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摄影 by 张辉」

春节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可以看见自己,看见父母,看见孩子与爱人,看见朋友、同事和同学,这种鸟瞰的机会绝无仅有。通过这样的鸟瞰,我发现人这一生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否发现意义感,并持续追求和放大这种意义感」。
当然,这种挑战和危机不仅属于我,可能属于更多的人。我认为当代人最大的危机是「意义感的迷失」。而从长期看,「人生意义」几乎决定一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探讨?首先是被下面的事实所触动。
我最近在复盘自己过去几年的人生路,发现一个令人不堪的事实:当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实现时,所期待的自由并没有呈现。
我在 35 岁时曾经为经济所困,为几十万挣扎,那时以为如果到了 45 岁有XX万,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但到了 45 岁,当我真正拥有XX万的时候却发现,想象中的自由并未如期而至,这个现象本身就值得深思。如果我再次立下flag,说50岁时拥有XX万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我认为这个愿望大概率会落空。原因不在于钱,而在于当我实现这个目标,我又会发现有新的问题和挑战,让我可能很难在追寻物质满足的道路上停下来。
其实看看父母,仿佛有启发。父母这一代已经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财务自由,他们的退休工资数倍于自己的日常花费。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极低的生活欲望,他们没有任何贷款,每月的生活开支控制在1000-2000元之间。生病就医方面的花费他们也没有那么担心,甚至比我们这些子女辈有更少的担心。一来是因为身体的问题大都是已知的,而万一有什么事要去医院,有医保托底。
但这样的「自由」状态是我所期待的吗?我直观感觉「并不是」。
为了进一步和父母探讨「人生意义」的话题,我特意在早饭时和父母聊,我问他们:「对于人生意义是怎么看的?」
母亲说:「我没有想过,我觉得人生就是要快快乐乐每一天。对了,自己要被其他人看得起,要被人羡慕,这很重要。」
我又问父亲,他的答案我既觉得吃惊,又觉得很正常。他说「我觉得退休之后就没啥意义了。我现在只是希望你们这个小家庭幸福。」
他补充道:「退休前,同事见我都叫我张师傅。退休后,他们叫我老张。所以我现在路上碰到他们都躲得远远的,估计以后他们都会直呼我的名字。」
我妈补充了一个背景:「当年有一次你爸生病住院,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水果牛奶摆满了病房。同一个病房的病人很好奇,以为你爸是个大官。其实啊,他就是管总务的,只有一点小小的权力,而且人又比较好。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去探望他。」
我做了一个小结:「所以你们的人生意义主要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父母陷入沉默,既没有确认,也没有否认。
所以,即便是对父母而言,他们内心中还是有对人生意义的判断和选择。而这种判断与选择每天都在影响他们的生活选择和态度,即便是没有意识到。
回到我自己,我的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我想我是有答案的。就像我在「驱动人生的一页纸」中反复强调的那样,我想「改变100万人对生活的态度」,方式是通过成为一个专业的布道者,可能的职业有作家、艺术家、战略家等等。
但问题在于,我们很容易在终日的忙碌中忘记意义感本身,把每天在忙碌和无聊的事情当成人生的全部,因为绝大部分时间就花在那里。
我也看到了现代社会如何系统性地吞噬人类的意义感,有两个关键要素必不可少:一个是忙碌,一个是无聊。前者是日常的工作,后者是占据闲暇时间的各种媒体(无论是以流媒体的方式还是推荐的方式)。
今天特别说说「无聊」这件事。春节期间,我终于搞懂了短视频的基本逻辑。
原因之一在于我母亲是一个短视频创作者,她每天都日更一篇短视频在某知名平台上。而我是一个重度的短视频浏览者,我每天为数不多的闲暇时间有很大部分都花在短视频上。
我母亲除了日常的家务之外,最多的时间都花在短视频创作上。之前令我惊奇的是她对于短视频剪辑App的熟悉程度远远胜过我。而这次春节相聚,我得以近距离观察她的短视频创作。显而易见,她的创作是流量驱动的方式,因为平台方的分成逻辑基于流量。所以她很关心最近有什么热点,她也会很熟练地去蹭这些热点。当然,她也有自己的底线。有一次她在看某个很火的视频时,很生气地说「这些人在故意吵架吸引眼球」,我说「你知道他们是故意吵架还看,不是贡献流量吗?」。
她也会很开心地让我看她的短视频App后台的分成记录——「你看,这是我的爆款,到今天为止已经有15.6元的分成。」
第二个原因是我春节期间,突然看到一则科莫多巨蜥的短视频,奇怪的是接下来每一次我打开短视频,都会看到至少一个科莫多巨蜥的短视频。而在此之前,科莫多巨蜥从未出现在我的关注中。我思考了一下原因,突然顿悟,原来是我聚精会神地看完了第一则科莫多巨蜥的短视频,从头到尾有接近3分钟。从平台的算法逻辑来看,我对于科莫多巨蜥内容感兴趣,所以接下来会给我继续推荐相关视频。而我再一次完整地看完视频,因此平台确信:「我对科莫多巨蜥是感兴趣的」,于是持续推荐。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难怪我每次打开手机,都会情不自禁地点开短视频。而每次以为只是「随便看看」,不料15分钟、30分钟就不见了。
其实短视频的逻辑很简单: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看,就是去找到热点,获得流量。而从平台方角度看,就是用各种方式发现爆款视频、推荐视频,获得更多流量,其结果是让观众沉迷其中。而对我们自己这些内容访问者而言,就是被平台的「投其所好」算法所迷惑,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
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中,作者曾有断言,给穷人一大笔钱,穷人并不会因此富有,他们会很快挥霍一空。因为他们并没有「带宽」去掌握理财的能力。而给忙碌的人一段空闲时间,他们并不会有效地休息和成长,而是很快浪费掉。我在短视频上的生活实践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重复一下上面提到的观点,忙碌和无聊会吞噬掉现代人对于意义感的追求,因为我们的大量时间都花在这里,而在这些时间段内,我们并没有去追求人生的意义,也没有探索人生的意义。
而沿着这样的节奏走下去,我们会毫无疑问成为「单向度的人」。习惯于用外界强加于我们的简单维度,去衡量自己的人生。比如用金钱的多少,房屋的面积,孩子的成绩单等等,而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这种习惯的最大危害是具有传染性,而且传染的过程具备完全的正义性。
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我们的确缺乏对人生意义感的思考和探索,而「人生意义」从长期看几乎决定一切。期待我用对「人生意义」的反思和实践,来推动自己走上正确的道路,即沿着认识自己、探索世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人生意义的道路走下去。
春节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大家都可以约定俗成地放下手上的工作,从忙碌切换到清闲的状态,这在一年中绝无仅有。同时,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两代人、三代人之间发生生活习惯和观点态度的碰撞。春节是一个大熔炉,似乎把全年未见的想念,两三代人之间的差异都在7天内消融。
就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想到了「人生的意义」,今天和诸位分享我的感悟。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如本文所言,很多人都深陷忙碌的日常琐碎中,而忽视去问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个话题虽然大,但每次只要认真思考,都会有所收获,会对你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这篇语音中,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1 什么样的人生是我不想要的?

2 什么样的人生是我想要的?

3 我要如何才能得到我想要的人生?
期待你听完语音后,在春节假期里尝试用同样的框架,探索自己的人生。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4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