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美国的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强劲攀升: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44%劲升至4.56%;
2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7%劲升至4.87%
3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53%劲升至4.68%
……
要强调的是,在昨晚暴涨之前,这些国债收益率基本都已经位于过去15年的最高位,现在暴涨之后,这些国债收益率,都正在向着过去20年的最高点“前进”。
想起来,过去15年间,有超过10年时间,美联储都将短期利率压制在0附近:
那时候,难以想象,美联储会在将来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5%以上的水平;
如今,也难以想象,美联储会在过去那么长时间里将所有国债收益率向0挤压。
这不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而是2年就彻底换了人间。
数据来源:美联储,choice
由此也见得,不管是市场还是美联储自己,对于未来利率和通胀的判断,有多么地离谱!
我猜,大家最想知道的是——
这个国债收益率,还能继续抬升么?
我的看法是——
1)大概率到头了,无论中短期或长期;
2)如果现在不到头,必然以美国发生一场危机而告终。
有人说了,以前你不也曾经认为到头了么?
现在不啪啪啪地打脸了么?
是的,我以前的判断错了,这一次的判断我也有可能错,但是,这一次,我对自己的判断,比以前的那几次更有信心!
按照金融教科书的理论,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就是不同期限的名义利率。
其中,实际风险溢价+通胀风险溢价,又被统称为“期限溢价”。
不管如何,美联储明显不可能大幅度加息了,最多再加0.25%,更有可能的是保持这个利率水平而已,市场预期未来15个月之内的美联储基准利率,最近这半个月根本没啥大变化。
资料来源:CME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未来的实际均衡利率,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其实没什么变化。
从市场通胀预期来看,无论是抗通胀国债(TIPS)所显示的盈亏平衡通胀预期(Breakeven Inflation Rate),或是圣路易斯联储根据财政部通胀补贴计算的前瞻通胀预期(Forward Inflation Expectation Rate),自7月底以来也基本都保持平稳,没啥大变化。
资料来源:圣路易斯联储
既然市场预期的均衡利率没啥变化,中长期通胀预期,也没啥变化,从7月底到现在,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8%跳升到现在的4.6%,也就只能用期限溢价变化来解释了。
哎……
解释了半天,等于没有解释。
说了一大堆理论,我个人觉得还不如直接说:
就是因为美国财政部大肆发行国债,导致供应太多,国债价格暴跌,收益率暴涨。
不信,看看昨天晚上美国财政部的国债拍卖额度。
在美联储强调加息并不一定终止的情况下,每周超过1300亿美元的国债拍卖洪水,市场怎么可能承接得了?国债收益率如何不暴涨?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昨晚拍卖的都是短期国债,为啥长期国债收益率暴涨?
那是因为各大金融机构,要卖掉长期国债,才能有现金买入财政部的短期国债,而且,接下来两周,美国财政部供应的,主要就是中长期国债,而不是短期国债了。
若纯粹从市场逻辑看,最近的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上涨,真的是有点儿离谱。
从历史中找点儿借鉴吧。

1958年以来,美联储共进行了12次加息,其国债收益率变化与目前最具有可比性的,是2004-2006年的加息。
当时美联储从2004年6月开启加息,2006年7月停止加息,但因原油价格一直持续上涨,为了压制可能的通胀,美联储曾暗示利率将长期保持该水平。
数据来源:美联储,choice
观察上图,2006年年中,同样是在通胀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停止加息的时刻,即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短期顶点。
接下来,美联储保持基准利率不变,随着通胀率下降,国债收益率也逐渐下降,但是,到了2007年8月,随着通胀率再次抬升,国债收益率也再次抬升到高位。
然而,此后不久,因为次贷问题的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美联储于是在9月份开启降息,总共将高利率保持了14个月。
也就是说,2006-2007年的加息停止并维持利率高位期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跟随现实的通胀走势:
通胀率上升则收益率上升,通胀率下降则收益率下降,若通胀率下降,其不大可能在停止加息期间仍然持续上涨。
另外一个认为值得观察的点,来自黄金市场。
我已经很多次讨论过,黄金价格和美国国债收益率,更准确地说,是抗通胀国债,即TIPS的收益率(代表市场认为的美国实际利率)的关系,TIPS收益率涨则黄金跌,TIPS收益率跌则黄金涨——这种相关性,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月两月,而是过去十几年都是如此。
但有趣的是,就在最近一周美国国债突破4.5%上行的时候,面对TIPS收益率的凌厉上涨,黄金价格的反应却极为轻微,有时甚至出现了相反的走势。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黄金是在冷眼旁观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涨——做过千年货币的黄金大哥,在静静地看美国国债收益率的表演,你演,你演,你使劲儿演戏……
数据来源:美联储,choice
-------------
扫描二维码,加入路财主的圈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