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摄影 by 辉友Dora」

这个春节最大的收获是,我又开始读书和思考了。这带来的结果是,我又能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写作。同时,有一个潜在的影响是,阅读让「刷手机」这件事开始变得无趣。每次读书时,内心充满愉悦,而一旦像往常一样刷朋友圈或者短视频时,会感到无聊。这种变化令我欣喜,希望这种感觉能在春节后延续下去。
本文想探讨一下我是如何「碰巧」做到这一点的,希望能带给诸位以启发。
下面是我在2023年一月初的一段备忘录:
2023-01-02 08:07:08
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时间的精神内耗,表现为:

对于任何事情好像都提不起特别的兴趣

工作上没有具体的目标

生活上缺乏足够的乐趣

读书好像也没有特别的兴趣

想写作却又不知道写些什么,缺乏倾诉欲

一种类似于「江郎才尽」的感觉

但可能这就是人生,高低起伏都得经过

高峰并不意味着人生找到了大海中的灯塔

而低谷也不意味着四周一片漆黑

可以认真的感受低谷,慢慢寻找希望,慢慢找到热情

只有高峰、低谷都能安然度过,人生才算是完整。
关于当时的状态和我的挣扎,我在文章《新的一年,重启自己的人生》和知识星球语音《2023,如何重启自己的人生》中做过深入探讨。显而易见,我对于这样的状态是不满的。每天的24小时,基本上被忙碌和无聊两种状态所占据,大部分时间忙碌,在好不容易有空停下来的时候,却又陷入了刷手机的无限循环中,最后在疲劳和无聊中依依不舍地入睡,第二天早晨开启同样「忙碌-无聊」的重复。
但这个春节,我却非常意外地再次开启了阅读模式,先读了《大理若有光》,看到了多位有着类似的饥渴、不甘于忙碌与无聊状态的灵魂,在云南大理的生活探索与实践。而后读了《西方史纲》,昨天开始阅读《罗马史纲》。就阅读的密度而言,创造了最近几个月的之最。并且,更令我开心的是,最近这几个阅读都在呼应正在困扰我的问题。从问题到启发,阅读的闭环已然形成。
在阅读《大理若有光》时,我意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并非无病呻吟,而是诸多年轻人也在同样思考和探索的事情。在阅读《罗马史纲》时,我发现自己所思考的问题,其实已经被很多先贤深入思考和探讨过,而他们的思想对于我的启发之深,甚至堪比与当代大师面对面聊天。
李筠老师在《西方史纲》后记中提到的「三个yuan问题」框架非常有价值,是连接个人现实问题与人类思想史的有效模型。这三个yuan问题分别是:元问题、源问题和原问题。
我这样理解这三个「yuan问题」:
第一个「元问题」,是有关于类似「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生是否有意义、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如何」等等这样的永恒的、深刻的、关键的问题。历史上诸位贤人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构成了人类思想史的精华。
第二个「源问题」,值得是对这些思想的根源和来源的深入探索。思想在传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很多分叉、错误,对这些思想本源的追寻,在诸多材料和故事中辨别、探案,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第三个「原问题」,指的是每个人、每个组织所面对的具体的、现实的问题。大家在现实中碰到无法解答的困难,除了个人探索之外,很重要的就是从人类的思想史中借鉴。我在刚读完《西方史纲》的第一部分内容,有关希腊的文明史后,就感叹道:「原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启发甚至是答案。」
又比如我在阅读《西方史纲》中,有关西方中世纪政权教权之争时发现:游戏规则并非单纯的武力,而更多是围绕立法权和审判权的展开。不由得想到华为在1998年设立的《华为基本法》,对于华为这些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为基本法从1995年萌芽,到1998年正式审议通过,看似很漫长的过程,其实是充分讨论、充分论证、充分共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显而易见,借鉴了西方文明史中关于立法权和裁判权的重视,以及立法过程的具体实践。
而在看《西方史纲》时,我发现自己过去对于西方文明史,对于文明和宗教的理解几乎是「负数」。我所关心的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于人生三问的答案,在西方文明史中被无数次拷问过。无论是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神学家奥古斯丁、加尔文的回答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启发。
结合「三个yuan问题」的框架,我们的具体阅读行为和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所遭遇的重大难题,有了明确的结合点。这样阅读就不再是一种旁观和欣赏,而变成了自我叩问、向外探索,向先贤求助探讨三者相结合的过程。而任何认知上的突破,最终都会变成行为,最终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现实。
这样,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再是任意的、可有可无的,毫无线索和脉络的方式。而是从「大问题」出发,被大问题所牵引的系统性行为。我们的阅读有了明确的目标,而认知的提升不再是一种随机的邂逅,而是确定要发生的结果。有了大问题的牵引,我们也不会深陷知识与信息的深渊,而是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明确辨别哪些知识在回答我们的问题。而一旦有了一点点认知上的启发,我们也会更愿意付诸实践,在工作和生活中验证认知。
而这种始终被大问题所牵引的模式,不仅对于持续深入的阅读至关重要,更能让我们有机会摆脱「忙碌-无聊」之间的摇摆,不止于在现实的琐碎中迷失。
以上,是关于我如何再次爱上阅读,如何在阅读中针对「大问题」的启发之后,所获得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 这是我们爱上阅读的重要原因。
而关于如何摆脱「刷手机」这件事,其实也值得讲一讲。因为我们在闲暇时候的时间,其实都被手机所占据。阅读时间和刷手机时间,其实存在着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个春节,我观察自己刷手机的行为,其实主要是被短视频所占据。所以,从理论上讲,如果摆脱了短视频的诱惑,就能节省大量的原本用于刷手机的时间。
通过近距离观察我母亲——一个短视频创作者的行为,我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秘密」,即短视频创作者都会天然痴迷于流量,因为平台会以流量进行奖励,无论最终体现是精神认可还是物质回报。所以只要你认真做短视频,就不可避免地去追求流量。而大部分人天然会想到通过蹭热点获得流量。
这让我开始反思,作为一个短视频的重度使用者,我是如何贡献流量的 —— 其实主要是「被系统推荐」。只要我从头到尾看完一个短视频,平台自然会知道我对于此类短视频感兴趣,于是给我继续推荐类似的短视频。平台作为中间方,让内容创作者和消费者都深陷其中,围绕「流量」不可自拔,而大量的时间就花在这里 —— 我们对于无聊的内容创作和内容消费,构成完美的闭环。
怎样「戒」视频号?其实只要把视频号中的个性化推荐开关关闭,这样每次打开视频号,我可能很快无法忍受视频内容选择关闭,转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感兴趣的书籍上。承接前面的「问题-启发」框架,我在阅读中感受到更深刻的乐趣。两相对比,我正在训练自己逐步更喜欢阅读,而非刷手机短视频。就目前这几天来看,效果非常明显,是我想要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重新爱上阅读的过程。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更深刻的迭代。期待我在这样的热爱中,获得更多启发,能与大家持续分享。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如何打造自己的阅读系统(2022版)」?
我一直认为如果能够读懂一些经典书籍,认知得以提升,这足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我在去年更新了自己的阅读系统,也意识到阅读的唯一目的就是「提升认知」,而我们所接触的一切又都是认知。比如我之所以焦虑,原因是认知还不够,格局还不高。而只要提升认知,就能缓解焦虑。所以阅读系统在更高的层次得到了闭环。
希望大家从这篇接近30分钟的语音内,能获得全新的启发。我也希望带着大家,一起打造、升级自己的阅读系统 —— 这才是辉哥知识星球最终的目标 —— 陪着大家一起打造、升级经营自己的人生系统。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4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