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摄影 by 辉友Dora」

匿名用户@辉哥奇谭知识星球,提问:
辉哥,作为职场女性同时又是职场妈妈,今年正好35岁,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年龄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困惑思考,想跟辉哥一起探讨下,听听辉哥的建议:
1.作为职场女性,没生娃以前我的事业心很重,事业发展非常顺利,且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体现在晋升速度以及收入回报各方面都较好;
2.生娃后,职业发展就进入一个瓶颈状态,一方面公司主管认为当前阶段我会以家庭为重,即便主动申请也不会给挑战性任务或者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家庭和工作平衡变成伪命题,因为工作需要时间的投入,孩子也需要。最后就是没有了自己的时间,上班被工作卷,下班孩子无缝衔接。有些时候个人就变得有些抑郁态,就是怎么没法开心或者高兴起来。
很想了解同为职场妈妈的其他的辉友是如何平衡的,如何在职场上继续保持竞争力的,也想听听辉哥的建议。
这个问题,我缺少真实体感,故邀请星球上的职场妈妈作答。以下是大家的回答:
小火苗@辉哥奇谭知识星球:
我感觉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平衡孩子和事业,而是取舍。孩子小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妈妈的陪伴,但大部分职场女性越有上进心,就越容易把自己陷入没办法陪孩子的自责、歉疚,以及工作应接不暇的疲惫、痛苦之中。当我回头看这个阶段的自己,我想对那时候的自己和这位辉友说:请放过自己。
你是一个独立的人,有享受幸福的权利,享受作为母亲的喜悦、享受工作时的自我成就。但首先,你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是超人,带孩子每晚没有一个整觉、白天还要跟男人一样工作,也许家里的大事小事还要操心,还要求自己满血状态实在是有点苛刻,长期下去怎么可能不抑郁。所以,接受成为妈妈的自己,接受工作上的现状,享受现在拥有的,我觉得是第一步。
然后接下来,孩子小的时候不要缺席,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多一些,亲子关系的建立从长远来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妈妈是任何家人无法取代的。
另一方面,你的职场领导分配轻松的工作,我觉得可以试试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是体恤你的情况对你多加照顾,因为即使没有给你重任从你的表述来看,已经家庭工作无缝连接了。那么从领导角度安排来看还是很合理的,保证重要事情不出差池也保证你能轻松一些。
如果你在职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跟领导沟通你的计划,在你孩子大一点比如哺乳期后,可以慢慢加入更多重要的事情。如果相信你的能力、态度,领导不会拒绝一个积极向上的职场人。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1、接受自己,享受现在拥有的;2、孩子小以孩子为中心,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是一辈子的缺憾;3、职场中跟上级坦诚交流,说出自己的职业规划,随着孩子的长大逐步回归职场节奏。伟大的职场妈妈,加油!
遇见良质 | 软件研发 @辉哥奇谭知识星球:
本人二孩职场妈妈,看到这个话题特别有共鸣,我的观点是:
1 表面看上去家庭、工作都要做好,需要不停争夺自身资源,甚至可能会让你筋疲力尽,然而实质上家庭、工作两不误是有可能的。这种可能性的诞生不是通过不停给自己加压、加倍努力、无限制的退让压抑自身需求、而是通过“加倍思考”,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周遭资源的力量,如何与爱人及时做好互补补位,如何唤起孩子们的逻辑自治。
2 用心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为人父母者一场漫长的自我修行。孩子式的纯真会带给你很多瞬间的感动,会让你觉得做母亲是一件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情,养儿防老已不再是养育的唯一意义,过程中带给你所有的苦累、快乐、焦虑各种滋味也是令人深深陶醉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只看到孩子,有时也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好的坏的都能看到。所以,孩子是我们持续完善自身的镜子,让我们不断复盘反思自己,努力变得更好。
3 对于保留自己放松的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必要的。这也是辉哥时常提起的「第三空间」,这个空间除了用以自我精进,更是恢复自身能量值的必要空间。能量值高的人对周遭的人和事掌控力比较足,同时也能带给周遭的人和物力量与温暖;能量值为负或空时,你是无法以较好的状态面对工作与孩子的,没有足够的能量值你也给不了他们更好的,有可能会辐射负能量给他们,给他们带来痛苦和不解。
墨语-心理咨询师@辉哥奇谭知识星球:
作为同龄的职场妈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主题想借用辉哥的分享“长期主义”。
1 家庭工作状态
18年生娃,一胎;工作:互联网头部公司HRBP。怀孕期间恰逢升职和业务扩张期,怀孕属于计划外。当时犹豫了2个月,甚至想过要打掉。事实证明当时这个想法很蠢,因为任何一个个体的“我”都不是工作的不可替代者,不论是身在何位。
预产期提前了两周,这是突发状况,当时我是自己从公司打车去医院生的孩子。作为工作狂的自己,这个事情一度在同事内被传播。但现在回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绝不会这样做。看似对工作极度负责,却对自己和家人造成风险和担忧。
2 关于影响
孕期回归后,团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两个业务线的选择,期间有过纠结,也在想:当时如果选择了另外一个业务线,晋升路线会完全不同。
孩子1岁前,对于妈妈的依恋不重,依然保持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最大的影响是从怀孕开始,没有在业务快速发展期去变更城市,导致一直待在同一个BU和同一个城市,当时看确实失去了很多机会。
对于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影响是在孩子2-3岁期间,孩子开始对于母亲有比较强的依赖,表现就是在早上去工作时哭闹不让离开,这期间导致自己产生了焦虑,也因为自我成长和孩子教育的需求,开始学习儿童教育和心理学,这个契机奠定了自己转型的基础。
3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放长周期来看
互联网行业经历过今年的大变局,很多人面临离开或者工作变动。任何一个行业也都有生命周期,职业也是。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清晰和坚定,需要践行辉哥提到的长期主义,在主业、投资、成长和副业这几个方面。
所以家庭组合模式是:伴侣主管投资,我在主业的同时,向心理学做转型。不再执念于工作狂的模式,当自己放下这个执念,也不再执念于在工作中的获得认可。人生本就是各种选择,没有绝对的平衡,只有自我内心的自洽。
4 一些建议
1)看清需求,做好规划
明确当下自己有哪些角色,在每个角色之间的时间分配是怎样的,以及自己期待怎样的状态?(可以按照一定周期的去思考,比如1-2年,2-3年),根据这个周期和目标去做适当的调整。
比如当下的人生角色是:新手妈妈、伴侣、女儿… 现状就是身份角色上新手妈妈这个身份的变化,需要让自己在每天的24小时中去增加对于这个角色的分配。措施无非是结合现状和期待,去进行中间的规划和时间分配。
2)明确目标,坚定做自己
每个人的目标不同,所展开的行为不同,建议自然也不同。如果目标是想做好新手妈妈角色过渡的同时,不影响自己在工作上的投入、产出和价值认定。可能需要做的是:
a 和主管进行沟通当前阶段你的需求、团队的规划,看两者的一致性,有哪些是需要基于个人现状对工作做出调整的。
b 提升自我工作效率、技能,适当减少工作时间投入。技能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有大变化,效率的部分可能需要借助一些工具;
c 挖掘工作中可借助的资源和支持。当下的状态团队一般会比较理解,会给到一些照顾和支持,当然这个需要看团队关系的和谐度、同事之间的信任度和支持度。
d 清晰自我的认知。比如:如何解决出差/长时间会议与哺乳的关系,如何解决加班、团队活动和照顾孩子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团队融入和感受侧的问题。这个主观感受是需要进行自我调节的部分。
3)寻求重要家人的支持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寻求老人支持,帮助照顾好宝宝。有加班需求时,寻求伴侣支持,彼此交替陪伴孩子。要注意孩子在3岁之前,因免疫力发育不完善,有一段时间会高频生病,这时要调整心态客观面对。
4)提升对孩子的陪伴质量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保证一定时间的高质量陪伴,不因外界干扰而苛责自己。职场妈妈面临工作和孩子陪伴等多重需求,你可能会收到来自身边人的一些不理解、建议甚至是批评等挑战。比如说:你工作太忙碌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感觉你的孩子和你在一起时,比跟XX在一起时更开心。
这时候,你要坚定在你的角色规划里,你对于不同角色的精力分配最有发言权,别人的建议听与不听,取决于是否对你的目标有帮助。
5)长期主义,坚持自我成长与学习
面对角色身份变化时,需看清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角色分工的客观事实。基于事实去做目标的调整、时间精力的重新分配、人生技能的学习和重塑。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角色的增多,我们幸福感,价值感的来源也在变化。最关键的是看清自我的需求、自我价值、 成就感、驱动力在这个阶段来源于什么。
对于新的角色是否适应,能力是否具备,心态的适应和调整,这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的过程。参考辉哥的长期主义价值观,放长周期去看规划、需求,并展开新角色下的自我成长。祝你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享受新的角色和阶段。
谢谢大家的回答,希望这些回答能给更多职场妈妈带来启发。

虽然我的工作非常忙碌,不过我还是尽力做到了做好工作,陪伴家人,发展自己兴趣爱好——日更公众号。并且大部分时间里,我没有觉得非常疲惫,反而觉得充实,自我满意度较高(当然也有觉得疲惫之时,这时我会积极做调整)。
我做了简单的分析,发现其中核心的秘密不是「高效」,而是向内挖掘,围绕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去做选择,并投入时间。
今天分享的语音是「工作生活如何兼得?」语音中我揭示了分析的结果,希望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启发。
其中重点解释以下几点:
Why —— 我是谁?我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主要是什么?

How —— 我具体怎样做?包含体验、输入、思考、输出四个环节。

What —— 我在做什么?包含长期方面我在个人独处、家庭、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也包含短期项目上的实践,比如对于房屋装修的学习探索。
分析到最后我发现,工作生活平衡可能是伪命题,但的确有办法让每一天更有意义。
我们无法完全区分工作和生活。但是只要围绕自己生命的意义,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就不再困扰你,因为一切都是围绕个人生命意义的实现。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如是说…)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4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