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摄影 by 辉友尹昊然」

我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努力是为了获得选择的机会。」
最近两年面试了很多人,今天结合面试体会谈谈职业选择的典型误区。希望大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避免这些误区。

第一、缺乏延续性

有些候选人的工作年限比较长,超过10年,但是在他的工作履历中,很难发现规律。典型的问题是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中跳来跳去,这几年干这个,过几年做另外一件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如果问他职业变化的原因,他也很难说得清楚合理理由。
一开始我们被他某段工作经历所吸引,所以安排了面试,但是经过面试之后发现,相关工作的积累深度不够。碰到若干这样的候选人后,我们在后续的简历筛选阶段就把有类似问题的人筛掉了。
其实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产生摇摆,去探索不同领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在于如果工作10年之后,还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找到自己职业的锚点,那么后续的职业之路可要更加小心了。

第二、跳槽过于频繁

其实现在很多招聘软件就会把候选人的典型特征直接打标签,比如有部分候选人的标签就是「频繁跳槽」,我小范围统计了一下,估计这些软件是把最近5年有过3次工作经历的人,列入频繁跳槽的行列。
简单计算就可以知道,如果5年之内有三份工作经历,那么每段工作时长不会超过一两年,对招聘方而言,一两年的相关工作经历,意味着你在这个领域,这家公司缺少真正有深度的积累。而且越是资深的岗位,除了在意专业深度,还在意一个人的定力或者心力。每次都工作一两年就跳槽,往往意味着你定力不强,选择随意。这会妨碍你追求更高的职位。

第三、选择了错误的公司

我们认为,选择也是一种重要能力,甚至是一个人的关键能力。不少候选人前期职业道路不错,但是在后期却犯了明显错误,选择了一家「错误公司」。
什么是「错误公司」,典型的特征是在某个阶段热衷于炒作,喜欢讲故事,也喜欢用不合理的高薪与吓人的Title吸引人才。这样的公司名字不用点出,大家只要环顾四周,就能发现。从一开始,稍有理性的人都会觉得其中有问题,但是依然有人因为顶不住诱惑去应聘。甚至有些候选人明知道这家公司做不长久,就是希望能挣个快钱,毅然跳入。
但最终的结果往往超出众人的预期,这些「错误公司」垮掉的速度比想象中还要快,而当这些人希望再去找工作的时候,恨不得把这家公司的工作经历从简历中抹去。
其实如果是中级及以下的岗位还好,最要命的是高阶岗位,往往更在意一个人的判断力,以及判断力背后的Why。我们特别希望知道一个人为什么选择一份工作,因为初心几乎决定了最关键的一切。
我们也面试过少量整体履历不错,但是在最近几年职业选择上犯了大错的人。但最后无一通过面试。后来总结出一个规律:高阶岗位对人的判断力要求很高,如果一个人在选工作方面犯了明显的错误,那的确体现出在判断力方面的问题。所以后续类似候选人在简历筛选阶段就刷掉了。

第四、在低水平重复

有些候选人长期在某个领域工作,但是仔细观察简历却发现,只是在低水平重复,项目做了一大堆,但没有看到明显的长进。这一点在乙方工作的朋友尤其需要注意,如果你的简历上有一堆项目经历,但是缺少成长性的标志,可要小心了。这可能意味着你一直待在舒适区,长时间做着没有难度、没有挑战,拿时间换钱的工作。
还有一些候选人所做的项目之间缺乏关联,很难说因为这些项目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样的简历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筛掉。
以上是我看到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做了初步探索:

第一、过于短视

那些选择了「错误公司」的人、那些频繁跳槽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过于短视。追问他们做出选择的理由,无一例外都是被高薪或者Title所吸引。甚至有朋友因为Title的吸引,而离开他所喜欢和擅长的领域。
这些人在做判断和选择时,往往拿眼前能看到的利益和自己当下的处境去对比,从而得出一个「容易的结论」。短期看似乎很聪明,但是从长期看,被短期利益吸引而做的职业选择,往往会令其一生后悔。

第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职业选择很重要,职业选择背后的原因更重要。要想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必须对自己进行深度探索。很多职业选择上混乱的朋友,对于以下的问题并没有清晰答案: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擅长什么…
诚然,这些问题的探索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需要试错。但是永远没有完美答案,如果长时间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严重偏差,会导致职业选择的长期偏差。如果到一定年龄还无法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我们只能认为:他还很不成熟,而在这一点上,其他人很难帮到他 —— 有心无力。

第三、缺少职业规划

不少人对自己的职业是缺少清晰的认知与规划。一些人可以想到大致方向和领域,但没有具体的目标。这个时候如果中间遇到波折或者碰到一些诱惑,他们就可能会做出不明智的改变。
其实职业规划不是一张不变的蓝图,而是一个不断动态调整的地图。要想让自己的职业有更好的未来,就必须时刻保持对外界和自己的清醒认知,大方向长期清晰明确,坚定不移。每次选择都能讲出明确的原因,并且说明这次选择和自己大方向的一致性与相关性。

第四、向外归因

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不是简单做出Yes和No的判断,而是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些人非常好,而另一些人却令人惋惜。在总结一些失败案例时,我们发现很多人都体现出一个特点:遇到问题向外归因,比如问到换工作的原因,他们会说老板、公司、同事等等因素。其实向外归因会让自己丧失选择的主动性,也丧失把握个人命运的机会。关于这一点,以后会展开来讲。
综上所述:
职业上的选择永远比努力更加重要。我们每天努力,每天辛苦加班、辛苦去做很多事情,最终还是为了获得选择的机会。

职业选择的质量最终决定了你职业生涯所能达到的高度,请大家慎重地面对选择,每次都能清晰地挖掘自己做选择背后的Why。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最近更新的「疫情当下的职业选择原则」。
疫情当下,很多朋友在做职业选择时更加踌躇。今天我就这个主题,讨论有关职业选择的七个原则,尤其是在经历高增长期之后,我们的职业选择原则该做哪些调整。
比如很重要的一点是「工作的长久比收入高低更重要」。我们之前可能习惯于优先考虑工作的收入和职级等因素,但其实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工作机会的持久性要比一时收入的高低重要得多。为什么这样说?今天语音中会有解答。这是今天语音中谈论的原则之一。
又比如「工作要超越一时意气」。其实我们无论在公司之间,还是公司内部做选择,往往会被一时的意气、情绪、眼前利益所牵绊,忘记向更长远的地方眺望。但事实证明,往往追求「一时爽」会带来长期的后悔。这是今天语音中提到的另一个原则。
类似这样的原则,今天总共谈七条,相信会对身在职场的你,有不少启发。关于其他五条原则和背后的故事,请大家收听语音。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小白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4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