of your mum or dad dying, or it puts you in touch with your mortality. If you have unresolved losses, it can bring lots of other feelings that aren't necessarily to do with the Queen, that can feel quite overwhelming because it goes to the same place.
来源:The Guardian
参考译文
集体哀悼的力量
正如许多人注意到的那样,这段举国哀悼的时期有一种独特的英国特点,譬如:下雨,排队,还有果酱三明治。人们站了一整晚,在伦敦市中心排成了长达数英里的队伍,向陈列的女王灵柩致以最后的敬意。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公众情感的流露是集体的悲伤。集体悲伤的好处是,它可以让你联想到自己生命中的故去,可能是失去父母,它会让你想起父母的离世,或者让你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结,它还会带来很多其他的感受,不一定与女王有关,这种感受可能是压倒性的,因为它让我们与自己的哀伤相互共振。
背景一点点
女王国葬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 2022 年 9 月 8 日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的行宫平静逝世,全国进入哀悼期,并举行了为期 10 余天的默哀仪式。女王在威斯敏斯特厅停放,第一天向公众开放,数十万民众夜以继日地排队瞻仰,队伍一度长达约 3 英里(约 里)有人冒雨搭帐篷,排了 30 个小时的队,在西敏厅停留的时间还不到 90 秒。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
讲师介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